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燕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小学英语教师开始重视课堂教学的多元优化,重视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使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以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从核心素养渗透的角度切入,结合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围绕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希望能够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优化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渗透策略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学习型的思维和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也主要以感性渠道为主,因此很难通过纯粹的理论学习来实现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很多小学英语教师过度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单向输出,忽略了对学生多元感官的调动和学科素养的提升,这非常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以及灵活英语思维的构建,也必然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逐步扭转传统的机械、单向的教学局面,使课堂教学效率、质量实现大幅提高。
1 注重增强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1引入信息技术,调动学生视听感官
小学生的视听能力相较于思维能力而言是比较强的,能够在“听”和“看”的过程中实现对信息的高效摄入和主动理解,并可实现对深层思维的能动挖掘和高维素养的有机构建。根据这一情况,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重视应用信息技术,利用其在信息表现方面所具有的多元化、直观化、形象化的优势,将知识内容以图片、音频、视频等更具感官性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My family”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素材制作或直接下载教学视频,将“father”“mother”“sister”及“brother”等亲属称谓单词以卡通人物的形象展现在屏幕上,并为它们配上一些标志性的特征。然后借助这些角色的自我介绍以及彼此间所发生的诸如“Who is elder”或“What should I call you”等故事情节来引导学生认识、记住这些单词的写法、读音,并了解其所对应的亲属关系。
1.2引入生活元素,构建“课堂+生活”有机联系
小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普遍有一种既熟悉又好奇的心理,也非常希望能够在课堂中了解更多有关生活的知识,这是促使他们形成认知素养的基础性条件。结合这一事实,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将一些广泛存在于身边的事物、活动、场景转化为教学素材、载体和背景,使日常生活和课本知识之间形成一道桥梁,从而让小学生能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降低学习难度,并引导小学生进一步体会英语知识与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例如,在“Happy birthday!”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完成基本词汇和句法的讲解后,引导学生围绕“What do you and your family usually do on your birthday ?”或者“What is the most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on your birthday?”等話题进行回忆和发言,说一说自己和家人是怎样庆祝生日的,并可将自己家乡比较有特色的庆生、贺寿的风俗、活动等向同学做一番介绍。
1.3引入趣味游戏教学,深化学生多元参与体验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非常喜欢参加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小学英语教师要积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设计、组织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边学边玩的过程中感受游戏带来的轻松、刺激,并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进一步强化这一教学手段的优势效果,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潜能,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得到更大程度的锻炼。
例如,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和学生玩一场“More quickly,please!”的游戏:将学生按照强弱结合的原则划分为几个小组,各组依次派出一名代表参赛;教师在黑板或者多媒体屏幕上依次出示诸如“Green glass globes glow greenly”“Blue glue gun,green glue gun”或“Black background and brown background”等具有一定难度的英语绕口令,要求小组代表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尽量清晰地念完英语句子,用时最短且未出现错误的可为本组加一分;最后得分最高的一组为获胜者。
2 注重课堂参与性,完善核心素养培养
2.1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增强学生思考意识
小学生普遍喜欢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并且十分乐意在同龄人面前展现自己的思维、能力或者性格上的“闪光点”,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共性意识。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自主化的学习活动,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一些问题作为“引子”,引导学生围绕这些“引子”开展自由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广泛吸收、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在这项活动中,小学英语教师要更多地扮演协助者的角色,积极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帮助,另一方面可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更多的了解。
2.2引入角色互换模式,丰富学生思考角度
小学生对“教师”这个身份既敬畏又向往,十分希望尝试一下当教师的感觉,也非常愿意通过这种方式表展现自己的过人之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促成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一大动力。小学英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中突破性地引入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将一些难度较小、考查级别较低,或者复习课程的教学任务,交给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去完成,让“小老师”来完成知识内容的基本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小教师”首先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和信赖,并会为了讲好一堂课而自发地去搜集材料、梳理知识。其他学生也会对这个活动感到非常好奇,表现出更为积极的课堂状态。教师本人则可更为清晰地观察每个学生的课堂举动,为自己后续工作的优化提供一手素材。
