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读写作为英语技能中的重要输出行为,是对英语学习者技能掌握熟练度的检验标准之一。然而,传统的英语读写教学由于授课方式的限制、写作技巧与素材的融合度不高等原因,导致学生缺乏英语读写兴趣。在新课改教学下,如何结合多模态教学手段展开有效的读写教学是英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的方向。基于此,本文在阐述多模式教学法与英语读写课堂互动机制的基础上,研究初中英语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多模式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英语读写兴趣与写作能力的实践路径,如提高学生的阅读有效性、转变教学观念与方法、设计情景教学等,从而为有效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读写课堂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法;初中英语;英语读写课堂
作者简介:梁春莲,广东省中山市南头镇初级中学。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实施,英语课程的改革与教学理念的转变随之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要求与以往的三维目标存在显著差别,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构建与素养的达成,如读写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批判与创新思维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等,以往单一的背诵记忆法、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而借助带有任务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和钻研,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实践方式。多模态教学法强调视觉、听觉、口语等模态之间的相互配合,满足学生的多维互动学习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提高教师输出资源的转化度,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多模态教学法与英语读写课堂
(一)多模态教学法
多模态教学法由Stein提出的,他认为学习情景中的所有活动都要像日常交流一样协同多种感官共同表达意义,即以多模态的形式呈现和表达。多模态是人的肢体感官与外部环境产生交流形成的不同意义,包括音视频、情景等动态资源和圖片、图表等静态资源,大脑将这些模态信息整合吸收并重新构建,将知识有效内化并灵活运用。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中应用多模态教学法,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口语模态,将众多符号、图片和视频资源等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的信息,并引导学生将接收的知识与信息进行重建并有效输出。学生接收多模态的静态和动态资源后,解读资源信息并构建写作思路,在教师查漏补缺后进行写作,并在后续写作和阅读过程中进行延伸和补充。
(二)多模态教学英语读写课堂的互动机理
多模态教学与英语读写课堂的互动机理如上图所示。英语教师在课前发布多模态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等,学生在接收资料后通过资源搜集或前期的素材积累初步拟定写作框架,这一过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又给自身的写作提供了输入性知识。在课中阶段,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思路提出修改指导意见,查漏补缺敲定最终的写作框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系列的多模态教学活动。在课后阶段,学生需要吸收、内化并延伸课堂内容,在此基础上强化课外阅读,扩大写作素材的储备量。
二、初中英语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输入问题
1.学生英语词汇和阅读积累不足。英语词汇量作为英语读写的知识基础,是提升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首要一环。而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英语词汇积累不足导致写作出现困难,中文立意丰富而英文写作受限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大部分学生的课外读物为中文名著,英文读物阅读量明显不足,而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英语文学作品和素材(如体育新闻、文艺小品、时政资讯、经典影片等)能更好地获取语法词汇、句型语境、文章体裁等语言知识和表达方法,在提升英语词汇量的基础上掌握篇章结构与段落衔接的写作技巧,故而英文阅读量的不足也直接导致了英语词汇量匮乏。也正是由于学生英语词汇储备不足,导致其在英语写作前的语言输入环节受限,表现为学生在教师讲解后只能被动地摘抄语言要点、死记硬背而非理解语言的用途功能和运用情景。因此,学生在进行英文写作时由于不能融会贯通而常常机械性地围绕既定素材和话题进行生搬硬套和拓展,不能联系实际生活展开写作。
2.教师评价及写作技巧单一。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评价不再局限于“评”,还要体现“帮”,教师评价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反馈问题从而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的过程,显然,教师评价也是学生知识输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评价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较强的主观意识,从而弱化了教师评价的知识输入功能,造成对学生的反馈建议不客观、不完整,难以使学生真正明确自身写作存在的问题。
此外,多模态教学法不仅要求学生充分转化多模态资源,也要求学生结合写作技巧、篇章构思等进行文章创作,而学生由于阅读量小和阅读面狭窄等原因难以从英语读物和资料中获取写作技巧及英语规范表达,加上传统的写作课堂强调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练习只限于语言层面的替换,而非思维层面的替换。比如,“I love you”的替换方法就是把you换成her或him等,这种替换与小学生临摹描红没有本质区别,因而学生在写作输出时常以平铺直叙的形式写作,鲜有较为出彩的文章出现。
3.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匮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学习,从而学有所得。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所得。然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而是为了考试取得高分,抱有这样的学习目的自然难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甚至极大地削弱了学习主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英语课堂学习氛围的浓厚程度不及其他课堂,这可能与中外文化差异有密切关联,我国学生描述事物多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切入,一般按照时间和空间的自然顺序进行描述;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描述事物通常由内及外、由里及表,层层递进。我国学生难以适应这种描述手法,于是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受挫,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输出问题
