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新
【摘 要】针对现实语文课堂中童话教学依然存在无法走进学生内心深处或教学低效的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切实站在“儿童立场”,以儿童的视角解读童话的“童话味”,品味童话的“语文味”,内化童话的“人文味”,还原、活化、超越童话,进一步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进行思考探讨。
【关键词】儿童立场 童话教学 教学策略
当下,“教育指向儿童的发展” “教育应该是依靠儿童展开和进行的” “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实际需求出发”等诸如此类的“儿童立场”理论已经得到教育者的普遍认同 。然而,我们静心观察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童话教学,依然很容易看到缺失“儿童立场”的做法。显而易见,“儿童立场”在不少教师心里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在课堂教学实践层面上还有很多路要走。
童话这种文学体裁有其特有的魅力,它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走进美好的情境,使其受到真、善、美的熏染和影响。低年级的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独特别样的、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它们在学生学习成长的道路上起着其他文本作品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还原童话——以儿童的视角解读童话的“童话味”
童话世界充满虚幻和色彩,同时别有味道。要想把学生帶到真真实实的童话意境,会用儿童的视角去解读童话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一)以儿童的视角发现童话的“神奇味”
尽管童话源于生活,但却包裹着一层引人入胜、离奇浪漫的虚幻色彩,使之鲜明地具有神奇味。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时,笔者指导学生体会水的不同状态: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水在不同的场合中有何不同的表现?
生:睡觉、散步、奔跑、跳舞。
生:还有唱歌、开大会。
(课件随机出示词语)
(师范读第3自然段,生模仿练读)
师生交流反馈:读“我在池子里睡觉”时声音要轻、要柔和,表现出环境的安静;读“在小溪里散步”时语调要悠闲,体现出“我”的惬意自在;读“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时语速要快,语气要活泼欢快,显得场面热闹。
(生再一次练读,同桌之间互相品读,纠正)
(课件竖列排列文本,指名朗读)
师: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句式,想象画面,照样子说一说。
课件出示:
在水杯里( ),
在鱼塘里( ),
在汪洋里( )。
生:在水杯里闭目养神。
生:在鱼塘里窃窃私语。
生:在汪洋里大声咆哮。
在这样的想象练说中,大自然水世界的神奇之象在学生头脑里得到很好呈现。课堂上也弥漫着美丽神奇的童话气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从触摸文本到揣摩语言,再到想象说话,在童话世界里或驻足或漫游,真切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感情,语言素养获得了较好的实践锻炼。
(二)以儿童的视角开掘童话的“教育味”
童话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是因为其拟人化手法描述的故事带有强烈的幻想色彩,充满童真童趣,还蕴含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
师:面对两只小熊的质疑,狐狸是怎么说的呢?
(生读课文相关句子)
师:什么叫作“公平”,你能举一个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吗?
(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回答)
师:你觉得狐狸分得公平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师:这次奶酪被狐狸用诡计骗吃完了,你觉得小熊们下次还会上当吗?它们会怎么想?
(学生回答)
学生在问题导读的方式下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尽管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绝不是单纯给出“对”与“错”的回应,首先要做的是及时对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给予肯定;其次,针对回答中的问题指出不足,引导他们对故事所蕴藏的核心思想价值有一个准确把握。当然,童话故事内容存在不同,学生学习理解力也参差不齐,在领悟童话故事真谛时,教师需要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着力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信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以儿童的视角诠释童话的“生活味”
联系生活读童话,带着儿童的视角去领悟体验其中的味道。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时,成人眼中的“雾”只是一个普通的自然现象,而儿童眼中的“雾”却是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以儿童的视角去感悟体会 :
师:生活中,你见过的雾是怎样的?雾喜欢把哪些事物藏起来呢?
生:雾是白色的,朦朦胧胧的。它喜欢把远处的房屋、大山等藏起来。
生:雾是凉凉的,它喜欢把天空和汽车藏起来。
师:如果你变成了雾孩子,你准备把谁藏起来呢?
生:我准备把我喜欢的小猫藏起来,不让别人欺负它。
生:我准备把学校藏起来,这样我就可以睡懒觉了。
师:雾孩子和我们躲猫猫后,发生了什么呢?
生:我们原先藏的东西都显露出来了。
生:周围的一切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在童话阅读过程中,雾在学生心中有形有情,赋予浓浓的生活气息。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活化童话——以儿童的视角品味童话的“语文味”
儿童天生喜欢童话。假如课堂把关注重点放在探索架构童话、学生、教师的情感点上,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品味出童话中独特的“语文味”。
(一)入境——感知语言
情境创设对于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童话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运用多样化手段,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童话相匹配的想象空间,使其思想自由自在地转化,把自己自然想象成童话故事里的各种角色,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体验角色的丰富情感。
1.重视题目
众所周知,一篇文章的窗口就是题目。我们常常可以通过题目大概读懂一篇文章。所以,读懂题目是深入学习一篇文章的基础。日常教学中,每每新课教学时,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先“审题”。所谓“审题”,即教师在对一篇课文内容展开教学前,专门围绕课题引导学生进行认真审视,借助课题,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思路、主要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2.关注插图
低年级的课文很多都配有对应文字表达的插图,童话体裁的也是如此。这些课文中的插图生动、形象、活泼,吸引着学生阅读时的目光。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抓住这一特点,发挥插图的独特表达优势,先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了解图意,然后图文对照,深入阅读课文。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第一小节: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荷叶、小草、蜻蜓”)
师:看看图片,说一说小青蛙每天都能看见什么美丽的景象?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小青蛙”)
师:在淅沥沥、沙啦啦的雨声中,小青蛙会想些什么呢?
