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德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和推行,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开展课后服务、综合实践、社团等多样化的活动,以此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其中,社团活动作为学生校园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落实“双减”要求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怎样更好地开展学校的社团活动就成为广大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双减”政策下开展信息技术社团活动的意义和“三不”理念,并具体阐述了相关的开展策略,旨在不断优化学生的学校社团活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和创新的良好学习品质。
【关键词】“双减” 信息技术 社团活动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国家实施了“双减”政策,其中明确指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而信息技术社团活动作为学校开展綜合实践教学活动的一种崭新的形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大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尤其是在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创新精神和个性特点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一名社团辅导教师,更应该以“双减”政策为指导,积极开展丰富有趣的信息技术社团活动,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双减”政策下开展信息技术社团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
随着“双减”政策的积极推行和不断落实,学校的课后服务辅导活动越来越多样化,而在信息技术社团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会围绕着共同的主题内容进行合作与探究。因此,该项社团活动的开展往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意识,既能大大提升班级和社团的凝聚力,还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与技能,深化其认知。
(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经常会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而且喜欢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因此,信息技术社团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将大有裨益。在社团活动中,每个学生必须充分发散自己的想象思维,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合作伙伴分享,再将制作完成的最终成果展示。这样一来,学生的课余生活就极大程度地丰富了起来,同时他们的思维产生碰撞并形成新的创作思维,此时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得到了有效培养和激发。
(三)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人在不同环境中的学习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往往不同,小学生也是如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内容、目标、环境等几乎相似,即便教师经常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能力展开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但限于时间,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但是在信息技术社团活动中,不仅时间充裕,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以得到真正凸显,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围绕活动主题进行作品的创意制作,从而为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社团活动时的“三不”理念
(一)不让学生成为“机器”
现如今,我们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信息化设备,科技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们逐渐变得不爱思考、交际和书写,长此以往,我们难免会变成坐在机器前的“机器”。因此,如果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社团活动时,只让他们进行逻辑计算,却无任何沟通与表达,那么他们必然会成为坐在电脑前另一个毫无生命力的“机器”。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有待组织和加工,教师不妨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多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并勇敢表达出来,可以是感受,也可以是学习方法和结果。对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社团活动时,可以在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出一些反思性的问题,如“你愿意与我们分享自己今天的收获吗”“你今天的感觉怎么样”等,从而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社团活动与自己的关系很大。
(二)社团不与“教学”等同
信息技术社团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其活动内容绝不可以单纯地重复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内容,避免线性重复教学的弊端出现。新课标也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以此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主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分析、讨论和实践,进而达到提升其综合能力的目的。因此,在社团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关键概念出发,引导他们“在做中思考、在做中研究”,包括活动的方案制订、过程实施以及评价等也都应该由他们自主开展,使其在快乐学习和研究中不断发掘自身潜能,从而获得全面有效发展。
(三)不将“作业”带进社团
在信息技术社团活动中,如果教师以布置作业的形式来达到巩固其所学的目的,还不如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并动手实践,借此来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社团活动中的任务,不论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还是主题式的教学,都可以很好地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与单纯的作业布置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作业和社团活动的关系,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起始点,并由此出发开展一系列社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团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三、“双减”政策下开展信息技术社团活动的策略
(一)精心设计,组建社团
在组建信息技术社团时,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年级和班级,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他们进行社团分组,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社团活动中,我们可以将来自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并选择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然后通过集中讲解、任务驱动等方式进行社团活动的指导和教学,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影响,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社团活动中,教师可以邀请优秀个人来充当小讲师,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讲课,有时候这种教学方法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可以每月定期组织全体社团成员开展优秀社团小组评比和优秀个人评比活动,并加以奖励;还可以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后,开展小组合作主题竞赛,进行创意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让社团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思想,因此,在信息技术社团活动中,辅导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寻求小组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优势和能力,尽可能让每个人都能博采众长,最大限度地将集体力量发挥出来。
例如,根据“计算机的组成”这部分知识內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组装电脑”的社团活动,旨在通过让学生动手连接电脑的主要外部设备,来加深对电脑硬件构成的认知与了解。其中,我们可以将具体的活动过程分成以下四个步骤:一是分组,四人一组,由教师或学生自荐担任小组长;二是由小组长根据队员的情况合理分配任务;三是组长带领队员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并将每个人的完成情况记录下来;四是由师生共同投票评选出“高效小组”和“合作优质小组”。在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电脑硬件设备,并布置合作任务,即找到合适的连接线将这些设备连起来,组装完成后开机,最先完成的即可获胜。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每个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与小组集体共同排除并解决如连接线、电脑显示器等故障问题,成功连接并打开电脑,从而让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更有意义。
(三)动手体验,快乐创作
最好的教育除了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和提高,也要注意他们精神层面的提升。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例如,根据“我行我秀——主题动画创作”这部分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主题动画设计”的社团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设计Flash主题动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我们可以将具体的活动过程分成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分组并讨论本组的动画主题和设计构思;二是下载素材,如故事、童话、寓言、公益宣传短片等;三是脚本的设计创作与配音的录制;四是选择背景音乐;五是作品的保存和展示。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分组讨论任意主题的动画设计,将自己的所想所悟积极表达出来,并合理分配各自的任务,如有的学生找素材和背景音乐并下载,有的学生配音,有的学生则负责剪辑视频等。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投身于社团活动,既能体验到快乐学习的成就感,又能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其综合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信息技术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始终以学生为本,积极鼓励学生放手大胆地动手实践,通过小组的智慧和力量,顺利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促进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