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媛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作业逐渐成为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渠道。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何优化作业设计的原则、形式,如何让作业内容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让作业设计贴合新课程标准,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提升小学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创新性、实践性,本文将从具体的设计案例出发,深入分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课堂教学
基于新课标理念以及“双减”政策,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减少学生的作业总量以及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长,二是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具体包含内容、形式等多个方面。设计具有实践性、开放性、拓展性的作业内容,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积极性,尝试性地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学习风格的学习方法。区别于以往的作业设计,教师将小学语文作业视为联系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的重要纽带。
1 优化作业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1.1贴合具体学情,拟定分层化作业
一直以来,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性。一般来说,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不局限于学习能力,还包含学习风格、学习需求、自然兴趣点等诸多层面的差异。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往往按照统一且大量的观念布置课后作业。然而,从实际的作业完成效果来看,由于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经常是学优生在大量同质且简单的例题中丧失探索的欲望,而学困生却难以理解题目的要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仅要重构作业设计理念,还要设计差异化的作业内容。这样一来,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在复习“坚强不屈”这个词语时,教师拟定了下述几种作业内容。画面联想:结合文章内容,在提到“坚强不屈”这一成语时,你想到了哪些画面?词语应用:“坚强不屈”一词可以如何应用?灵活拓展:“坚强不屈”一般用在哪些人物身上?这个词语一般出现在怎样的故事描述中?该词语经常存在于哪些场景?结合循序渐进的作业问题以及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能力筛选相应的作业组合。一般来说,教师并不会明文规定某些学生要做某些作业,而是鼓励他们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实现知识点的理解、应用与迁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分层化的作业内容不仅能调动不同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从中了解、分析多元的学情。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连接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
1.2立足单元整体,拟定大跨度作业
从课程标准的内容来看,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讲求培养小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针对每个单元的多篇文本,教师要从单元情境出发,依托大跨度的作业将有关联的文本内容连接起来。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教师还可以引入诸多学习项目。在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索过程,学生既能提升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又能根据具体的作业内容提升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通过本单元的讲解,学生将学习《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藏戏》等文本内容。由于上述文本皆与民俗文化、传统文化有关,所以,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学生除了可以记录家乡的习俗之外,还可以描述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民俗文化。由于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从本章节的内容出发,相继讲解了多篇描述民俗文化的文章的框架,所以,学生能够明晰:“如何挑选合适的民俗文化”“如何利用写作技巧描述民俗文化”“如何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融入文章”。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还要求学生在最终的作品旁附上思维导图,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获取学生的所思所想,还能在不经意间监督他们按照一定的逻辑铺设作文内容。从教材内容来看,教材中的每个单元均包含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单元复习时需要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融入作业设计。凭借大跨度作业,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单元内容,实现文本间的串联,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1.3贴合学科特点,融合实际生活
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小学语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来看,小学语文旨在培养学生积极观察、感知生活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力与想象力。凭借综合性、融合性的小学语文作业,学生将重构以往的学习模式,致力于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将自己与具体的知识点连接起来。通过长期且科学的训练,学生逐渐提升自己的语言经验、语言直觉、语言表现力以及思维能力。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只有一个地球》为例,从文章内容来看,《只有一个地球》旨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基于整节课的学习,教师布置了一个调查活动。“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该如何保护周边环境?”考虑到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PPT中罗列出“日常生活”“外出旅游”“购物”“娱乐”等关键词。接下来,学生将以小组为基础,利用互联网、书籍、杂志等多种渠道调查信息,了解环境问题,分析具体的环境保护举措。区别于以往的成果汇报,教师要求学生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依托具体的汇报内容,教师能够明晰学生的探索流程。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知识进行沟通与交流,因此,要想提升作业的融合性,就要以具体的生活案例为基础。凭借多元、丰富的生活元素,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依托亲身体验,理解、应用具体的语文知识点。
2 优化作业形式,提高学习质量
