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霞
摘 要:德育工作的开展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班主任作为学校负责教导工作的主要人员,是落实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针对学生个案进行分析,笔者通过加强家校沟通、接纳情绪、抓住教育契机、营造温暖的班级氛围等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有效融入班集体。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教育案例
一、案例描述
升入四年级,我们迎来了一名新生小羽,他个子高高瘦瘦,腼腆害羞。刚接触时,他神情比较木讷,对新老师的聊天询问不予回答,有着与这个年龄不太相符的言行。
他总是一个人安静地坐着发呆或画画,不愿与同学交往。课堂上,他也安安静静的,从不捣乱,也不跟上老师的节奏。练习想写时就写,不想写就不写,书写时速度非常慢。因为是插班生,笔者认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前面几周耐心地教他各种作业完成方法,让他慢慢地适应课堂节奏,可是几周下来,小羽仍然不为所动。老师提醒他赶紧做练习,没想到他就紧握拳头,站起来声嘶力竭地吼叫,随后用指甲抓伤自己的手臂。又在接下来的体育课上,课前准备运动调整间距的时候,旁边的同学示意他站过去,他像受到冒犯一样要打旁边的同学。每当小羽受到批评甚至建议后就变得性情暴躁的事例频发。
二、案例分析
我们了解到孩子的具体情况,很快与家长取得了联系,通过家长的反馈,我们得知,孩子因为做事的速度太慢,学习跟不上,在原来的学校屡屡受老师批评,长期下来,对于批评否定非常敏感,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通过与家长多番的沟通交流,结合小羽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卑心理重。小羽在受到批评或建议时,立马就表现出对抗情绪,这是由于长期被否定产生的极度自卑心理,只要有人给他建议,他就觉得是否定和批评,在心理上产生了敌对情绪。所以,让其放下敌对情绪,树立自信是老师和家长的首要任务。
2. 缺少同伴,缺少交流宣泄途径。小羽长期没有同伴交往,非常孤独,无法宣泄内心的想法和情绪,积压情绪使其更容易暴躁。因此,教师需要营造温暖的班级氛围,使其感受到被关注和被接纳。
3. 家长的放任。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有放任的态度,觉得孩子不上进,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甚至在家也对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满,采取批评抱怨的方式。孩子亟须家长的抚慰,而家长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自暴自弃。
三、解决方案
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羽同學其实很聪明,并且有绘画天赋,尤其是擅长建筑绘画,只是画得比较慢,且长期不被认可,从而导致越来越不自信和暴躁。我们决定对小羽实施以下方案,使其融入班级,重拾自信。
1. 加强家校沟通,给予家庭教育方法支持。
2. 接纳情绪,宣泄疏通。
3. 抓住教育契机,建立自信。
4. 营造温暖的班级氛围,帮助其融入集体。
四、实施过程
(一)加强家校沟通,给予家庭教育支持
在家长与老师还不熟悉的情况下,笔者尽快地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首先做了充分的准备,留心观察,发现孩子的优点。如小羽同学在自己完成作业时非常认真,工整地书写,尽管很慢却坚持着,这是很多同学都做不到的;小羽内心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在习作中,笔者知道了他想做一名建筑设计师,而他在建筑绘画方面有着非常高的天赋,是这个年龄段少见的有明确目标并付诸行动,朝着目标努力的孩子。在家长面前具体地表扬孩子的优点,让父母感受到孩子是值得用心教育的,也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用心,愿意配合老师教育。接下来,笔者把如何与孩子沟通,让孩子逐步进步的事情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专业,愿意接受老师的家庭教育建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在受到委屈或害怕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有了以上的铺垫,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适时地给予家长家庭教育的建议,家长就非常乐于接受并采用,让家校教育实现更佳效果。
(二)接纳情绪,宣泄疏通
小羽的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改变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课堂上,老师们给予他更多的宽容和鼓励,发现课堂上的参与行为就给予眼神的鼓励或者与同学们同等的表扬,让其感受到在被接纳的同时又不刺激敏感的情绪。在一次体育课上,小羽又无故打了左右的几个同学,笔者立马赶到现场,把小羽邀请到操场边的树下询问情况,小羽却说:“没有原因,就是想打人。”并且表现出暴躁的情绪。首先笔者接纳他的情绪,对他说:“你现在就是有些烦躁,无法宣泄,对吗?”他点点头,表情放松了些,但拳头还是握着。笔者环顾四周,在旁边找了一条竹枝,对他说:“可是,我们自己难受,也不能伤害他人,对不对?要不你朝着这棵大树疏解一下情绪。”他拿起树枝朝着地板抽了几下,然后停了下来,说:“我没事了。”笔者邀请他坐下来,对他说:“人,有难受或烦躁的时候是很正常的,可是,我们可以有很多的解决方法,在操场跑两圈,或找老师、信任的同学倾诉一下,你就会好受多了,老师有时也会莫名烦躁,这个时候我就吃东西,吃自己喜欢的东西……”小羽听着听着就笑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在校园或路上见到老师会大声地问好,虽然表情依然很生硬,但笔者接纳了他,他也接纳了笔者。
(三)抓住教育契机,建立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被肯定的人。小羽需要被肯定。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小羽很擅长绘画,并且在他的习作和交流沟通中发现他对建筑绘画非常感兴趣。在一次课间,笔者被他精美的画作惊讶到了,他看到笔者一脸真诚的赞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笔者趁机说:“我好喜欢你的建筑绘画,你能画一张送给我吗?”他一脸惊愕地看着笔者,然后猛地点点头,说:“我周末画给你!”到了下周一,他果然早早地带着一幅画来到了教室,并且用包装纸平整地包裹着,是一幅《广州塔》,笔者连连称赞,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过了几天,笔者带着装裱好的《广州塔》摆在了讲台旁,在同学们一阵阵赞叹声中,笔者看到了他脸上难得的骄傲与自信。教育小羽,笔者必须“撼其心”才能使其“亲其师”,进而“信其道”“改其行”。
(四)营造温暖的班级氛围,帮助其融入集体
为了让他更好地融入集体,走出自己内心的孤岛,笔者抓住他一切的闪光点,让沉默的他在班级中有越来越多的表现机会,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和小羽有了更多的交集。周围的同学和他一起玩,渐渐地,小羽开始跟同学们有了交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笔者惊喜地发现,他有了同进同出的好伙伴。
五、实施效果
一年下来,小羽的转变令所有人惊讶不已,变得开朗了,有效融入班集体。到了五年级,小羽的情绪调节能力增强了,偶与同学发生矛盾,能做到冷静对待;人际交往能力变强了,有固定的好朋友;专注力提高了,课堂上专心听讲,时刻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节奏;增强自信心,敢于表现自己,课堂上能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