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演奏技法的运用
——以《古道行》和《狂想曲》为例

2023-06-18 04:03谢柠嵘武汉音乐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15期
关键词:狂想曲扬琴谱例

谢柠嵘 (武汉音乐学院)

本文以扬琴曲《古道行》和《狂想曲》为例,通过对两部作品中演奏技法的分析,以期为扬琴曲的创作提供一些关于音响设想的可参考现实依据,并为演奏者诠释作品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一、扬琴曲《古道行》主要演奏技法的运用

扬琴曲《古道行》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河教授创作的具有浓郁西域风情的经典作品,黄河教授不仅对扬琴的教育事业有着突出贡献,在创作方面也有卓越建树,其创作的作品已经成为扬琴专业领域流传度盛广且不可或缺的典范。在《古道行》这首乐曲中,作曲家充分利用不同演奏技法的音色特点,运用不同音区音色的色彩对比,描写“丝绸古道”之景,感怀“历史沧桑,山河依旧”之情,通过再现丝绸古道昔日的壮景,表达了对千年历史古迹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人文精神的赞美。这首乐曲有扬琴独奏、扬琴重奏、扬琴协奏、扬琴与乐队(2019 年黄河教授和张朝教授共同改编,并由黄河教授在“第八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杰出民乐教育家的展演音乐会”上倾情演绎)等多种演奏版本和编制形式,本文以乐曲的独奏形式为视角,对其主要运用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乐曲引子部分仅采用了勾弦和泛音两种演奏技法(谱例1),并将两种演奏技法进行了较长篇幅的持续,这种创作手法可谓独具匠心,全新的尝试体现了作者在创作上的精巧构思。勾弦和泛音两种演奏技法因其独特的音色常运用于表现宁静、遥远、缥缈的音乐氛围。在本首乐曲中这两种演奏技法的运用营造了引子空旷悠远的意境,使人切身体会丝绸古道所呈现的“远古空灵的纯洁佳音”。

(一)泛音

扬琴演奏的泛音通常是指高八度泛音,其音色具有空灵、纯净的特点。演奏方法为右手击弦,左手指尖轻触在滚珠至琴码之间的琴弦二分之一处。在演奏过程中,手指触弦点的位置需提前做标记,以保证泛音演奏的音准和音质。

(二)勾弦

即手指指肚拨琴弦。由于扬琴基本上是一音多弦,勾弦的演奏需注意指肚轻压琴弦的角度,尽可能勾奏各音码上的每根琴弦。勾弦在演奏中可以同时演奏多个音符并且演奏的音域跨度较为宽阔,该作品的勾弦运用充分展现了此特点,并在编配中采用了浑厚饱满的柱式和弦,更加展现了音乐的立体性与音乐的和声色彩。引子部分勾弦的演奏方式为高声部用左手中指与中低声部右手拇指、中指同时勾奏,演奏中需要注意平衡各手指勾弦的力度,使之既有明显的旋律线条又不失丰满的和声效果。

主题部分运用了轮竹演奏技法,表现出当代人漫步于斑痕累累的古道上触景生情的画面。轮竹是扬琴表现线性音乐的基本技法,整段的轮竹演奏使音乐更加绵长、深邃。轮竹技法可根据演奏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竹轮和双竹轮两大类,单竹轮即一只手持琴竹快速持续击奏,另一只手演奏如单音等其他技法;双竹轮即双手持琴竹快速交替击奏出连续密集的乐音。主题所运用的是在单竹轮中最为常见的左单手轮(谱例2a)以及在两个音符上快速交替击奏的双竹轮(谱例2b)。主题中使用的左单轮演奏形式为左手演奏长轮音,用于表现线性旋律;右手演奏基本为固定节奏型的单音,呈现出点状织体的特点,奏出的音响效果恰似行走着的厚重的脚步声,双手分别演奏的“线”与“点”既有独立性又要交织融合。左单轮在主题开头和结尾的呈现营造出相互映衬之感,而主题中双竹轮的“线”性演奏具有与单竹轮不同的音响效果,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感和歌唱性。主题从左单轮开始,经过双竹轮深情地演奏到左单轮舒缓的结束,表现了曲作者内心情绪的丰富变化。在演奏过程中,轮竹的演奏需要注意勿因力度的强弱变化而产生速度的变化,尽量保持速度即密度的一致性。另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右手通常比左手灵活,双竹轮音的演奏容易出现右手快左手慢以及右手重左手轻的问题,因此,需注意双手在速度和力度上的统一性。

谱例1 扬琴谱《古道行》片段(谱例来源:作者打谱)

谱例2a 扬琴谱《古道行》片段(谱例来源:作者打谱)

谱例2b 扬琴谱《古道行》片段(谱例来源:作者打谱)

