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革命精神培育青年志气、骨气、底气

2023-06-19 19:45侯利军赵敏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志气骨气

侯利军 赵敏

〔摘要〕 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培育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重要精神力量。其中“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精神追求能够展现青年志气,“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斗志能够彰显青年骨气,“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革命精神归宿则能够体现青年底气。新时代,教育者要通过各种有力举措,不断增强革命精神内化为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引领力、影响力和生命力,进而使其赓续红色血脉、勇担强国重任。

〔关键词〕 革命精神;新时代;青年;志气;骨气;底气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3)03-0118-0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伟大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形成的,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品质、政治觉悟、工作作风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典范〔2〕。伟大的革命精神还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应运而生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风华正茂、践行初心的精神基因,更是引领新时代青年青春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颂歌,对于培育其志气、骨气、底气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青年是铸就、传承、弘扬革命精神的中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3〕这一重要论述是对革命精神的生动刻画。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激情澎湃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万象更新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亦或是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总少不了青年的身影。历史和实践也充分证明,青年是铸就革命精神的中坚力量,而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也始终离不开广大青年。

百余年前,在国家危难之际,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为中国寻找出路的进程中,推动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革命精神。首先,五四运动是宣告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开端,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青年学生担负起了挽救国家的重任,也正是这种青春之力铸就了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由一群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八岁的青年在嘉兴红船上创建的,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在这里扬帆远航,伟大建党精神在这里奏响,党有了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再次,井冈山精神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理论结晶,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岁月中所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精神创造。

广大爱国青年在革命实践中,继承了中华民族精神中“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志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情怀,并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救亡之行,爱国和救亡随之成为革命精神的时代代名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注入了力量源泉。自此,作为社会变革急先锋的青年,在秉承革命精神之源的基础上,以不同的形式参加到中国革命中去,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新中国成立伊始,众多青年主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洪流之中,与此同时,革命精神也因青年肩负使命的不同而不断升华。一是在抵御外敌时,形成了以保家卫国、捍卫人类正义为标志的革命精神新形态。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战斗英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铸就了以“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为基本内涵的抗美援朝精神。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以自力更生、无私奉献为标记的革命精神新范畴。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青年科学家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中,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造就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这是科学精神与革命精神相结合的生动诠释。除此之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的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使革命精神的内核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以大无畏的精神参与到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革命精神的内涵也随之得到了不断丰富。当时,很多青年以工人阶级和革命英雄为榜样,努力学习革命精神文化,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力争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好青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革命精神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得到了传承发展。其一,围绕改革开放重要时间节点形成的革命精神。以青年为重要力量的共产党人以高昂的士气和极高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铸就了“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改革开放精神;反映特区建设的“敢闯敢试,敢为天下人先”特区精神;展现农村改革成果的小岗精神等,这些都是时代青年将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推陈出新的生动体现。其二,围绕重大事件形成的革命精神。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广大航天人牢记使命,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航天人勇于攀登、科学求实,克服千难万险精神品质的生动描绘;青年是国家建设、引领时代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在应对重大灾难、突发事件中形成的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无不体现着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的出现,为革命精神的传承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精神文化载体,同时为革命精神的亘古烁今注入了民族和时代精神的磅礴力量。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广大青年承担着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实现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时代使命。他们传承着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元化的活动,在更为广阔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而其在追求理想与自身发展中,所表现出的集体主义精神等成为革命精神新的精神标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弘扬,不断挖掘革命精神中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精神内涵,广大青年大力弘扬革命精神,强化使命意识、激发奋斗潜力。一方面,传统革命精神与新时代革命精神一脉相承。传统文化中的团结一心和传统革命精神中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精神相融合,一批青年共产党员用生命阐释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堅精神。另一方面,新时代革命精神对传统革命精神守正出新。在继承传统革命精神中以人为本、众志成城的精神基础上,广大青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勇于冲锋、朝气蓬勃,弹奏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党在继承传统革命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加立体化、系统化、层次化的精神谱系。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 。青年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始终与国家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的最有活力群体。新时代青年以创新的形式,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又以敢于奋斗拼搏、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不懈努力。新时代,革命精神从理论自觉逐渐地走向实践自觉〔5〕,越来越多的革命精神在实践中创造与完善、赓续和弘扬。

二、革命精神是培育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重要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6〕革命精神由革命先驱所铸就,又由一代代青年所延续,对培育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提供了有力的实践路径和方法论,是助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价值遵循。

(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精神追求能够展现青年志气

拥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余年沧桑依旧风华正茂的重要原因。理想信念可以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决定人们未来事业的成败,而人们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是广大青年始终坚守的革命精神追求,有力展现着青年“勇担重任,心系家国”的志气。志气是对完成一件事所拥有的信心和决心,是面对各种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勇气,越是困难重重,越要突破重围;越是坎坷崎岖,越要勇往无前。

一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作为精神信仰,早已成为烙印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精神基因。无论在革命道路上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青年共产党人仍然初心如磐、奋楫者先,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二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是青年不卑不亢、无所畏惧的精神力量所在。青年是党薪火永续的奋斗者,更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追梦人。新时代,准确把握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不仅是青年面对风云变幻局势迎难而上的精神根基,也是中国共产党率领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指向。三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品格和执著追求信仰的精神,不断激励着新时代青年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无往不前。青年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听从祖国和时代的召唤,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反之,青年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无法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增强志气更是无从谈起。

(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斗志能够彰显青年骨气

永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斗志是中国共产党虽然历经众多坎坷,仍能浴火重生、化险为夷的重要原因。骨气是面对屈辱时的坚强不屈,是拒绝诱惑时的刚正不阿,是人格的硬度。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骨气是身处风谲云诡的局势而临危不乱,是在汹涌浪潮中抓住机会、迎难而上的大无畏气概。“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斗志有力彰显着青年“坚忍不拔、敢于斗争”的骨气。

