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科技对艺术的推动与限制

2023-06-18 04:02袁婧淳广西师范大学
艺术品鉴 2023年15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家科技

袁婧淳 (广西师范大学)

一、绪论

科学最早可以追溯至人类的起源时期,它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艺术是科学体系中最浓墨重彩的一个分支,在时代跳动的脉搏中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举个例子,同样是十九世纪,中外两幅美术作品中出现的交通工具已经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比较两幅作品中的交通工具(如图1 与图2),一砾见沧海,从牛车马车到火这两个时代的交错与更迭,是机器逐渐代替人力的历史潮流。

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时间就是金钱,按照工业生产的一般标准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那么艺术家或者说是艺术加工生产者的单品创作时间越少,越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时候,其创作的相应艺术成品的单品价值就越低,但是所获得的价格总数就越高。如:与广东大芬油画村类似的绘画村,以临摹为主对于独立审美和创新创作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只要做到与大师作品或者某种风格相似、神似便可。业内把这一类批量生产的绘画作品称作“行画”,看的就是一个画的形式技巧是否是大于其内容含义,当前者完全掩盖后者,那么艺术作品也就囿于随波逐流的商品浪潮之中了。快速、高效地批量化生产,很容易对绘画市场的定价机制造成混乱,不法商家也会有机可乘,用复制产品充斥市场,产生鱼目混珠的乱象。独一无二的原创艺术作品在这样的快时代消费中受到巨创,当创作的效率与所获得的收益无限于接近正比,那么在市场愈加浮躁的现代社会,原创作者的生存空间也无限地被缩小了,实在是令人倍感惋惜。

艺术作品在市场上一直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关系,这些作品除了要在材质种类、作品形态、内容形式和艺术价值等方面一较高下,在买家与卖家之间往往不是直接交易的,还有第三方机构(画廊或者拍卖行等)对于艺术家的包装等。

根据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于2020 年11 月发布的《中国拍卖行业发展报告2019》中的数据显示,我国2019 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依然呈现下降趋势,到了2020 年,各大拍卖市场几乎都取消了线下展览而改成线上展览,拍卖方式也由传统的线下拍卖改成了线上拍卖,所有参展作品均明码标价,这也使得线上拍卖越发火热。

以中国嘉德为例,2021 年中国嘉德官网上官方公布的全年成交总额是58.56亿,线上、线下共完成18 场拍卖会,笔者计算了一下拍卖成交价前十和前二十的总额,分别是10.27 亿和14.96 亿,约占拍成交总额的17.5%和25.5%。

上榜作品几乎都是艺术家风格突出的代表作,其作品的创作年代距今为止有四百年左右,科技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着,人们的审美似乎徘徊在过去而停滞不前。艺术品的价值并不全然等同于它在市场上的价格,多少闪耀着文明之光的艺术文化瑰宝是无价的,若非有幸遇见这些曾经的美,我们如何懂得人类在艺术的发展历程上已经创造过多少个辉煌的历史呢?人们的审美意识被科技浪潮之下的现代洪流冲击着,大浪淘沙,不过是在原有的“美”的基础上注入符合新时代的“美”罢了。

二、科技与艺术的关系

(一)客随主便

科学技术作为物质生产的第一生产力,综合学科的领域对于艺术有着主导地位。科技承担着推动艺术发展的责任,对艺术的创作具有指导和促进的作用。在两者的关系之中,艺术处于从属地位。在物质层面,科技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在精神层面,科技又为艺术思想带来了理性思考,“单纯的情感的发泄不可能成为美的艺术,只有当艺术家意识到了他的情感所包含的深刻的理性内容,并把他的情感对象化、客观化,呈现为情理交融的艺术形象时,这才有美的艺术的产生。”如果把整个现实世界比作一幢楼房,那么科技就是整座房子的主人,而艺术就是时常往来的客人,客人到家里做客时不会喧宾夺主,而是客随主便,这边是其中的道理。

