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双双
名画欣赏是幼儿欣赏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名画欣赏引导幼儿逐步掌握欣赏技巧,从不懂得如何欣赏到热衷欣赏及主动欣赏,最终强化幼儿审美体验,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创造美。可见,在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时,名画欣赏是必要的举措。鉴于此,文章结合幼儿名画欣赏教学实践展开研究,分析了名画欣赏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并总结名画欣赏方法,对名画欣赏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在名画欣赏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开发幼儿右脑智能
幼儿艺术能力及创新思维发展过程中,均少不了右脑的支持。为此,幼儿教师要重视开发幼儿的右脑,确保幼儿能及时思考,使创新想法贯通左右脑,形成艺术能力。这样一来,既可以使幼儿进一步感受美术作品,积极鉴赏美术作品,又能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实质上,在3~6岁这一阶段,幼儿对事物进行思考时,主要发挥右脑的作用,这一时期也是幼儿右脑最为活跃的时期。通过名画适当刺激幼儿的右脑,使幼儿右脑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名画中具有丰富的色彩以及新颖的创意,这些均属于促进幼儿右脑智能发展的刺激物。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绘画表现力
在幼儿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其绘画表现能力是否得以提升,与其绘画兴趣、绘画成就以及绘画欲望具有一定联系。教师组织名画欣赏活动,可使幼儿深受名画作品中绘画色彩、构图以及造型的感染。在幼儿欣赏名画作品时,能与名画大师近距离的“接触”,通过分析名画中的色彩、造型、线条以及绘画方法,感受名画中的艺术语言,刺激幼儿的感官,这对切实强化幼儿绘画表现力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在名画欣赏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名画故事讲述欣赏法
美术属于人类文明的原始载体,在幼儿学前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幼儿美术教育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今,幼儿园普遍开设美术欣赏课程,其中名画欣赏教学环节十分关键。通过名画欣赏,幼儿与名画近距离接触,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大师创作名画的思想情感、技艺和技法。若想切实发挥名画欣赏对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的作用,则需要幼儿教师掌握恰到好处的名画欣赏教学方法,并合理选择名画欣赏素材,真正调动幼儿主动性,使其积极欣赏名画,并不断发展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常来讲,在名画作品的背后都隐藏着奇妙故事,如果故事过于深奥,幼儿则难以理解,这就需要幼儿教师通过简单语言为幼儿讲述其中的故事,帮助幼儿解开名画谜底,激发幼儿好奇心,驱使其探索名画作品的深层含义。例如,欣赏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野牛图》时,教师可讲述与其相关的引人入胜的小故事。1879年,一位西班牙工程师带着四岁的女儿去山洞收集古代的化石。在搜寻化石时,活泼可爱的小女儿与父亲渐行渐远,走错了方向,误入了一处较低的山洞,周围一片黑暗,她心中既是恐惧,又充满好奇心,她忽然想到了自己带来的火把。当她点着火把时,发现一头站在石墙上的公牛正盯着自己,她惊恐地尖叫了一声。父亲拿着手电筒向岩壁上一照,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世界著名的史前岩洞被发现了。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绘图、视频等方式增添故事的趣味性、亲切性,通过改编故事吸引幼儿关注,让幼儿对作品进行清晰、有条理的观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为幼儿描述名画作品的故事时,要控制语速,在适当的位置停顿,让幼儿在听故事时进行思考,这样即可帮助幼儿扩展想象力,促使其理解和消化名画故事中的信息。此外,在讲故事时,教师可以根据情节变化,适当改变表情、语气、动作等,使幼儿身临其境,从而引起幼儿的共鸣。故事叙述法简单明了,既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又可以给予幼儿想象空间,使幼儿从多角度深刻地了解名画,从中得到启发,确保幼儿在后期欣赏名画作品时更加轻松,增强幼儿欣赏名画的能动性和自信心。
(二)名画经验提升欣赏法
