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毅
摘 要:学生的个性多种多样,有外向型,也有内向型;有脾气暴躁的,也有温和的;有直爽型,也有沉默寡言型。而不同学生的成绩也不尽相同,有优等生,有中等生,自然也有后进生。不同性格和不同成绩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文章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的不同教育方式,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宽容他人。
关键词:教育方式;小学教育;分层教学
教育是一种感动!感动是一个艰辛、美丽而又幸福的过程,要想享受幸福,拥有美丽,那就必须付出艰辛!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作用,因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今天,教师面临的不再是“绵羊”,而是在蜜糖里泡大、被家庭宠坏的一代。学生单纯、幼稚、热情、活跃、生气勃勃,有着自己的独立思想。因此,学生不喜欢“读死书,死读书”的“老古板”,喜欢的是时刻想着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感情的教师;学生喜欢的是对学生真诚、坦荡,能得到学生真心与信赖的教师;学生喜欢的是能言善辩、谈古论今、严肃而不失活泼、庄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师;学生喜欢的是与其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教师。因此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要用爱营造温馨班级
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教师如同家长,如果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鼓舞着,那么这个家庭就是温馨的。这个家庭中有部分品学兼优、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有一群默默无闻、循规蹈矩且学习能力一般的“中等生”,还有少数违纪违规、不思学习的“后进生”,面对如此复杂的活跃群体,教师应该怎样营造这个温馨班级呢?
(一)充分“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一件简单而又琐碎的事情,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人口几何,健康状况如何,大体经济收入怎样);其次,了解学生父母的情况(婚姻状况,情感和睦,是否留守);再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各科学业的学习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兴趣爱好,同学间的交流,交友范围);最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动态需要随时关注,面对不同的情况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或喜、或怒、或乐、或骄傲、或自卑……了解后对学生情况进行分类,如“单亲家庭类”“留守家庭类”“学习积极分子类”“兴趣特长类”等。
(二)合理制定“班规”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是博学、睿智的学者,更是善良、宽容的使者,所以,一个班级就应该有一个合情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既不能“以人论事”也不能“因事论人”。这就要求在制定“班规”时不能照抄照搬,而要根据了解的学生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召开家长会时组织家长进行学习,更好地配合学校督促教育好学生。当然,仅有制度是不够的,会显得机械、冰冷、无情,作为教育者还应该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方式的关注和关爱。
(三)“偏爱”后进生
“后进生”,一般指由于采用了错误的教育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是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是就某个学生(个体)群体而言的相对概念。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用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后进生”与“非后进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后进生”多数来源于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儿童,因为家庭氛围不和谐或者缺少父母关爱。所以,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应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其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教师应用爱心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使其感受到温暖,感受到来自同学的友谊,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例如班级里有一名何同学,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何同学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家视他为珍宝甚是宠溺,爷爷奶奶经常干扰教师的教育。何同学反应敏捷,但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较差,一上课就睡觉,一下课就打人,一得空就捉弄其他同学,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作为教师,虽对这些行为感到愤怒,但静下心来想,如果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肯定希望教师能耐心地帮助他。于是教师找何同学的家长进行了交谈,说服家长要协助学校教育,不得干扰教师的教育,联系其父亲说服爷爷奶奶关爱孩子要分清是非,并单独教老人学习“班规”。后来教师了解到何同学这样做是因为其是留级生,学习差,抽烟喝酒打架样样都来,因此同学们看不起他。于是教师开始找其闪光点,好几个早上,何同学都跟值日生在清洁区打扫卫生,因为不喜欢在教室读书,在何同学看来扫地比读书舒服,于是教师在班上表扬何同学不怕累、不怕脏、爱劳动,让其当劳动委员,协助教师管理班级卫生工作。从这以后,何同学不但对工作认真负责,还耐心地把每次作业都完成了,尽管效果不太好,但期末考试也能考个六七十分了。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也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应该用百分之百的热情去争取哪怕百分之一的效果。
(四)严爱“优等生”
“优等生”,是指学校和教育界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优等生不仅仅在于学习成绩,也在于其他各个方面。其乐观自信,是教师的好帮手,是同学的好榜样,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所以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会有一种“众星捧月”“与众不同”的错觉,他们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被掩盖、被原谅、被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教师不应迁就,应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心胸要宽广,心理要健康,行为要坦荡。当然,教师偶尔也会拿他们去“杀鸡儆猴”。
例如有一次学习委员《少年闰土》的预习作业查字典没有完成,教师狠狠地批评了他并要求他当天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从此,预习作业再也没有人不认真完成了。只有警钟常鸣,才能让学生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风帆前进。
