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雯芊
〔摘要〕 领导干部要主动靠前,把党中央关于科教兴国战略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而其工作能力和水平则直接决定了这一战略实施的效果。当前,少数领导干部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存在着对这一战略理解有误区、工作制度保障上有短板等问题,其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等也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实践中,要增强领导干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能力,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理解这一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从谋发展的远度正确处理好“存量”与“增量”、“可为”与“应为”的关系;从求团结的广度推动动力机制、协同机制、评价机制的创新发展;从顾大局的角度深刻认识科教兴国战略这一有机整体。
〔关键词〕 领导干部;科教兴国战略;能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讲政治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3)03-0099-05
黨的二十大报告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1〕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专章部署,不仅体现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而且体现了补短板、抓关键的战略考量,更强调了新时代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领导干部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推进者和引领者,既要深刻认识到科教兴国战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战略关系,也要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而其推进这一战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更是直接关系着战略实施的效果。从实际情况来看,少数领导干部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对这一战略理解有误区、工作制度保障上有短板等问题,还面临着思想不够解放、运行不够顺畅、作风不够扎实等现实挑战。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新时代赋予科教兴国战略的新背景新情境,如何有效提升领导干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能力,成为促使这一战略走深走实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提升领导干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工作能力的时代意义
(一)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是对领导干部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检验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将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一〔3〕。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教兴国战略确定为七大战略之一〔4〕。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从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党对待科教兴国战略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对科教兴国战略重要意义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也是对自身治国理政能力的检验过程。一是对领悟、落实中央重要决策、精神的检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不管是在世纪交汇期的奋起直追,还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踔力奋发,我们党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二是对历史、辩证的治理思路的检验。作为领导干部,既要看到科教兴国战略中历史、辩证的治理维度,也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中领会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刻内涵,更要充分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三者各有侧重,既不能偏废,也不能绝对化,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实现。
(二)培养领导干部应对新一轮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举措
教育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民族兴〔5〕。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伴随着美国主导的经济逆全球化的浪潮,大国之间的博弈逐渐白热化,国际关系的新问题出现的领域逐渐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教育、科技、人才、文化等领域。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得先机和主动,将自身发展引导到自立自强的轨道上来,引领带动世界经济走出泥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能否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对拥有科技自主权的国家是机遇,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发展的依附性,为国家发展的更可持续、更加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和人才同时强调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一方面,领导干部能够为推动教育的优先发展、科技的自立自强、人才的高质量供给提供政策支持,并通过自身执政过程中氛围的营造、理念的宣传、政策的扶持等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保存好、发展好我国自身的“种苗”;另一方面,领导干部本身也是人才,其科学执政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治理效能的高低,能够为世界的稳定繁荣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三)提升领导干部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能力的有效方式
科教兴国战略的本质内涵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是相互吻合和匹配的。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效推进有利于领导干部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1〕。领导干部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将我国巨大的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有利于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富裕不仅仅是人们物质富足,更应该是掌握了致富的能力,是物质精神共同的富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教兴国战略正是培养致富的能力、丰富精神的充足、消除阶级的鸿沟,让全体人民都可以更加公平地享受高质量的发展。三是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1〕领导干部高质量构建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体系旨在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的同时,更加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让精神世界更富足、更知足、更满足。四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除了要依托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势,还要以科技赋能生态治理,让绿水青山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并努力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这就需要领导干部不断提升生态治理的能力,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有效成果巩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益经验,有效应对生态环境中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风险挑战。五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首先是建立在中国自身独立自主且强大的基础上。领导干部只有坚持科技的自立自强,以教育的高质量培养卓越的自身人才体系,才能以实力证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方案行得通,中国也能够通过自身实力的增强,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稳定器。
