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孙恩渠 张宏伟 张瑞晨 孟琳琳 张博昊
学习品质,主要指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方法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不仅可以让学生獲得较强的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从2019年加入海淀区教科院“十三五”规划群体课题“海淀区中小学生学习品质提升研究”,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寻找到了一条基于日常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实现课堂教学在目标、过程、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全面转型,提高小学生学习品质的有效路径。
学习品质的概念与研究背景
“学习品质”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76年,由马顿(Marton,F.)和塞里欧(Saljo,R.)在《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中提出。学习品质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及行为特质,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及未来发展所必备的个性特征和品格,是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因素相互影响、交织互动而形成的综合体。
多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关注的教育重点是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但是时至今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绝对量、广度和深度,已经无法被任何教育体系所完全覆盖。“知识是教不完的,知识是学不完的”这一观点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而探索知识的方法、过程与体验,颠覆以往知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则是目前学校教育更加重视的“知识的源头”。这种转变,强调在知识的习得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而拥有积极学习品质的学生,也更加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构建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关系的初步认识,掌握适应外部世界的能力,最终生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2017年海淀区结合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情况,构建出“9L”学习品质评价体系,具体包括“学习认知与体验评价、学习动力评价、学习能力与方法评价、学习意志力与学习投入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五方面,包含“学习认识、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意志力、学习投入、学业成就”九大关键指标。该评价体系兼顾学业评价与非学业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涵盖了学习全过程。
根据这些认知的转变,我们指导教师以海淀区“学习品质9L评价体系”的部分指标作为理论依据,以新课标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标准,开发教学工具支架,从教师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中提炼教学策略,关注学情分析数据、学生课堂活动数据、学生课后作业以及反馈数据,提炼学生学习策略,开展了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学校实践研究。
提高学生学习品质的教育路径
学生在学习阶段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家校协同、评价体系等因素对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题组立足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增进师生关系,促进家校协同,优化评价体系。在一个个鲜活教学设计、教育案例、学生成长故事的基础上,总结出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品质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评价策略等。
路径一:提炼有效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课堂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场域,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研究表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点拨者,在学生学习以及学习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通过课堂观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课堂参与程度、学习策略的运用、学习意志品质等方面,观察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程度,分析学生的学习品质发展情况,先后从几十节教学案例中提炼出有助于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八种课堂教学策略,如游戏化教学策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和支架式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景式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沉浸在创设的情境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个性化教学策略关注到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教师对每一种学习策略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案例的分析,实施要点的提取。
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与提高需要学生的主动和参与。学校课题组从学生学习视角与真实案例出发,总结出了一些提升学习品质的学习策略。学生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积累与练习策略、综合运用策略。这些学习策略本身是学生学习品质的组成部分,又与其他因素相互结合,不断塑造学生的学习品质。
路径二: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和学生学习品质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具有良好师生关系的儿童,其学习品质也会得到提升。同时,教师对儿童的情感支持可以缓解其他危险因素对儿童学习品质的消极影响。心理学家费雷和希纳研究认为,儿童若与教师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则能够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情感和目标意识等方面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他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和安全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师生和谐关系的“催化”下,更加愿意投入学习活动。即使遇到了困难,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给学生提供“安全感”,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助力学生寻求帮助、克服学习生活中的障碍。教师在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占据主导位置,因此研究提倡每一位教师都要守护一颗“童心”,站在儿童的立场,倾听他们的声音,成为学生的知己,做学生成长道路的引路人。
