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超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党校教育的重点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强化党员干部哲学观念、坚定共同理想理念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存在的教学问题,本文立足于实际,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实施现状,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育人渠道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策略,以期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哲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不断变化发展的科学,与社会和时代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因时而变、因势而新,在培养高素质党员干部中发挥指导性的作用。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很多党校开展的专题课以传递哲学理论、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为主,课程教学创新不足,降低了课程指导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开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研究,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党员干部提供指导。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囊括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学生“三观”的培育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三观”决定着学生未来的人生方向。所以,各大院校必须给予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高度重视,让学生能够利用理论武装头脑,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我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鉴别力,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为依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解释世界最本质、最一般的规律,带领人类思想朝着更高境界迈进。现代大学生群体若想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必须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辩证思维能力,能够全方位地思考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恰好是为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而开设的一门教育课程,其涉及的“批判精神”将辩证法作为基础,推动人类不断开展创新[1]。在各大院校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开设不仅能够为提升学生的辩证能力打下牢固基础,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帮助学生形成不断批判、深入反思等逻辑思维模式,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即便面临各种挑战也能做出最理智、最正确的判断。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内容单调、枯燥乏味,极易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课堂教学的有序推进。面对此种情况,相关教育者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价值,运用多元教育手段,因材施教,提高课程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并将课堂所学理论与现实有机结合,彻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从枯燥的教学困境中解脱出来,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现状分析
新时期,面对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进行深入改革,面对受教育程度、专业、年龄、阅历、发展目标、学习需求不同的党校学习对象,逐步突破主观主义,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将哲学的本真力量展现出来,为人的发展提供基本的动能。经过长期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理论武装头脑、利用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真正理解哲学理论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系统了解过哲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有着一定的理解,如果仅仅依靠课本内容重复地讲解哲学理论,传递给学生学习过的内容,并不能加深理解,扩大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认识。在讲清哲学理论的同时,更要追根溯源,明确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先进性,阐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超越西方传统哲学,带领着哲学走向革命的道路。还需要在育人层面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发展进程中,受到各类思潮的影响,在走向社会和生活方面出现的现实问题,并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作出调整,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适应性,发挥其思想指导作用,促进学习对象的全面发展。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理念存在偏差,教学目标偏离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作为党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党员培养的重要依据。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思想仍然影响深刻,教学知识化的倾向不符合哲学的本性,更容易使得教师将哲学作为理论进行讲解和传授,侧重于知识的传输效果,以及對学习对象认知能力的关注,但是不能解决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而转化为信念的根本性问题。同时,忽视哲学的育人作用,使知识传递和智慧的培养相互脱离,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将哲学思想和理论作为一种教条,使原本有着辩证关系、充满活力、能启发智慧的哲学思想,变为枯燥乏味的理论内容,失去其育人的功能和价值。在这种错误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以传递知识为目标,以宣誓真理的态度解释和说明教学内容,不能发挥哲学深层次的价值,不能将学习者带入哲学境界。学习对象哲学的思考停留在理解哲学概念层面,不能利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使哲学失去原本的活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也难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3.2 单一教学方法,弱化课程的时代性
社会的转型发展,使社会各类矛盾日益凸显,现实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可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产生负面影响,使很多学习者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抵触情绪,对传统和相对固定的学习方法产生一定的厌倦和疲惫心理。特别是在网络学习渠道,各类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人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面对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也作出相应的调整,旨在与时代接轨,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变革。但是分析具体的成果可知,其发展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教学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多的是存在于理论层面,在解决现实问题上缺少实用性,还未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多以原文解读和成文背景阐释为主,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另外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当代社会开放性和多样性发展的趋势不一致,过于关注知识的传递效果,忽视学习对象的情感态度,影响哲学理论传递的效果。对于能否将哲学理论应用到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缺少一定的关注和研究,造成哲学理论的学习停留在知识层面,难以体现其强大的能量,无法体现其时代性的特点,弱化了哲学育人的效果,也无法发挥其培养党员干部层面的指导性功能。
4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创新对策
4.1 教师要构建全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理念,引领教学活动创新
党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与学历教育有所不同,并非以知识结构传授、世界观传递为核心。因为党校教育所面对的学习者通常是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并拥有相对成熟、稳定世界观的成年干部,在授课中若是仅开展单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理论知识传授,则无法满足学习者的知识获取需求。因此,党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理念应转向以培养学习者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和理解现实问题为核心,以培养学习者自觉运用并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为导向,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明确要求教师要构建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理念,按照哲学本性,以真正的哲学方式从事哲学教育与教学工作。
