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研读教学用书 提升学生关键能力

2023-06-20 17:37寇晶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用书被除数举例

寇晶

一、背景与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都有“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认真研读,可以体会到编者对数学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做到教学相长。因此,在番禺区研学后教升级版理念下,我们更要认真研读教学用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环节,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笔者以教学“商的变化规律”为例,用三个教学片段,从三个方面谈谈看法。

二、事例与点评

(一)类比推理,迁移导入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谁还记得?

师:我们知道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发现了乘法中有这样的规律。

师:我们能不能大胆地猜测一下:除法中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如果有,会是什么规律呢?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 探究商随除数或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1)口算以下题组。

(2)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它们分别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3)小组合作活动,探究规律。

①在除数不变的前提下,被除数和商是怎样变化的呢?

②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和商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活动要求:

①在两组题中选一组题进行研究。

②先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有序地观察,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把数据的变化情况标示在题组中。

③从这些数据的变化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你写一写,并在小组中交流汇报。

(4)小组汇报展示两个规律。师根据汇报情况相机板书。

(5)举例验证规律,汇报展示。学生互换举例验证。

(6)通过刚才大家的发现与交流,我们发现在被除数不变时,商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在除数不变时,商又随着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假如要使商不变,同学们猜猜被除数和除数该怎样变化?

2. 探究商不变的规律。

(1)出示题组,算出得数。

6÷3= 60÷30=

600÷300= 6000÷3000=

(2)小组合作探究:当商不变时,你发现被除数是怎么变化的,除数又是怎么变化的?

①结合算式说出商不变的规律。

②举例验证这一规律。

③与组内同学交流发现并验证的规律。

(3)小组汇报展示,相机板书。

(4)故事《猪八戒吃西瓜》,庄主运用了什么规律来满足猪八戒的要求?

(三)对比规律,解释规律

小组讨论,总结:什么情况下商变?什么情况下商不变?

1. 小结:当除数不变时,被除数和商的变化情况是一样的;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和商的变化情况是刚好相反的;而当商不变时,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情况是相同的。

2. 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解释这些变化情况。

3.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会引起商的变化,商的变与不变是有规律的,在今后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注意。

三、分析与研究

(一)认真研读教学用书,提升学生数学推理的关键能力

在片段一中,试教时为了使整节课看起来新颖大胆,放弃了“复习旧知”环节,而是利用“猪八戒吃西瓜”引入课题,提取口算题组,意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进行探究。但是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 视频中的信息比较多,学生提取信息列式花费时间;

2. 视频信息提取的算式是关于商不变规律,之后在完成下面的口算题组时,学生产生了负迁移,很多学生误认为商也是一样的。

3. 归纳规律时,学生用“去掉一个0”“增加两个0”之类的语言来表述,语言不够精准,需要教师花时间纠正。

通过研读《教学用书》本节课的“教学建议”——“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等活动去發现规律”,说明学习“商的变化规律”是有必要联系旧知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积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尤其是在学习“积的变化规律”时,已经首次应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支撑和学习方法。

因此,片段一中通过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回顾探索规律的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测:除法中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学生从积的变化规律中汲取本节课所需要的“知识经验”,学生的语言表达系统迅速被激活。这一环节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类比推理,不仅引入自然,而且有利于把新知识与旧识建立联系,顺利地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连点成线形成知识网络,突显针对性原则,从而提升学生数学推理的关键能力。

(二)认真研读教学用书,提升学生数学建模的关键能力

在片段二中,初始的设计是让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第一组算式,进行比较,再在练习本上举例研究,引导学生归纳出“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接着,让学生从下往上观察,再举例说明,谈谈发现,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规律(被除数除以几,商也除以几)。如此类推,学习后面的两条规律。三条规律探究的环节雷同,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学过程中学生举例、比较、依次发现规律不难,但是把三条规律放在一起后,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混乱。学生只是学会了这几条规律的内容,没有及时内化,不能感受到“变”与“不变”之间的本质关系。

通过研读《教学用书》本节课的“编写意图”——“教学中要渗透函数思想,要通过学生计算、观察、探讨:除数不变时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被除数不变时商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这两条规律”和“要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不变的规律”。一个是要求“观察、探讨”,一个是要求“观察、比较发现”。用词不同,对教材的处理也应不同。

所以在片段二中不仅把重点放在对三条规律的探究上,还通过比较三条规律发现“变”与“不变”的本质关系。在多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知识的研究者、发现者,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建模的关键能力。

(三)认真研读教学用书,提高学生数学论证的关键能力

在片段三中,初始的设计是引导学生发现“商在什么情况下变化,在什么情况下不变化”。学生用箭头表示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但是,学生误以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学生在认识规律后,能马上迁移到同一形态的除法式子中快速填数或计算,但很难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中,都认识三条规律之后更是容易互相混淆。

通过研读《教师用书》本节课的“编写意图”——“并引导学生举例验证这些规律”,笔者意识到懂得举例,意味着学生已经深刻理解。应引导学生通过举例验证的方法,借助生活经验,抓住规律的本质。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所以在片段三中,当学生归结出几条规律后,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将枯燥的数学规律与鲜活的生活实际对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鼓励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大量的例证,凸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此过程不但能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还能把生活经验助力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内化,从而提升学生数学论证的关键能力。

四、引申与思考

“商的变化规律”是选自人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最后一个内容,是单元学习的重点,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后面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基础。教材编排是将商的“变与不变”作为同等重要的知识,让学生透过变的规律来探究不变的规律,渗透函数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基于此,本课重点注意了以下几点:

1. 抓住学生“积的变化规律”这一知识点,运用正迁移促进学生对“商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探究。

2. 重视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探究规律的方法。如果将三条规律逐一探究,學生会兴味索然,如果三条规律同时探究,就会容量大,思维含量高。先让学生在两组题中任选一组进行探究,初步掌握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教师再放手让学生开展商不变规律的探寻。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掌握探究规律的方法,提升关键能力。

3. 重视举例的作用。不少一线教师在教学时常常认为学生学习“商的变化规律”时似乎都基本明白了,可是练习反馈时却不理想,学生缺乏深刻的理解,知识停留在表面的“了解”,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举例的方法,借助生活经验的支撑,深刻理解规律。

综上所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紧紧结合研学后教的核心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任务成为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读教学用书,正确地把握和领会编者的意图,注重引导学生将学习过程转变成“自主学习,有效合作,多向思考”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用书被除数举例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被除数可能是几
三角函数求值题型举例
数学竞赛中数列不等式的常见解法举例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吃书与用书
吃书与用书
抽象函数应用举例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用书装饰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