(生想象练说)
就这样,在图像信息和文字符号转化之间,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容易多了,同时阅读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3.利用动画
信息化手段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既能增强教学的情景性,又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雨点儿》一文时,在整体感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下小雨”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下雨的过程。教学第二课时感受大地的变化板块时,教师可以播放“花草生长过程”动画,引导学生思考雨点儿给大地带来了哪些变化。
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主动体验角色,积极思考问题,在美好的阅读体验中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对字词的深入品味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品悟——理解语言
童话的语言文字表达形式应当是教师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需要关注的内容,对文中极富感染力的词句和段落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去比较、揣摩、品读、鉴赏,领悟童话这一独特表达方式的精妙、传神之处。
1.多元欣赏,激发童稚之心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感悟往往是很多元的。懂得欣赏应该成为教师童话教学的基本功。教师要善于抓住童话这一学生喜爱阅读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童稚之心。课堂上要做到“导而弗牵”,最大限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独特视角学习理解。切忌羁绊学生思维,强求统一“标准”答案。
2.补白想象,开启心灵之门
根据低年级学生想象力异常突出的特点,教师如果在童话文本中寻找到恰当的“空白”之处,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丰富画面,充实情节,用童心去体验、去感受,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训练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又会在抽象和具体转换中得到情感的主动升华。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寒号鸟》时,想要指导学生把寒号鸟的懒惰和喜鹊的勤劳对比起来理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没有提到的寒号鸟的行为进行补白想象:
喜鹊早早起床时,寒号鸟却在( );
喜鹊东寻西找时,寒号鸟却在( );
喜鹊忙着搭窝时,寒号鸟却在( )。
这样的发散思维方式简单直接,有利于打开学生心灵之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童话故事的情感美,让学到的东西变得有用起来。
3.突出亮点,诱发真切体验
每一个童话中都有写得精彩的地方,它集中体现童话的情理意趣,这就是文本亮点之处。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亮点,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比如学生学习童话后,可以抓住《棉花姑娘》中棉花姑娘生病时急切的语调,抓住《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借尾巴時天真活泼的语调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扮一扮” “演一演” “说一说”,更深刻地领会把握童话文本中各主人公的个性特点,生动形象、直观充分地再现童话故事,做到知趣合一。通过如此真切的体验,很多脍炙人口的童话,在学生心中都印象深刻、难于忘怀,这样学生乐学爱学,教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三)演练——体验语言
1.演活角色
通过课堂角色演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童话故事的语言美。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时,笔者让学生分角色饰演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大青蛙,引导学生在读好角色对话呈现小蝌蚪找妈妈过程的同时,感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自然变化。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
2.增添角色
在符合童话情境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角色,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组织材料的能力。比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增加角色的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雪地里的小画家还有哪些呢?你想邀请谁呢?
(课件出示松鼠、小熊、小鸟的脚印,提示学生)
生:(练说)( )画( )。
(全班交流反馈)
情境会话的创设无形中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习得的语言与人礼貌交际,借鉴习得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领悟感受。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语言的表达力,又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体验。
三、超越童话——以儿童的视角内化童话的“人文味”
教师除了正确解读文本、深化文本外,还应该考虑如何使其主题思想与学生的思想“最近发展区”相吻合,与学生的思维相链接,最大限度地发挥童话的人文功能。
(一)呵护“童心”,顺势引导
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是学生独特个性的表现。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善于运用课堂机智积极引导。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
师:小马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
生1:小马不大爱动脑筋。
生2:小马懂得向别人请教。
生3:小马轻信别人的话。
师:首先要表扬同学们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课文中的小马并没有一直不动脑筋,而是积极向别人请教,最后选择听取了经验丰富且最信任的妈妈的话,勇于尝试,这是值得鼓励的,我们同学也要向小马学习哦!
学生的童心在阅读引导中得到积极呵护,潜移默化中文本的核心价值观也得到了传递和领悟。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只有真正把儿童放在课堂的中心位置,从儿童视角出发,童话才能变为学生生活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滋补品”。相信一个在童年爱上童话的学生,他的未来也一定会是美好的。
(二)倾听童言,留住“童趣”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充满童真童趣。他们的想象丰富多样,充满着童话般的色彩。童话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善于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敏锐洞察他们发言中的有效信息。它将成为我们有效课堂中宝贵的课堂生成资源,带领我们遇见不一样的课堂精彩。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教学中以儿童的视角解读童话文本,带领学生在乐趣无穷的动物王国流连忘返、在奇幻美妙的未来世界驻足畅想、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赏花闻香。这样的童话教学才应该是它本来的面貌。让童话,犹如一颗璀璨明珠,照亮每一个学生成长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