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
立德树人是新形势下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初中地理学科而言,要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理念嵌入教学中,确保每一堂初中地理课程都是高质量的。尤其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更应该关注高效课堂体系的构建,使初中生借助地理学科学习实现综合素质的锻炼。很多学科教师在谈论“双减”政策时,会将其作为一种加法,因为其本质上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提质增效的要求,要在短时间确保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实现协同培育。初中地理教师要在这样的教育新环境下实现高效化课堂的构建,必然需要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优化。本文结合“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案例,探讨“双减”政策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以期初中地理教学实现深度改革。
一、立足“双减”政策,实现教学目标的重塑
“双减”政策要求初中地理课堂提质增效,这需要初中地理教师以“双减”政策为基准,树立创新意识,关注生本理念的渗透,围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锻炼的目标,切实做好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重塑工作。对于初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内容的学习而言,教师在研判“双减”政策诉求之后,最终将教学目标归结为以下几个层次。
其一,知识技能层次。在阅读地图资料中,可以界定地理位置,对地形特点进行归结,对区域气候类型和特点进行归结,结合图表和案例对大部分国家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原因进行分析,意识到经济特征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阐述其影响力,结合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对非洲部分国家或地区比较贫困的原因提出对应的发展建议。
其二,学习品质层次。可以实现地图获取知识能力的锻炼,在读图、用图、分析图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在比较的过程中对不同区域经济特点进行归结,提升综合分析问题的素质;在小组探讨的过程中实现发散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合作意识的培育。
其三,人文素养层次。在非洲黑色人种文化相关知识学习中,形成种族平等的观念,意识到要能够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方面做出正确选择;分析经济特点时,可以树立和平互利的意识。
当然,基于当前很多学校都实行教研组集备教学活动,每个教师都可以分享自己一周以来阅读过的地理专业的文章(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期刊文章)及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其他教师交流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新课标发布以后,网络上有很多关于新课标方面的教研文章,从而达到新课标和“双减”提质减负的要求。
二、关注提质增效,实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定
“双减”政策要求学科教育将焦点放在课堂上,减少课外时间的占用,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在初中地理课堂设计环节,教师要以提质增效为基准,研判新课标和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初中地理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设定。对本次初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内容而言,教师对于地理课标和教材内容进行解读之后,认为教学的重点为:其一,关注区域地理位置、地形信息、气候信息、主要矿产资源信息;其二,能够对于单一商品为主导的经济特点进行归结。认为教学的难点在于:对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落后的原因进行研判,分析其未来应该如何去发展。显然,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定,是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基准的,由此形成的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往往更加符合高质量的诉求,自然可以保证学生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能够实现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协同发展。此外,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拓展教育视野,课上分享一些地理方面的教育教学视频,抖音、快手上有一些旅游主播们在全球各地的旅游视频,通过这种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精心设计巧妙的学习环节,以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
三、坚持学生为本,研判学生学情
“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将焦点放在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可以实现自身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才是高品质的初中地理课堂。由此在实际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科学研判学生学情,在此基础上使得初中生的地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能够不断提升。对本次“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内容而言,教师必须对学情进行精细化分析,继而使地理创新教育的效益得以呈现。
该学习案例是学生在学习完中东区域地理知识和欧洲西部地理知识之后开展的,区域地理知识学习经验有所积累,但是也不能完全依照之前的套路来进行,因为学习中除了有学法的回顾之外,还有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的板块。很多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比较感兴趣,这使其在学习本章节时保持良好的积极性,加上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可以在地图中获取一些地理信息,实现地理思维的锻炼。但是很多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有限的,可能在对应问题分析时出现能力不足的情况。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巧妙地使用多媒体资源架构旅游情境,激发体验,从而不断提升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在实际初中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各方面能力和素养的锻炼奠定良好基础。为此,初中地理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及时看到学生的变化,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
四、推崇核心素养培育,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要在地理教学中实现“双减”目标,需要满足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锻炼需求,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高质量的教学特点。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本章节时,可以合理地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地图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融入进去,以实现良好的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环境的构建。
其一,自主学习法。教师积极使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本课程相关的素材,鼓励学生进入自主分析状态,使其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掌握地理知识。在这样的学习历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比较浓郁,可以快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为地理多方面素养的锻炼奠定良好基础。