路径三:增强家校协同育人 “双减”政策发布后,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作业等负担,对学校教学提出了“减负增效”的要求。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学校教育要高质量地发展,需要家庭密切配合,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学习品质是影响学业成效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需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与评价观,破解“唯分数论”的局限。对此,学校充分利用多种家校沟通的方式,向家长宣传学习品质的理念,引导家长关注学习过程而非仅仅只看学习结果。例如,在教师与家长沟通时,需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交流学生在课堂中、家庭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意志力发展;学校还利用家长会的机会,邀请专家向全体家长介绍学习品质的理念、培养方法。家长观念的认同和家长的支持让学习品质的培养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家校间形成教育合力,有力地保障了学习品质的持续培养。
路径四:完善评价体系建设 教育评价的目的不应该局限在将学生“分等”“分类”,而是应该作为一种帮助師生获取关键信息的“反馈—校正”系统,为改进教学效果、助力学生生长奠定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也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既要依靠传统的书面测验,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也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学习品质的发展。
对此,学校建立了一套基于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评价体系,聚焦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突出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开展实证、多元、综合的学习品质评价,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学习发展情况,合理运用评价工具改进自身学习,在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中,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评价观,了解科学的评价理论与方法,从而改进自身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生长需要;通过评价,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改进,提升教学实效,在评价与反思中进一步优化育人模式,形成自我优化、自我完善的评价与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文/刘芳 孙恩渠)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寓教于乐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是值得教育者们思考的问题。研究表明,游戏化学习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等优势。学习品质指向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如何学习”。具备积极学习品质的学生会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更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在海淀区“9L学习品质评价理论体系”指导下,笔者开展了以游戏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品质提升的教学实践。
策略分析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授式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师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向学生输送知识,再加上科学知识本身比较枯燥,在此种教学方式下是无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对于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来说也有很大的弊端。而“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科学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有趣的,充满科学性的,在这样的科学课堂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面对此需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传授式教学方式改为探究式教学方式,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选择教学策略,经研究发现:游戏化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这一学习问题,需要教师将游戏化学习与科学知识深度融合,合理地设计课堂游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发展其科学思维,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但在游戏化教学的展开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时刻把握游戏的节奏,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保障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策略实施
以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光的反射现象》为例,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对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实用进行了初探和实践。
一是课前评估学生学习动机等学习品质发展情况。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本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对学生进行了学情前测,并依据前测结果创新教学模式,将游戏融入课堂当,使得整个课堂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以寓教于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二是课堂聚焦学习主题,引入游戏化学习策略。在聚焦环节,首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游乐园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聚焦到“打靶游戏”这个有趣的活动,学生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过来,学习热情也因为游戏而高涨了起来。三是在探索环节设置挑战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探索环节,我们设置了由易到难的闯关游戏,并将知识内容融入游戏,随着游戏难度的增加,知识由浅入深,也使得探究活动步步深入,让学生的认知由点及面,富有挑战性的同时又极具乐趣,整堂课几乎是被游戏贯穿和引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初步建立起本课科学概念和探究出光的反射规律。四是研讨环节梳理思维活动,紧扣游戏化学习策略。在研讨环节,学生发动脑筋,回忆身边的反射现象,在进一步分析和归纳的思维活动中,学生会在头脑中自主地深化光的反射现象和规律;潜望镜的提出承接了探索环节的关卡,将课堂光反射知识与应用和动手实践融合起来,这样的融合能深化学生对光反射的理解,同时也为下节课制作一个潜望镜做好了铺垫。五是在拓展环节延展游戏化学习策略。在拓展环节,了解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天眼”和我国科学家南仁东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对祖国科技文明的自豪感、崇尚科学精神的情怀以及学习科学家不畏艰辛、不怕失败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游戏化学习策略的课堂成效
本节课结束后,为更好地了解在游戏化学习的策略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否有提高,对学生进行了学情后测,后测结果显示更多学生觉得本节课中的游戏化学习方式使得课堂更有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授课之前,学习效果也远大于本单元前面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的课程内容。由此看来,采用游戏化学习的策略,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中全程参与游戏,这种教学方式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学生在玩中也学会了知识,解决了大部分同学对光这个抽象概念的理解。
