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颖,邱辉明
(1.浙江树人学院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2.浙江树人学院 体美劳教育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5)
《新文科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指出:“鼓励支持高校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由此,商务英语专业实训的系列课程得到了更多关注。从课程性质来看,它们不仅是英语课程,也是运用知识、了解世界的素质教育课程。而从学生的成长而言,它们迎合了应用型人才发展规划,是面向未来的课程。随着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深入,商务英语专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实训课程改革不仅要迎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的需求,还应协同助力人才培养策略的创新。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集中性实践课程,“国际商务礼仪实训”通过介绍国际商务活动与涉外交往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架构学生的课程知识;通过开展英语沟通演练,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技能和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在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实训课程建设中具有代表性。笔者以该课程为例,剖析课程运作存在的不足,探索改革与创新的方法路径,以期为学生的成才与专业的发展建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而“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国际商务礼仪实训”课程根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因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学科背景、教学模式以及专业培养体系等方面的限制,课程运行方式与“实践养成”的目标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实训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综合看来,目前“国际商务礼仪实训”推进商务英语专业优势发挥的力度仍待提高。其一,实训课程的设计、教学与考核等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中相对独立,没有充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虽以英语交流为基础,并遵照不同的商务主题完成任务,但与其他专业课程互动较少,学生也没机会将课程所学应用或渗透至其他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巩固与实践中去。其二,实训课程模式多偏侧重于语言工具性,其运作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差异欠明朗。集中性实践课程设置迎合了培养计划调整的范式,却仍以商务英语的语言规范为教学核心,未切实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由此,“国际商务礼仪实训”课程教学也较多地停留在外化的表层阶段,却难兼顾内涵养育,鲜有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训目标。
实训是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并为其毕业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打下基础的专业实践课。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在国际环境中使用英语从事商贸、管理、金融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但一些院校常专注于英语考级与考证训练,对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联系的关注过少。与之相应,“国际商务礼仪实训”等实训课程多以校园为活动空间,以实训报告等书面材料为考核形式,以期为学生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然而,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只能在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或共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职场要素不足、社会契合度不高,且只注重形式训练的实践教学很难推进学生快速进入职业角色并提升核心能力。当下,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的培养机制尚未充分考虑与及时观照学生动态的职业规划。较之于社会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商务活动之频繁更新,专业的礼仪实训教材跟进也比较滞后,不能迎合地方涉外人才需求。
在对外交往中,有悖于国际礼仪规范,将对个人,甚至整个国人形象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国际商务礼仪实训”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价值观引导,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培养符合时代建设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宣言》指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关键在人。”任课教师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才会在实训授课过程中自觉关注礼仪内涵变化与发展趋势,将“国际商务礼仪实训”与中国参与国际商务交际现状相结合,使课程实施更契合国家与地方各类涉外事务的要求。而从时代维度看,新文科也是教育领域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和“人文学科危机”的产物[1]。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商务英语专业急需培养具备国际礼仪修养的从业人员。专业教师应坚守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争取当代青年的文化先导。在“国际商务礼仪实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遵循国际礼仪,更要让他们理解礼仪修养对顺畅且有尊严的职场沟通的重要性。如:在教授“商务交接礼仪”过程中,教师可结合香港回归祖国25 周年的主题,展示香港回归仪式之庄严、肃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讲解中国的大国风度和礼仪传统,及其对英方不符合礼仪和国际惯例要求的果敢反驳,说明香港交接仪式经过反复的协商和摩擦,最终获得圆满成功并载入史册的事实。多要素互动的交际情景再现与思政元素的融入,使学生熟悉交接仪式的注意事项与操作规则,也提高了他们的民族气节与文化素养。
1.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把能力培养渗透至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习实训等各个方面。
夯实课程体系是《宣言》所倡导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任务。应做好顶层设计,确定专业建设新思路,优化课程大环境。实训教学改革要从课内训练、实训课程、综合实训、岗位实习四个层面,将实训教学贯穿于整个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始终。这里的课内训练多指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专业英语能力实践,实训课程是集中性专业实践课程,综合实训是在上述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的职业应用能力训练,岗位实习则是与学生毕业设计相关的实习实训。“国际商务礼仪实训”课程以“良好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干练的仪表形象、得体的举止、良好的待人接物”为主旨,渗透至专业培养计划的各门课程大纲中,形成联动一体的礼仪实训课程群。在夯实英语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将商务礼仪知识与技能应用于“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听说”“市场营销”“英语国家概况”等专业课程,将课程成果穿插到“口译”“商务谈判”“毕业设计”等实训课程以及相关的实践项目中去。