其二,地图学习法。在课堂上,教师引入很多地理地图素材,学生在地理地图素材的辅助下,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度分析,不断提升对区域地理知识的认知,完善相关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
其三,合作探究法。在课堂上教师在不同的环节设定合作探讨的问题,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交换彼此的意见,继而获取更多的信息,鍛炼其发散思维能力,充分锻炼自主学习的素质。
五、精细化设计和规划,提升教学过程的品质
在“双减”政策理念不断落实的背景下,要想保证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得以锻炼,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精细化设计和规划,继而不断提升教学品质。详细来讲,本次“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内容学习过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新知识讲授环节
以减负为教学目标,使用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来进行,在此过程中学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将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融入其中。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黑种人的故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信息、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环境信息、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文环境等。在交流中,教师会引入尼罗河和刚果河图,让学生结合实际河流方向、流入海洋情况、支流情况、水量大小情况、水位季节情况、变化大小情况等进行研判。为了提高实际交流效率,教师利用“二八原则”进行自然要素联系的处理,尝试从地形角度或者气候角度分析地形图和气候图,最终要求学生将诸多知识点整合并罗列出来,鼓励学生观察分层设色的地形图,分析本区域的优势特点。第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引入图示教学资源,让学生对非洲矿产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使其发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出口原材料,包括矿产资源、木材资源、畜牧产品、热带经济作物等,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第三,区域人口、粮食和环境。此板块以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在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和非洲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图的学习中,鼓励学生对非洲人口的特点进行归结,探究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需求的影响,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开始学会应用关键性的地理知识回答问题,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构建知识体系,继而全面理解本章节知识。
在“双减”政策贯彻执行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正确视角审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有效处理减负和增效之间的关系,以夯实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双减”政策贯彻执行的过程中,要切实地做好课程优化,展现课程高质量的特点。
(二)课堂作业环节
“双减”政策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课堂作业也需要依照“双减”政策进行优化,以保证课堂作业成为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平台之一。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要注意以下细节:其一,对课标内容进行分析,对学情进行研判,将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与课堂作业目标关联起来。本章节课堂作业的目标是理解本章节的基本地理知识,依靠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关键知识,形成地理知识体系。其二,依照核心素养培育的诉求,优化作业教学内容。基础性作业,可以在笔记本上抄写本章节,字迹工整、内容全面,以夯实初中地理知识基础;拓展性作业,要求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整合本课程中涉及的核心概念,正确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当然,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制作一系列微型课堂视频,让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有选择地观看,从而增强其阅读地理地图的能力。其三,完善课堂作业实施程序,结合学情科学研判作业内容,以保证课堂作业设计更具有针对性。
一般来讲述,课堂作业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业布置阶段,能够对本节课程教学进度进行安排,做到作业适当;二是作业批改阶段,依靠批改过程掌握作业完成情况;三是作业剖析阶段,要找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归结问题的特点;四是作业辅导阶段,以师生交互的方式,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地理学习;五是教学改进阶段,要结合作业完成情况优化课程教学方案。比如,在课堂作业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图片,并尝试绘制相关地图或者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归结非洲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绘图能力得以锻炼,地理位置掌握也更加准确。依靠上述的方式方法,可以辅助初中生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理解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实现思维导图的绘制。
(三)课程教学评价阶段
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情为基础研判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使教学评价机制最大化地发挥自身效能。在评价教学方法时,要高度关注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确保教学活动展现出开放性、趣味性的特点,将不同层次的任务合理地融入其中,思考这些教学活动与初中生思维和认知发展之间的关联;结合课堂作业批改情况,找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预设课堂教学目标,以保证作业设计目标更好地实现。
教师要从整体角度去审视“双减”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学理念入手,结合学情、教学内容等因素,将减负理念与课程教学关联起来,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际课堂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切实地将“双减”理念融入进去,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为了保证作业设计达到预期效果,教师要坚持学生为本的理念,研判学情,整合作业目标、作业内容及作业实施方案,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要最大化地发挥自身指导和点拨的作用,减少无用功,以发挥初中地理课程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让其去探究、去交互、去沟通,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使整个课堂的品质不断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是符合当前初中地理新课标教育诉求的,其倡导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初中地理学科教育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秉持“双减”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初中生在更加理想的地理課堂中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