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忠
伴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落实,古诗词吟诵教学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关注,吟诵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体会诗词所呈现出来的意境,还有助于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获得多方面的提升。本文展开了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一些思考与探索,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一、搭建生动的古诗词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描述意境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相应的语文教师应充分关注丰富古诗词情境的有效搭建,切实提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方面的重要价值,积极开展关于实际课程内容的分析与探索,结合教材实际进行真实且丰富的情境搭建,进而营造出浓厚的感知氛围,使学生进入到这个氛围中进行不断想象与思考,逐渐获得对古诗词内容的深层次感知,为具体的吟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生动古诗词情境搭建的重要意义
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整体上的分析理解能力还没有形成,他们整体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初期阶段,在面对语言简练或者是较为复杂的古诗词内容时,他们本身就会受到影响,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面,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更注重的是对词意的解读,并没有进入到深度思考的空间中,更深层次地去理解其中表达出来的内涵。而生动古诗词情境的有效搭建则可以充分改善学生这一情况。
在情境的介入下,首先,学生会迅速地进入到思考的状态,将情境内容与古诗词内容进行有效的联结,并且展开不断的对比分析,最终结合情境中所蕴含的元素和内容来进行自主性的想象与发挥,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将具体的意境来进行有效展现,刻画出一个更加鲜明并且清晰的古诗词画面,提升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在深度理解的层面上,学生在吟诵开始的时候就可以捕捉到其中的关键节点,或者是结合自己的理解赋予不同词句不同语调和断句等,提升吟诵活动整体的开展质量。
其次,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也是相对较少的,他们在情感体验方面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此学生在开展古诗词学习时无法感知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或者说不会主动在吟诵开展时去表现词句中的情感。而生动古诗词情境的有效搭建则能够充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障碍。情境的展现可以为学生带来更为独特的体验。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其中所描绘事物的鲜活性,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结合诗意来体会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为帮助学生在开展吟诵教学时加入情感,提供有力的依托,进而不断提升吟诵学习的有效性。
最后,笔者认为古诗词情境的有效搭建,还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更加浓厚的学习与感知氛围,使学生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思考空间,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情境展现方式可以有效地为学生带来更为强大的视听体验和感官刺激,最终使学生具备更具生动性的发挥与创造能力,能够搭建出鲜活的意境与画面,并引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全面地放大学生开展吟诵教学的效果。
(二)搭建生动的古诗词情境来引導学生想象与感知的教学实践
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吟诵教学时更应意识到生动的古诗词情境的有效搭建与展现,更好地赋予学生深度感知与情感体验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更加鲜活和生动的教学情境的引入,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在进行部编版《小池》一诗的吟诵教学时,教师可以搭建出具体的意境感受环节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深度感知的基础上展开富有情感的吟诵,实现更有意义的提升。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应展开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穿插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展现一些关于“池塘”的图片,并且提问:“大家在荷花池边看见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请大家猜一猜,小池的水可能是从哪里来的?”(学生猜想完毕),课件展示“细小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来”。教师:“请仔细观察,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引导学生结合图片以及故事的内容来体会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惜”字来表现出泉眼好像很爱惜这股细流,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生动起来。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一幅树荫倒映水面上的图,引导学生集合图中形象来感知诗句中第二句,树荫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一画面看起来十分常见,但作者在其中加入“爱”字却极其有亮点,好像是要用阴凉盖住小池,以防止小池中的水分被过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生动的荷叶和蜻蜓图,引导学生进入到图中情境中去感知三、四句写出了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却早有一只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抢先初夏风光。其中的一个“才露”和一个“早有”体现出了古诗本身的鲜活与灵动,引导学生感知作者对“小池”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使学生产生与古诗作者的共鸣。在对诗词有了整体把握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其中的景象,以及关键字来进行有效的吟诵,在自己的吟诵下刻画出更多自然事物的形象,在吟诵中彰显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并且对“惜”“爱”“才露”“早有”等几个关键的节点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在其中融入自己的理解以及情感,最终提升学生开展吟诵的质量。
总而言之,通过搭建生动的古诗词情境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描述,在更好地深化学生吟诵能力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情境的搭建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其中事物的具体形象,还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让学生在吟诵时得到更好发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善于结合课程的不断发展来挖掘更贴近学生认知的教学情境,以达到对学生培养的目的。
二、教授学生有效的吟诵技能与方法,引导学生明确节奏与发音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关注到吟诵技能与方法的有效引入,切实地提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重要价值,积极地展开对各种资料与文献的探索与解读分析,并且联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吟诵技能与方法的搭建,引导学生以这些方法为依托,进行更有效的吟诵活动,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一)多元化吟诵技能与方法教授的必要性
