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故事文本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2023-06-20 18:26林蓉
校园英语·月末 2023年1期
关键词:插图留白思维导图

摘 要:语言是交流工具,也是思维工具,英语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使命。本文以小学英语教材中故事文本教学为切入点,着眼于在故事教学中,如何通过巧用插图、设计问题、把握留白、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实现教育家杜威所说的“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

关键词:思维;文本;插图;问题;留白;思维导图

作者简介:林蓉,安徽省芜湖市中江小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语言既是交流工具,也是思维工具。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广大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有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意识,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品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得到充分发展。

纵观当下的小学英语教材,以故事文本为内容的教学素材占据了相当的篇幅,每一个故事文本不仅承载着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蕴含着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元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思考、主动分析、积极探究、合理建构,实现教育家杜威所说的“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

一、巧用文本插圖,激活学生思维

小学英语教材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对话、短文、故事等体裁的文本。丰富的插图是对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它能使文本更加生动充实 、更具可读性,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这些插图又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思考和发散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读图,读懂图中人物的感情,读懂图中的背景知识,读出图中的细节信息,甚至读出图中的言外之意。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精准把握文本的内涵和重难点,而且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判断、体会文本情感和主旨。学生通过对文本插图的观察和思考,努力读出画中之“话”,其思维能力自然得以提升。

【案例1】沪教版牛津英语四年级下册 “Henry' new friend”插图观察:

教学中,呈现故事主人公Henry的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生成出故事背景。教师围绕Who? When? What? Where?四个关键要素,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中,生成如下信息:

1.从图中的太阳的样子,推测出“When?——It is in the morning”。

2.从图中Henry的模样,推断出“Who?——Henry is a dog”。

3.从图中Henry的动作,判断出“What?——He takes a walk”。

4.从图中背景景物,猜测出“Where?——Maybe he is in the park/in the street.”等。

学生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了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从而顺利开启了故事文本的阅读学习。

【案例2】沪教版牛津英语六年级下册 “The sun and the wind”插图对比:

该文本取自于伊索寓言,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教师把握住教材中配套的六幅插图,串联起故事中两位主人公Mr Sun 和Mr Wind主要的竞争活动及其行为隐含的意义。利用课件,将故事的插图予以对比性呈现,梳理出Mr Sun 和Mr Wind主要的本领和竞争行为。

1.关于Mr Sun的交流:

T: What can Mr Sun do?

Ss: He can make the plants grow. He can make the man take off his clothes.

T: Yes, Mr Sun can shine.

2.关于Mr Wind的交流:

T: What can Mr Wind do?

Ss: He can blow hard.

T: Can he blow off the man's clothes?

Ss: No, he can't.

3.关于Mr Sun 和Mr Wind比较的交流:

T: Who can make the man take off the clothes?

Ss: Mr Sun can.

T: Who wins the race? Who is stronger?

Ss: Mr Sun wins. So Mr Sun is stronger than Mr Wind.

在连续的读图比较中,学生通过对比图、分析图,将故事中交错的信息,分两条线进行梳理和归纳,在思辨的过程中,抓住了事件的本质,思维活动趋于深刻,从而理解寓意“Strength is not everything. ”。

可见,文本插图承载了大量的非文字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插图中的细节,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从而在阅读文本时顺利感悟语言文字包含的情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二、设计递进问题,推动学生思维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或目标,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案例3】沪教版牛津英语五年级下册“Seeing the doctor”的问题设计:

教学中,针对这个文本,笔者在带领学生整体感知时,提出问题“Who is ill? Where is she? What is she doing? ”,三个问题涉及会话主要背景“Kitty is ill. She is in the hospital. She is seeing the doctor. ”。接着,教师设计出聚焦核心信息和语言知识的问题“What's wrong with Kitty? ”,指向具体病症;“What should Kitty do?”,指向医生的医治建议,五个问题的引领,五次思考的递进,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在发展思维的过程。

【案例4】沪教版牛津英语五年级下册“A flying mach-ine“的问题设计:

在关于怀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教学中,教师用不同的顺序副词,递进提问怀特兄弟发明飞机的过程“ How did they invent the flying machine? What did they do first/next/then/finally?”。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炼出发明过程中四种主要的行为“First, watch the birds! Next, draw the picture! Then, build the machine! Finally, fly the machine! ”。

