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非构思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023-06-10 23:47武少辉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写作兴趣中小学生

内容摘要:中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依然是个瓶颈性的教学问题,有阅读与写作对接不到位、写作教学与训练方法不够灵活、作文考核与评价标准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亦有“构思写作”深层次先入为主的潜在影响。基于此,中小学写作教学可以尝试“非构思”写作理论的介入,倡导写作与阅读渗透、非构思自由写作、关注学生生活的快速写作等训练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辅助以构思写作引导的修改环节,可以共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生 写作兴趣 构思写作 非构思写作

随着中高考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地实施,语文教学及考核更加突出了“阅读+写作”的“高素质”模式,注重通过阅读积累、写作训练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体系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互补渗透、融合共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总趋势。阅读是信息和知识的输入,是基于写作行为的积累和储备;写作是信息和知识的输出,是对阅读效果的强化和验证。阅读为写作提供语言技能、文本模式和信息材料,写作为阅读提供教学目标、评价标准和改革方向,其重心即《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语文核心素养。

目前,中小学阅读教学有相对成熟的模式和方法,基本能够达到既定的课程教学目标。而写作教学则显得困难重重,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诸如,写作训练方式缺乏理论指导、系统性不强,整体写作教学效果不明显,与高校及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等等,既有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有时代催化的新问题。在诸多的问题中,中小学生写作启蒙教学的先天不足是根本,学生写作兴趣的持續低迷,依然是当下急需解决的瓶颈性问题。

一.中小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和动力的原因分析

写作是苦差事,坐冷板凳,乏味枯燥,是写作者常有的感觉和体验。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没有写作兴趣,缺乏写作动力,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过在语文唱主角的升学考核体系中,不喜欢写作倒不是大问题,讨厌写作就不可视而不见了。因此,中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写作启蒙教学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需要写作教学者深入做好原因分析,对症下药。

(一)阅读与写作融合性引导不到位

受传统意识影响,我们通常认为,学生写作能力不强,文章内容空洞无物,语言匮乏不生动,原因在于学生的阅读量不够。事实上,对于当下的中小学生来讲,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版)》大致300种,其中小学110种、初中100种、高中90种[1],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文学等科目,再加上自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带来的信息量,阅读量即使打折扣也是相当可观的。阅读量有了,写作能力还是跟不上,那就存在阅读与写作衔接的引导不到位。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熟记并书写新字词、背诵理解优美句段、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这些环节设计都不会少。但是,对于背记字词、句段和分析文本结构层次的目的是什么?课外阅读的成果如何在写作中体现?等等,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理解还是有差别的。教师若不能树立“写作是阅读的归宿”的理念,对阅读与写作融合性引导不到位,必然会导致阅读教学对写作教学支撑不够,从而造成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双无趣。

(二)写作教学及训练方式灵活度不够

按照“阅读+写作”一体化的语文教学模式,阅读和写作可以相互渗透融合,也可以相对独立,关键是要有灵活的训练方式。按照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字词句段的讲解,随时加入短篇的仿写训练,让写作训练变得随机灵活。特别是一些诗歌教学中,教师如果介入简短的诗歌写作训练,既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也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但是,这种简短的仿写和速写训练,对于教师的创新创意能力要求较高,再加上阅读教学课时的限制,很少有教师愿意这样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在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式中,学校通常安排有一周两节的写作课,教师可以讲授写作理论和技巧,也可以采用完整的写作训练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完善的习作。通常情况下,教师若占用很大一部分时间讲授写作范文和技巧的话,一方面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再者留给学生完成整篇文章时间较少,造成课上完成习作质量不高或完不成习作的情况。我们知道,课上完不成的习作放到课下,其完成整篇作文的时间就会被双倍拉长,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会造成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写作的后果。

(三)推崇“高分作文”的写作教学评价方式

一直以来,中小学写作教学受应试目标的牵制和影响,教师会不由自主地用“高分作文”的高标准要求学生,过分强调选题的立意、材料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希望学生能够写出符合考试要求的高质量文章。不但学校的语文教师会这样要求,而且,辅导班也会按照“高分作文”的套路培训学生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作文成绩。但是,这种“高分作文”的写作训练和评价方式,忽视了写作的主观性和写作者的个体差异性,违背因材施教的基本教育理念和原则,弱化了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启蒙意义。在此“高分作文”的评价模式中,优秀学生会被一直关注,而处于中下游的一些学生的写作会总受不到关注,或者总是写不出教师满意的作品。长此以往,这些学生既写不出教师要求的高质量文章,也写不出让自己满意的文章,其写作兴趣就会越来越弱,或者不愿再动笔写作,或者敷衍了事完成写作任务,逆袭拔高将成为奢望,很难达到教师规定的写作教学目标。