其一,新时代青年拥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风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7〕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无法预知的风险与考验。新时代,广大青年要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波涛汹涌的浪潮中追求卓越,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长征路”。其二,新时代青年拥有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广大青年要勇于担当,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有志气、骨气和底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三,新时代青年拥有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不论是在抗洪救险、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还是在保卫国家领土的前沿阵地,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请战、不怕牺牲、自觉奉献,不断汲取“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滋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砥砺前行,成为被党和人民点赞的“时代英雄”。

(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革命精神归宿能够体现青年底气

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就是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8〕同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革命精神归宿也有力体现着青年“对党忠诚、心怀人民”的底气。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谋福祉,让青年拥有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底气。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突出的位置,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创建了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厚植了新时代青年的爱国情怀,坚定了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人民的期待始终是激励、支持青年发展的坚强后盾。青年背负着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而不负重托、心怀人民则是新时代青年的底气。革命精神之所以历经百余年而经久不衰,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国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革命精神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继承 “仁者爱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民本思想,历经不同历史时期的洗礼而更加熠熠生辉。新时代青年坚定地加入国家发展的大潮流之中,吹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春之音,以更加理性和自信的姿态勇当时代先锋。

三、坚持不懈将革命精神内化为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9〕新时代青年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重担,为此,教育者要通过以下有力举措,使革命精神内化为培育青年志气、骨气、底氣的引领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一)增强革命精神内化为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引领力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0〕革命精神不是虚无缥缈、远离大众的标语口号,是现实的、具体的,体现在满足社会群体需要的方方面面。革命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要将年轻一代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充分发挥革命精神的引领力。

首先,要建立健全革命精神文化认同机制。一是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对革命精神文化的认同。二是为加强革命精神育人提供制度保障,及时消除新时代青年在革命精神文化上的困惑。三是不断探索革命精神新的时代意义,丰富广大青年的精神世界,革命精神则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得到转化与开发,使之成为内化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凝聚力。

其次,要将革命精神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作为传承、弘扬革命精神的主阵地,必须将革命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一是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设计,如设置革命精神教学专题,使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二是结合革命精神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具有革命精神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具有革命精神文化底蕴的校风校纪。三是加强革命精神教育,鼓励广大青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充分利用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使青年在实践中感知革命精神力量,激发对革命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不断增强自身的志气、骨气、底气。

再次,要坚持不懈开展革命精神教育。一是加强革命精神情感培育。教育者在对青年开展革命精神教育时,要加强与青年的沟通、交流,为他们在精神上助力、思想上解惑、情感上支持。二是注重革命精神知识的灌输。教育者要根据青年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不同的革命精神教育规划,以满足青年的个性化需求。

(二)增强革命精神内化为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影响力

新时代,教育者应善于利用互联网等载体开展革命精神教育,以增强革命精神内化为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影响力。

首先,要打造革命精神宣传平台。一是拓宽革命精神文化宣传渠道。教育者要顺应时代潮流,采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如各种网络软件等,多平台多渠道进行宣传,从而使革命精神内容更加生动、宣传效果更加凸显。二是精准宣传革命精神文化。教育者要合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革命文化资源的精准推送和有效传播,以使网络空间不仅成为宣传和弘扬革命精神文化的重要渠道和文化载体,而且成为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三观”的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其次,要创新革命精神宣传话语表达形式。一方面,要实现革命精神时代性转化。教育者要采用通俗易懂和时代化的方式深入阐释晦涩难懂的理论,从而更好地宣传革命精神。另一方面,要实现革命精神宣传内容创新。革命精神的宣传内容要与时俱进,能够使青年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进而增强对革命精神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再次,要营造良好的革命精神育人网络环境。一是加大网络空间治理力度。管理者要加大对网络空间负面信息的清理,从负面信息源头上防范、遏制错误社会思潮的产生和传播,构建良好的网络安全育人机制。二是加强网络媒体规范治理。网络媒体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传播革命精神正能量,引导新时代青年接受革命精神文化的熏陶,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为新时代青年增强志气、底气、骨气营造浓厚的正能量文化氛围。

(三)增强革命精神内化为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生命力

革命精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中。为此,教育者要将革命精神教育融合于各项教育之中,以不断内化为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进而使其成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先锋分子。

首先,要坚持革命精神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融合。新时代青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用理论知识丰富精神世界,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关教育部门要积极开展推动革命精神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双向融合的理想信念类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生信仰,以不断增强青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其次,要加强革命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一方面,要赓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青年要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中汲取力量,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另一方面,要学习革命英雄人物事迹。从革命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革命英雄人物的气节和不畏艰难的意志,以提升品格修养,增强自身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再次,要推动革命精神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相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因此,教育者要推动革命精神教育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中,以使青年了解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同时,红色资源既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也是体现革命精神的精神载体,为此,我们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使其成为增强青年志气、骨气和底气的精神养分。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7-48.

〔2〕王炳林,张 雨.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精髓要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3):27-33.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07):4-17.

〔4〕于俊如,杨 君.建党90年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基本历程与基本经验〔J〕.中国青年研究,2011(07):24-29.

〔5〕郑 洁,吴海静.中国共产党铸就革命精神的百年历程、基本特点及宝贵经验〔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1(06):4-12.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7〕习近平.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6-30(02).

〔8〕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37.

〔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责任编辑 芳 晔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志气骨气
巴西侨商叶兴平: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
人小志气大
盖叫天的骨气和风格
朽木颂
欲望与志气
欲望与志气
拓展延伸
惟有骨气映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