(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李政道老先生曾说过:“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科技与艺术在客观世界的物质表现是整体而又具象的,在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都是如此。

在人类社会中大到高楼广厦、火车、飞机、轮船,小到一把椅子、一个杯子、一对耳机、一双鞋子;在自然界中拔地而起的崇山峻岭,逶迤绵延的江河,千奇百态的生物,甚至浩瀚无垠的宇宙,都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会贯通,不可分割。

现存于陕西博物馆的我国五代时期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图3),也是科学与艺术的交融的精品。

图3 青瓷提梁倒灌壶(图片来源:笔者摄)

倒流壶没有盖子,上方提梁与壶定的盖子浑然一体,壶底有一梅花形的注水孔,壶嘴与壶盖齐平。当人们往底部的梅花孔里注水的时候,壶嘴不会渗出水来,一旦有水从壶嘴里流出,就表明倒流壶里已经装满了水,此时把壶身翻转过来摆正,底部的注水孔也不会漏出水来。倒流壶中有两条隔水管,一条从底部梅花形的注水孔往壶里延伸,另一条从壶嘴往壶里延伸,倒水壶底部不漏水,装水壶嘴不渗水,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其利用了“连通容器内液面等高”的原理。这只青釉倒流壶的纹样采用的是“双刀刻法”(中国陶瓷史上又称“半刀泥法”),牡丹花和卷草文曲线优美精致,立体感很强,壶身圆润饱满,精致可爱,壶嘴出水口是一只母狮,母狮怀里还有一只小狮子,它的提梁是一只展翅腾飞的凤凰,整个造型品相都精美绝伦,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国宝。五代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耀州青瓷中的极品,它巧夺天工的设计融聚了我国古人的科学智慧与审美情趣。

科技与艺术相互交融的例子不胜枚举,与倒流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良心壶,而另一种匠心独运的公道杯也是科技与艺术并存的典型代表之一,公道杯在我国古代一般被用作酒杯,是古代汉族饮酒用的瓷制品,杯中央一般立着龙头或者老人头,其中贯有一根曲折的瓷管,瓷管顶端是张开嘴的龙头,瓷管底部连接至杯底的漏水孔,当杯中的液体没过顶端龙头的气孔,杯中的液体就会通过这个漏水孔蜿蜒流出杯底。推杯换盏之间最为考验人的品行,如果盛酒之人适量,那么杯中酒就不会漏出,与此相反的是,如果盛酒之人贪杯,那么满杯的酒就会从底部全部漏尽,一滴不剩。正是应了“满招损,谦受益”的至理名言,饱含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智慧。公道杯里既是对“虹吸原理”的科学应用,也是中国国粹艺术的体现。

(三)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科技更加理性,艺术更加感性。有时一闪而过的灵感启发的不仅仅是感性的艺术家,还有理性的科学家。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在泡澡的时候发现了浮力原理,长期理智的冥思苦想在灵光乍现之后幡然醒悟。科技长期用冷静沉稳的知识公式锻造出铜墙铁壁,造船造舰造火车,它给人们带来高效便捷的生活的同时也把机械式的冰冷送进了人类社会。艺术家一时冲动的热情一旦转化为热爱,那么用这份热爱之心坚持的艺术事业是会让人大受震撼的,因为人们总是会被真善美所感动,行云流水的舞姿,龙飞凤舞的书法,余音绕梁的音乐,栩栩如生的绘画,让你潸然泪下的书籍和电影。科技和艺术是伯牙与子期的相会,知音难觅,可遇不可求,当其完美相遇时,才会碰撞出绚丽夺目的火花。

三、科技对艺术创作的解放与桎梏

(一)解放

科技的进步发展解放了艺术创作的思想。科技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的物质保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网络背景下的知识爆炸,艺术创作和欣赏不再是少数人群的权利,现在是全民皆可学艺术,人人都能欣赏艺术作品的年代。大众的审美意识和创作思想随着网络的发展被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现实中的艺术创作与虚拟世界的艺术交织,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的开放包容的创作思想。通过粉末和水墨的形态变化去反映音律的起伏节奏,让音乐可视化,用摄影艺术去记录时间和空间的形态变迁,将作品的时空得到停滞和延伸。

