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

2023-06-10 00:23陈松
文教资料 2023年5期
关键词: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陈松

摘 要:职业院校承担着技能型、实用性人才的培养任务。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职业院校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抢抓发展机遇,优化专业及课程设置,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动专业建设和技能培训,深入拓展农业现代化科研创新和校企合作,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关键词: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做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1]职业教育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个行业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紧缺情况相当严重。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将成为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困境进行探析,提出有效的优化路径,发挥职业教育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智力优势。

一、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意义

(一) 为乡村振兴提供可用人才资源

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就业医疗等民生保障资源有限、农业产出附加值低等因素制约了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人才优势和人口红利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职业院校承担着技能型、实用性人才的培养任务,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将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职业教育以实用为导向,能根据农村产业结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技培训,从而扩大新型农民群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更好地发挥“扶技、扶智、扶志”的作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2]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任务中,职业院校要抢抓發展机遇,优化专业及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农村产业带头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并造就一支有知识文化、懂专业技术、善市场经营能力的现代化新型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与此同时,职业教育让进城务工人员经过短期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可实现从“凭力气挣钱”到“凭技术挣钱”的跨越。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符合时代之主题、发展之趋势,也是当前乡村振兴核心的内容。

(二) 助推农村群众致富增收

目前,中国农村正处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重点是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农村劳动人口长期以来作为我国工业、服务业的生力军,以农民为基础的产业工人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快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亟须一批有文化、懂管理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农村产业的兴起,也亟待培养一批掌握技能的新型农民。目前现状是农产品经济附加值较低,农村剩余社会闲散劳动力较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提高家庭生活品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选择离开家乡到发达地区务工。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不强,能从事行业的工资待遇不理想,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恰逢其时”。在乡村振兴中职业教育机构要发挥组织功能的作用,通过实施多层次、多类别、多种方式的各类综合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和系列实用型就业技能培训, 使就业与培养形成一种联动,使进城务工人员能迅速掌握一技之长,工资待遇显著提高,从而取得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 有利于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农村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留地”,广大的农村地区不仅蕴含着大量民间艺术和技艺,而且是弘扬“三农”文化的主阵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大量农村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离开传统居住的“平房”和“瓦房”住进了高楼,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大量人口的迁出势必导致一些古村落、古建筑、古物件及古技艺被逐渐废弃或遗忘,优秀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缺乏保护和传承。[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与创新发展。职业院校组织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德技并修、五育并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有机融合,引领职教学子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和继承者。

另外,职业教育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的前提下把民族文化技能培训在农村的广大土地上开展,除了加大对民间技艺和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还通过送技上门、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一些传统手艺进行理论培训和技术传授,带动了社会力量对农村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与修护。职业院校类的传统艺术技能大赛从侧面促进了对一些较易失传的民间技艺的挖掘,通过手把手传授或影像资料留存的形式加以抢救性保护,使农村优秀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得到传承。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有助于传承农村优秀文明,弘扬地方文化特色,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精神动力。

二、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困境

(一) 理念转变不及时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依托先进的工作理念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但部分地区的职业教育理念较为滞后,认为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帮助有限,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不够。

首先,在培训理念上,部分高职院校在培训内容设置上存在不均衡、不合理等现象,缺乏涉及农业专业技能提升方面的培训,高职院校传统以“常班教学”为主,注重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但涉及文化知识较低的农业专业技能培养普遍较少,如种养殖技术、砌砖、护工等入学门槛较低的技能培训,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新市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其次,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能力素质拓展课平台课程缺乏,多元化的教学路径难以施展开来,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之间搭配不合理,没有将重点放在使培训对象掌握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上,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常常以“够用”为度,理论课时比例和内容安排不合理,针对性技术培训环节薄弱,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激发。最后,政府对地方产业结构、经济形态和就业市场等情况缺乏深入了解,没有实现培养目标对实用人才需求的“填充”,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 培训制度不够健全

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起步较晚,培训标准不健全,涉及培训的各类管理标准、流程运作的相关制度体系等尚未真正建立,落实起来有难度。

一是承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任务的职业院校对技能培训的日常教学管理主要是立足在常规班制办学方式基础上开展的,有关教学、管理、服务规范等多方面的服务制度标准缺乏政府、行业主体、企业组织等社会各界多方联合参与制定。二是在职业技能培训合作协调上仍然主要依靠一些地方党委、行政部门行政安排,沟通和协调衔接机制、合作发展机制、利益协同共享合作机制体系等还未全面铺开实施。三是职业教育中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先天缺乏有效衔接,参与培训的职业院校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之后便进入学校工作,工作经历是从一所学校到另外一所学校,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不及时。由于缺乏到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经历,纵然这些教师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却是不争的事实。[4]

(三) 产教融合不够

相对于本科院校,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滞后、产教融合不深、校政企合作不广、高层次教师队伍紧缺、办学经费不足、日常办学的基础条件还有待改善等一系列问题。各职业院校主要任务集中在办学条件改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于技能培训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顶层设计缺乏长远打算,即使提上年度工作议程,但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职业院校创新开展日常办学和技能培训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路不清晰,没有有效把日常教室资源、教师资料等日常工作有机衔接,办学思路局限,主动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识不强,在工作任务完成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职业教育中专业与产业、产业与需求的对接,主动与特色产业链开展产教融合不够,外在因素是缺乏系统的专业能力实践实训基地,职业院校的教师到基层生产一线參与职业技能提升缺少激励措施。内在因素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建设与地方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深度融合不强,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互脱离,产学研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分歧。