名畫中的景物、人物都源于作者真实的人生经历。在名画欣赏时,应以幼儿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将其与他人生活经历相结合,将模糊的经历理清楚,逐步建立新的认识体验,并积极挖掘名画深层艺术意蕴,感受名画作品中隐藏的艺术价值。例如,在欣赏卡拉瓦乔《一篮水果》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收集关于这幅作品的相关知识。在欣赏名画之前,安排一场小型展示活动,让幼儿通过相互推荐、介绍和倾听经验等方式加深对画作的认知。同时,幼儿教师也可以以幼儿的直接经验开展教学,现场再现《一篮水果》情景,幼儿教师准备好苹果、葡萄、柠檬、无花果、竹篮、树叶等,让幼儿根据这些名画的位置,亲自去摆一摆及看一看,在现场情境渲染下,增加名画作品生动性、趣味性。不论是静物、人物或其他物体都是自然的对象,均能真实地反映自然的生命,抛弃所有先辈的标准与模式是画家要表现的精神境界。虽然,苹果表面已经有一些破损痕迹,但看着那鲜嫩的颜色和自然的质感,所有人都忍不住想要去摘一颗。这样可以真实的、具体的感受作品的静物布局、构图及明暗色彩等体验式方法,可极大地提高幼儿对名画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为幼儿高效率欣赏名画作品奠定基础。
(三)名画音乐启蒙欣赏法
音乐与绘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均是画家内心细微情感、复杂情感和对客观事物的审美体验。因此,利用音乐指导幼儿欣赏名画,对提升幼儿审美体验有极大的帮助。例如,米勒的《春》这幅纯山水画作品,米勒画中室外是一片漂亮的花园,紧挨着枫丹白露的树林,这片树林就像一道绿色的墙壁,上面的青芽和细长的枝条都透着一股清新的气息。米勒善于观察自然,他画出了春天的乌云、雨后的彩虹、潮湿的泥土、春天的花朵和盛开的果树。画作色彩斑斓,构图十分丰富,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欣赏画作时,可与奥地利著名音乐家约瑟夫·约瑟夫·约翰·施特劳斯的钢琴作品《春之声圆舞曲》相结合,这是一首充满生机的曲子,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与米勒的《春》主题相吻合。音乐生动地渲染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生机盎然的景象,仿佛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永久保存着自然的生机,两者相辅相成,既增强了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又使幼儿艺术修养得到了升华,此种组合充满勃勃生机的艺术形式。实质上,名画内容十分丰富,能拓展幼儿眼界,让幼儿更好地了解陌生而又充满趣味的世界,体会画家特有的美学经验和独到的艺术创作方法。通过音乐和美术的熏陶,激发幼儿欣赏美术创作欲望。在幼儿名画欣赏过程中,通过音乐的渲染营造十分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更有利于激活幼儿心中对名画作品的欣赏欲望,使幼儿的美术潜能不断提高。
(四)名画对比追问欣赏法
利用对比追问教学法欣赏名画,让幼儿置身于真实主题环境中,对比、追问及体验名画主题,创造出一种与名画“对话”的机会,直接触及幼儿的内心。例如,在欣赏凡·高的《向日葵》时,如果条件允许,幼儿教师可以带幼儿到户外考察,通过实地观察向日葵,进一步感受向日葵的特点,掌握向日葵果实、叶子、色彩以及生长布局等特征。在课下,让幼儿针对凡·高的《向日葵》和自己的绘画作品、摄影作品进行一场趣味交流。同时,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如“画作上都有什么?”“你对这幅画作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这幅图上总共有几个向日葵?”“向日葵的枝条和花瓣为何弯曲?你有没有感觉到呢?”“图片上的色彩较为丰富,你最喜欢哪一种颜色?”引导幼儿从自己的观察、对比及理解中感受到名画作品的画面和谐、笔法优雅,通过简单对比,感受到凡·高的《向日葵》不仅是一株植物,更是一种充满原始激情的生命力。在欣赏名画过程中,教师也要让幼儿注意颜色的使用技巧,这是美术创作的关键,根据名画作品颜色感觉其所传递的强烈的、炽热的情感。在指导幼儿对比欣赏时,先从名画作品的绘画风格入手,找到欣赏名画作品的重点,提出相关问题,引领幼儿思维发展,激发幼儿兴趣,使其通过不同的角度感受名画作品中蕴藏的美与魅力。
三、在名画欣赏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建议
(一)精心挑选名画欣赏素材
1.根据幼儿年龄和生活体验选材。
幼儿时期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欣赏一幅名画作品时,具有鲜艳色彩以及造型抽象夸张的作品更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因而,幼儿教师在挑选名画欣赏素材时,要考虑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也可以欣赏相同作品,但由于幼儿发展状况,幼儿鉴赏重点会有所不同。所以,幼儿教师在选择名画教学素材时,不可忽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考虑不同幼儿的现实情况,为不同的幼儿选择不同的作品,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名画作品欣赏能动性,而且能满足广大幼儿对名画作品的欣赏需求,促使其高效率学习。