科技的进步发展拓宽了艺术创作的领域。科技孕育了新的艺术形式,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种类,比如新媒体艺术(亦称作数码艺术)。百年以前的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是只能走进剧院观看的无声黑白电影,现代科技打破了这一限制,人们除了可以走进剧院观看各种巨幕的2D、3D、IMax 彩色特效电影,还可以自主选择时间、地点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观看电影。游戏产业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到每个玩家的过程都充满着艺术设计的痕迹,艺术领域与科技领域的交叉深化还衍生出了各种新的艺术领域,不单止游戏的领域,医学艺术、物理艺术、化学艺术和交互艺术等等,都为艺术领域的创作打开了新的道路。

科技的进步发展丰富了艺术创作的手段。过去人们习惯于用传统绘画工具在布面、纸本上作画,而今数码科技的飞速发展直接改变了人们过去的创作方式,纸墨笔砚通通可以被一部智能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取代。3D 打印机的精密操作可以高效准确地复刻扫描到的任意物体,机械轻松简便的操作比起费时费力的传统手工雕刻有着更强的生产力,笔者并非全盘否定传统美术和传统手工艺,时代的发展变化会为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机械创作手段,但片笺片玉、翰墨飘香和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却是无法取代的。

(二)桎梏

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鲜少有人愿择一事而终一生。科技在解放艺术创作生产力的同时也不免给艺术创作套上了一层枷锁,桎梏着艺术的生长。艺术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学科与多个领域融合之后不可避免地被抹去了许多特性,尤其当资本的力量占据了艺术市场的主导地位时,艺术创作者的生存空间就被挤压到微小的方寸之间,再难施展拳脚。就拿影视作品来说,通过漫画或者小说原著改编自原作者的署名和说明几乎不被公开。

艺术创作本来是极需要智力和体力的事情,但是科技全方位的渗入已经改变了艺术原先门槛高、成本大和高水平高要求的特点,摄影机的出现曾让绘画界一度陷入恐慌,如今人手一部手机的时代,许多艺术家不需要再外出就地写生,转为用手机摄像进行素材的收集,大量的照片累积为艺术家们的创作参考资料,照片丰富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它的依赖,过分依赖照片参考只能呈现出一幅幅很像照片的画作。

电脑软件的迭代孵化出了许多将照片转化成绘画风格的作品,Photoshop的插件里就自带水彩和油画风格的转化器,有的转化都不需要下载软件,直接在网页上在线生成,这种做法加大了人们对职业艺术创作者的刻板印象,认为艺术创作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些参差不齐的作品在市场变现,把受大众欢迎的,最能赚钱的艺术作品变成流水生产的商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创作逐渐变得凤毛麟角。

笔者杞人忧天的认为网络世界里的大数据计算和个性化推荐越发割裂了人们的共性,使人们的观点愈加趋向于同质化的发展。科技解放了艺术的生产力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我们不应该让这些冰冷枯燥的机械和算法取代真正的艺术家。科技应该作为打开艺术新维度的能量羽翼,去解放人们的思想,激发人们的原创力。

科技不能为人们正确使用之时,它有多大的能力,就能带来多大的伤害,现在我们才发现,这种伤害是真实不可逆的永久伤害。别让科技桎梏了艺术的生命,是人类需要长鸣的警钟。

四、总结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带领着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而今AI 绘图软件在数码艺术创作上取得的重大发展,让人们在争议AI 绘图作品的归属问题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AI 的高出图率和几乎零门槛的廉价性,是艺术家个人的危险与机遇,也是整个艺术行业的风险与机遇。思索科技对艺术创作的解放与桎梏需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最后笔者发现,历史的真相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不断涌现的问题,问题出现,解决问题,再出现新的问题,再解决新的问题,科技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和进步,艺术何尝不是如此。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艺术家科技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