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瑾 王辉
摘 要:巡视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对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发挥着利剑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巡视制度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进步要求,历经初步创建、曲折发展、全面恢复、创新发展四个时期,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创新政治巡视方式,优化巡视巡察制度优势的转化路径,推动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统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党内监督;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23)01-0062-07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优势。而巡视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实现自我革命的重要方式,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对于加强党内监督,从严管党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巡视制度在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大加强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明确修改党章,把巡视巡察制度写入党章第二章第十四条,确立了巡视巡察全覆盖的制度安排。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优化巡视制度,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了经验积累,对新时代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辟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一、巡视制度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月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着重强调,我们党积极探索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要强化巡视监督,发挥好巡视利剑作用。回望党的百年探索史,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断强化党内监督,自觉开展党的巡视工作,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巡视制度的内涵、任务、主题、属性、机制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内巡视制度。
(一)关于巡视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受俄(联)共(布)领导模式的影响并以其为范本,建立起特派员制度。党的二大开始创立巡视工作方式,将巡视制度明确为一种“密切各级党部关系加强政治指导的主要方法”[1]。可见,党在早期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更多地将巡视制度作为一种强化上级对下级领导的重要方式,通过上传下达保证党中央的政令畅通。全面抗战时期,为适应新的政治生态环境,巡视制度进行适当调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巡视员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1938年11月6日,中央再次予以重申规定。[2]7691941年12月12日,中央提出:“派人及組织巡视团,到各地检查工作搜集资料。”[3]巡视成为协调党内工作开展的一种辅助形式。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巡视制度被赋予巩固新生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意义。这一时期的巡视制度创新性地应用于恢复国民经济和发展社会生产等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巡视制度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在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县级以上党委指派巡视员参与整党,明确巡视员的职责为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反映情况以及提出建议。[4]1996年第十四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巡视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五项制度之一被正式提出,成为专职行使党内监督职责的重要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全面加强巡视制度建设,“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格局,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5],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将巡视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发挥着国之利器、党之利器的作用。
(二)关于巡视制度的根本任务
党成立初期,巡视制度的创立与发展始终处于秘密状态,其根本任务是加强党的领导与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全面抗战时期,巡视制度得到调整,专项巡视应运而生,在党的建设、政府系统以及军事领域都以不同形式的巡视团进行监督和指导。[6]改革开放以来,巡视制度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逐渐走上制度化与法治化的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深化巡视巡察制度建设,推进巡视理论创新,从指导思想、机构定位、巡视主体、巡视对象等方面细化巡视责任与分工。但是无论巡视制度在何种阶段经历哪些进步或阻碍,巡视制度的根本任务始终没有变,就是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保证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三)关于巡视制度的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巡视制度主要是作为加强党的“活的指导”[7]的重要方式,是加强党的领导的辅助形式,主题多是围绕指导和考察党的地方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因此如何有效监督约束党员干部、贯彻“两个务必”,成为了巡视制度的新主题。2007年党的十七大修改党章将其正式纳入了党的组织制度范畴,自此巡视制度的主题就围绕着加强党内监督、维护民主集中制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强调巡视制度建设必须聚焦“两个维护”,以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为中心开展工作,实现巡视巡察全覆盖的新布局,通过不断优化巡视制度实现党内监督的不同资源整合,形成监督合力,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发挥巡视利剑作用。
(四)关于巡视制度的政治属性
巡视制度经过百年探索,从最初指导与考察党的地方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运用于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恢复工作,再到新时代高质量推进巡视巡察全覆盖,都表明了巡视制度的政治属性在不断强化,更加凸显政治巡视的效用。把党内监督与政治功能结合起来,从精准定位政治问题、强化政治担当、改善政治生态三个方面深入推进巡视巡察工作,坚定政治巡视定位,既有力保障了党的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又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实现了巡视巡察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有效转化。
(五)关于巡视制度的特点
在党的百年探索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逐步形成了权威性、自觉性、全局性、双向性等主要特点。权威性来自于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党章的规定以及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自觉性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建党初期就意识到加强党内监督是我们党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从而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局性则是在新时代基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下,确立了巡视巡察制度上下联动、全面覆盖的新局面。双向性是指巡视制度不仅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效机制,而且是自下而上的民众监督渠道。
