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健
[摘 要]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思政知识、道德品质和情感价值的协同发展。在新时期的高校思政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当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推动思政教育有序开展,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对此,有必要推动生本理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合应用。本文从生本理念的内涵出发,分析生本理念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指导性作用,进而结合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推动生本理念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继而提升高校思政教学质量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生本理念;高等院校;思政教学;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生本理念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中产生的重要教育理论,对于大中小学各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现阶段高校思政教学低效化的状况,教师应当坚持以生本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生本理念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应用,进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1 生本理念概述
1.1 生本理念内涵
生本理念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和核心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育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和全面依靠学生,更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生本理念强调教学活动应当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既包括知识层面的发展,也应当实现道德品质、思维品质和价值取向等层面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生本理念对高校各专业、各课程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生本理念对思政教学的重要作用
生本理念为高校思政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政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授课内容,一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确保教学质量,提升思政教學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生本理念在思政教学中的融合应用,对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教学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也是促进高校思政教师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2 现阶段高校思政教学问题分析
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并未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也未能帮助学生实现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层面的发展。具体而言,目前高校思政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偏颇。教学目标对于思政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现阶段思政教学目标过度重视学生是否掌握思政知识,是否在课堂测验或期末考核阶段取得理想的成绩,对其他方面关注不足,尤其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发展更是受到忽视,这不利于学生的多元发展,也不符合生本理念的要求。
二是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而且思政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在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教学期间,教师习惯于直接讲授思政知识,并未设置探究任务或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考探究,未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课堂教学相对枯燥无味,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思政知识,缺乏足够的互动交流,并未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契合生本理念的要求[1]。
三是缺乏实践性教学。思政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属性。缺乏理论,则实践毫无头绪;缺乏实践,则理论如空中楼阁。从现阶段的思政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思政教师将思政教学局限于课堂内,并未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展开实践,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但理解层次不够深入,无法有效应用思政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既不符合生本理念,也不符合思政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四是缺乏合适的思政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影响思政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也直接影响着生本理念能否有效融入思政教学。从教学内容设置状况来看,教师给出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对教材理论知识的再现,很少利用社会生活或校园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讲解教材理论知识,而且并未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导致思政教学相对枯燥,且学生思政水平、课程思维发展不足。
五是课程评价有待优化。课程评价是思政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反馈、指导等多重功能,受到教学目标的影响,部分思政教师在给予教学评价时较为关注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情感价值层面的发展。同时,教师习惯于给出诊断性教学评价,缺乏发展性、指导性教学评价,未能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实践进行指导,而生本理念的根本在于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发展。不难发现,现阶段的思政课程评价与生本理念不符。
六是缺乏合适的思政育人环境,环境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高校思政教学情况来看,校内缺乏相应的育人环境,学校和教师未能给学生打造充满思政元素的校园环境,未能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思政教育,没有实现课堂教学和环境育人的融合。此外,与思政教学相关的校园活动、学院活动相对较少,未能调动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积极性。
3 生本理念指导下高校思政教学实施路径
3.1 主动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思政教学目标
前文提及,教学目标对思政教学活动及学生学习行为具有指导作用,而目前的思政课程目标相对片面,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意识到学生在思政学习期间的发展应当是多元化的。在此前提下,教师应当主动调整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从知识、思维和情感态度三个层面设置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例如,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课题的教学要求设置如下目标: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②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③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阐述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④拓展分享,讲述你了解的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在上述四个教学目标中,目标①涉及思政知识,可以让学生学习、掌握并巩固知识,筑牢知识基础,为下一步的思考奠定基础。目标②则可以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唯物主义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目标③和④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分享观点,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2]。不难发现,四个教学目标实现了知识、思维与情感态度的紧密联系,教学目标各有侧重但又层级递进,助力学生由浅入深实现发展。因此,在未来的思政教学中,教师应当设置多元化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推动思政教学的有序开展。
3.2 优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性