(四)“灌输式”写作教学脱离学生的个体生活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源于学生缺少必要的生活和体验。而事实上,这不一定是学生的问题,还有教师及教学方式方法的问题。特别是“灌输式”写作教学法,教师主动性“投喂”学生写作主题和素材,会抹杀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和写作兴趣。在写作选题上,教师主导的选题内容是经过教师个体的深思熟虑,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主题和框架思路,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写老师和父母的选题,教师和父母会认为,生活中那么多爱护他、呵护他的故事,应该很简单就写出来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对于老师和父母的感觉不全是感激和感动,也有不满和反感,甚至更强烈。这类情绪却又不能真实地表达,必然造成“口是心非”的表达,造成学生对写作主题的漠视和无感觉化。因此,学生写不出的情感真挚的文章,并不不代表他们没有真实的生活阅历,而是由于教师和父母的引导和价值取向,限制了他们写出真情实感的冲动和兴趣。

(五)语言表述的流畅性和书写速度的制约

写作的实践性和劳动性,体现在写作的行文过程,即内在思维的文字化外现。从写作行文的角度分析,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以及文字书写的速度,与写作者写作训练的频次有关。写作者写作训练次数多,从思维层面讲,可以形成有效的写作直觉,写起文章来思维敏锐,思路清新,表达流畅;从行文层面讲,文字表达规范,书写干净美观、速度快,能够快速实现思维到文字的转换;从技术层面讲,文字书写的好与坏影响作文的成绩。字之所以写得好,除了个别的天赋之外,更多的学生则在于写作或者写字多,熟能生巧。自古以来,文章写得好的,字必然也要好,古典文学中的文学家、书法家合体的典型较多。因此,学生的日常写作训练少,写字训练强度不够,书写速度会较为慢,同样的时间完不成作文,会增加其写作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写作兴趣的培养和提升。

二.非构思主义写作观的介入和运用

中小学生写作兴趣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上也与教师“先入为主”的构思主义写作教学理念有关。中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总想用自己的方式引导孩子先构思好再写,无意识地在写作训练中唱了主角,限制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写作兴趣的培养。构思写作学强调的主题先行模式中,理性化、慢节奏的写作构思活动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作文质量,但是从写作启蒙的角度讲,则是冲淡了学生写作的激情、灵感。通常情况下,写作灵感点燃写作激情,然后,写作者才进行理性化的材料选择、结构安排、提纲编写。但是,如果按照构思写作的理论,在写作行文之前,学生若先把文章前后的事情都想明白、理清楚,那时候其写作灵感、激情也就没有了,使得写作过程显得无趣且缺乏创新,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学生更加讨厌写作。[2]41

在构思写作的影响下,中小学写作教学模式固化、理念陈旧,过度彰显教师在写作中的作用,对学生的主体自由尊重不够。构思所特有的设计性必然会约束行文的自由,让写作中最具有创造性的行文变得索然无味,变成了对提纲、内容设计的描摹和细化,约束了作者在行文阶段的创造自由,这对写作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是极为不利的。鉴于当前教师“包办式”写作教学的弊端,中小学作文启蒙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应该尝试改变构思写作一统天下的格局,用非构思的写作理念引导学生的写作训练,鼓励学生贴着生活自由写作,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动力,形成自觉的写作意识和习惯。

(一)遵循思维即表达的原则,实施自由写作训练模式

所谓非构思写作,“就是指运用一整套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来控制性生成文章立意、文章结构、文章材料、文章语言的自觉化生长过程”[3]9。构思写作学强调,构思和行文是前后相续的两个环节,要求写作者在行文前基本完成主题提炼、材料选择、结构布局等准备工作。非构思写作则提出思维即表达,“写作行文的过程就是写作思维的过程,写作思维技术及其思维成果的生成过程,也就是写作书面语言的生成过程”[3]9。在这里,非构思写作主张写作者的自由表达,怎样想就怎样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实施直接写作、自由写作,把重心放在写作的行为上,不过分要求文章的质量,这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无疑是有利的。