(六)关于巡视制度的运行机制
党成立初期,巡视工作的主要形式就是中央派出特派员,进行工农运动的指导和监督,此时巡视工作尚未制度化。1931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央巡视条例》,要求上级组织应当直接派出人员了解情况、传达党的决议并检查下级组织的执行成果等,巡视制度的运行机制自此大致确定下来。改革开放以来,“巡视工作小组”和“巡视机构”在监督工作中的创新应用,丰富完善了巡视制度的运行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着力构建巡视监督体系和上下联动格局,创新性地提出“巡视巡察工作全覆盖”,增加了专项巡视、“回头看”“机动式巡视”等新方法,有效促进了巡视方法的多样化,对巡视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制度安排与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巡视制度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有力指导。
总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创新巡视制度,从政治定位、顶层设计、体系构建等角度不断彰显党的建设之中国特色,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利剑作用,以加强党内监督,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百年发展的历史脉络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品格,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上进行不懈探索,而党的巡视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深化,经历了初步创建、曲折发展、全面恢复、创新发展四个时期,焕发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鲜明时代特色。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巡视制度的初步创建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一方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上级党组织指令下达不够畅通;另一方面,外部反革命势力疯狂迫害,党的革命活动屡遭破坏,为密切联系工农阶层,党中央借鉴联共(布)的领导模式,实行了特派员制度。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章第十五条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得随时派员到各处召集各种形式的临时会议,此项会议应以中央特派员为主席。”[8]96这是首次在党章中提及中央特派员制度,并且明确提出特派员的职责就是以指导和监督为主,而在1925年10月召开的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上明确提出,“应当增加中央特派巡行的指导员,使事实上能对于区及地方实行指导全部工作”[8]473。从“中央特派员”到“中央特派巡行的指导员”,更加突出强调“巡行”二字,这也表明了党在一开始设立特派员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党中央的领导。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党的各级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同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最近组织问题的重要任务议决案》,首次提出“应当开始建立各级党部的巡视指导制度”[9],将“巡视”与“制度”结合起来,标志着党内巡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开始起步。1928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央通告第五号——巡视条例》,通过党内法规的形式对巡视员选择标准、工作任务、巡视方法、机构设立等进行了规定,并且要求各地参照条例建立相应的巡视制度,标志着巡视制度的正式确立。在不断总结巡视经验的基础上,1931年通过《中央巡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共分为“巡视员的条件”“巡视员的基本任务”“巡视员的工作方法”“巡视员的职权、教育与纪律”“附则”五个部分,将巡视工作更加细化与规范,并且在《条例》指导下从中央、省委到县委、区委都建立起巡视制度,至此巡视制度作为一项党内規定被确立下来。1932年,苏区在巡视工作的过程中增加了以工会为代表的群众性团体组织的巡视。全面抗战爆发后,巡视员所行使的领导权被逐渐削弱,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对巡视员权力作出规定,巡视员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2]714党的七大再次强调,慎重实行巡视制度。巡视制度开始由领导方式转为监督检查职能,以巡视团为主要形式的专项巡视应运而生。[10]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巡视制度的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如何有效监督和管理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队伍,继续发扬“两个务必”精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成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任务。1952年3月,各级法院、检察院等机关单位率先实行了巡视检查制度,随后政务院在4月份设立中央巡视检查委员会,开始着力构建中央至农村的巡视制度体系。但是由于巡视制度在各级党组织的工作侧重点不同,导致工作开展不力。因此,中央决定逐步加强巡视制度的权威性与统一性。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明确规定了监察委员会的职务范畴,强化党内监督。1956年9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要求“党的中央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委员会和县、自治县、市委员会,都设立监察委员会”[11],对监察委员会的职务范畴、择员方法以及主要任务进行了详细规定。这一系列方案的提出,使巡视成为各级监察委员会的重要工作方式,同时巡视制度也得以更加明确和严格。1962年中央组织部在《关于党的组织工作的基本总结》中,再次强调把领导机关的巡视检查工作作为加强对干部监督的十种方式之一。但由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党内监督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中央监察委员会被撤销,巡视制度的发展陷入了停滞状态。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巡视制度的全面恢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监督体系开始逐步恢复并走上正轨,巡视制度也在之后的整党运动中被重新重视。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在整党工作中继续实行巡视员制度,并且要求县级以上党委派出联络员或巡视员参与整党工作。1985年11月24日,《关于农村整党工作部署的通知》中明确强调,县级以上实行巡视员制度。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央和省级党委可根据需要,向各地、各部门派出对‘有关问题进行监督检查的巡视工作小组”[12],这是党中央在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在中央全会上对巡视工作作出详细安排。1996年1月,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重申决定建立巡视制度,并把巡视制度作为加强党内监督的五项制度之一。1996 年3月中央纪委印发《关于建立巡视制度的试行办法》,199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重申和建立党内监督五项制度的实施办法》对选派省部级干部巡视地方和部门对巡视干部的选派及巡视干部的选拔标准、职责范围、纪律要求、管理办法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将巡视制度摆在五项党内监督制度中的首位,并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设立巡视组,实行巡视制度。自此,巡视制度开始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新发展阶段,巡视制度在各级党组织工作中取得了较大成效。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13],从机构设置与制度建设上着力进行。2003年至2004年,仅仅两年时间,在中央成立巡视组和巡视办公室的基础上,全国范围内相继组建了121个巡视组和32个巡视办,其范围之广、速度之快都足以表明党中央的决心之大。2003年12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正式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巡视制度确定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之一。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修改后的党章第十三条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第一次在党的根本大法中把巡视制度正式纳入党的组织制度体系,标志着巡视制度正式成为党的一项基本制度。