“双减”背景下,学习与游戏融合,快乐与发展融合,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游戏化学习的效果也进一步得到了证实,但游戏化教学策略并不适用于所有学情和课程内容,放对了地方的教学策略,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因此,依据学情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是需要一线教师不断思考并在实践中探索的。
(文/张宏伟)
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是学习品质培养的关键一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生长教育”的育人理念,笔者以海淀区中小学生“9L”学习品质评价体系为理论基础,深入课堂教学,以情境式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自主策略的形成,开展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研究。
发现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面对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或是文字量较大、体系较为复杂的题目时,会出现手足无措、不愿意花时间思考的现象,这便是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的体现。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与竞争等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意愿,强化学生学习的意志力,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帮助学生战胜困难,解决难题。只有学生在学习中运用高效、正确的学习策略,才能真正做到“减负提质”,明白如何去学。
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学生需要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在不断地思考与调整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不仅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意为了解决难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能够在解决问题后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并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情境式策略教学案例
黑猫警长是学生们喜爱的形象,有聪明、机敏的特点,总是在破案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整数除法》复习课的实践与研究时,我尝试以学生感兴趣的“黑猫警长”为情景,将整数除法的重点、难点串联起来,并从三个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学习品质。
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产生掌握学习策略的原动力。在创设了“黑猫警长破案”的情境后,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有了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动力。为了能和黑猫警长一样破获“案件”,学生们会自发想办法,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们主动探究的过程,便是形成个性化学习策略的过程。
二是,在情境中关注运算一致性,形成知识迁移策略。在小学阶段,学生只学习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整数除法。那么,遇到更复杂的除法算式时应该如何解决呢?在教学中,依托情境,让白猫班长在破案的过程中遇到了四位数除以三位数等更为复杂的除法算式,寻求学生们的帮助。再利用黑猫警长的提示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与之前学习整数除法知识的联系,从除法意义和计数单位的角度理解运算的一致性,形成知识迁移策略。
三是,借助情境培养学习意志力,激发持续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依托“黑猫警长探案”的情景,设计了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的环节。其中不仅涉及除法中试商、调商等易错点,还对其数学阅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此时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想办法解决困难。但作为“探案”中的重要一环,想要找出“真凶”就务必迎难而上,产生运用自我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的动力。学生们充分交流、讨论,获得一定的解题策略后有了“跳一跳够得着”的感受。由此学生们便有了解决困难题的经验和信心,并在不断尝试中找出解决方案。这种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坚毅品质在日后的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持续学习,进一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研究结果
通过课后访谈发现,相比于传统的做题讲题练习课,学生更喜欢情景式教学策略下的复习课。有80%的学生认为这种复习课很有意思,听课更认真了。在后期调研中发现,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或困难题时不再像之前一样无从下笔,而是或多或少有一些想法和思路。有的学生还提到,自己也想像黑猫警长一样聪明、勇于面对困难,因此决定以后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总而言之,教师的情境式教学策略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同时还有一定的育人作用,真正地做到“立德树人”。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会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以情境式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文/ 张瑞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对儿童的情感支持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品质,并缓解其他危险因素对儿童学习品质的消极影响。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需要教师不断实践研究。笔者基于学情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构建和谐、融洽師生关系的策略。
尊重学生,突出学生主体意识
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必要的启发,通过指导或引导激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实施包括三步:首先,尊重学生的想法,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最后,当学生生成结果后,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小组之间的互评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激励性评价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方法。学生希望从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中得到肯定和赞扬,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笔者从课堂和作业两个角度,对学生的听讲、发言、思考和书写习惯四个方面进行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专注度、思维品质和意志力。
一是巧用课堂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品质。笔者曾经接手过一个班,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课堂专注力不强、自律性较差,学生缺乏自信心,课上不敢发言。在转变课堂教学氛围的过程中,笔者不断尝试用鼓励、表扬、眼神提示等方式,关注并引导每个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角色来解惑,老师作为“配角”适当引导,回答完毕后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渐渐地,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于争辩。教师的激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高效课堂悄然形成。