幼儿年龄特征决定了其更注重在生活中的体验和在游戏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幼儿美术鉴赏活动对象从幼儿生活活动中产生,诸多经典美术作品均源自于生活。当名画与幼儿生活体验有关时,便是促进幼儿心灵共鸣的有利契机。为此,幼儿教师要选择和幼儿现实生活相互关联的名画作品,这样可以让幼儿得到最真实的体验。例如,欣赏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可促使幼儿回忆美好的周末生活。又如,欣赏塞尚《静物苹果》,可使幼儿意识到要更加仔细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发掘名画中所蕴含的美学因素。
画家在创作名画时会为名画的画面赋予不同的语言。通过分析名画作品,探索名画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涉及的美术知识、创作的工具和创作的技法等,可使幼儿对美术创作和美术欣赏产生全新的认知。教师在挑选名画作品过程中,要对作品进行全面理解,理解其特点与内涵,发掘其内在美,重点分析点、线、形、色、构图等,并且将幼儿名画欣赏体验以及欣赏能动性关联起来,选择更适合幼儿欣赏的作品。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名画作品中会涉及不同的美学要素,同时一幅名画作品中可能存在数十种美学要素,一些美学要素之间可以相互衬托。例如,欣赏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可让幼儿在欣赏中体会到渐变颜色和绘画技巧。
3.注意主题活动内容和目标。
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教师要选择与主题有关的名画,尤其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作品。例如,以“白日—黑夜”为主题的名画欣赏活动进行时,欣赏米罗《星空》,确保幼儿在自主欣赏和分析名画作品时体会到浩瀚星空之美。在“马路边边”主题名画欣赏活动中,欣赏吉田胜《人行道》《树》《明亮》时,幼儿教师则应鼓励幼儿以鲜艳色彩描绘路边风景。选择多元化名画欣赏素材,可以為幼儿带来前所未有的名画欣赏体验,使幼儿从不同角度欣赏名画,感受名画的创作技巧和情感,使名画欣赏活动效果更为优良。
(二)科学指导幼儿欣赏名画
1.多渠道感受,发现艺术家的独特魅力。
在名画欣赏活动中,幼儿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避免直接讲解大师思想、大师故事,而是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多种感官体验,促进其积极欣赏,在面对名画作品时产生强大的欣赏兴趣和动力 。同时,也可以提高幼儿对名画的鉴赏能力。在欣赏《盲女》之前,教师可以让幼儿用手捂住自己的眼睛,或者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感受教师讲解的大自然美景,让其有一种失明的感觉。在加强幼儿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让幼儿真正与名画作品的作者感同身受,促使其在欣赏名画作品时大胆想象,丰富幼儿情感和个性,使其创造力得以提升。
2.注重视听融合,加强欣赏体验。
在幼儿名画欣赏活动中,幼儿教师运用声像结合方式,让幼儿尽早地融入画面,体会名画意境。例如,欣赏《百老汇的爵士乐》时,教师可先让幼儿听一首爵士乐,促使幼儿尽情地模仿与享受。在这一基础上,由幼儿教师为幼儿介绍这一名画作品的名称,促使幼儿在爵士音乐氛围渲染下进行积极创造。
3.倾听和接纳,巧妙引导幼儿。
每一位幼儿在欣赏名画时都会对名画作品产生独特的认知,教师应该多听取幼儿的意见。例如,西班牙毕加索最著名的《格尔尼卡》作品,只用黑色、白色、灰色三种色彩,充满愤怒之情,中间用几个几何图形、半个人形和半个兽头表达战争的惨烈。当幼儿看到画面中一个女人怀里的孩子时,提出了问题“那个孩子在睡觉吗?”“这个孩子怎么了?”“快看看他母亲的嘴,是在说什么?”在幼儿提出问题时,教师进行适时回答,使幼儿推断出画中所包含的创作意蕴,从而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激发幼儿的审美趣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幼儿开展名画欣赏,目标并非培养艺术家,而是为了使幼儿在学习和实践创作中懂得欣赏美,并且生成感知美的能力,从而自主地创造美。幼儿教师展开名画欣赏教学活动时,为幼儿提供更多欣赏名画的机会,幼儿通过欣赏名画作品,增强美的知觉敏锐性,加强其对名画作品中美好元素的理解,并且能令其在欣赏名画时进一步学习名画作家的绘画技巧,从而积累更多的创作经验,为幼儿后期创作优质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名画欣赏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S【2021】GHB167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