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民观的创新和超越
——以儒家民本思想为主体

2023-06-07 15:28席志奇刘振江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仁者爱人儒家

席志奇, 刘振江

(河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前者不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 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是以人为本, 重视百姓的政治学说。 习近平人民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 自觉做到将传统文化古为今用, 汲取传统儒家民本思想中的精华, 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中国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 分析探究习近平人民观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创新和超越, 不仅体现中华传统儒家思想的时代价值, 而且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和价值尊严

(一) “以民为本” 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特征

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强调以民为本, 重视百姓、民众的福祉。 《尚书》 中有“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的经典论述。 治国之道必须从修身做起, 从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都要以“仁” 为核心价值, 以“礼” 为行为规范, 以“义” 为行动准则。 儒家强调, “仁者爱人”, 要求君子要爱己所爱, 恕己所恕, 对人民要有同情心、亲切感、责任感。 儒家还主张,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1], 认为君王应该以民为天, 顺从民意, 安民利民。

习近平人民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习近平指出: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习近平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并具体化为“坚持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全面保障、共同安全” 四个方面, 具体化为“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3]。

儒家民本思想中“以民为本” 与习近平人民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内涵及特征都是从实践出发, 从实处着眼, 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 将最广大劳动者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和推动力量, 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类解放。

(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创新及扬弃

儒家民本思想虽然强调“以民为本”, 但是对于“民” 和“君” 的关系, 还是建立了一种等级制度, 即君为上、民为下, 君有权、民有责, 其“以民为本” 没有实现人民的主权和平等。 习近平人民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 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上,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保障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根本权利。 习近平指出: “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习近平深刻把握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历史价值, 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 赋予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 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儒家“以民为本” 的核心理念, 也批判和超越了儒家“君臣一体” 的束缚, 更加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和价值尊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 不仅体现儒家关于仁政爱民、顺从民意、安民利民、富民教民的基本要求, 也凸显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地位、作用、利益和福祉的基本原则, 从而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路径。

二、提升人民幸福水平和质量

(一) “安民富民乐民” 与“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的内涵特征

儒家民本思想中的“安民富民乐民” 是对统治者的基本要求。 “礼者, 安民之器也。 安民则易治也, 易治则富强也, 富强则乐生也。”[5]这表明儒家对于政治目标和手段的理解。 首先是安民, 在儒家看来, “安” 不仅指平安无事, 还指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保障人们的安全感。 为此, 儒家倡导“仁政”, 即以仁爱之心关怀百姓, 以恕道之心体恤百姓, 以和谐之心调和百姓。 同时, 儒家主张“明政”, 即以明智之心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以明辨之心公正地执行法律法规, 以明察之心有效地监督法律法规, 以明断之心严厉地惩治违法犯罪行为。 儒家认为, 仁政和明政相辅相成, 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 才能使国家安定祥和。 其次是富民和乐民, 在儒家看来,“富”不仅指物质的富裕, 还指精神的富足;“乐”不仅指快乐的情感, 还指美好的生活。 为此, 儒家倡导“惠政”, 即以利益之心顾及百姓需求, 以利他之心满足百姓愿望, 以利国之心增强国力, 富国强兵。 同时, 儒家主张“教化政”, 即以文化之心塑造被统治者的品德, 以教育之心提升被统治者的素质, 以道德之心引领被统治者的行为, 以礼乐之心调适被统治者的情感。 儒家认为, 惠政和教化政相辅相成, 才能使富裕百姓自尊, 才能使国家昌盛。

习近平人民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核心要义是“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习近平强调: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6]这一思想主张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坚持全面发展。 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物质文化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 坚持共同富裕。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进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第三, 坚持全面保障。 依法保障人民享有各项民主权利, 如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等, 在政治生活中将不同类型的民主, 如过程与结果、形式与实质、直接与间接等有机统一起来, 形成完整而持续的民主链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 坚持共同安全。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维护世界和平, 维护多边主义与合作共赢, 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让人民享受到和平发展的红利。

(二)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的创新及扬弃

习近平人民观“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是在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儒家民本思想的基础上, 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需要, 进行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习近平人民观“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对儒家民本思想中“安民富民乐民”的继承、创新和超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安民” 到“全面保障”, 提升了人民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儒家民本思想中的“安民”没有涉及人权、法治、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全面保障。 习近平人民观“全面保障” 的发展思想, 是在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国家安全理念指导下, 对人权、法治、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全面保障的主张。 习近平指出: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7]这样, 既继承和发扬了儒家“安民” 的思想, 又批判和超越了儒家“明政” “仁政” 的局限, 更提升了人民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2. 从“富民” 到“共同富裕”, 提升了人民的富裕程度和公平感。 儒家民本思想中的 “富民”, 是在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下, 对促进被统治者的物质繁荣的要求, 但没有有效解决收入差距、贫困、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习近平人民观“共同富裕” 的发展思想, 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对有效解决收入差距、贫困、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的主张。 习近平指出: “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分配中体现公平正义,在共享中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要坚持以解决好‘三农’ 问题为重中之重, 以消除贫困为最大政治责任。”[8]这样, 既继承和发扬了儒家“富民” 的思想, 又批判和超越了儒家“惠政” “等差” 的局限, 更提升了人民的富裕程度和公平感。

