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课程讨论区师生互动问题与对策
——以内蒙古分部“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为例

2023-06-07 15:28张朝霞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分部计算机应用基础师生

张朝霞

(内蒙古开放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远程教育中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 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也能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提升远程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远程教育的师生互动分为同步互动(也称“实时互动” )和异步互动(也称“非实时互动” ) 两种。 鉴于国家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国开” ) ——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的办学理念, 以及成人教育“非脱产学习” 的特点, 深入分析开放大学当前的师生异步互动现状, 挖掘存在的问题和深层原因, 提出适合开放大学的解决策略。

一、国内外关于远程教育教学互动研究的情况

王志军、陈丽在《国际远程教育教学交互理论研究脉络及新进展》 中, 将国际远程教育领域的教学互动研究概括为“经历了起始期、蓬勃发展与理论创新期、社会教育和多元化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存在教育学和技术学两个研究视角, 形成三个影响力较大的系统性理论, 并体现出一种理论模型建构的思想”。[1]李诗雯在其文献综述中则从研究内容的角度将国内外有关教学互动的研究分为教学互动的分类、互动理论、互动行为影响因素、互动质量以及互动提升策略等几个方面。[2]

从上述专家学者不同角度的梳理总结, 可以看到国内外对远程教育教学互动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国家开放大学(前身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系统1999 年开办现代远程教育, 二十多年来在线教学平台经历了三次大的更新换代, 课程讨论区的功能日趋成熟, 第三代平台即“一网一平台” 不仅支持文本、图片上传, 还能支持附件形式的大容量视频、音频文件上传, 为互动形式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并且将教师回帖率作为分部办学评估指标中考核师生互动的观测点, 从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不同层面反映了这些研究成果给开放大学带来的积极和深远影响。

但是笔者也注意到关于远程师生异步互动实践方面的研究多基于MOOC (慕课) 平台, 对于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开展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 国家开放大学开展的远程教育不同于MOOC 平台。 第一,其学历教育课程均以网络课程形式呈现, 课程结构更为完整, 学习资源包含课程导学(重点向学生介绍课程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考等)、教学辅导(视频和文本)、课程考核、拓展资源、分部自建资源区(分部根据当地实际补充建设的资源, 以及开展教学互动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课程讨论区)等。 第二, 开放大学系统参加学历教育的学习者相对于MOOC 平台的学习者在学习兴趣、主动性、自学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第三个方面, 开放大学采用的是系统办学的机制, 除总部外, 分部和学习中心均配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和教辅人员对当地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和学习支持服务。 本文以国开内蒙古分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讨论区近两个学期师生互动数据为依据, 从具体、微观的视角对国开学习网师生异步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找出解决方案。

二、内蒙古分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师生互动现状

(一) 选取“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做样本的原因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专、本科的公共基础课, 第一学期开设, 没有先修课要求。 该课程平台教学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设有课程导学、章节学习辅导、课程考核、视频教学活动、分部自建资源区等主要栏目版块, 章节学习辅导包括短视频和文本,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自主学习课程全部内容。 课程讨论区由分部课程责任教师在分部自建资源区设立, 数量和用途可根据教学教研需要灵活决定。 该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难度较低, 受开放大学学生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的影响较小。 课程虽然实践性强, 但实践条件容易满足,只要身边有电脑就可以随时进行软件的操作练习,如果具备上网条件, 还可以边学习边实践, 学生进行课程学习以及参与师生互动客观干扰因素比较少。

(二) 课程讨论区师生互动现状及存在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讨论区总体表现为学生参与人数多、发帖回帖量大的特点。 深入分析互动内容和互动双方的主被动关系, 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学生主帖数占绝对优势, 讨论区的互动话题基本由学生主导。 教师发的关于导学督学促学类的主帖浏览量低。

2. 互动形式单一。 互动发帖仍基本以文本为主。

3. 互动层次低、程度浅。 一方面表现为互动内容简单。 主要包括教学管理类(如询问课程考试方面的问题)、课程学习类(请求学习方法指导、课程学习疑难问题)、社交类 (如 “老师好” )、学生自我情感表达类(学习心得感想),以及一定数量的“水帖”。 “水帖” 指的是学生发的毫无互动意义的帖子, 如复制粘贴他人的帖子,或是不知所云型的帖子。 另一方面表现为一问一答式的互动, 多数学生对教师给他人的回帖并不关心, 教师回帖的浏览量低。

