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个性化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3-08-02 22:52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手术室

张 乔

( 辽宁省本溪市铁路医院外科, 辽宁 本溪 117000 )

髋关节置换术属临床常见治疗手段,主要被用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治疗中,疗效较佳[1]。 但限于手术侵袭性特征,加之老年患者自身体质因素,术后易形成一系列并发症,延缓康复进程,影响最终治疗效果[2]。 研究显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取护理干预可减轻躯体不适感,预防并发症形成,同时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痛苦,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3]。 常规护理内容空洞,多注重疾病专科化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 生理-精神等方面重视度不足,缺乏针对性、特异性,推广受阻。 随医学事业发展,个性化护理逐渐走进手术室护理中,其结合患者实际需求展开多方面护理干预,减轻围术期应激效应,缩短疼痛,保证手术有序开展[4]。 为进一步研究个性化手术室护理于老年髋关节术中运用效果,本文对2019年6 月- 2020 年6 月收治的68 例患者展开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6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简单分样法分组,即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 对照组男女数量之比为21:13;年龄最大82 岁、最小65 岁,均龄为(73.51 ± 4.11) 岁;16 例股骨颈骨折(占比为47.06%)、10 例股骨头坏死(占比为29.41%)、8 例其他(占比为23.53%)。 观察组男女数量之比为22:12;年龄最大83 岁、最小64 岁,均龄为(73.49 ±4.13)岁;17 例股骨颈骨折(占比为50.00%)、11 例股骨头坏死(占比为32.35%)、6 例其他(占比为17.65%)。 2 组基线资料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纳入标准:满足髋关节置换手术指征;年龄>60 岁;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遵医行为较好;视听说功能正常。 (2)排除标准:肝肾肺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手术禁忌证;既往有精神病史;并发恶性肿瘤。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化手术室护理。 介绍手术须知事项,观察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备好术中所用到的器械及药品,指导其合理饮食。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手术室护理。 (1)术前护理:充分了解患者病例,经与患者交谈、沟通后知晓其护理需求,以此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由参与手术的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增进护患感情,降低陌生感等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强化术前宣教,就术前准备、手术程度、术后恢复等内容仔细告知患者,增强其认知水平;准备好相关的器械用具、急救药物;手术室温湿度预先调节合适,以免患者入室后着凉或因麻醉后温度较低引起休克;嘱患者严格遵照医嘱开展医疗活动,术前禁食禁饮,若术前机体存在感染表现,需予以对症处理。 (2)术中护理:构建静脉通道,建立至少2 条静脉通路,以便同步输液及输血,保证麻醉用药有效;按照医嘱于术前0.5 小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加强皮肤护理,老年人皮肤弹性较差,皮下脂肪无法获得有效的保护,手术过程中可致皮肤受损,所以,维持舒适体位,于患者身下垫海绵垫,对髋部、膝部起到保护效果。 术中采取电刀,密切注意患者皮肤是否和金属有接触行为,以免皮肤灼伤。 体位合理放置,为患者选择适宜的体位,保证手术有序进行,一般而言,髋关节置换术保持健侧卧位,患侧垫肩垫,头部摆放头圈,用支架将骨盆稳妥固定。 老年患者术中极易发生麻醉意外、并发症等问题,备好急救药物,以免臂丛神经受损;将下肢抬高70°,膝部垫软枕,并用约束带固定;做好骨隆突处的护理工作,以免其长期受压迫形成压疮。 严密观察机体各项生理变化,及时供氧,调节氧流量,对罹患心肺疾病者合理限制输液量及速度,以防肺水肿、心衰发生。 并发糖尿病者查看其有无低血糖表现,肾功能不全者,检查有无水电解质紊乱表现。 护理人员高效配合,检查手术物品是否遗漏,预先20 分钟洗手上台,按一定顺序摆放器械,清点记录。 准确使用高压冲洗枪,按无菌操作制度实施各项操作,降低术后感染。 (3)术后护理:绷带松解时稳妥扶好患者,正确运转患者,拖住患侧髋部及下肢,维持外展30°中立位,双腿间放软枕,以免患肢内收,使关节脱位;术后针对手术时间较长或出血量多者予引流管留置,其他情况可常规摘除,防止引流管留置引起的出血;术后持续性硬膜外自主镇痛,于切口位置实施局部浸润麻醉,与家属协同予患者安慰,分散其专注力,提高精神镇痛作用,在机体自觉疼痛可忍受后停止镇痛;术后1 -3 小时予患者适量饮水,无不适感后可进流食,逐渐过渡至半流食、普食,术后第1 天补充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及高热量食物;依据患者具体状况进行早期功能训练计划的拟定,实施主动康复练习。 术后24 小时开展简单关节自主活动,24 小时后基于护理人员协助下完成上下床、如厕等自理活性,术后48 小时实施患肢被动肌肉训练,鼓励患者拄拐行走。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如下:(1)手术指标。 对2 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胃肠蠕动及住院时间仔细记录,实施比较。(2)疼痛评分。 参考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2 组术后6 小时、12 小时、24小时疼痛程度的评价,分值0 -10 分,0 分为无痛感,1 -3 分轻度,4 -6 分中度,7 -9 分重度,10 分疼痛强烈,分值越低越好。 (3)心理应激情绪。 依照焦虑(self - rating anxietyscale,SAS)、抑郁(Self -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情绪量表测定,SAS 临界数值50 分,>50 分视为焦虑,含轻度(50 -59 分)、中度(60 -69 分)及重度( >70 分);SDS 临界数值53分,>53 分视为焦虑,含轻度(53 - 62 分)、中度(63 -72 分)及重度( >72 分),分数与心理应激情绪呈反相关。 (4)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依据Harris 量表、BI 指数测定术后3 个月髋关节恢复情况,分数100 分,分数越高,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5)生活质量。 随访3 个月,参照简易生活量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 -36)测定2 组生活质量,主要有躯体、生理、社会功能、物质水平等,采取百分制,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6)不良反应。 统计2 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包含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及压疮、泌尿系感染等。 总发生率=(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压疮+泌尿系感染)例数/总例数×100%。 (7)满意度。 采取问卷调查方法测定2 组满意度,涵盖十分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总分100 分,分值分别对应90 -100 分、70 -89 分、<69 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资料采用SPSS25.0 的统计学软件展开处理,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 当P<0.05 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手术指标结果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55.56 ±55.64)mL、手术时间为(160.45 ±20.77)分钟、胃肠蠕动时间为(4.38 ±2.03)小时、住院时间为(10.58 ±2.69)天,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95.05 ± 62.57) mL、(187.89 ±21.56)分钟、(6.88 ±2.09)小时、(16.26± 3.18) 天,P<0.05 (t= 9.714、5.345、5.003、7.952,P<0.001)。