在进行“We love animals”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英语课代表或在英语方面成绩一直比较好的学生来代替自己进行讲解,就本单元中“giraffe”“zebra”及“lion”等动物名称,以及相应的语法应用做一番介绍。同时,还可让其他学生就“What is your favourite animal?Why?”或者“Why lions always live in Africa?”等问题向“小教师”提问。
2.3引入场景构建模式,具化学生生活感知
任何知识只有在场景中应用才能表现出它们的价值,而对知识的场景性应用也是所有课程核心素养的必备内涵,英语课程中的知识信息自然也不例外。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设计、构建一些具有较强生活性的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这些场景中开展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表演欲,并使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剧组”来编演一些舞台剧,同时准备一些简单的服装和道具,让这个活动的开展效果更好。
例如,在进行“Shopping”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分别扮演“customer”“seller”等角色,并可准备一些货架、商标签、充当商品的小物品等作为道具,还可将几张桌子拼起来作为“柜台”。然后在教室门口贴上像商场霓虹灯、招牌等的贴纸,让学生模仿商场购物的场景,结合本单元中自己所学到的单词、语法进行对话。并可加入一些诸如“A misunderstand between us”或“Am I too fat?”等更具生活气息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具体的表演。
3 注重课堂多元化,拓展核心素养教育践行空间
3.1引入课外英语资源,拓宽学生视听和思考范围
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知识文化养分,这绝非一本薄薄的课本能够提供的。现在的小学生很容易通过互联网和手机接触到丰富的文化产品,其中自然包括大量与英语有关的文化资源,有些甚至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一事实,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在继续优化教材内容讲解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入更多具有课程教学服务作用的课外资源,让学生能够在接触这些资源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新鲜感和趣味感,并使学生了解知识、技能的多元应用角度和方法,同时也起到了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作用。
3.2引入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实践也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绝佳途径,这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小学英语教师不妨在完成课内教学任务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程需要,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有利于其英语核心素养提升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深化对英语学习成果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在借助自身学习成果完成任务的同时,产生更多个性化的认知,使学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增强。
例如,在结束了“Dinner is ready”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围绕“What is the most healthy diet in your opinion”这个话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访附近小区、商业街、大学校园等,对路人进行随机采访,邀请他们填写自己的问卷。在活动结束后,将调查结果统计成具体的数据图表,并将调查结果连同问卷样本、访谈记录和心得一并作为作业上交。
3.3引入环境育人理念,培养学生认知习惯
与传统的语言告知、行为示范有着明显不同的是,环境渗透对于学生的学习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影响是悄无声息的,但其所产生的作用却长远而巨大。结合这一认识,小学英语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活动多元化的同时,应当从环境这一软性手段入手,在學生经常活动的环境中融入一些有助于其英语学习的元素,使学生实现英语学习思维的有效构建和学习成果的快速获得。需要格外强调的是,小学英语教师在完成这项任务时必须秉承“自然融入”的原则,不要使目标元素的存在显得过于突兀,否则不利于预期目标的顺利达成。
比如,例师可以在本班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英文字母贴画或者常见事物的图片,以及与之对应的英文单词,或者悬挂一些写有英文谚语、名人名言、文学名句的条幅,也可以在课间活动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学生喜欢听的英文歌曲。此外,在每堂课开始前的师生问候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齐声诵读一句英语名句作为“slogan”。
除了以上策略外,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对家校合作机制的引入给予更多的关注。一方面,可以从家长口中得知更多有关学生居家英语学习的情况,丰富自己的生本核心素养培养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就一些学生的个性化英语学习问题向家长提出辅导建议,鼓励家长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孩子学习、应用英语,使学生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助力。家校合作、沟通是教育的有效手段,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
综上所述,质量高和效果好的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和技能传授,而是一种灵活、多元的引导,是可供学生以自主、有趣、能动的方式来进行探索并获得新知的平台。小学英语教师要真正意识到并努力践行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对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贯彻,从感官资源挖掘和生活养分摄入的总体角度出发,制定、实施、优化具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长于应用、敢于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支君.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教育界,2021(23):66-67.
[2]王金平.探索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策略[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9(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