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与音乐教育的融合

2023-06-07 23:53卢艺华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4期
关键词:德育情感音乐

卢艺华

新课程改革工作在持续进行,二十大会议的召开,多次强调立德树人为当前教育工作开展的根本任务。作为新时代教师,为推动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建设与发展,笔者在正确把握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围绕歌曲主题挖掘数字化资源,创设浓厚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的有序推进。学生在审美鉴赏中品味歌词内涵,与作者一同感知歌曲背后的故事,集体引导形成浓厚氛围,激发学生德育意识。

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生活化资源的挖掘,最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处于同一年龄段,日常生活经历相似,教师在正确把握歌曲主题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设计问题,学生更容易感受到教师传递的情感体验,进而从个人主观意识出发,完成对歌曲的演唱。但是,仅靠生活化资源的支持,无法挖掘歌曲中蕴含的德育思想。基于此,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正确把握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化资源实现课堂有序推进。课堂中音频、视频、课件、动画等素材的搭配,让学生沉浸体验于歌曲氛围中,让学生的艺术体验更加丰富,在审美感知的过程中吸取德育思想观,后期在演唱歌曲时,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个人思想感情。

比如,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材“卖汤圆”一课的教学时,在正确把握歌曲主题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资源,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首先,课前教师搭建互动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在谈论到“元宵节”时,教师先结合台湾省当地的节日特点实现资源拓展。譬如,台湾省在元宵节当天会放“孔明灯”;台南蜂炮也是他们的节日特点,元宵节当天,点燃蜂炮其中的一个冲天炮,它就会带动其他冲天炮轰炸……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浓厚情境,在完成歌曲导入工作的同时,激发学生人文主义情怀,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其次,学生朗读歌词,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其中的节日氛围。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在节日当天还有很多劳动者在为生计烦恼,不能像我们一样享受浓厚的节日氛围,教师借助歌曲演唱,激发学生德育意识,让其在生活中尊重劳动者,珍惜身边人的劳动付出,让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具魅力。最后,生活化资源应当成为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主要工具。教师牢记,后期如若有机会,让学生在当天与家人、朋友一起演唱这首歌曲,主动分享当天的活动经历,不断丰富自身情感体验,感受历史发展中凝聚的传统文化。总而言之,教材编排人员为充分发挥课程优势,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正确把握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歌曲选择更具教育性,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爱国精神、家乡风俗,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多种手段深入探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文化鉴赏,细细品味歌词中传递的德育思想观。日后,学生再次聆听到同一首歌,便会感受到课堂中教师所传递的人文情怀。

创设浓厚课堂情境,把握歌曲表演主题

素质教育推广和新课程改革工作在同时进行,部分学校虽积极倡导立德树人思想观,但在实际的教育行为中,仍受应试化观念影响。譬如,部分学校过于重视学生文化课成绩水平的提升,教学资源的分配中偏向重点课程,艺术学科课时分配较少,教师不受领导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教师缺少良好的职业精神,课堂中形式主义、经验主义教学现象层出不穷,个人主观意识较为突出,以教学任务的完成为唯一目标,学生根本无法融入课堂情境,歌曲的学习难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单一的课堂资源让教师的能力难以充分发挥,长期持续下去,学生对歌曲主题把握不够深刻,不利于自身德育意识发展。

简单来说,各学校应当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给予艺术课程相同的教学地位,在正确把握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增加课时,满足教师对高质量课堂建设资源的需求。良好教学环境的打造,让后期音乐活动开展更加容易。首先,教师就以往经验展开分析,得出单一资源的利用会降低学生探究欲望的結论,而该阶段学生对多样化课堂环境有强烈好奇心,丰富的实践体验更能带动学生积极性。譬如,某教师在进行《那达慕之歌》的教学时,为保障教学活动开展更具可操作性,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中,针对“那达慕大会”体育活动的开展进行资料分析,据调查显示,“那达慕大会”是内蒙古地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蒙古族的男子们欢聚一堂,进行摔跤、赛马竞技、田径、球类等比赛,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庆祝丰收……教师了解相关资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融合,适当降低活动难度,让学生自行结合歌词内容展开创编。教师在制作丰富多样体育游戏的基础上,融入了蒙古族的当地特色,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自主游戏、男女对抗、小组竞赛,教师在不同的游戏形式中积极引导,为学生传递正确的德育思想观,譬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互帮互助,合作协同”“礼让他人,绅士表现”等等,教师在丰富学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渗透德育思想观,后期学生在歌曲演唱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歌曲表演时能够把握主题内涵,音乐教学意义被充分发挥。总而言之,作为教育引导者,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教师也应当发挥自身优势,让其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德育内涵,借助多样化活动的开展,释放音乐课程的独特魅力,德育、美育、体育的多领域结合,让学生收获颇丰。