2.1调动多元感官,增强体验感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以抄写、默写、背诵为主。虽然上述作业形式能够让学生重复记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但是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看,单纯的抄写、默写、背诵只能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要想实现知识点的灵活迁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自然兴趣点调动其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一般来说,小学生获取经验、知识点的主要渠道就是游戏或实践,所以,真实的感官体验总能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本,进一步实现文本的创新。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走月亮》为例,在预学阶段,教师拟定了一个“看月亮”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自己的观察记录月亮的形态、月亮的圆缺变化以及月亮的运行轨迹。为了增加课堂互动,教师要求学生以日记、摄影、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考虑到知识的积累以及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师鼓励学生以月亮这一意象为基础搜集多元的內容,如对学生提出“有哪些涉及月亮的传说和诗句?”等问题。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首先就学生的作业内容进行互动,随后,针对文章中的内容,教师再展开详细的讲解。当学生逐步掌握了本节课的专业知识点后,教师拟定了如下的课后作业:如果说月光是“我”与阿妈之间的纽带,那么你与故乡、母亲的纽带是什么?结合这一写作作业,学生纷纷调动自己的想象能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文章。要想发挥学生的多感官参与积极性,就要增加作业形式的灵活性。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以及丰富的作业形式,学生逐步调动自己的逻辑思维以及想象力。值得一提的是,创新作业形式的最终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中的人文内涵。因此,教师要做好前期的作业引导。
2.2引入语文实践,强化自主学习
从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来看,新时代的小学语文强调了其独有的育人功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基于上述理念,逐渐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主要渠道。一方面,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从理论过渡至实践。通过多元且丰富的实践内容,学生可以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信息分析、应用、迁移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实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所以,生动且富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其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连接起来。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丁香结》为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拼读、赏析文中优美的句子,理解丁香结的隐含意义。与此同时,由于丁香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以情景结合的方式进行仿写。
3 创新作业设计,提升综合能力
3.1设计融合作业,实现跨学科思考
从新发布的课程标准中可以发现,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出现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以及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其中,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以及跨学科学习逐渐成为教师关注的主要对象。基于上述理念,学科与学科间不再存在明显的边界。教师既可以凭借跨学科的内容填充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讲解,又可以依托跨学科的内容丰富作业设计。通过融合作业,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宇宙生命之谜》为例,作为一篇科普类的文章,《宇宙生命之谜》中有大量的天文学知识。在前期的学情了解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生动、有趣的天文现象总是乐于了解、乐于探讨。基于上述特点,教师在预学阶段拟定了一个小组讨论任务:“除了地球,还有哪些天体可能存在生命体?”“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这些天体在位置的分布上有哪些特点?”针对上述任务,学生首先要查询天体的相关资料,了解太阳系中的诸多天体。随后,为了优化展示的效果,学生尝试以绘画、PPT、动画设计、视频剪辑等多种渠道将自己的所查、所学融入其中。相比以往的作业内容,上述学习项目需要语文、美术、科学知识的融合。学生在完成融合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明晰语文专业知识,往往还可以通过对其他学科的了解、认知实现全面发展。
3.2创新作业设计,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逐渐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能力。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内容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点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还要从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凭借循序渐进的引导以及作业问题的设置,学生逐渐实现对知识点的理解、应用与迁移。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往往无法快速理解难度较大的问题,所以,如何以更合适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向他们输出开放性的问题,成为教师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例,在预学阶段,教师拟定了一个学习任务:宽松式家庭教育和严格型家庭教育哪个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从自己的亲身感受出发,依托理论,汇总、分析、丰富自己的观点。教师并不干预他们的思考,而是鼓励他们尽可能地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组织辩论赛,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辩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总能从自己的经历中提取诸多观点。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型的作业内容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学习习惯及理念。与此同时,当他们在具体的学习项目中产生分歧时,教师不应急于纠正,而是要鼓励他们自己发现、摸索出最终的答案。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作业设计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与使命。一方面,语文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总结,是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的纽带与连接。另一方面,语文作业作为学生学情的体现,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重构作业设计的理念,依托实践性、创新性、开放性等多个原则,不断丰富、优化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无论是作业设计的内容、呈现方式,还是评价方式,都有了新的发展。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获取学情。教师凭借对教材内容、课程标准以及学情的理解和把握,设计差异化、层层递进、贴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语文作业。
参考文献:
[1]蔡敏.以功能为指向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践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12):71-75.
[2]陳琼.浅析“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措施[J].新教师,2022(11):45-46.
[3]赵红霞.探究“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新课程,2022(43):192-194.
[4]韩蕾.浅析“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安徽教育科研,2022(3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