1.英语阅读与写作运用脱节。英语阅读输入的质与量决定了写作输出的质与量,传统英语教学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课堂上英语教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通篇阅读,过分注重词汇和语法。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含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需要不断强化熟词生义的概念,让词汇真正存在于语篇中,但这一点在通篇阅读翻译中又常常被忽视,导致学生缺少对语篇的整体性把握,难以依据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来解读文章的结构、感情和内涵。此外,初中生的英语能力大多停留在对文章、词汇的粗略翻译和语法、句型的复制解读,传统英语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脱节,致使学生在独立写作时难以调取优秀文章的好思路和好构思供自身使用。
2.英语写作思维模式欠缺。英语写作能力除受限于词汇量、写作技巧、语篇组织能力外,还与写作思维模式有关,写得一手漂亮中文作文的学生不一定能写出漂亮的英文文章,歸根结底是中英文的写作思维模式不同。具体来说,英文写作强调逻辑思维,中文写作强调跳跃思维。中文写作思维或是建立在素材基础上进行灌输或临摹,或是螺旋式、漫谈式的思维模式;而英文写作思维模式以突出主题主旨为主,围绕主题进行有层次、有补充的展开和延伸,文章的逻辑性较强,上下文间存在或总分、或主次、或并列的逻辑联系。我国初中生在长期应试作文的熏陶下建立了一套中文模式的写作思维,这一思维模式运用于英文写作显得死板生硬,自然难以写出优秀作品。
多模态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解析多模态的基础上,转变思维与形式的结合方式,由传统的英语句型、中文思维向地道的英文表达和英文思维转变,打破固化和僵化的写作思维,充分认识到语言是传递思维的手段和工具。
三、多模态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的实践运用
(一)深挖素材信息,提高阅读有效性
足量有效的语言输入是实现高质量输出的重要保障,阅读涉及英语语法、句型句式、单词短语等多项内容,是词汇、语法的重要输入来源,而词汇、语法的长期大量积累又反过来推动阅读质量的提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现阶段,学生英语写作的最大阻碍正是阅读量输入不足引起的词汇积累和写作技巧匮乏,从而导致阅读与写作出现断层。因此,英语教师在读写课堂上需要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不能一味地追求阅读量,而要保障阅读的“质”。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引导学生深挖素材信息,保证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包括熟词僻义、语境情感的表现形式、篇章结构与段落衔接的写作技巧等,最大限度地避免知识的惯性填充。这一过程或可结合多模态的外部资源,如利用经典的英文电影、新闻资讯等深度还原词汇的使用情境、语法情感的表达方式等,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英语环境中更能调动各种感官相互协作。相较于被动的灌输,多元化的模态资源显然更容易推动阅读与写作的相互转化,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找准学生问题,转变教学观念与方法
找准学生的问题并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读写课堂。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进行多元化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所写文章进行评价,涉及思维框架、写作技巧、词汇表达等方面,更要以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为目的,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知识库拓展等进行针对性评价。再如,在多模态教学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英文写作思维模式受限的问题,英语教师可通过真实的情境与任务,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更具思维逻辑挑战、更具代表性和综合性的主题写作,从引导学生转变写作思维过渡到学生开展地道的英文写作。
(三)设计情景教学,增强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情景教学是指利用外部环境实现和学生心境共鸣的教学方法。情景越形象,越容易达到教学目的。英语读写课堂的情景教学需依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和特征独立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阅读和技巧为基础,以流畅写作为前提,强化学生对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增强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进而构建英语高效课堂。
多模态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存在相同之处,两者可相互融合贯穿于英语读写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比如,课前阶段,教师可利用多模态资料展开情景教学,如通过播放一段视频资源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从中寻找角度和方向确定写作主题,随后在学生拟订写作框架时,教师可围绕写作立意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并通过情景教学或多模态手段使学生明确修改方向,如利用经典范文对写作思维模式进行调整、利用新闻资讯及时政热点等纠正写作切入点等。在文章的主旨脉络基本成型后,教师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或可完善优化之处提出反馈意见,为后续写作素材积累和写作能力提升作铺垫。
四、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多模态教学法贴合时代特征,符合当代信息化社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模态能更好地掌握语篇的结构、背景、知识点等,通过这些输入使语言学习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逐渐内化并形成地道的英语思维和表达手法。在这一过程中,英语教师既能通过教学实践深入探究多模态教学法下以读促写的深刻内涵,又能培养学生利用多模态资源从听、说、读、写多层面纵深学习英文写作的表达模式和思维逻辑,在提高读写教学效果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
参考文献:
[1]Stein P. Rethinking resources: Multimodal pedagogies in the ESL classroom[J]. TESOL Quarterly, 2000(34):333-336.
[2]曹秋雪.多模态教学法下的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3]徐子凯,王颖婷.多模态视角下读写结合模式促进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2(10):17-20.
[4]李春清.基于读写结合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J].名师在线,2022(3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