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优化路径

职业院校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为各行各业培养技术型、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也是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有效载体。只有以大力开展人才振兴为契机,通过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职业院校改革创新,才能走出一条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

(一) 聚焦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资源是农业农村发展的第一资源,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中涉农专业建设,从政策顶层设计上为涉农职业教育提供保障。

第一,要坚持创新驱动与激发活力相结合,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提高质量、效率,创新动力为核心,综合施策。一方面,职业教育要在教学管理、人事制度改革、职称评聘、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和科研建设等重要领域,扎实有效推动内部组织机构管理改革,创新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方式,激发办学活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在深化教师管理机制和体制改革,切实建立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师考核、聘用制度,提高办学效益。第二,建立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工作指导委员会,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深入开展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进行调研,探寻农业产业革命的基本规律,为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第三,组建专家教授工作团,下设工作组,形成“智囊+专班”的高端智库,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进行研究,智囊团队、工作专班下到项目点,开展技术攻关,帮助特色农产项目解决技术问题,编写适用的《农业适用技术手册》。

(二) 聚焦专业建设支持乡村振兴

职业院校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大力推动专业建设、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细化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必须坚持顶层设计与同步建设相结合,提高综合改革、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顶层设计的能力和水平;必须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农村产业结构以及企业需求为切入点,不能闭门造车,要多深入一线,拓展校企校农合作开放办学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聚焦农村地区紧缺并能产生较好社会效益的专业上,培育高水平涉农专业教学团队,全面提升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必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编写特色教材,校企共建,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教学资源。

(三) 聚焦技能培训推动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只有积极开展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开展日常教学和技能培训常态化教学机制,以日常教学助力技能培训,以技能培训反哺日常教学,鼓励涉农教师掌握领先型职业技能,才能在乡村振兴业务培训上拓展“双师型”教师培养选拔模式,促进教学相长。

一要紧扣中央、省、市乡村振兴计划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布局的要求,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和技术优势,贴近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按照“五步工作法”,制订“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严格落实技能培训具体方案;二要积极依靠部门帮助和支持,努力在联合打造校政企民多方参与样板工程中,使得农村人才培养项目落地生根,使农校对接实现突破;三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办学资源优势,围绕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做好技术培训、政策咨询和“三农”服务工作,精心选派农业专家作为科技特派员,到农村田间地头开展送农技活动,提供技术培训,提升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四要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培训工作标准,积极探索可操作、易完成、成效显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机制;五要主动适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推进专业与涉农企业深度对接机制,充分发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农村产业能人培训学校”等平台的作用,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考评、鉴定服务;六要“建立城乡互动互补的格局,打通教育资源壁垒,引导一批懂技术、有经验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回流农村”[5],为乡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壮大乡村振兴人才力量。

(四) 聚焦校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学习提升平台,首先,职业院校要勇于承担校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坚持产教融合与特色办学相结合,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求,在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上创新路、开新局,引导师生积极参与涉农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组织涉农专业专家集中力量开展农业重大课题的科技攻关,建立集科研试验示范、成果推广转化为一体的校企合作科技基地,强化科研项目申报与成果转化。其次,职业院校要鼓励专业教师协同企业到农村开展技术服务,以团队带项目形式进村入户,解决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长期对口帮扶的长效机制,切实把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优势和动能。最后,职业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为涉农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和提供技术服务,企业可作为学员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引导支持开设有涉农专业的职业院校利用与当地种植养殖企业、新兴农业企业建立起实训实习基地,拓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为助力企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发挥作用。同时,要注重深化政校企之间的合作,协助涉农企业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政策宣讲、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使企业面向乡村开展种养殖业、茶叶生产技术、汽车清洗工、客房餐饮服务、护工等全员培训、行业培训,帮助农民群众掌握技能技术,创业就业、增产增收。

四、結语

职业院校承担着技能型、实用性人才的培养任务。职业教育具有起点低、准入门槛不高的特点,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下,职业院校承担着人才振兴的重任。职业院校要结合办学实际,不断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技能培训培养机制,结合地方产业规划,有针对性地、点对点地开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全面实施人才振兴。职业院校只有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任务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抢抓发展机遇,优化涉农专业及课程设置,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机制,以大力开展人才培训、技术服务为契机,深入拓展农业现代化科研创新和校企合作,才能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周晓玲. 基于可拓理论的智慧民宿综合评价研究[D]. 成都:西华大学,2021.

[2] 彭兵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的思考及对策[J]. 辽宁自然资源,2022(3):35-36.

[3] 穆秀梅.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0):5-7.

[4] 李兴洲,赵陶然. 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之比较优势探析[J]. 职教通讯,2019(5):13-19.

[5] 汤霓.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当有更大作为 [N]. 中国教育报,2021-04-21.

基金项目:贵州省黔西南州2021年度职业教育科研项目“贵州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党建统领实践研究——以X校为例” (qxnjz 202108)。

猜你喜欢
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公共课有效衔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