3. 从“乐民” 到“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儒家民本思想中的“乐民” 没有充分尊重多样化需求、个性化表达、自由选择。 习近平人民观“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的发展思想, 是在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指导下, 对充分尊重多样化需求、个性化表达、自由选择等方面的主张。 习近平指出:“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7]这样, 既继承和发扬了儒家“乐民” 的思想, 又批判和超越了儒家“教化政” “礼乐” 的局限, 更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拓宽人民利益范围和视野

(一) “仁者爱人” 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内涵特征

儒家民本思想中的“仁者爱人”, 是儒家对君子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 儒家认为, 仁是君子之德, 是一种爱人之心, 是一种恕道之心。 “仁者之于人也, 爱之而已矣。 不爱人而能仁人者, 未之有也。”[9]儒家主张“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要求君子要爱己所爱, 恕己所恕, 对他人要有同情心、亲切感、责任感。 儒家还主张“仁者无敌”, 认为君子要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 以仁爱之心化解矛盾纠纷, 以仁爱之心裁决是非曲直。 儒家认为只有实行“仁者爱人”, 才能实现个人修养、家庭和睦、国家安定、天下太平。

习近平人民观中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表现。 习近平强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4]。 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合作共赢。 坚持在国际事务中遵循国际法和国际公约, 在国际关系中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 在国际合作中互利互惠和互助,在国际竞争中遵循公开公正和规则规范; 坚持开放包容。 坚持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 在文明对话中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 在文明碰撞中相互包容和相互融合, 在文明发展中遵循相互促进和相互进步; 坚持公平正义。 坚持在国际秩序中遵循《联合国宪章》 宗旨和原则, 在国际规则中遵循国际法和国际公约, 在国际机制中遵循民主协商和广泛参与, 在国际事务中遵循事实真相。

儒家民本思想中的“仁者爱人” 与习近平人民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都是以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为政治理想, 以人类的利益与福祉为政治目标, 以人类的命运与责任为政治动力; 都是以人类的相互尊重与理解为政治基础, 以人类的相互学习与借鉴为政治特点, 以人类的相互促进与进步为政治动态; 都是以人类的合作共赢与开放包容为政治原则, 以人类的公平正义与合理秩序为政治标准,以人类的沟通交流与对话协商为政治手段。

(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创新及扬弃

习近平人民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实践中予以创新及超越。 习近平人民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儒家民本思想中“仁者爱人” 的继承、创新和超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仁者爱人” 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拓宽了人民利益范围和视野。 儒家民本思想中的“仁者爱人”, 虽然强调了君子要爱己所爱,恕己所恕, 对他人要有同情心、亲切感、责任感,但是仍然是基于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没有实现对全体人类的关爱和尊重。 习近平人民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发展思想, 实现了对全体人类的关爱和尊重。 习近平指出: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 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4]不仅体现了对儒家“仁者爱人” 的继承和发扬, 也体现了对儒家“天下为公” “王道” “礼乐” 的批判和超越, 更拓宽了人民利益范围和视野。

2. 从“仁者爱人” 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提升了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儒家民本思想中的“仁者爱人”, 虽然强调了君子要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待人接物, 化解矛盾纠纷, 裁决是非曲直, 但是仍然是基于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和权威信仰, 没有实现对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习近平人民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发展思想,是基于社会主义大国地位和责任担当, 实现了对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习近平指出: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同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10]不仅体现了对儒家“仁者爱人” 的继承和发扬, 也体现了对儒家“君子之道”“礼教” 的批判和超越, 更提升了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四、结语

习近平人民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时代新征程上形成和发展的, 而儒家民本思想是在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领导下、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前者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最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制定和执行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提出和实施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后者是封建社会政治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其统治合法性和稳定性制定和执行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是适应封建社会历史条件提出和实施的传统文化遗产。 习近平人民观是在继承、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儒家民本思想的同时,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予以创新及扬弃, 进而突出了人民主体地位和价值尊严, 提升了人民幸福水平和质量, 拓宽了人民利益范围和视野, 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 而且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仁者爱人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仁者爱人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仁者
我的爱人
『仁者爱之理』
点点读《论语》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爱人就是爱自己
下一世,你是我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