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在开展吟诵活动时表现出了节奏的问题,由于古诗词表述的独特性质,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对诗句的构造感知不清晰,无法理解其中各个字之间的关系或者他们所处位置的含义,因此会出现断句错误、节奏感乱的现象。而吟诵技能与方法的有效教授则能够为学生带来辅助。让学生更容易展开诗句框架结构的划分,并且体会到他们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相应的串联,体会到具体断句的方式,让学生可以以这些方法技巧为基础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逐渐把握古诗词所蕴含着的一些规律,获得古诗的吟诵思维。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在进行吟诵教学时还会表现出不同的发音问题,发音问题不仅仅指字的发音,更多是指学生对字的语调、每个字发出声音的长短、音调的饱满程度等多个方面。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不同,他们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发音问题。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些方法的介入下,学生会逐渐意识到吟诵时应对语调的轻重缓急、音长短的注意点、适当的停顿位置等进行有效处理,最终形成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婉转动听的效果。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将各种方法、技巧进行有效渗透,帮助学生搭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吟诵规律以及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吟诵水平的提升,将教师的教学落到实处。
(二)教授学生吟诵技能与方法,明确节奏与发音的实践
从这个方向出发,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吟诵教学时,更应意识到吟诵技能与方法的有效引入与讲解,在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吟诵思维与规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积极发现与挖掘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来展开吟诵教学,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在进行部编版《夜宿山寺》的吟诵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相应的吟诵规律,为学生搭建起具体的方法与技巧,深化学生的感知。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诗句的结构组成以及读音规律以一种更高效的形式进行展现,以不断拓展学生的认知。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整首诗的吟诵视频进行展现,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从整体上体会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气势,让学生掌握大体的吟诵方向和情感;其次,教师可以逐步展现不同的句子,引导学生充分掌握“宿、寺、危、敢、惊”等几个字音,体会山寺雄伟、高耸入云的特点,知道诗人李白站在高楼上不敢说话的原因。同时标好朗读的节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注意读准节奏。
其中,教师要强调学生读准平舌音“宿、寺”,这两个字是生字,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字音。“辰”是前鼻音,第二声;“惊”是后鼻音。教师可以向学生强调具体诗的语调和音长,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话,教师可以向学生强调“高”和“摘”这两个字的声音应该稍微拖长,吟诵到“尺”和“辰”这两个字时,应该保持声音短促有力。使学生感知到这里的“高百尺”只是一个夸张的写法,形容楼非常高,“摘星辰”指的是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也運用了夸张的写法,那么在吟诵时就要把其中的内涵,通过吟诵形象地展现出这座楼的高,使学生展开对古诗词的节奏的思考,从而更好地感知古诗词的情感韵味,展开更具层次的吟诵实践。
总而言之,通过教授学生有效的吟诵技能与方法来引导学生明确节奏与发音,在切实地提升学生吟诵水平与质量方面也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多元化方法与技巧的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节奏与发音,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其中的语调急缓、音调与节奏的把握度等,深化学生的吟诵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与归纳吟诵的方法技能,使其获得实质性的升华。
三、创设有趣的角色代入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吟诵与表演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关注到角色代入活动的有效创建,切实提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重要价值,积极地展开对古诗词素材内容的分析与解读,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展开有趣的角色代入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到活动中,展开更自由的发挥与表演,深化学生的吟诵思路与技能。
(一)有趣的角色代入活动开展的重要价值
从某些方面来说,受身心发展规律的限制,小学生在开展吟诵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还会表现出积极性差的情况。长期反复吟诵的活动难免会使学生在主观上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一味不变的吟诵形式也不符合学生爱玩或者是好奇心强的特质。在很多时候,学生无法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展开具体的吟诵活动,因此也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趣味性角色代入活动的有效创设则能够有效改善学生这一状况。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词句的理解和发音来加入一些动作、表情等,形成一种表演性质的吟诵活动,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地激发起学生对吟诵活动的兴趣,进而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一种更加饱满的状态参与到活动中,实现更有意义的提升。
(二)创设趣味性角色代入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吟诵表演
在进行《赠汪伦》一课的吟诵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引入两个角色,分别是李白和汪伦,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还原诗词中江边送别友人的场景,带领学生体会两个角色之间的深厚情谊。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诗中的情境进行相应的动作呈现,刻画出两个友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表演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且进行展现,在全面提升吟诵质量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参与体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吟诵教学成为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应展开关于实际课程内容的分析与探索,搭建出真实且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展开不断地想象与思考,在深度理解的层面上捕捉吟诵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放大学生开展吟诵教学的效果;教师也应善于联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吟诵技能与方法的搭建,引导学生以这些方法、技巧为依托,理解其中各个字之间的关系或者他们所处位置的含义,体会到具体断句的方式和发音规律,在吟诵时对字的语调进行有效处理,最终形成更加饱满的效果;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兴趣,来进行角色代入活动的有效开展,引导学生展开更自由的吟诵表演创造,实现更有意义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