4. 情感互动不足

学生有自我情感宣泄类的帖子, 如肯定自己学习的成果、取得的进步, 教师会在回帖中加以鼓励, 或为他点赞。 但缺乏较深层次的情感互动, 且师生间极少有持续的互动。 教师很难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以及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三、影响讨论区师生互动的因素

第一, 教师在讨论区的作用定位。 教师在讨论区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答疑解惑, 其次是做适当的导学督学促学工作, 如推荐学习资源, 介绍课程学习方法,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形考作业, 提示常规的学习进度等。 教师在讨论区的回帖量一直都是教师线上教学工作量核算的内容之一, 但是师生异步互动中教师发的主帖并不在核算范围内。 由此可能导致了教师在讨论区主动发帖动力不足(除在讨论区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外), 在异步互动过程中没有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二, 学生的学习动机。 靳俊丽将开放大学学生的学习动机总结为利益驱动型、父母要求型和充实知识型。[3]多数人学习动机不纯, 学习兴趣低,学习主动性差, 所以讨论区的学生主帖虽然数量庞大, 但是讨论交流具体学习内容的帖子凤毛麟角。教师精心设计的互动或讨论话题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打击了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的积极性。

第三, 帖子内容的呈现方式仍有局限性。 “一网一平台” 讨论区发帖除文本外, 支持视频、音频、图片, 但是操作步骤比较复杂, 受发帖者自身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影响较大。 讨论区缺乏热门社交平台常用的、能增加幽默感调节互动气氛的表情包, 讨论区的帖子形式单调, 使得讨论区无法像QQ、微信等社交平台那样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第四, 师生身份的约束。 师生互动不同于普通网络人际互动, 在网络这样的虚拟空间互动可以弱化双方的身份, 事实上双方在互动过程中依然很难摆脱各自的身份束缚进行平等无拘无束地交流。[4]特别是帖子内容表达常常会考虑措辞是否得体、是否礼貌等问题, 这种拘谨的互动很难长期保持, 也降低了互动的效果。 且因为讨论区有老师参与, 也间接影响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大多数学生不会展示个人兴趣爱好、职业和情感状况。 教师很难通过讨论区了解学生真实的情况, 也很难建立起师生间的信赖和情感联系。

第五, 课程的资源结构。 国开统设必修课程目前的资源都很丰富, 如“计算机应用基础” 有短视频教学资源、文本辅导资源、几乎可以无限次练习的形成性考核作业、实验指导。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 在课程平台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教程等多种渠道找到答案, 不是必须经讨论区和老师互动才能解决, 所以讨论区中关于课程学习的实质性帖子不多。

第六, 学习者与交流媒体互动的能力。 多数学生不会计算机屏幕截图, 不会上传图片、视频、音频。 甚至有的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从未用过计算机, 不会熟练使用讨论区的基本功能。 还有的学生在寻求帮助时难以将问题表述清楚。 多数学生通常只会问一些简单的问题, 不愿意与老师互动。 极少数能熟练运用交流媒体的学生, 偶尔会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 或者是课程中没有讲到的问题和老师进行讨论, 在互动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

第七, 选课人数多, 帖子数量大, 很难就一个主题帖展开长时间的深入互动。 “一网一平台” 课程讨论区的可视范围受教师权限的限制, 如分部课程责任教师能够看到和回复全区任何学生的发帖,分校和教学点的辅导教师则只能看到和回复属地学生的发帖。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讨论区数目庞大的发帖量对各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每天大量的新帖将之前的帖子快速淹没, 成为继续互动的最大障碍。

第八, 其他。 对教师在48 小时内回帖的时间要求是否科学需进一步调查和研究论证, 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回复, 学习积极性必定会受到打击。 教学团队分工协作回帖由于权限的限制在讨论区无法实现, 个别教师工作量巨大, 无法做到及时回复。 部分分校教学点的辅导教师参与师生互动责任心不强, 造成课程责任教师回帖压力大, 使师生互动效果大打折扣。