二、少数领导干部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上,对科教兴国战略认识有误区
少数领导干部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存在着认识误区,如对科教兴国战略理解浅显化、单一化、静态化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对科教兴国战略的科学内涵和现实价值理解的不够深入。部分领导干部仅仅是从字面意思去理解科教兴国战略,没有真正认识到科教兴国战略的科学内涵和现实价值〔6〕,而是片面地认为科教兴国战略重点强调的是通过科技、教育的发展实现兴国的目标,忽略了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发展之间相互影响、螺旋上升的辩证关系。有些领导干部认为,现在的科教兴国战略与最初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是同一回事,只要继续重复之前的工作就是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了,没有从新时代新背景去考量这一战略面临的新情境和新的侧重点,没有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发展之间的融会贯通,没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科教兴国战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张力与潜力,没有真正把科教兴国战略的精神深刻领会,没有意识到这一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必须毫不动摇贯彻落实的深刻内涵,没有把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国之大者”深入考量。二是缺乏大局意识,对科教兴国战略在认识上缺乏系统性。我们国家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教育、科技、人社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但在工作实践中,有些领导干部只是从科教兴国战略与自身工作有关的方面着手抓推进和落实,忽略了与其他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加之个别地方政府部门职责不清,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存在相互推诿扯皮等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三是缺乏国际眼光,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格局不够开阔。科教兴国战略不仅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为了推进人类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而且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意义重大,是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大事。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全球视野,能够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势,既致力于我国科教兴国的大业,也需要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治理方案。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改变的是人类物质发展面貌,而教育作為立德树人的大计,改变的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共产主义社会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我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最终信仰。所以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对世界发展走势的影响至关重要,既是立足自身,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在坚定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有些领导干部站位不高,对科教兴国战略的世界意义认识不够准确,对国际格局中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宣传推介不够热衷,缺乏对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战略眼光。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少数领导干部对国际竞争中中国的发展现状没有清醒的认识,认为各种封锁、脱钩对于很多方面受制于人的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打击是巨大的,这属于典型的不自信表现。笔者认为,当今国际形势中,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越是脱钩,我们越要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越是封锁,我们越要冲破阻力去携手,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二)制度上,对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机制的运行上有短板
有些领导干部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出现了机制运行上的不顺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战略的实施。一是在动力机制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涉及的职能部门比较多,各个部门分别承担着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整体过程中部分环节的管理职责。地方政府针对教育、科技、人才等出台了很多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但是有些政策是分散在独立的政策法规中。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完整的整合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发展的政策法规。实践中,不同部门的政策措施之间缺乏系统性、统筹性,导致有些领导干部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推动力不强,难以发挥出强劲的动力。二是在协同机制上。由于地方财政考核的压力,使得应该自由流动的例如人才资源,成为了地方之间竞争的资源,也因此出现了因为地方发展不均衡带来的人才虹吸现象,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地方发展差距,并从整体上影响了科教兴国战略对国家发展的引领与带动作用。三是在评价机制上。当前,对于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进程缺乏完善的考评体系,使得有些领导干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另外,有些单位考评制度落实不到位。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考评结果涉及的职能部门较多,使得整改落实中出现了部门之间不协调不配合、合作性不强等问题,也因此使得考评结果落实情况大打折扣,对于不断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行为上,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工作作风有弱项
有些领导干部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存在着工作作风不严谨、不扎实等问题,影响了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的效率。一是在工作态度上,新型政商关系的塑造上有弱项。有些领导干部只是对于招商引资特别热衷,尤其是新兴科技产业的前沿项目,但是却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一定包括教育培养人才,科技武装人才,人才推动教育、科技的发展,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作用下带来人才链的“成长”;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为一体的创新链在人才链助力下推动产业链改造升级,进而带动高质量发展。因此,领导干部要对本地区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已有存量企业创新力的提升等给予高度的重视。领导干部要塑造“喜新不厌旧”开放包容的政治姿态,助力地方科教兴国战略良好环境的营造。二是在工作方式上,系统整体协调的资源配置方式上有弱项。推进科教兴国战略,需要协调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之间的关系,有为政府应当充当中间协调人与联络员的角色。但是,有些领导干部因为缺乏对国家战略高度的把握,简单地将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各方资源条块化,出现了资源数量富足但是质量不高、资源之间的协同配合效益不高等问题。例如,从省级层面来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大多集中在省内主要城市,对于中小城市或者县级市来说,此类资源是比较缺乏的。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领导干部要学会推动省内科技创新资源在本省效益最大化,助力科技成果“沿途下蛋”;以省内中小企业试点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场所,推动教育资源以数字化、信息化方式将知识信息扩散化;鼓励教育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以使人才发展潜能得以充分释放;依托地方资源优势提质增效,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三是在工作方法上,追求高效工作效率的方法手段有弱项。地方政府在推进地方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发展等方面,应该立足地方实际,在明确地方发展资源、发展潜力、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选择可持续的发展项目。但是一些领导干部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缺乏创新精神,存在简单上传下达、“重复劳动”的现象,过于追求数字的“出彩”,缺乏对地方发展实际的认真调研和对地区发展通盘考虑的远见与魄力,喜欢模仿、缺乏创新,对于当下“火热”的项目一股脑的上马,导致出现重复建设、缺乏地方特色、后劲不足等问题。