2009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对巡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机构设置、工作程序、人员管理、纪律与责任等各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是开展巡视工作的一部基础性法规,也是巡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巡视制度的创新发展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巡视制度实现了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的监督作用,将巡视提升到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战略地位。2013年4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巡视工作,首次提出了巡视工作“四个着力”[14]107-108。同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 “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15]。为优化巡视工作,明确权责归属,提高巡视工作效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提出了“两个责任”,即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首轮巡视情况汇报后指出,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不是权宜之计,要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2015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稿)》,充分吸收巡视工作实践创新成果,注重解决巡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明确巡视工作定位,围绕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深化巡视监督内容,对机构设置、工作职责、方式权限、纪律要求等作出明确规范,对于推动依法依规开展巡视,更好地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具有重大意义。2016年10月,党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在党内法规中首次提出要求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2017年党中央在总结巡视工作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增加了“政治巡视”“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可以实行巡视制度”“省以下市县建立巡察制度”等相关规定,至此巡视制度正式完善发展为巡视巡察制度。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把巡视巡察制度作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提出“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16],对新时代政治巡视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在党的十九大上,党中央将巡视巡察制度以单独条例正式列入党章,以党的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巡视巡察全覆盖的制度。
進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过程中,构建了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对加强党内监督、贯彻民主集中制进行了有效探索,创新和完善了巡视巡察制度,基本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巡视理论,在党的组织建设与党内监督工作体系中持续发挥着强大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百年探索的宝贵经验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于时代发展,立足于中国国情,在探索中不断深化巡视制度在党内监督的战略地位,尽管出现过曲折与停滞,但是总体来说,巡视制度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制度安排,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巡视工作的顶层设计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最显著的优势。巡视制度作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其根本目的就是加强和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特派员”的设立就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巡视工作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时期,党中央为全面推进巡视制度的恢复与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专门机构的设置,推动了巡视制度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两个维护”开展巡视工作,一方面,将巡视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加入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党委或党组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并且提出“巡视巡察全覆盖”的新理念,强调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将巡视巡察制度与其他监督方式紧密结合,创新巡视方式。另一方面,强化党纪与国法相衔接,形成党纪与国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格局,提高巡视巡察制度的法治化水平,使巡视工作更加规范和透明。巡视制度顶层设计的不断优化,有力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丰富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强化巡视制度顶层设计,将巡视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以问题为逻辑起点,完善问题导向机制
党在成立初期,党的组织处于幼年时期,建立一个集中领导、组织关系密切的党组织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党的二大之后中央就开始向地方派遣特派员、巡行指导员等,以此来指导和监督地方党组织的工作。尤其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巡视制度的问题导向更加明确,特派员、巡行指导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革命力量。建国初期巡视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经济恢复重建工作并有效监督和管理各级党组织以及党员干部队伍。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如何加强党内监督、预防和惩治腐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就成为管党治党的首要问题。正是有了这一问题导向,巡视制度迎来了重新恢复与大力发展的新时期,巡视制度也逐步成为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14]5。因此,党中央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定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突出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巡视巡察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着力解决管党治党的“宽松软”问题,与党外民主监督形成全面高效的监督合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提供有利保障。
(三)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完善中国共产党巡视理论体系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就存在“天子巡狩”这一说法,其目的就是巡视诸侯王是否遵守礼乐制度,是否维护周天子的权威。两汉时期曾设立刺史巡视各郡国;唐朝时期曾设立巡按使进行监察;宋朝则制定了繁杂的地方监察官出巡制度。党的十八大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修改增加了“政治巡视”“省以下市县建立巡察制度”等相关规定。这种新的巡视方式集中地反映了民主集中制的独特优势,是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力量解决问题独特而有效的运行方式。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吸收了古代巡视制度的优秀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革命斗争实践经验,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巡视理论体系。与此同时,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不断从党的巡视实践中总结和凝练巡视经验,以创新理论来指导巡视工作的深入开展,又进一步为巡视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创造了条件。