2.2 2 组VAS 结果对比

观察组术后6 小时VAS 评分为(3.69 ±0.28)分、12 小时为(4.89 ±0.69)分、24 小时为(3.18 ±0.3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19 ±0.60)分、(6.78 ±0.78)分、(5.66 ± 0.79)分,P<0.05(t= 13.210、10.582、16.414,P<0.001)。

2.3 2 组心理应激情绪结果对比

干预前,观察组SAS 为(54.26 ±3.45)分、SDS为(55.09 ± 4.56)分,分别与对照组的(55.03 ±3.38) 分、(55.11 ± 4.48) 分比较,P>0.05(t=0.930、0.018,P= 0.356、0.986);干预后,观察组SAS 为(38.69 ±3.33)分、SDS 为(36.36 ±4.20)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46.85 ± 4.33)分、(45.26 ±3.78)分,P<0.05(t=8.711、9.184,P<0.001)。

2.4 2 组Harris、BI 结果对比

干预前,观察组Harris 为(35.69 ±4.78)分、BI为(56.85 ± 6.58)分,分别与对照组的(35.77 ±5.02) 分、(57.06 ± 6.65) 分比较,P>0.05(t=0.067、0.131,P= 0.947、0.896);干预后,观察组Harris 为(53.78 ±5.18)分、BI 为(76.65 ±5.78)分,高于对照组的(43.85 ±5.23)分、(65.65 ±4.85)分,P<0.05(t=7.866、8.501,P<0.001)。

2.5 2 组生活质量结果对比

观察组躯体、生理、社会功能分别为(85.26 ±6.36)分、(80.12 ±5.33)分、(80.66 ±5.26)分、物质水平为(83.15 ±4.75)分,且各因子评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0.52 ±4.33)分、(69.85 ±4.74)分、(68.96±3.78)分、(70.56 ±3.65)分,P<0.05(t=11.171、8.396、10.532、12.255,P<0.001)。

2.6 2 组不良反应结果对比

观察组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及压疮、泌尿系感染分别为1 例、0 例、0 例、0 例、0 例,总发生率为2.94%;对照组分别为1 例、1 例、1 例、2例、3 例,总发生率为23.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x2=6.275,P=0.012)。

2.7 2 组满意度结果对比

观察组十分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分别为18例、15 例、1 例,总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十分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分别为14 例、13 例、7 例,总满意度为79.41%,P<0.05(x2=5.100,P=0.024)。