学生作答过程中,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思维趋于灵活敏捷,正可谓问题推动思维。

以上案例可见,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器,也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启发、唤醒和帮助学生,让学生从问题中探究、归纳、总结和反思,从而确保思维活动顺利有效展开。

三、把握信息留白,发散学生思维

由于小学英语文本篇幅的限制,很多故事文本对情节内容的描述多为粗线条式的略写,这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故事空白,想象故事细节,丰富故事内涵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黄金地带。教师可在留白处巧做文章,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建构故事细节、情感价值等基于文本的其他信息。这样,学生会脑洞大开,对文本的理解和思维的发散都会得到提升。

【案例5】沪教版牛津英语四年级下册“The ugly duckling”的话语选择:

这个经典童话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故事只叙述了最基本的情节内容,对于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存在着大量的空白,这些隐含的画外音,成了课堂中发散、开放学生思维的契机。如图4所示,教师将Mother Duck面对刚刚破壳而出的the ugly duckling 和另外three little ducks 不同的表情图对比呈现,提出问题“What does Mother Duck say to three yellow ducks and the ugly duckling? How do they feel?”,引发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感受情节的冲突。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提供了5个备选提示“A. Who are you? You are so ugly! / B. Oh, my lovely babies! I love you!/ C. You are not my baby! Go away!/ D. Come to me! Let's play! / E.I don't like you! ”。这样的预设使学生的思维可以突破语言储备的局限,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开放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6】沪教版牛津英语四年级下册 “Henry's new friend”的心理推测:

在该故事Picture 2的教学中,教师针对“Henry sees a black shape behind him.”情节,不拘泥于故事中“Is it a big black dog?”的猜测,略去dog, 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揣测Henry的心理活动,丰富Henry的内心世界,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发散他们的思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答案精彩纷呈,如“ Is it a big black bear? Is it a big black wolf? Is it a big black monster? Is it a big black gorilla? ”,学生换位Henry,发出各自对恐怖的black shape的猜测,每一种猜测都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信息中的留白,留住了学生思维的轨迹,留出了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能力从这里获得了生長的力度。

四、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一件事物在心中越与其他的事物发生联系,就越能够记住,而且也会记得越牢固。设计思维导图就是将不同事物按照一定脉络联系起来的好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

【案例7】沪教版牛津英语五年级下册“Chinese festivals”教学中的思维导图板书:

这个单元的文本以Spring Festival为核心,在学习的过程,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后,对照课件中呈现的思维导图框架,提取关键词,进行信息的归纳和统整。之后,学生借助成形的思维导图,轻松回答问题,复述内容,并能依此为思维的框架,迁移到其他Chinese Festivals,如“Mid-Autumn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的写作拓展之中,一张思维导图串起了信息满满的一堂课,串起了学生从读到写,以读促写的技能递进,这个过程中,是学生技能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

利用思维导图,学生积极思考,开拓思维,完成了自己“最喜爱的节日”的主题写作,语句丰富,信息饱满,图文并茂如图7。

【案例8】创新作业形式,学生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由教师绘制,也可以师生共同生成,同时,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可以独立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这个独立的活动,可以放在文本学习之后,作为对文本的总结和归纳,也可以前置于文本的学习,作为学生预习的载体。无论是前置还是后置,学生的思维都是在随风而入,润物无声中发生、发展。笔者曾经结合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故事文本,创造性地布置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课后作业,给予学生表达个体理解,展露个性思维的载体,这项作业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用图、用框、用箭头绘制出各自的思维轨迹,在每一个箭头的指向中,学生的思维都朝着独创性和批判性的方向发展。如下图所示:

可见,思维导图之所以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是因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可以通过图的方式外显出来。作为思维可视化的重要载体,它有助于把语言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联系、创新,使人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

总之,故事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之一,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导者和设计者,要善于依据不同的故事文本找到不同的切入口,从合适的角度解构文本,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思考方式,提升思维质量,从而更有效、更投入、可持续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鲁子问.英语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与可能[J].英语教师,2016(5):6-12.

[3]王式街.英语课堂中基于提问的思维品质培养[J].基础外语教育,2015(4):89-93.

猜你喜欢
插图留白思维导图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图文相辅共筑生态课堂
浅谈留白在版式设计中的使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