四、提升互动质量的方法与策略

(一) 互动条件准备

1. 合理设置讨论区的类型和数量。 师生互动首先应符合互动的条件。 让学生有提问的地方, 各级教师有答疑的地方, 讨论区的数量不宜过多。 如果有的课程需要设立多个讨论区以专题形式开展课程讨论的, 则应该分时段开启和关闭讨论, 减轻教师的负担, 以便教师能集中精力组织引导当前专题的讨论。 分部课程责任教师应在每学期开学后在分部自建资源区开设讨论区, 并注明其属性和用途。还应在讨论区发表欢迎帖, 让学生选课后第一时间有归属感, 知道有老师同学会在整个学期陪伴自己的课程学习, 随时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助。

2. 改进平台功能, 取消各级教师在讨论区的权限限制。 国开近几年为提高教学质量启动的课程教学团队机制, 除国开的一级课程网络核心教学团队外, 各分部组建了相关课程的二级网络教学实施团队。 提高课程讨论区师生互动的质量需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 例如制定教师答疑排班制度, 安排大家分时答疑等。

3. 加大入学教育或课程开课导学力度。 增加对学生参与课程讨论区互动能力的培训, 让学生充分了解讨论区的功能, 掌握讨论区的基本操作, 如设置文本字号、粗细、颜色, 屏幕截图、上传图片和各类附件等, 为今后顺利开展互动创造条件。

(二) 引导学生参与互动的方法和策略

鉴于开放大学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足等特点,教师应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及时指导、督促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对学生学习持续关注, 同时引领讨论区的互动朝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增进师生和同学感情的方向发展。 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 总结出以下几种引导学生参与互动的方法。

1. 学习指南式

教师在讨论区传授课程学习方法、指导课程实践, 介绍课程其他学习资源等。 也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或上传视频附件的方式指导学生参与讨论区互动, 以弥补入学教育或课程导学在此方面培训指导的不足。

2. 启发引导式

在讨论区教师可以通过发表以下几类主帖引领学生发帖参与讨论: 对章节重点做梳理、归纳总结,问学生有没有困难, 引导学生提问; 开展共性问题讨论, 如将大家在使用软件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拿来一起讨论解决办法等; 鼓励学生分享(晒一晒) 学习心得、学习方法; 请学生晒晒近期学习成果, 如一个排好版的文档或PPT 文稿截图等, 教师在适当时间给出点评意见; 公开表扬某个学生, 将他/她的互动话题(帖子) 置顶展示做示范, 教师在适当时间给出点评意见; 从学习分析数据中了解到的优秀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集中表扬和展示。

3. 督学促学式

发布通知公告, 提醒学生按时做作业交作业,提示正常学习进度等, 询问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是否遇到问题, 鼓励学生截图上传, 引发集体讨论,提高做作业的质量, 间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 递进式

教师在互动过程中遇到模糊问题(如“这门课好难啊” 诸如此类的问题就是模糊问题), 要有耐心, 一点点搞清楚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或问题,然后回答。 也可主动与学生加QQ 或微信好友, 进一步询问, 提高沟通效率。

5. 知识拓展式

介绍软件操作的小技巧, 例如介绍教材和视频教程中没有讲到的但使用率比较高的软件功能用法; 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新技术、新政策等,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6. 间接引领式。 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为师生互动的有益补充。

(三) 管理制度方面的保障和跟进

1. 建议将课程讨论区的教师主帖纳入线上教学工作量的核算范畴, 对师生异步互动过程中的主帖可以学生的参与度作为核算的条件。 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发力, 调动教师主动引导师生异步互动的积极性, 发掘教师在师生互动方面规划和设计的潜力, 使师生异步互动成为线上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 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2. 加强师资培训, 提升各级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决定了他们对讨论区基本功能操作, 也决定了教师一方的互动效率。 教师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影响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信赖程度、互动意愿的强度。 教师在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耐心和认真的程度、自身的道德素养是维系远程师生情感的纽带。 因此, 各级办学机构应重视和加强对教师素养和能力的培训, 使他们在师生互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五、结语

2020 年1 月, 国家开放大学提出“创优提质”战略并开始落地, 系统办学开始由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转变。 从内蒙古分部“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出发所做的分析研究以及提出的方法、对策和建议未必适合每一门课程, 但是希望能够为国开平台的建设、教师的网上教学和师生互动设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也能对平台其他课程的师生互动研究、互动实践有所启发和帮助。

猜你喜欢
分部计算机应用基础师生
与有序分拆的分部量1 相关的恒等式及组合证明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关于正整数不含分部量2的有序分拆的几个组合双射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关于分部积分的几点说明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探讨不定积分分部积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