从历史上看,作为智慧之学的哲学教学,并非按照其他具体科学的范式开展教学活动,其教学内容与方法应当与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实证学科有着原则上的不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虽然无法完全照搬哲学做法,但同样不可无视哲学的学科特点。所以,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需要紧密结合哲学学科特点,采用对话式、辩论式、互动式及启发式等方法展开教学,进而真正激发学习者的理论兴趣,启迪哲学智慧,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深化学习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凸显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指导、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和意义,让学习者从内心深处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学习者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认知,以切实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冲击、马克思经典理论再诠释工作未能协同推进等问题,缓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困境,提高教学实效。
4.2 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时代气息与中国传统文化,丰富课程教学素材
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初衷应是让学习者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在于对自我的对照、对现实的思考、对时代的探讨,以及自身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并充分认识到进入党校学习本身除知识更新与精神传达外,更在于重新进行自我反思与党性锻炼。必须注重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时代气息与中国传统文化,以时代新课题作为教学素材,以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前瞻性与时代性,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将教材与原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自然科学史相结合,深化哲学理论,加深学习者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丰富教材内容,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的说服力[2]。其次,将教材与现代西方哲学、前沿理论相结合,将反映论、选择论、决定论、真理观、价值观、辩证法与系统论等一系列前沿问题融入教材内容中,利用这些问题阐述哲学原理,有效增強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理论知识的现实感与时代性,缩短哲学知识与学习者的距离,拓宽学习者的理论视野。此外,应充分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从学理高度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表现。并把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价值、教化价值与治理价值全面渗透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当中,将其作为提升马克思主义课教学价值,指导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引领道德建设等方面的思想资源。引导学习者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完善,吸收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促进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增强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可读性和理论性。
4.3 结合实际转变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效率
为更好地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让更多学习者主动参与、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当中,将其吸收内化,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积极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引进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更好地诠释、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及价值,以切实提升课程教学效率[3]。
第一,构建一个“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探究的过程,只有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望,才能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必须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良好教学理念,从学习者的发展来看,要尊重学习者的发展规律,积极采取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望。比如,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提出学习问题,导入相关案例,引发学习者深入思考。通过自主查找文献资料,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学习者获取新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在案例选择方面应注重结合实际,通过引进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实践案例,引导学习者在思考和分析中验证自身马克思主义修养的发展情况,判断自身的惯性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是否正确等。第二,积极采取实证分析、多元意识形态碰撞等教学形式,让学习者在相互比较中更加深入地把握马克思主义,调动学习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意识与问题意识,帮助其逐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形式化问题[4]。第三,开展专题式课堂讨论、哲学辩论、哲学故事演讲等教学活动,鼓励学习者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及其他学习成员展开辩论、交流和探讨,收获不同见解、想法和理解,以活跃学习者的思维,开拓视野,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能力。第四,积极组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让学习者自主搜集材料、组织调查、小组讨论后形成报告,引导学习者运用哲学思维反思现实世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身价值。
4.4 借助新媒体与“互联网+”开展现代化教学活动,增强课程教学实效
新媒体与“互联网+”教学模式创设的直观、生动、可视化的动画、音频与视频环境,对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思维能力,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强化记忆、加深印象与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教材内容为主线,运用声音、影像、图文并茂等教学形式,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改变传统理论知识传授的枯燥式教学模式,将历史资料、理论概念形象化、生动化。比如,在讲解重要文献、教材内容等知识点时,可通过播放历史画面、相关影片及经典场面,由教师一边播放教学课件,一边深入剖析事件本身含义,增强视觉画面感,让学习者体味理论创造背景,深入把握理论精髓及其当代价值,提升哲学思维,做到知、行、信的统一。
5 结语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党校系统中的专题课,通过构建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习者利用哲学思想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在发展哲学思想的同时,完成对自身思想和观念的整体性优化[5]。开展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育工作,可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并加深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认识,对培养优秀的党员干部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还存在教学理念偏差、教学方法不足的问题。对此,需要落实改革工作,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教学理念,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扩展多种渠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改造社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并在实践中深入把握哲学思想,完成对哲学理论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工晓林. “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新局面理论研讨会——庆祝韩树英教授90华诞暨从事哲学研究与教学70周年”综述[C]. 哲学与社会(6),2013:289-291.
[2]曾庆娣. 微信群混合式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运用——以“疫情防控与唯物辩证法”专题为例[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2,26(3):93-100.
[3]唐志华,段志贵,徐沥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MM教育方式演绎[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2,38(1):37-44.
[4]韩伟,李运昌,张旭东. OBE理念下《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研究——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12):83-85.
[5]成霞. 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方向的探索[C]. 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t),2021: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