生本理念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根本,基于此,教师理应选择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的重点由教师的“教”转移为学生的“学”,进而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发展,这才符合生本理念对思政教学提出的要求。对此,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模式开展教学实践。其中,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的重点在于通过任务、问题使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能够在正确的思路下展开思考,避免出现低效思考、无效思考的情况,而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又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避免教师过度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在设置问题和任务的过程中,思政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政水平,确保思政问题、探究任务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任务,避免打击学生的信心。同时,教师应当突出问题或任务之间的联系,确保能够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设置互动教学模式,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开展教学互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政发展水平,从而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选择更合适、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实现思政知识、理论水平和情感价值的协同发展。
3.3 开展实践教学,突出思政课程实践性
前文提及,思政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属性,而在现阶段的思政教学中,思政课程的实践性并未得到彰显,学生也并未以主体的身份投入思政实践学习,未能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成长和发展。对此,教师需要开展实践教学,以此突出思政课程的实践性,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下述两种方式开展实践教学。
一是进行实践案例分析,即教师给出课题或相应的论点,学生据此得出观点,并通过网络、校内图书馆等各种途径搜集现实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实践论证观点。这一过程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也可以鍛炼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生本理念融于思政教学的重要体现[3]。二是布置实践性任务,大学生具有较多的课余时间,而且同学之间联系较为紧密。对此,教师可以布置团队性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带着任务参与校园实践、社会实践,在实践期间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3.4 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学生思政学习体验
传统的思政教学内容是对教材知识的再现,而在生本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当主动优化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强化学生的思政学习体验。首先,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或趣事引入课堂,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而且借助生活案例、生活趣事可以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学生乐于接受思政教育。其次,教师应当设置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分歧出发逐步思考,展开辩论,逐步打破分歧,达成共识。这类内容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并引导学生在思考和辩论期间实现思维发展,增强学生的思政学习体验。最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对新颖的思政教学内容,如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新成就、在国际领域取得的外交成就,通过这些新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打开视野,使其了解国情、熟悉世情,逐步形成国际视野。
3.5 优化教学评价,提升思政评价质量
结合前文提及的教学评价问题,教师需要从全面性、发展性和交互性三个维度出发给出教学评价。一是开展全面性教学评价,结合调整后的思政教学目标,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是否形成相应的思维品质,是否能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问题,更要关注学生在思想道德和情感价值层面的发展情况,确保思政教学评价是全面有效的[4]。同时,教师可以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以此帮助学生全面审视自身的思政学习成果,进而在未来的思政学习中实现更好的发展。二是进行发展性教学评价,教师要准确指出学生在思政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原因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在日后的思政学习中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教师应当将不同阶段的思政评价整合起来,以此判断学生处于进步或是退步状态,从而强化思政教学评价的指导作用。三是给出交互性教学评价,尤其注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帮助思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审视思政教学存在的短板,进而在未来的思政教学活动中补齐短板,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3.6 推进生本理念与环境育人相结合
生本理念的根本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而环境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教师应当将生本理念与环境育人相结合,具体可以从课堂环境、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三方面入手。一是课堂环境,思政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设备开展思政教学,创设与思政相关的情境,烘托出良好的授课氛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进而实现高效学习,而且合适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思政故事或历史事件创设相应的课堂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基础性的环境保障。二是班级环境,思政教师需要与辅导员加强联系,将思政教育融入班级环境建设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而且在班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能够逐渐了解思政知识,提升自身思政修养,养成求学上进、勤勉好学的优良品质。三是校园环境,思政教师应当主动与校内部门取得联系,将思政元素融入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置身于充满思政元素的环境,时刻接受思政教育,实现课堂教学与校园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思政教学期间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4 结语
生本理念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产物,对于高校思政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现阶段高校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思政教师首先应当主动作为,优化教育理念,坚持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根本,调整思政课程教学目标,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思政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突出思政课程的实践性。其次,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充实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优化教学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指导和反馈等多重功能。最后,应积极推进环境育人,加强与辅导员、校方之间的联系,协同创设良好的思政育人环境,实现生本理念和环境育人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楠. 基于生本理念的高校思政教育策略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7):52-55.
[2]王小莉. 生本理念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的革新设计[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6):74-75.
[3]方兴. “生本理念”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设计研究[J]. 侨园,2019(6):115.
[4]钟玲会. 生本理念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的革新设计研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