文章优劣的前提是有文章,中小学写作教学应该把写出文章当作第一目标。文章写作的第一理念不是想好如何写出好文章,而是应该先考虑如何将内在思维快速转化为外在的文字。非构思写作提出,“写作就是‘立意—析意(立意展开)行文的过程,而行文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或者说,思维的过程就是行文的过程”,“非常崇尚心灵自由、思想自由、思维自由”[3]9。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思想、自由表达,围绕一个主题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毫不保留地写出来,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再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一旦开头就不要停顿,期间不回头看句子,不修改句子,硬着头皮一直写下去,直到无话可写,保持思维的连贯性和文字表达的流畅性。[4]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写废话,可以句子不通顺、语言不连贯,唯一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一气呵成,以快速形成完稿为训练目标。这种自由写作的方式,不需要构思完善文章的材料和结构,一切顺其自然,强调“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的理念,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二)明确精读和泛读功能,培育写作思维操作模型

非构思写作提倡写作生长论,“核心是写作内容不是选择、拼凑、组合、制作出来的,而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技术分析、自组织生长出来的”[3]9。写作者“之所以能不進行写作构思而进行直接的写作”,就在于写作者“建构了一整套写作行为所需要的全部写作思维操作的模型,正是这些模型的运行,便形成了写作思维的技术与艺术”[3]9。非构思写作理论引领下,“从‘写作心灵背景‘心灵化文章图式‘写作思维模型三个维度进行系统化的建构,便能理出写作教学系统的理路”[5]39。当然,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形成得益于阅读,得益于作者对词句、篇段内容以及文章结构布局的分析和记忆。

阅读是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的,一是以课堂为主导的精读,一是以自主阅读为主导的泛读。从写作教学的角度讲,课堂主导的文本精读,可解决写作范本模型的问题,背记熟读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以及分析文本的结构布局等,都将形成学生写作语言直觉和文本结构范本,为学生仿写句、段、篇提供写作模型依据。自主阅读主导的泛读模式,可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和信息量,可以为写作提供知识和内容上的支撑。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在帮助学生构筑写作素材库,开阔更为广泛的写作视野,让学生有东西可以填充文章,让写作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厚度。总的说来,精读是文章范式的记忆,泛读则是知识的积累,两者合理形成的就是写作者潜意识中的写作自觉和写作思维模型。

按照非构思写作生长论和写作思维操作性模型的理论,在中小学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关系,明确精读和泛读的功能,引导学生实现由阅读(输入)向写作(输出)的高效转换。一篇精读课文讲完后,一定要积极开展课堂写作训练,落脚到文本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记忆上,让学生静下心来依照文本语言特色、结构布局、文体风格等进行仿写强化,形成写作的思维模型和文本范式。再者,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借助触类旁通的联想和想象,把自主泛读中储存记忆的故事模型、知识信息、理论概念等聚合在文中,提升文章写作的广度和深度。精读和泛读一定要落脚到写作训练上,引导学生形成写作思维模型,以及广博的知识信息,从而支撑学生的自由写作。

(三)贴着学生的个体生活,让写作成为激情的表达

非构思写作学提出动力学原则,特别强调“只有在写作者强烈的情绪状态、行文基调的动力推动下才能进行写作思维的展开、生长”。[3]9强烈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激情,会激发写作思维的灵活性、联想的丰富性和思维的强烈性,让写作变成具有无穷乐趣的事情。如此,中小学写作教学的重点,就必须要想办法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通过情境教学等方式营造快乐写作的氛围,淡化学生的写作压力。当然,写作教学要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一是要贴着学生的生活设置写作训练任务,二是要实施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任务设置上,教师可以改变单向命题的写作训练方式,尝试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征集写作选题,找到学生生活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并让他们参与到作文的命题和写作任务的设置中。一方面能够征集学生熟知和感兴趣的生活,写作起来就会轻松有趣,富有激情,写作思路会越来越灵活,想象力会越来越丰富;再者,他有参与感和使命感,题目是自己出的,有一种自加压力的感觉,当然要写好啊,不能胡乱交差。与之配套的评价方式也要改,不能笼统地按照高质量“完篇”作文的标准评价,要按照“篇不行找句子,句子不行找词语”的原则,体现文体特征的多元指标,力争找出学生文章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能够写得出来、写得下去。比如,作文评价中,我们要肯定学生的一句话写得很好,一段话写得很好,一个景物写得很好等等,保持一种鼓励式的评语,让他对写作保持写作激情,对写作充满信心,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提高写作意识和能力。