3 讨论

髋部位于腿部、躯干相连接之处,可调配或控制腿部躯干自主运动,亦为机体开展一系列运动的核心,因此其所受应力较大,约为人体体质量的2 -5倍,这就使潜在劳损率、关节疾病罹患率大大增加[5]。 此外,随生理年龄增加,尤其是45 岁后,年龄不断增加,机体骨密度逐渐下降,髋周肌群不断退变,致使肌肉反应滞缓,无法承受或消除髋部有害应力,易引发骨折[6]。 髋关节置换术是现阶段临床针对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主要诊疗手段,通过良好的材料制作与人体髋部骨骼机构近似一致的假体,以替换已损伤骨骼,从而达到髋关节结构完整性恢复、关节稳定、运动功能正常的目的。 近些年伴随医疗事业发展,髋关节置换术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具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特点,术后患者能够尽早开展下床活动[7]。 然而手术依旧是具创伤性的治疗方法,易对老年患者生理、心理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其对手术流程与安全性、疾病知识不了解,加之担心术后身体恢复效果,使其内心萌生出焦虑、恐惧等情绪,另外,随年龄不断增加,老年人各机能逐渐退化,心理较为固执,在手术过程中角色被动,孤独感加强,若未及时干预可降低手术效果,加大并发症风险。 因此,予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干预意义重大[8]。

既往护理虽能起到治疗辅助作用,但多依据医生经验开展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片面化、客观化,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导致总体效果欠佳。 个性化护理是适应现代化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其转变将护理中心,将被动式护理转变为主动式护理,遵从“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立足于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求实施干预,获取其信任,进而提高手术依从性[9]。 研究指出,将个性化护理运用于老年髋部手术患者中有益于减轻不良情绪,舒缓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修复[10]。 本研究对2019 年6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患者展开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手术指标(住院、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SAS、SDS 低于对照组,证实个性化手术护理能够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分析:个性化手术室护理在实施过程中依据患者实际状况与手术需求,通过与患者交谈及沟通,采取通俗、简单的语言介绍疾病、手术流程及预后等相关知识,纠正患者不良认知,舒缓焦虑、恐惧及害怕等情绪,提高手术配合度,同时完善术前准备工作,告知既往成功治疗案例,协助患者建立手术信心,减少因不良情绪所引发的应激反应,保证手术有序实施,缩短住院时间。 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6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VAS 低于对照组,Harris、BI 指数高于对照组。 提示个性化手术室护理增强术后疼痛控制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髋关节活动能力。 分析:个性化手术室护理中术后予患者连续性硬膜外自主镇痛,结合患者疼痛时间、位置及性状实施科学镇痛,最大化减轻疼痛不适感。 硬膜外麻醉不仅具强麻醉效果,且术后恢复快,可改善麻药引起的心肺负担、肠道麻痹,同时术后予持续性镇痛协同局部镇痛、精神镇痛,进一步提高镇痛效果,降低手术应激效应[11]。 术后不常规置入引流管,以防导管置入引起疼痛与出血,延缓创口愈合。 此外,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功能训练,如关节自主活动、上下床、如厕等,坚持渐进式原则,逐渐提高髋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能力。 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切口感染、假体脱位等)率低于对照组。 说明个性化手术室护理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术后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2]。 分析:通过术前体位指导,床上适应训练等,促进术后患者在短时间内适应当前身体状况,缓解术后肢体活动受限、卧床等所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术中加强保暖防护、隐私保护,予患者最大的理解与支持,借助肢体、眼神等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减少术中意外事件;术后纠正贫血,改善身体状况,防止创口出血对愈合进程造成影响,并开展早期活动,避免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发生。 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个性化手术室护理有益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分析: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多存在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再加上担心术后不良反应等,影响依从性的同时降低术后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 个性化手术室护理有别于常规护理,其可立足于患者不同阶段心理、生理变化展开护理,切实满足其需求,增进护患情感交流,提高依从性及满意度。徐倩慧[13]等对60 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研究,结果发现,个性化手术室护理组术后6 小时、12小时疼痛评分(VAS)分别为(3.81 ±0.31)分、(4.92±0.59)分,分别低于常规护理组的(5.21 ±0.58)分、(6.81 ±0.75)分,与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6 小时、12 小时VAS 分别为(3.69 ±0.28)分、(4.89 ±0.69)分,低于对照组的(5.19 ±0.60)分、(6.78 ±0.78)分的结果一致,证实本研究真实、可行。

综上所述,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个性化手术室护理效果令人满意,有益于舒缓不良情绪,缩短术后痛苦,减少不良反应,且在髋关节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高方面具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本研究亦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样本量少、观察时间短等,未来还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对照研究,以为临床护理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数据参考。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手术室
髋关节活动范围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