三、提升领导干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能力的对策
(一)从讲政治高度充分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
一是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本质内涵。领导干部要围绕“国之大者”,以辩证的视角充分认识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质是通过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领导干部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科教兴国的本质内涵,从观念上真正认识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领导干部要摒弃功利主义色彩,努力成为促进科教兴国大业的“奠基人”和“铺路人”,正确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资源投入与实际产出、地方发展与国家战略、短期显现与长期基础、国内发展与国际竞争之间的关系。总之,领导干部既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悲观失望,要磨炼直面困难的勇气、锤炼勇毅前行的能力,学会化“危”为“机”,敢于亮剑,切实担负起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政治责任。
(二)从谋发展远度大力尊重科教兴国战略各方诉求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每个地方发展特色不同,对于人才资源的吸引力各有差异。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主体是人,如何变地方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除了以优渥的政策吸引人才,还需要对本地区已有人才加大培养与保护力度,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例如,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除了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吸纳优质科技成果在本地区转化并形成产业化以外,还要注重发挥本地区已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灵活发展优势,鼓励企业主动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大力支持科技成果的本地区转化,以使科技资源在吸收外部优势力量的同时以企业家情怀与精神,带动本地区企业创新链的联动互补。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可为”和“应为”的关系。“可为”是基于尊重本地区发展实际提出的可行性方案,是实事求是工作方法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的应用与体现。“应为”是立足时代发展大势取得的前沿发展战略眼光。领导干部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要创新工作方法,主动寻找基于地方发展实际的出彩项目,注意平衡好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发展诉求,真正做到将科教兴国这一战略推深推实。
(三)从求团结广度认真厘清科教兴国战略的运行机制
一是要推动动力机制创新发展。有关部门要从国家层面统筹出台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创新联动发展的政策体系。二是要充分发挥好政策集聚效应。各级政府要鼓励教育、科技、人社等部门通力合作,在涉及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工作中加强沟通交流,可以以联合会议、联合文件等形式,以系统性政策体系的不断优化,为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提供强劲的动力。三是要推动协同机制创新发展。各级政府要坚持发挥党领导的核心力,通过加强党对科教兴国战略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好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的关系,确保在科教兴国战略推进过程中思想协同、行动协同,各有关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协同发挥,形成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合力”。四是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有关部门在设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时,不仅要弃难从简,充分考虑到诸如推进基础研究这种十年磨一剑的“冷板凳”工作的长期性和内在性,而且要建立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发挥科教兴国战略各方力量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以使考核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对后续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关部门既要通过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真正使领导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又要通过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监督作用,将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工作成效与其个人晋升等相结合,让考核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从顾大局角度深刻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机整体
一是要以大局意识为导向,系统推进科教兴国战略高效实施。各级政府要依据宏观调控原则,打破地区、部门边界壁垒,明确政府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中的职责要义〔8〕,各部门也要通力合作,为这一战略的实施提供大力支持。发达地区领导干部要主动带动其他地区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发展,通过人才的自由流动、知识信息的开放共享、产业上下游的协同配合、教育的复刻衍生效应等,以“全国一盘棋”的胸怀与格局,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系统协同推进。二是要整合资源,发挥科教兴国战略资源的效应和“1+1>2”的整体效应。领导干部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确保战略推进过程中资源的良性互动;以改进作风、主动作为,塑造地方发展特色;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体系的效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层层推进。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22-10-26(0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342-1344.
〔3〕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97-09-22(01).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5〕王炳林.科教兴国战略视域中弘扬科学家精神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18-25.
〔6〕廖其发.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04):1-13.
〔7〕文豐安,蒋利佳.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文化强国三大战略的辩证思考〔J〕.管理世界,2013(01):178-179.
〔8〕刘 聪.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武汉:湖北大学,2011.
责任编辑 芳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