2.以人才需求为依据,用OBE 教学模式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OBE 是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建设从最终学习成果出发来进行反向设计。毕业生调研反馈显示,除英语应用能力之外,地方建设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尤其是涉外企业的需求往往集中于各类专业参赛经验、商务知识运用与实习经历等方面,这与当下的“考证为王”的专业现象存在偏差。对此,需对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进行重组和实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团队共同成长,着力打造标志性实训成果。教师要从语言应用、专业素养、职业认知、就业方向等多个维度来设计“国际商务礼仪实训”课程,还要灵活运用并实时补充制作统一的实训教材,定期监控检查运行状态。实训教学改革应关注用人单位反馈与地方经济需求,以适时地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形成以交际能力与礼仪素养为核心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3.以结构调整为依托,将与专业能力及优质就业结合的实训成果纳入学业考评体系。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在英语语境下从事商业活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2]。可以建立校内实践考核,虚拟仿真考核,社会实践考核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考核模式,优化专业课程的阶段性与终极性结合的评价方式,把实训成果的考核指标纳入学生专业能力考评体系。教师可以利用虚拟仿真系统与模块,创新性地设计考核题目与方式,引导学生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实训课程调整以学业考评结构机制改革为推手,通过“互联网+”“挑战杯”“职业生涯规划”等创新创业平台锻炼学生能力,帮助他们将课程所学转化为标志性的实训成果,并以推优争先、毕业设计替代等措施来突出专业优质成果的价值,提升学生的课程关注度与职业敏感度。
《宣言》指出,要“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鉴于疫情常态化背景以及课程实训高成本与大型综合训练等特点,“国际商务礼仪实训”课程可主动开发与利用虚拟仿真实验,为学生提供接地气的礼仪规范与英语训练要素。
1.筹划课程实验与项目,营造商务交流与协商的职场语境。根据“因素类同迁移”理论,迁移中设备、环境、工作任务、专业技能以及心理要素等越多,实训成果就越大[3]。“新文科”是伴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与应运而生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围绕案例分析、现场演绎、模拟情景或角色扮演等教学环节展开,让学生在“职场”中感知、领悟与践行礼仪要素,对于实训教学尤为重要。实验项目可根据不同的企业要求与任务,将国际商务礼仪知识进行细分,从课程定位、活动类别、项目特色、职业方向与单位满意度等方面来进行设计与组织,以模块化的形式来开展实训活动。虚拟仿真实验场景能延伸实训的空间,并为学习者提供交流互动和意义协商的语境,让课程与学生未来职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事先了解国际商务礼仪规范,然后在不同的场景与虚拟人物进行人机互动,深入体验商务礼仪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国际规范与英语表述,并用所学知识克服文化障碍,完成任务。其后,学生对照实验目标和结果,从知识、技能、意识和行为等维度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达标和进步情况。学生还可以对照人机交互过程中录音和系统提供的参考文本进行自我诊断,了解存在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跨文化能力。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互动式和探究式的特点让学生以主体身份与课程对话,并对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做出解释,对学生历练技艺与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很有必要。任课教师应与企业及兄弟院校密切合作,利用、研发、共享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吻合的实践教学项目,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2.建立复合型教学团队,带动商务英语课程群的协同效应。“相同要素说”理论虽适用于实训课程教学,但把学习迁移局限于相同刺激-反应的联结,存在着机械性和片面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通过教学内容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来创新礼仪实训方式,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鉴于跨学科的实践课程性质,“国际商务礼仪实训”等专业实践课程应确定教师“双职称型”或“双素质型”的发展方向,引进行业导师参与课程规划与教学,推进实训教学与学生就业的接轨。其间,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使“学生主体式”教学与“师生互动式”教学得以实现,不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专业的认知度,还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4]。可以结合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实践平台与商务活动,开展实训课程团队的协同备课,共同讨论、讲练、分析教学案例,探索专业课程教学的协同创新。复合型的教学团队有利于更好地管理、研发与应用虚拟仿真实验,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行业指导,引导学生在实战中开阔视野、锻炼能力。
3.结合高校美育工作重点,推进美育融合的专业实训模式。作为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礼仪的实训收效相对缓慢。又因礼仪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道德的形象化、具体化,只有把道德准则内化于心,才能通过礼仪外化于行。随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美育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而礼仪价值观的根本在于审美教育内涵,个人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美则更多的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5]。“国际商务礼仪实训”教学结合教育部大力推进美育教育的工作要点,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教育宗旨,逐渐养成礼貌、大方与优雅的行为举止,进而提升学生待人接物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团队可以在虚拟仿真教学中穿插对应的影片、图片、艺术与文学作品等内容,通过结合与区域经济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修养;也可以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主题演绎等形式塑造校园美育文化,拓宽和深化礼仪实训维度,丰富和完善礼仪教育内涵。结合美育的礼仪教育能使专业实践教学更加生动,更具艺术性。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应结合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思维、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变革,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就业水平。只有通过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实训课程的改革,以及学生、学校、企业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协作研讨,才能培养符合时代建设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以“国际商务礼仪实训”为突破口,逐渐优化与落地实训课程,不但是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元素。文章以该实践课程为例,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探索高校实训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机制,提出实训课程必须落实时代育人理念,优化能力培养体系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为商务英语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也为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