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增效减负的措施

2023-06-07 19:48李鸿
天津教育·下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减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李鸿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许多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存在教育理念落后、不重视学生主体、教学方式不够创新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精力都用在了机械式的作业上,使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重。“双减”政策出台后,为小学语文教师改变现有问题、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可循路径。同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让小学生真正地减负也成了语文教师当前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伴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语文教师也在积极寻找落实语文教学增效减负的有效措施。基于此,本文将从更新教育理念、规划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推动合作学习、拓宽知识理解、关注学生差异等六个方面论述如何实现“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增效减负。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

“双减”政策的核心在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一政策的出台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双减”政策的内涵可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双减”政策是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针对当前教形势而提出的一项先进政策,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要求学校教育充分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基于“减负”科学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發展。第二,“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是“减负”,其目的在于“增效”,要求教学活动“提质”。显然,要想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仅通过减少作业数量是难以实现的,教师应对作业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提高作业的知识含量,让学生通过最少的作业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对语文内容做出深度的思考。第三,“双减”政策充分诠释了科学的教育规律,即学生应接受其认知规律范围内的知识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来讲,“双减”政策是当前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双减”政策,必须准确把握其内涵要求,遵循减负增效原则,采取针对性教学策略。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增效减负的措施

(一)更新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以往的小学教育受传统教育影响,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最终目标,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学习成绩就成了评判学生好与坏的价值标准,这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会限制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近几年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出台,上述现象也在慢慢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更新。因此,要想进行正确的教学实践,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清楚认识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在创新教学方式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的个性特征,进一步保证语文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活泼好动且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师在认识到学生的特点后,可以改变以往板书的教学方式,采用信息化教学。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中的《狐假虎威》一文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狐假虎威》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会根据动画展现出的不同角色、角色间的对话以及角色的动作形态加深对《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的认知和理解。除了让学生观看动画视频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实际的表演中体会每一个角色背后的含义。以上两种教学方式都可以作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这两种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和情境教学、表演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有效推进了语文课堂的增效减负。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更注重对知识的传递,而主要的教学方法则是运用“填鸭式”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语文教师都未能将生活实际与语文知识相结合,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仅仅局限在语文课本上,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知识变成了空中楼阁。面对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心智还不成熟,还不能对学习内容的好坏进行一定的判断。而且,小学生在课堂上吸收新知识更多是出于本能,一旦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其所学的语文知识就会被抛在脑后。此外,由于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无法反馈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知识理论与生活实际实现有效结合,让课堂和生活产生促进教育向前的合力,最终实现语文课堂的增效减负。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文章《陶罐和铁罐》为例,这则寓言故事所要传达的寓意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故事的寓意。教师可以将短道速滑冠军王濛学习花样滑冰的视频作为实际案例引入语文课堂,视频中可以看到,作为短道速滑天花板的王濛面对花样滑冰依旧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短道速滑与花样滑冰虽然都是冰上运动,但二者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所以,通过寓言故事和实际案例,学生要明白任何人或事物都有优缺点,我们要尽可能地发扬自己的长处。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现实联系在一起,学生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规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学内容设计中会涉及教学策略的选用,而教学策略与教学效果又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最终能否有效落实减负增效直接取决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特征可知,小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易到难、从感兴趣到深入了解的过程,这个特征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同样适用。低年级的学生要从简单的字词学起,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年级的增长,学生要进行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特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语文知识与语文技能。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认真学习,课堂效率才会有所提高。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不符合该阶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就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进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学习效果。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的《识字(一)》为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天、地、人、日、月、水、火”等汉字,并能够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这些汉字。因此,教师应结合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如学生对鲜艳的色彩、丰富的图片等生动画面的事物更感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时,应准备大量的不同形式的、能够展现“天、地、人、火、日、月、水”等汉字的图片或动画,并通过这些形象的图片、生动的动画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看图识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内容的图片,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认识相同的汉字,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符合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且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欲望。此外,有效规划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也能落实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的目标,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添砖加瓦。

(四)重视学生主体,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并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高效学习状态。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对知识的认识、学习的态度也处在懵懂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在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的学习具备高效率、高质量的特点。对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完善解题思路。同时,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朋辈交流,做到取长补短,而且学生不会产生以往与教师进行一对一解答时的心理压力,更利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我,还能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一举三得。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文章《落花生》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浏览式阅读,对文章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完成这一步后,教师抛出“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落花生?花生的生长分为哪几个阶段呢?父亲通过落花生想要告訴孩子什么道理呢?”等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展开合作学习。在完成问题的讨论后,学生对整篇文章就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再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会明白文章父亲所讲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以合作促学习的模式,不仅仅是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更是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认可,使课堂学习的效率得到提升。

(五)加深知识理解,布置实践性质作业

学生对待语文知识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还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通过实践加深对语文知识的认识,拓展知识的认知边界。基于此,语文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应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的语文作业,如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家庭生活,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班级组织的分享交流会上与同学分享。设置具有实践性质的课后作业,不仅符合增效减负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生活实践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而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所以,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及时调整作业的内容,作业要以实践性为主,让学生增进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文章《走月亮》为例,文章主要介绍了主人公与妈妈在月光下散步时感受到的幸福和快乐。针对本文的学习,教师可以留下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到家后也像文中主人公一样,和妈妈一起在月下散步,并记录自己的感受,看看自己的感受与文中主人的感受是否一样、自己眼中的月亮是否就像文中主人公所描述的那样,并让学生在下一节课中进行分享。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学生对所学文章中表达的含义和情感会有更深的体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做出深层的理解。

(六)关注个体差异,科学实施分层教学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情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最终会体现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忽略这种客观差异,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还会影响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科学实施分层教学,并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对学生进行能力分层、学习目标分层、课业内容分层,从而保证教学内容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同时,分层教学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有效的学习实现进步,实现从“小”进步的累积到“大”进步的跨越,从而进一步落实减负增效的目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的文章《少年闰土》为例,本文写作时代相对久远,有些句子深奥难懂,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不易,且对人物感情把握不够准确。基于此,教师先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与作者及课文相关的资料,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分享,并让学困生参与此分享环节,调动其积极性;随后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进行联想,通过情境了解课文叙述的故事内容,进而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及深刻的含义,鼓励各个层次的学生自主表达想法,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存在的疑惑,并进行针对性答疑解惑。此分层教学中,所有学生均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准确学习,进而突破学习难点,达成本课学习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落实语文课堂的增效减负,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要学以致用,这才能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增强学习效率,也能实现高效率语文课堂的建构。

猜你喜欢
双减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