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困境与突破

2023-06-11 06:48王亚娥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王亚娥

摘  要:语文不仅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重点学习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推动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困境,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此实现将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相融合的目标。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希望可以对其他教师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传承困境;突破措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独特的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明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据此着力构建具有开放性、多样性、有序性的语文教学体系,使得两者能够得到有效融合。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能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塑造健全人格

在高中语文教學中传承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血脉的传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能使学生的文化自信得到有效培养,也能够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其家国情怀得到有效激发。民族文化意识会转化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内在驱动力,端正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满自信、包容与平和,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格。

2. 丰富文化底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丰富文化底蕴。文化底蕴的积累依靠的是坚持不懈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民族文化历史的了解,体会传统文化的精华,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学业繁重的高中生来说,经过层层筛选的语文教材内容是其丰富文化底蕴的捷径,不需要自己剔除糟粕,只需要利用学科内容的学习汲取文化精华来提升自我修养。

3. 提高道德修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也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关键,使得学生能够依靠自身所获取的文化知识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两者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追求高尚兴趣,提高道德修养。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困境

语文学科既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提高学生文化水平的关键课程;既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又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是,通过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情况进行研究,发现还存在诸多阻碍两者有机融合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对传统文化内容学习不深入

面对古诗文学习,学生总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畏难情绪。很多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意愿,他们往往需要借助工具书或其他参考书籍才能达成浅层的学习目标。古诗文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其价值和意义十分广泛。语文教材中选取的篇幅短小精悍的古诗文是经过历史沉淀留下来的瑰宝,一般都具有鲜明的特点、饱满的情感和深厚的内涵,从处世哲学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展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到作者个人学识的陈列,短小的古诗文都承载着流芳百世的精神文化魅力。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领略古诗文语句之间的联结和整个篇幅的意境,才能窥得一二。但是,很多学生从一开始就排斥古诗文咬文嚼字式的学习,仅仅囫囵吞枣地学习其大致含义,错失了与古代先贤对话的机会,更遑论传承历久弥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2. 对传统文化教育不重视

通过对部分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比较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情况,而对感悟熏陶和突破创新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流于表面,成了静态的文化知识学习。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不重视,不利于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并在思想情感方面得到审美熏陶。教师如果不及时作出榜样和引导,而一味地将教学目标与学习成绩挂钩,那就失去了育人的初心,不仅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毫无益处,甚至会挫伤和阻碍部分愿意通过深入学习、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的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3. 传统文化教育形式不丰富

传统文化内容广博,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点缀着我们的生活。然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入选语文教材的古诗文,并按照固有的教学模式施教,而忽略了教材之外的其他内容,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恒久魅力,无法得到美的熏陶,也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无法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意识。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措施

1. 通过朗读经典促进两者融合

高中语文教材遴选了若干经典古诗文作品,其中蕴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人们总是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表现出一定的畏难情绪。古诗文表达精练,意蕴丰富,又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而言就是不熟悉的事物。要想消除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畏难情绪,朗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古诗文的教学契机,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拓宽文化视野,积累文化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相关篇目的名家朗读音频,让学生在名家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在恰到好处的配乐中体会作品营造的诗画意境,感受古诗文独特之美。学生只有感受到了美,才会主动亲近美。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声跟读名家的朗读,进一步熟悉内容,最后让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在一遍遍地朗读中,古诗文的内涵、意境渐渐明朗,学生良好的语感也随之形成。有了良好的语感,学生就可以从语音、词汇、句读、语法、意境等方面逐渐感悟古诗文,亲近古诗文,从而喜欢古诗文,从古诗文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为丰富其文化素养奠基。

2. 通过教材内容促进两者融合

高中语文知识点较为晦涩,因此,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而传统文化的融入,对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教师要能够利用教材内容促进两者有效融合。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都有一定的深意,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因此,在进行某一文章的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将文章中所体现出传统文化与实际讲解进行有效结合,以此让学生走进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传统文化,感受其魅力。

例如,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必修上册《师说》这篇课文通过古今师风、学风的对比,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求学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尊师重道”这一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探究古代师生相处模式与现代师生相处模式的异同。在探究、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尊师重道都是学生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质,而且这一品质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将来步入工作崗位,都不能丢失。通过教材内容促进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师说》这篇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内涵。

又如,在教学教材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时,教师可以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引导学生关注林黛玉进贾府时所走的门是正门还是侧门。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对当时的社会体制进行探究,逐渐明白古代的礼制文化。通过与现代社会体制和社会礼制文化进行对比,明白传统文化也有优秀和糟粕之分,在吸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去其糟粕。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作品在日常生活描写中表现出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仅从《红楼梦》涉及的生活内容来看,诗词曲赋、音乐绘画、灯谜联额、服饰摆设可谓应有尽有,且都有极其生动细致的描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品位出的文化内涵。

3. 通过作者生平促进两者融合

在学习文学作品时,了解作者的生平十分重要。作者的生平影响其创作,其作品会体现作者的思想。了解作者的生平,有助于学生把握他们作品的主题,也有助于学生挖掘作品的内涵。在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作者生平促进两者融合,引导学生对作者的经历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探究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中隐藏的传统文化元素和丰富的情感内涵。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经过反复推敲能够分析出作者创作时的基本精神,再将文字与作者进行联系,即可使学生感悟出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在教学古诗文的过程中,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会使学生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思想,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对所学古诗文进行鉴赏,使得学生从中感受到诗人不断变化的情感,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古诗文的兴趣,还能够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人文情怀等。以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并序》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这首抒情小赋的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创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索陶渊明追求真实自我的精神,并探索该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在加深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理解的同时,使其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 通过丰富活动促进两者融合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语文课堂上,还要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基于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加强文化制度建设,以此提升两者的融合力度。学校要给予支持,要能够配合教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传统文化资源,促使学生身处轻松、愉悦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中,为其后续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保障。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比赛活动,如诵读经典比赛、国画比赛、书法比赛、讲传统故事比赛等,通过比赛活动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升学生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从被动接触传统文化逐渐过渡到自愿传承传统文化。又如,教师可以利用碎片化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既可以是走访当地名胜古迹,又可以是在传统节日带领学生参与各种庆祝活动等,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体验传统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悟。

基于课程改革背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教师要落实《标准》要求,将传统文化全面渗透到实际教学中,既使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又使学生理解、认同、热爱传统文化,并主动传承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周燕明.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J]. 文学教育(上),2020(11).

[2]张世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路径[J]. 中国教师,2022(4).

[3]费文焕.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28).

[4]许娉婷. 高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2(2).

[5]王云芳.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与实施策略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0).

[6]徐德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探究[J]. 华夏教师,2022(30).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