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几何直观 助力数学理解

2023-06-07 01:55
文理导航 2023年8期
关键词:数学理解几何直观问题解决

【摘  要】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经常需要借助直观的感性材料,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探究。几何直观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其突出优势是化抽象为形象,展现问题的本质,搭建沟通感性与理性的桥梁,降低学习难度,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与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基于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旨在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几何直观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希望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数学理解;问题解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运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几何直观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对学生而言,几何直观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教师而言,几何直观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是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举措。

一、借助几何直观,验证数学猜想

猜想是不知其真假的数学叙述,也是学生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验证、求知的心理需要。涉及“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的猜想,教师经常会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眼多个器官的协调配合,经历“做”数学的学习过程,利用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用图形说话,验证数学猜想,从而丰富学生脑中的图形表象,提升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时,教师请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不规则图形”“梯形”……教师对于学生的多种猜想,并不急于进行评判,而是鼓励学生动手剪一剪带来的圆柱侧面学具,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再和小组成员交流。

师:你是怎么剪开圆柱侧面的,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什么图形?你的猜想是对的吗?

生1:我是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剪的,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和我原来想的一样。

生2:我也是沿着圆柱的高剪的,但是我得到的是一个正方形。我发现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

师:还有不同的剪法吗?

生3:如果沿着斜线剪开,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4:我也是这么剪的。而且我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高等于圆柱的高。

生5:我得到的是不规则图形,我是任意弯弯曲曲剪的。

师:同学们的想法、做法都非常棒!可是为什么你们都没提到梯形呢?

生6:因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我是这么想的,不管怎么剪,圆柱的侧面展开都不可能是梯形。就算得到的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我们也可以再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师(竖起大拇指):大家听明白了吗?想不想验证他的猜想对不对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激情被再次点燃,大家又兴致勃勃地动手剪了起来,再次开启数学学习之旅。

又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由于学生在平时使用三角尺的操作实践中,经历量角的过程,认识到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学生会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合理、有根据的数学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后,提出问题:“那你要用什么方法验证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呢?”“三角形的个数是无限的,需要验证哪些三角形的内角和,才能代表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呢?”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一致达成共识,选取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进行分工操作探究。刚开始,多数学生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发现得出的数据有时会存在偏差,比180°大些或小些,意识到用度量的方法验证,得到的结果不统一。这时,教师启发学生:“180°是什么角?能不能找到比度量更精确的验证方法呢?”问题驱动思考,直观的学习材料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思维路径。有的学生分别撕或剪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平角;有的学生通过折一折,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平角。学生在动手操作、直观体验、交流表达的活动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探索数学规律,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二、依托几何直观,感悟数学思想

隐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蕴涵于数学知识体系中,数学思想方法是形成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依托几何直观,可以让无形的数学思想“显形”,变得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主动理解,自觉建构新知体系。

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出示: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列式计算,自主探索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只栽一端,棵数=间隔数。但课后练习的反馈情况暴露出学生并未能真正理解“植树问题模型”,无法正确运用“间隔数加1”“间隔数减1”“棵数等于间隔数”解决实际问题。究其原因是课堂上教师关注了学生的活动体验,却忽视了结合直观引导学生理解“都是求棵数,为什么要加1,减1或不加不减的数学本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直观图(如图1~3),充分借助直观图上的点(树)和段(间隔),采用手指比划、画箭号等直观学习方法,建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本质理解,建构清晰完整的数学模型,进而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正确地解决问题。

教学“平行与垂直”,让学生展开想象:把一张纸想象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然后把想象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在纸上。教师收集代表性作品,标上序号。“你们能给这些直线进行分类吗?”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第一次分类,直观地根据“两条直线表面有无交叉”分成两类。“直线有什么特点呢?”“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画延长线,发现有些没有交叉的两条直线,画延长线后可以相交于一点;而有一些是无论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经历第二次分类: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存在“相交和不相交”兩种情况。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学习“平行”的概念。紧接着教师又问:“这些相交的直线还可以进行分类吗?”学生通过议一议、量一量,进行第三次分类发现:两条直线相交的角,可以分为直角和不是直角两类。此时进行“互相垂直”概念的学习水到渠成。借助直观材料的感性支撑,学生经历“剥笋式”的分类学习探究过程,不仅理清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还学会了运用分类的数学思想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三、活用几何直观,解析数量关系

徐利治先生指出:“几何直观是借助于见到的或想到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鉴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和思维水平,纯文字呈现的问题,对他们而言,有时显得抽象难懂,很难凭文字信息直接理解数量关系,不知从何入手思考问题,思路不清,解题不畅。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养成自觉画图、分析思考的学习习惯,借助图形理解数量关系,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勾连已知和未知之间的通道,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例如,教学“行程问题”: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乙两车速度比为7∶5,在距中点12千米处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学生根据文字信息,抓住关键句,理解题意:甲车速度比乙车快,它们相向而行,相遇时,甲车行的路程比全程的一半多12千米,而乙车行的路程比全程的一半少12千米。行驶时间相同,两车的速度比是7∶5,那么路程比也是7∶5,全程12份。接着画线段图(如图4),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图形表征,“看图说话”,帮助理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方法1:从线段图直观理解甲车行的路程是全程的7/12,超过中点12千米,12千米对应的是全程的(7/12-1/2),A、B两地相距:12÷(7/12-1/2)。

方法2:从线段图也可直观理解乙车行的路程是全程的5/12,还要再行12千米才能到达中点,12千米对应的是全程的(1/2-5/12),A、B两地相距:12÷(1/2-5/12)。

但有的学生错误地理解,认为甲车比乙车多行的路程是12千米,列出錯误的算式:12÷(7-5)×(7+5)。如何让学生形象理解“甲车比乙车多行的路程是2个12千米呢?”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另辟蹊径,画出线段图(如图5),启发学生换角度思考问题:假设甲、乙两车是同向而行。教师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讲解,学生不难理解“甲车行的路程是7份,乙车行的是5份,甲车和乙车的路程差是2个12 千米,即24千米。”随即列出正确的算式:12×2÷(7-5)×(7+5)。还有的学生受到线段图的直观启发,发现一份路程是12千米,全程是12份,A、B两地相距:12×12=144(千米)。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应立足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几何直观开展数学活动和问题探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符号语言,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思维过程可视化,实现各种数学语言的互译和对话,促进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程响.基于几何直观的问题解决教学[J].新教师,2017(11):38-39

猜你喜欢
数学理解几何直观问题解决
浅谈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几何直观——数学教学的应然之道
多路径:让课堂教学更直观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分析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