(五)博爱“中等生”
“中等生”,是指班级中思想品德、学习及其他方面处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在班集体中面广量大,他们品德、学习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整个班集体的建设,还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以及素质教育能否真正实现。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现实中,几乎所有的中等生对教师忽视和冷落的态度都会在心理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产生被遗忘、被抛弃的心理情感。长此以往,大多数的中等生总是因为无法得到来自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感受不到来自教师对他们未来的信心和期待,逐渐变得失望甚至麻木,失去学习上适当的压力感和进步的动力,也就永远失去了成为优秀学生的机会。更可怕的是,有个别个性较为偏激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自己不犯事儿绝不会招来教师的“青睐”的错误认知。为了报复教师对自己的忽视或对优秀学生的“偏心”,他们自暴自弃,专门和教师作对,逐渐沦为后进生。
例如笔者曾经在学生中亲耳听到这样充满怨气的话,“像我们这些‘不三不四的人,如果不给他制造点麻烦,教师是不会来管我们的……”也正是听到了这样的话,我开始慢慢注意观察、研究并逐渐重视这些平时总是被教师忽视的中等生。他们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不稳定性;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自暴自弃;他们是班集体的一面镜子,他们都希望得到重视,但又害怕抛头露面。这种学生如果被教师忽视冷落,极可能沦为后进生,如果教师“拉一拉”,他们就极可能成为优等生。教师若能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他们一定会有所作为。
二、用尊重培养宽容
尊重学生,就是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承认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努力克服固执己见、偏激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愉快的心理运动空间;尊重学生,就是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现在的学生容易在小事上斤斤计较,不能宽厚待人。这表现在处理同学关系上,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出言不逊,动辄大打出手,拳脚相加。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教育学生怎样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并以此开展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处理闹矛盾的学生时,教师应让学生多做自我批评,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以此来培养学生宽厚待人的精神,学会以宽容和大度之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润物细无声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身为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把微笑送给学生
很多人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每块“云彩”都会“下雨”。因为,教师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
例如班上一位晏同学,刚开始每天的作業总是拖着不做,因此考试成绩总是不如人意。怎么办呢?笔者试着寻找他的优点,结果发现他这个人还真有不少优点:比如热心,每当有同学遇到生活上的困难他都会主动去帮助;另外他非常懂礼貌,每次见了教师总会笑嘻嘻地打招呼。于是只要一发现他做了好事,笔者便在朝会课上表扬他,然后在课后再悄悄地微笑着问他:作业完成了吗?要抓紧一点哟!他总是边红着脸挠着头说:“还有一点点了……”笔者还是笑着对他说:“等一下我可是要来检查的。”他从我的目光里读到了鼓励,久而久之,晏同学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后来在课上敢于发言,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教师最大的成功不就是学生在自己的教育下变得越来越优秀吗?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教师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教师会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教师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因此,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茁壮成长。
(二)把真情送给学生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而且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其是否犯过错误,教师都要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地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场所,这样学生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比如,学生病了,教师应打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将其送回家;学生病假回校,教师应主动为其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曾记得一个初冬的上午,阴雨绵绵让人感到压抑,冷风嗖嗖的从窗户缝隙穿透而来,我正讲着课,忽然瞥见一位同学瑟缩着身子不停地搓着双手,我边讲边走过去伸出手轻轻触碰其小手,“啊,好冰!”我心里惊呼一声,赶紧解下围巾披在其后背,下课了我带着她一路小跑到学校德育处,从学生捡拾上交后无人认领的衣服堆里找到了一件较暖和的衣服给同学穿上,该同学激动地望着教师说:“暖和多了!谢谢教师!”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很深的。教师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这些年教师每每读到学生在QQ或者微信中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总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觉充盈心头。
教育并非易事,笔者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诚心、精心、潜心的教育,培养了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但教师只要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育学生,便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程蓬勃. 基于慕课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研究[J]. 山西青年,2022(20):181-183.
[2]李丹. 浅析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J]. 现代职业教育,2022(33):161-164.》
[3]付玉. 论《学记》中的“道”[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6):128-135.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