二是注重作业反馈的温度,重建温馨的师生情谊。作业反馈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也是拉近师生关系的沟通纽带。在批改作业时,对于书写整洁规范、思维过程严谨的作业,我都会给予积极、鼓励性评语,让作业的反馈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和批改符号,而是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和关爱。通过笔者长时间地坚持,孩子们每次发作业和试卷,都在期待对他们的评价。教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学习品质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内驱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任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助推学生学习品质提升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爱教师而愿意和教师友好相处并尊重教师,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格。
男生小A,对数学学习没兴趣,经常不写作业,家长辅导后学习效果仍不理想。笔者接班后,课堂上多次给胆怯的小A回答问题的机会,自始至终对小A说:你没问题的,相信自己,老师会帮助你的。回答完后,笔者给予肯定和赞美,同学们也给予小A鼓励的掌声。正是有了笔者的一次次鼓励和表扬,小A胆怯的手由“慢慢地举起”转变为“自信地高高举起”,回答问题的声音也越来越洪亮,作业提前交,数学单元练习常满分,也喜欢上了数学课。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奠基阶段,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一定能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联系,从而满足学生的安全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身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由“要我学”的依赖式学习行为逐步向“我想学”的主动式学习行为转变,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文/孟琳琳)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个别学生由于自己的控制力较差而出现开小差的行为,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佳;有些学生虽然能够坐好听讲,但课堂效率不高。这些现象表层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注意力、关注力、持续力有所欠缺,而本质是动力系统没有启动,缺少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在持续的学习中缺少学习意志力。依据学习品质的构成,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属于学习的动力系统。课堂评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内容。
设计课堂学生自我管理评价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从学习兴趣与动机入手,我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活动环节,如倾听、思考、发言、做笔记等,设计了指向课堂专注程度的自我评价单,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前将评价单以竞赛的方式发给学生,激发并指向本节课的目标,在下课前两分钟进行自评,收集后上交给教师。课堂自我管理评价单的内容包括:认真倾听、专注课堂、深入思考、举手回答、个人收获等。
经过一个阶段学生自我管理评价单的使用后,学生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课堂常规有明显的进步和改善。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习,并保持学习的状态。学生自我观察和操作本身就是参与和关注学习,当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参与课堂时,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学习,学习动力系统启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在自我肯定中提升了。
学生自我管理评价单使用过一个阶段后,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也存在不足:自我管理评价单指向的是课堂习惯的养成,没有把学习设计纳入评价。于是我对评价单进行调整,把学习内容纳入评价,从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方面开展评价。
在学生理解评价单的内容后,同样采用游戏化竞赛的方式使用评价表,在课堂上开展自我评价。经过一个阶段的使用,通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们从之前半数左右能够参与课堂听讲,到80%的学生能够专注课堂。而在修改版投入使用后,绝大部分专注于课堂的学生逐渐把注意更多地放在学习中,有近70%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学生的自我管理更进一步,课堂学习效果持续改善。新的学习评价单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课堂学习,引导他们关注课堂,开始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关注课堂表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注学习态度,磨炼自己的學习意志品质。
通过两个阶段课堂评价单的使用,课堂教学进展越来越顺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动机被激发起来,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生们在课堂里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课堂评价是小学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学会巧妙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对以后教学开展一定会有很大帮助。
借助评价单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启发
通过执行各版评价表,在初期进行课堂常规评价后,我逐步将重点转移至语文课堂中,结合朗读、批注、书写、阅读等标准,细致到具体的能力要求。学生的自我评价占据主导,教师的评价为辅助,积极开展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使学生充分参与评价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自我评价、学习反思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学习。一是从学生学习问题出发。在进行评价前,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最终指向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规范和制约不利于学习和无效学习的行为,提升语文能力。通过评价,落回教学活动,以评价做工具,构建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引导学生在语文能力与个人学习品质上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二是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设计评价工具、使用评价手段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好助手,也是一个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提升品质的支架。学习评价的设计经过了不断地改进与修正,不再千篇一律,也不会一版用到底,而是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需要,不断地调整,还要注意检验和评估的效果,学习评价既要达成最终教育的目的,能够帮助促进学生生长与发展,又需要通过关注学生学习进展、自我调节过程,来全面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最终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备自我学习的意识以及战胜困难的信心。
(文/张博昊)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