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九玉
摘 要:为了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讓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道德观,丰富精神世界,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模式,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有效落实传统文化的教学和育人价值。文章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从挖掘教材内涵、创设文化情境、组织经典阅读、融合节日习俗、开展实践活动、剖析汉字精髓、欣赏人物生平七个方面分析了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传承策略
传统文化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根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和阅读材料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将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的内涵来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通过听、读、仿写等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探究的热情,从而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中。下文从不同角度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进行了探讨。
一、挖掘教材内涵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其中突出了传统文化特色。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素材展现给学生。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尽量突出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文化水平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以“穹庐”为意象构建画面,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北国草原的壮丽风光。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如果让你来描写草原风光,你可以借鉴《敕勒歌》中的哪些内容?还有哪些相关古诗词可以借鉴?教师为学生创作导入与“草原风光”有关的诗词文化资源,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草原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感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传统诗词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二、创设文化情境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方式不必完全拘泥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口语交际活动,引领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朗诵大赛、演讲会、情境表演、知识辩论等都可以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形式。通过以上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传统文化,并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磨铁杵的老妇人和李白,在情景剧中将故事情节重现。由此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代入感,帮助学生理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思想内涵。或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辩论活动,以“将铁杵磨成针这种行为是否值得提倡”作为辩论主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视角剖析历史故事,创造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学习途径。
三、组织经典阅读
小学语文学科还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经典名著,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外阅读选择。由于这些名著的创作年代久远,小学生很难准确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真实意境。在推荐这些名著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介绍名著,将名著中某些令人拍案叫绝的经典篇章展示出来,借助微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拓展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文本。教师还可以提前录制介绍《西游记》的微课,将电视剧或动画片中的经典片段截取下来,搭配原文的文字介绍,让学生产生更为直观的阅读感受。
四、融合节日习俗
传统文化历来有稳定性、继承性的优势,而节日习俗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的这项特点。为了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教师可以从节日习俗入手,向学生普及传统节日的文化特点。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元日》这首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讲解春节的习俗文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全面了解春节时期人们都组织哪些庆贺亲情的节日活动,每一项活动都代表了什么样的美好寓意。又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畅谈自己家是如何庆祝各种传统节日的。教师可以依次引入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知识,将其作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纽带。
五、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教学,不能只在理论知识上下功夫,还需要让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在实践中见真知。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相同的道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组织多样性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与文化园、纪念馆、博物馆、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游览,体悟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气息。在游览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书写游后感,分享自己的游览见闻。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两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传统文化中关于父爱和母爱的孝道故事,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并在课后开展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还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剖析汉字精髓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信息传递、文明演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汉字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仔细剖析汉字的精髓,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展现出来。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这篇课文时,针对“扬”“拍”等文字,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文字结构。“‘扬和‘拍都是‘扌旁,这代表文字有着怎样的含义?”教师针对文字为学生分析:古人在造字的过程中尝试以字的形态来表达字的含义,如带有“扌”旁的文字,多与手上的动作有关系;而对于带有“”旁的文字,则多与脚上的动作有关系。教师在对文字进行解析之后,要鼓励学生搜集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文字,尝试利用生活中的文化资源来验证有关观点。在随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文字角”活动,要求学生搜集带有相同偏旁的文字,并说明其含义。由此,通过对汉字的剖析,学生能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有效调动学生探索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七、欣赏人物生平
古代文人墨客流芳百世的警世格言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质。在教学的闲暇之余,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科普这些作者的背后故事。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被人尊称为“诗佛”的王维。通过王维的个人生平来展示诗中的禅意,结合其中的传统文化气息来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者的事迹来学习诲人不倦、尊老爱幼、谦虚认真、努力奋斗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不仅能适当地调节课堂节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尝试从多元角度入手,为学生提供了解传统文化之美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意识,将文化传承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了解传统文化、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参考文献:
[1]王莉菁.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 文理导航(下旬),2020(12).
[2]曹洪阳.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J]. 新智慧,2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