华彩及小快板主要采用齐竹的演奏技法(齐竹也被称为双音)。在这两个部分中主要运用了四、五、八度齐竹,充分展现了扬琴所具有并擅长的和声表现手法,同时,四、五、八度的和声效果更加突出了和谐稳定的音响色彩。华彩部分的齐竹(谱例3a)在节奏型上以三连音连奏的形式为特征,由弱渐强地力度变化及由慢渐快的速度变化描绘了由远及近、逐渐苍劲、愈发雄壮的音乐画面,在和声方面采用强劲有力的八度齐竹,并持续快速演奏,力求最大程度表现出激昂、奋进的音乐气氛。齐竹这一具有扬琴语汇和特色表达的演奏技法,使乐曲进行了更加生动的描述,也将历经战争苦难、岁月风骨、坚韧不拔的形象诉说的更具感染力。在小快板部分,主要采用了除同名音之外的其他和声性齐竹(谱例3b),这一部分呈现出的鲜明节奏感,激情而洒脱,逐渐把音乐推向高潮。演奏时需格外注意各声部的横向线条清晰度,不仅要凸显左手演奏的旋律声部,还要强调右手演奏的和声织体,力求音响上的整体和谐统一。在齐竹技法中演奏的快速大跳对左右双手同时击弦的一致性以及准确性的要求极高,对于有技术难度的齐竹演奏,应采取左右手独立练习的方法,使演奏者的精力更为集中,更容易发现练习中的问题。

二、扬琴协奏曲《狂想曲》演奏技法的运用

谱例3a 扬琴谱《古道行》片段(谱例来源:作者打谱)

谱例3b 扬琴谱《古道行》片段(谱例来源:作者打谱)

扬琴协奏曲《狂想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丹红女士的倾心之作,一经问世便得到了众多业界人士的高度认可。此作品以采用的音乐体裁为标题命名,跳出了常规扬琴作品标题性音乐的思维。扬琴相较于其他中国民族乐器而言,具有音域宽广、点状发音、转调方便等特点和优势,作曲家正是充分运用了扬琴的这些特点与优势,在乐曲中大量地使用了切分节奏型、布鲁斯音阶以及自由即兴旋律,突出了乐曲西方爵士乐风格特征。作品中大量运用的切分音突出了扬琴富有颗粒感的音色特征,使得扬琴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极佳的发挥。除了上述作品《古道行》中涉及的勾弦、泛音、轮音等演奏技法外,《狂想曲》还运用了具有高辨识度音色的反竹、拨弦演奏技法以及左竹法、连竹法,展现了扬琴不同演奏技法的音效特征。

谱例4 扬琴谱《狂想曲》片段(谱例来源:作者打谱)

反竹演奏技法:用琴竹头的背面击弦,音色具有清脆明亮的特点。反竹演奏技法在《狂想曲》第171 小节至第178 小节呈现(谱例4),乐曲中反竹的运用因其音色特点更加突出了切分节奏型的律动感,另外,左手在中、高音区用反竹演奏的旋律声部与右手在低、中音区用正竹(音色圆润厚实)演奏的和声声部在音色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展现了轻快活泼、充满动感的音乐形象。

拨弦演奏技法:用琴竹柄背面的尾尖部分拨奏琴弦,此作品所运用的是属于拨弦类的下滑拨(即从上向下流畅滑拨琴弦)。此技法在作品中以两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呈现,第一种为固定滑拨(即有固定起止音),分别呈现在第132 小节和第137 小节(谱例5a),轻巧流畅的演奏烘托了舞曲灵动、轻快的氛围。第二种为自由无调性的下滑拨,呈现在第490 小节(谱例5b),伴随快速强力度地演奏烘托了乐曲结尾激昂的情绪与气势。拨弦演奏需要注意勿拨动目标琴弦下面的其他琴弦,避免产生杂音,影响音响效果。

扬琴是以右竹法(即先右后左交替击弦)为常规演奏方法,双手交替运竹是扬琴常用的竹序。《狂想曲》演奏速度快、音乐织体复杂,故在演奏时需合理安排竹法,避免左右手频繁交叉的问题,以提高击弦的准确度。在作品的第316 小节至第364 小节,因其音乐织体及扬琴音位排列的特点,需要打破扬琴右竹法常规演奏的习惯,大量使用左竹法(即先左后右交替击弦)以及连竹法(即单手连续击弦)。此处的竹序设计需注意,在确保速度、节奏、音准的前提下凸显旋律感,以达到良好的音乐效果。在乐曲第316 小节至第323 小节无论使用左竹法亦或右竹法皆会造成两手交叉的现象,因此,笔者通过自身的演奏练习、谱例分析及大量实践,在此处使用了左竹法与连竹法相结合的方式,其竹序设计(谱例6)为左手演奏高音旋律音符,右手演奏伴奏音符,还需在演奏时注意重音的强调。

谱例5a 扬琴谱《狂想曲》片段(谱例来源:作者打谱)

谱例5b 扬琴谱《狂想曲》片段(谱例来源:作者打谱)

谱例6 扬琴谱《狂想曲》片段(谱例来源:作者打谱)

竹法设计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位演奏者的能力与习惯不尽相同,同一种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合理的竹法设计应考虑音位排列特点、音位走向以及竹法规整的因素,避免左右双手频繁交叉以及不必要的远距大跳等问题,使演奏技法得到更加顺畅的发挥。

三、结论

一部优秀的器乐作品离不开作曲家对乐器语言的了解,从乐器演奏技法的音色特点到其所善于表达的音乐风格,不同演奏技法的运用使音乐形象的塑造更加具体,同时赋予乐曲更加深刻地感染力。通过上述两首乐曲的演奏技法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扬琴的演奏技法十分丰富,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不同乐曲中采用不同的演奏技法形成不同音响效果,可以更加形象地表达出乐曲意境。

在不断的发展中,通过扬琴演奏家与作曲家的共同努力,扬琴曲库更加丰富,演奏技法更加多元,相信未来通过更多同仁的不懈努力,扬琴艺术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猜你喜欢
狂想曲扬琴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空降战车狂想曲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罗罗布的狂想曲
小狗狂想曲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