强化德育渗透,完善学生思想观念

就音乐课程德育教学发展现状来看,艺术课堂由于对学生升学起不到看得见的帮助,学校、家长更偏重于文化课的教学发展。主要表现为:家长长期在学生耳边强调数学、语文等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学校则出现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教师缺少丰富的教学资源去实现德育渗透,课时较少且跨度较大,教师无法保障知识讲解的连续性。且大部分学生的艺术课程没有作业布置这一环节,学生对实践类的作业不放心上,受到家长思想观念的影响,学生大多将所有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复习活动不及时开展,教学环节缺少连接性,低效的德育思想渗透导致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够丰富,不利于自身德育思想观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艺术课程的教学发展得到人们肯定,为绽放音乐课程的独特魅力,作为新时代教师,应当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原则,在正确把握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创设更具魅力的课堂环境。首先,为保障课程教学的可操作性,高频渗透德育思想,教师应在正确把握歌曲主题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案、相关书籍等多种途径完善计划。小学音乐教材包含较为丰富的劳动类、家乡风俗类的音乐歌曲,教师可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寻找真实故事,课前联系生活实际完成教学导入,完成初步的德育思想渗透,引起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敬之情。其次,在音乐课堂中为保障德育思想的高频渗透,教师应当减少从个人主观意识出发思考问题,肯定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结合该群体的日常生活经历引发思考。譬如,在进行劳动类歌曲的演唱时,教师让学生回想父母一天的工作经历,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学生歌曲演唱的同时,爸爸妈妈的面容出现在脑海中,带着真挚的情感完成歌曲学习,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同时将歌曲主题升华,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最后,教师尊重学校给予的职业权利,充分发挥课业设计价值,让学生结合歌词内容实现舞蹈创编,为感恩父母对自己的无私付出,在他们面前完成本次课业实践。这种饱含深厚情感的活动形式,能够完成高频渗透德育思想的任务。学生也在歌曲演唱中实现文化理解,对父母产生强烈的感恩之情。

丰富情景教学体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我国现代化教育领域的快速建设、政策的不断更新,帮助教师明确了当前的发展方向。相关政策强调德育为教育工作开展的中心,德为立身之本,它能够让学生成为一名有着纯净心灵、品德高尚、思想健康的新时代少年。此时,搭配音乐的鉴赏品析,学生从德育的角度出发感受歌词内容,两者相结合,有效激发学生德育意识。为保障音乐课堂德育教育的发展质量,教师就当前课堂现状展开分析。教师希望让学生依靠歌词朗读、歌曲欣赏独立创设情景,但是单一的课堂资源难以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对歌曲主题内涵把握不够全面,影响课堂正常工作的开展。

生活中,在聆听不同歌曲时,脑中产生的情景也存在较大差距,正是因为歌曲内容的创作,才能持续给予学生新奇的艺术体验。对此,教师坚持以德育為先的发展理念,在保证音乐课堂持续推进的基础上,围绕歌曲主题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融入其中,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必备技能和优秀品格。譬如,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更新,对音乐教材内容实行调整,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编排人员有意识地融入大量包含传统文化的歌曲。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资源价值,尽力借助歌曲教学创设情景,带领学生感受历史长河发展中凝聚的传统文化精髓,通过艺术分享增进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自觉融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队伍,用自己的力量绽放个性化色彩。或者,教师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与校外社会教育机构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结合歌曲主题带领学生到革命故居感受传统文化。各地区均以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首要任务,间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德育学习情境,教师也应当成为学生们的眼睛,借助歌曲教学完成德育思想渗透的发展任务。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成功将教师们从应试化环境中解救出来,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需用文字堆砌、试题轰炸的形式,去完成知识教学这一任务。当前要求各阶段教师以更具发展性的眼光看待问题,德育教育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主流,作为新时代教师,需在正确把握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德育与艺术的有效融合。其中,教师开发利用信息化资源实现对音乐德育内涵的挖掘,学科设计凸显统一性,学生有机会在音乐课堂中完成对革命文化、爱国思想的理解与内化。譬如,当前音乐课程中包含大量的爱国主义歌曲,学生如果只是完成单一教材内容的歌曲演唱,就会浪费具有德育价值的歌曲。而教师为增添歌曲学习韵味,利用信息化资源渗透德育思想,分享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感知抗战文化、革命精神,同时结合故事展开歌曲阅读,学生被战争历史所感染,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或者,教师设计强烈的画面感课件,冲击学生内心,对全体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育教学,将素质教育方向引领与学生的个人发展有机统一,开发利用信息化资源,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让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刻准备着。

深入剖析歌曲主题,丰富自身情感体验

就音乐课堂发展现状来看,部分教师缺少积极渗透德育思想的意识,以歌曲讲解为唯一教育目的,导致学生长时间缺少感知德育文化思想的机会,后期难以适应改革创新的课堂氛围,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持续下降。对此,教师需在解决音乐课堂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实现德育思想的有效渗透。第一步,协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给予音乐课堂同等的教学地位。第二步,制定多样化评价制度,多次针对歌曲主题的德育思想展开问题设计,潜移默化地引起学生认同。

譬如,教师课前拿出部分时间针对作词家、作曲家、创作背景、音乐主题展开分析,了解其中蕴含的德育主题内涵。在正式的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联系意象创设情境,学生沉浸氛围猜测歌曲主题,教师搭配伴奏音频播放,激发学生情感意识,学生间的互动频繁,表达个人真实情感。教师课堂环节的合理搭配,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入剖析歌曲主题的机会。或者,教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寻找更多触发学生内心情感的素材,例如,结合歌曲主题,实现教学环境的变化。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允许情况下,教师邀请家长、伙伴等多个主体参与其中,发现在他们身上存在的“秘密武器”,联系歌词、主题为学生创设遐想空间,学生通过丰富资源剖析歌曲德育内涵,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德育思想价值观逐渐形成。总而言之,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课程得到国家肯定,这再次表明我国始终将学生道德品行的培育放在首位。艺术课程教学地位不断强化,应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音乐与德育融合的基础上,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审美取向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为充分发挥音乐课程教学优势,教师秉承立德树人思想观,利用多种手段,实现对歌曲主题德育内涵的挖掘。学生深受氛围影响,紧跟教师节奏,融入其中,多次开展歌曲演唱,不断加深情感体验,在教师引导下,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完善自身德育思想观。总而言之,教师应当主动进行德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探究,以此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情感音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