(四)创意式的写作训练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表达

非构思写作认为,未来的写作内容、文章发展的方向、脉络,一切都是未知的,开放的、创新性的。[3]9写作不能够被圈定在死板的框架下,不能“戴着镣铐跳舞”,那么,写作教学就更应该传递出创意和创新的因素。笔者一直认可“下水作文”的提法,教师要带动学生写作,自己也要写作;教师要带动学生创新,教师也要有创新意识。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角色,一定是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合体,既要会写作文,还要会指导学生写作文,更要会科学评判学生作文,这样才能实现写作训练的既定目标。

当前的写作教学路径,诸如模仿路径、思维路径、过程路径、趣味路徑等[5]38,为中小学的写作教学提供了多元的选择。就写作训练来讲,字词、句段、篇的训练目标是一致的,但是,训练方式方法是可以围绕模仿、创造、语言、思维、文体、兴趣等进行变换创新,可以发挥不同训练方式的功能。比如文体训练功能方面,虽然考试文体不涉及诗歌,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诗歌的文体特点,比如文体短便于写作,语言跳跃激发想象力,等等,在写作教学中启蒙学生的写作兴趣,强化学生的语言训练。再者,依据模仿、创造的原则,写作训练不一定非放在写作课上,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合理规划随堂写作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创意教案设计和创新,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深度融合,让孩子们在阅读课堂上进行句子、短篇、短段的落模仿写作训练,也可规定50—200字的快速写作训练,强化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的运用,进而强化字词句段篇的思维模型。教师的创意写作训练,让写作训练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写作意识。

三.非构思与构思在中小学写作教学中的衔接与互补

马正平认为,“21世纪的中国写作学将由‘构思主义写作的研究转向‘非构思主义写作的研究,即由‘初等写作学向‘高等写作学的发展”[3]1。事实上,从写作学研究的角度看,构思和非构思两种观点虽然有分歧,但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却是可以共存共生的。构思写作论认为,写作者落笔之前,作品的构思已经完成;非构思写作观认为,写作的过程并不存在构思,只有“立意”与“行文”两个阶段。[2]34其实,“任何写作都需要构思,完全不需要构思的写作教学是不存在的”,“非构思”写作教学不是不“思”,只是不“构”而已,不主张用凝固性的结构限制写作的创新。[6]67那么,中小学写作教学应该分两步走,非构思写作和构思写作各领一步,先写后改,前后衔接,必然会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一步非构思写作引导初稿写作环节,强调“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的理念。题目写出之后,教师要提倡非构思写作,鼓励学生遵循思维的内在轨迹自由写作,遵从内心的真实感受,想到什么写什么,允许其拥有写废话的权利,快速高效地完成初稿写作。非构思写作属于真正的写作启蒙训练,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动力和写作兴趣。第二步构思写作引导文章修改环节,强调“不失个性的完美”。初稿是在规定时间快速完成的,质量上需要提升,教师可以按照构思写作的要求,进一步凝练凸显文章的主题,推敲锤炼文章的语言,思考材料的典型性和凝练性,规划材料的组合顺序等等,可以进一步提升作文的质量。

综上,在中小学写作教学中,非构思写作引领的写作训练,能够形成多元的思维模式,让书面表达如同口语化表达一样流畅,突破写作的障碍实现自由表达。“当学生反复训练‘非构思写作并练习后,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惯性,逐渐熟悉并掌握这一写作思维构建模式。他们也就从初级的‘构思论写作,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更为高级的‘非构思写作中来”。[6]69同时,构思写作又通过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完成文章的深入修改和提质升级目标,从而使得学生的写作训练步入轻松自由的成长过程。非构思与构思写作训练的衔接和融合互补,更符合创意写作工坊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自由写作、研讨修改、定型发布的实训性教学模式中,实现写作意识的启蒙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E

B/OL].[2020-04-2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4/t20200422_445605.html.

[2]马正平.非构思写作宣言——后现代主义之后当代写作学观念、原理与方法(下)[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3]马正平.非构思写作宣言——后现代主义之后当代写作学观念、原理与方法(上)[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4]武少辉.中小学作文启蒙教学功能的弱化与优化路径[J].教学与管理,20

21(3):82.

[5]王清.“非构思”写作教学的路向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9(7).

[6]邓薇.“非构思”写作教学的辨正与实施[J].语文建设,2021(11).

基金项目:平顶山学院2020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写作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中文专业为例(2020-JY26)。

猜你喜欢
写作兴趣中小学生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能力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谈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写作兴趣的培养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