(四)协调巡视巡察一体化联动,推进巡视巡察全覆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市县逐步建立了巡察制度,巡视巡察制度的上下联动局面逐渐形成。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要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一体化机制。构建巡视巡察一体化机制,首先,要明确领导核心,在坚持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的基础上,省委与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巡视工作的具体规划与统筹,制定切实可行的巡视工作计划。其次,要明确各市县职责,落实各级党组织的职能责任,做好巡视工作的衔接与开展,做到巡视巡察的同向发力。最后,要落实主体责任,被巡视巡察的党组织不仅要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各级党组织书记也要紧抓落实,细化巡视工作,保障巡视巡察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在推进巡视巡察全覆盖工作不断深入的同时,要注意同党内其他监督制度以及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协同合作,实现监督方式之间协调互动、紧密配合。一方面,实现党内监督执纪的制度协同,巡视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纪检监察机关密切协同配合,不仅有利于巡视工作的开展,而且有利于形成反腐败高压态势。另一方面,实现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深度协同,支持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的监督,也要保证民主党派履行监督职能,完善沟通和反馈机制,畅通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社会监督的渠道,实现监督执纪方式的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并形成监督合力,保障巡视巡察全覆盖的高效推进。
(五)注重治理效能转化,积极发挥巡视监督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始终以党章为统领,以《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为核心,不断健全巡视组织机构,突出巡视监督重点,从规章制度与组织机构的完善促进制度优势的转化;创新“政治巡视”“一次一授权”和“三不固定”等巡视要求,建立问题清单,将整改责任落到实处,从巡视要求与责任机制的完善促进制度优势的转化;建立落实整改情况回访与考评机制,健全巡视工作多元监督机制,加强群众对巡视工作的监督与反馈,提高巡视工作公信力,从巡视模式与监督机制的完善促进制度优势的转化。党中央坚持推进巡视巡察全覆盖的构建,从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巡视要求、监督机制等多个方面为党内巡视巡察的制度优势转化提供条件,突出加强对“关键少数”特别是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推动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保障巡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高效性、务实性、长效性。
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始终强调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至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巡视巡察制度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利剑作用,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不断优化巡视巡察制度优势的转化路径,实现新时代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
参考文献:
[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9)[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231.
[2]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1938)[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255.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47.
[5]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J]. 前进,2021(12):10-33.
[6] 胡云生.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巡视制度的历史考察[J]. 史学月刊,2021(7):84-91.
[7]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8卷(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423.
[8]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9]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72.
[10] 胡云生.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建设的百年历程[J].中州学刊,2021(8):1-8.
[1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45.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6.
[13] 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求是,2002(22):3-19.
[14]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32.
[1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责任编校 陈 瑶
Hundred-Year Theoretical Evolution of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to the Supervisory System
QIAO Jin, WANG Hui(School of Marxism,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Beijing, China)
Abstract: As a strategic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for inner-Party supervision, the inspection system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further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The hundred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arty, the supervisory system, based on the super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requirement of contemporary progress, has witnessed stages of initial creation, tortuous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restor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 supervisory system of the CPC gradually coming into being with experience being continuously accumulated.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the CPC has taken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s the guiding principle, problem-solving as the guide, endeavored to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has been exploring new ways of conducting political inspections, optim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discipline inspection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unity of social revolution and self-revolution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spection system; inner-Party supervision; self-revolution;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