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丹
摘要: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有所改变,不仅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发展,让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具有开放性。基于此,教师需要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和掌握更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打造更适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优质课堂。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效率;路径探索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物理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选擇更多适合当前学生的教学手段,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优化导入环节,在第一时间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直观性;开展多样化的物理实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运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教学方式,实现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同步提升。
1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单一
与初中阶段的其他学科相比,物理知识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理解能力,这样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无法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目前,部分初中物理教师的年龄偏向中年,这些教师积累了充足的教学经验,也拥有非常独特的教学风格,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处于较高水平。但其中部分教师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未能积极学习并应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导致初中物理课堂缺少吸引力,也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1.2学生缺少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具有较高难度,相对来说有些晦涩难懂。在刚开始接触物理学科时,新鲜感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充满兴趣,保持足够的好奇心,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将会变得吃力,所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非常容易出现放弃学习物理的情况。加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将会逐渐失去对物理的学习欲望,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再期待物理学习。
2 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路径
2.1优化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还要全面分析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在过去,教师并未参考学生提出的建议和学习情况,选择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也难以保持足够的学习热情。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教师需要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导入环节,尽可能在第一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该节课的知识产生兴趣,始终保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教学《惯性定律》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借助优化导入环节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准备带有坡度的小木板,将小车放在小木板的顶端,小车会自然滑落。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现象是非常常见的,但学生并未从物理的角度进行思考。在展示完这一案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现象?”每个学生都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将自己看到的现象准确地描述出来。在课堂氛围变得逐渐活跃后,教师可趁机引出该节课的知识:“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吗?其中蕴藏着哪些物理知识呢?”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逐渐跟随教师的步伐学习知识,顺利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2.2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直观性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将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不利于学生顺利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因此,教师可尝试将物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融合起来,让原本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并且营造出更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保持足够的学习欲望,对每个环节都充满期待。在此过程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学习和了解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明确其辅助教学的作用,避免出现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情况,否则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电与磁场》相关的内容时,电磁场并非学生借助肉眼就能观测到的,需要其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因此,该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在掌握知识时也容易出现偏差。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应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独特优势,将电磁场的知识借助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一边播放动画一边讲解知识。借助这样的方式,学生能顺利理解电磁场的特点,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在教学《声现象》时,教师可先提出一个问题:“贝多芬在失聪后,为什么还能创造出优秀的音乐作品?如何借助声音准确辨别不同的乐器?”第一个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声音传播的途径,第二个问题能够让学生探究音色知识。为了让学生顺利理解物理知识,教师可趁机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打雷下雨的场景,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打雷的下雨天,人们总是首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通过观察视频和问题引导,学生能逐渐认识到光传播的速度要远快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与和谐,还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并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
2.3开展趣味实验,锻炼动手能力
在物理学科中,实验占据较大比例。实验是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观察物理现象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关键手段。物理实验能够将原本复杂的物理知识分解成具体的小知识点,让学生在每个实验步骤中顺利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物理知识,逐步构建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开展实验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第一,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在刚开始开展实验教学时,因学生尚未掌握操作方法和技巧,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展示和教学,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为接下来的实验活动做好准备。第二,小组合作,自行设计。针对一些难度较低的实验,或者当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有明显提升后,教师就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第三,课外实验,锻炼能力。除了要在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实验,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生活用品开展多样化的实验。这些活动可显著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现全方位培养,还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实现物理素养的提升、基础知识的夯实。
例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寻找一个凸透镜,并观察和分析凸透镜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认真观察凸透镜,还要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将自己了解的凸透镜特点写在笔记本上。在上课时,教师可先在课堂中为学生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由操作,同时提出明确要求:准确把握每个步骤中隐藏的物理知识,详细记录所有的实验结果和遇到的问题,并尝试在组内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行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对比和分析实验过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结束后,各小组要总结遇到的问题,由教师进行集中讲解。又如,在讲解“凝华”的内容时,教师可准备好实验材料,也就是雪、食盐、易拉罐。在上课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三种物品能做出怎样的实验?”在活跃学生的思维后,教师即可进行实验:在易拉罐中同时放入食盐和雪,并用木棒进行搅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易拉罐的外壁。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发现了易拉罐的外壁上逐渐生成一种白色物质,如同冬天窗户上凝结出来的霜。借助这种简单的演示实验,物理课堂成为引导学生探讨知识的乐园。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并且能主动讨论和交流这一现象。又比如,在教学《浮力》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将自己的双手放在水里,看看自己的雙手有怎样的感受。将易拉罐的开口朝上,向水里逐渐压,试试又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这一实验非常简单,但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浮力,体会物理的趣味性。
2.4加强师生沟通,了解学习情况
在常规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良好互动,通常都是教师按照教材内容不停地讲解知识,借助课堂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简单互动;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步伐,记录该节课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等。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尽快改变这一情况,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在上课时,教师可先围绕物理知识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紧密,学生不再过度依赖教师,彼此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上该节课的主题,再围绕主题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看到这个主题时,你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见解?”有的学生说:“通过主题就可以知道今天要学习与声音相关的内容,但是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如板书的声音、敲打课桌的声音、下课铃声、哨声等,并再次提出问题:“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板书的声音和哨声产生的原因是否相同?”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进行实验,共同敲击桌子并进行思考,声音是不是通过振动产生的;一起研究哨子,分析是否也是因为振动产生的声音。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有效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情绪、注意力、思维等都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5运用小组合作,提升合作能力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外,还要关注其合作能力的提高,为其未来发展和成长做好充足准备。在课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情况,将其划分为多个小组,并要求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并积累知识。物理知识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单独进行探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在小组中能与他人进行合作,可以在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方法。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为各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更有方向性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切实提高其参与度。任务的分配要具有合理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合作教学的作用与价值。
例如,在教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内容时,教师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准确掌握电功率相关的基础知识;能利用电功率知识完成实践操作任务;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实现实事求是这一科学精神的情感目标。为了让学生对电功率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教师可将教学重点放在实验操作上,借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其分为若干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好组员的任务,共同完成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在完成任务的分配后,教师需要在一旁认真观察。在各小组完成实验操作后,教师需要给予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的机会,并从实验过程、学生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合作情况等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且客观的评价。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在组内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拥有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形成敢于探索、主动交流的科学精神,还能掌握更多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学习手段,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成长。
总而言之,教师要分析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学习和了解全新的教学手段,在恰当的环节运用恰当的方法,如小组合作、物理实验、师生互动、趣味导入、视频动画等,让学生能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对物理课堂保有新鲜感与期待。
参考文献:
[1]徐艺鸣.基于“双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2(3):66-68.
[2]张润泽.基于网络环境打造高效课堂: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J].新课程,2022(34):156-158.
[3]李荣森.试析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增效减负[J].考试周刊,2022(33):111-114.
[4]李芳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体会[J].天津教育,2022(9):102-104.
[5]王双虎.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