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霞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来看,并不是教师教得越多,学生题目做得越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越高。反之,教师教的知识即使相对较少,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学习,找到学习的方式、方法,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问题,并及时解决。正所谓是“授人以渔”,才可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少教多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学生过于依赖老师了。每堂课都是老师不停地给学生灌输,学生不停地吸收老师的这些现成经验。在教师的不停督促下,学生才能够勉勉强强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其主动性并没有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体现出来。当然,这样的课堂死气沉沉的,是没有活力的,效率自然也不会很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教学课堂中,要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当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把课堂变成学生的“主场”,使学生自主发挥,教师加以引导,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建构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少讲多导,提升课堂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根本目的已经不只是单纯地教会学生数学知识了,而是引导学生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认识到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少教多学”的目标。可见,“少教多学”只是教师不再是一味地讲解数学知识了,尤其是学生本身可以自己去理解、去消化知识,教师就要放心地去交给学生自己去领悟。“多导”其实就是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等式的性质”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少讲多导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节课的重点就是需要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并且利用这一性质去解方程。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天平来做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在天平的两边加、减砝码。有的学生在天平的两边分别加上了5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之后,又在天平的两边分别加上了10克的砝码,天平依然保持平衡。这时,他从天平的一边取走了5克砝码,另一边取走了10克砝码,天平失去了平衡,倾向了取走5克的那一边。有的学生直接在天平两侧分别加上了2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了平衡,然后从天平的两侧分别取10克砝码,天平依然保持平衡,在大家的来回操作中,学生认识到天平的两侧加、减砝码的质量相同的时候,天平就会保持平衡,如果加减砝码的质量不一样时,天平就失去了平衡。这样,学生就会深刻地体会到平衡的意义,从而理解等式的含义。
上述案例,教师并没有直接讲述等式的性质,而是引导学生借助天平的操作来理解平衡。尽管教师并没有讲述,但是学生在不断地操作中会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平衡。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二、少讲多引,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引”,就是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带领学生不断深入学习探究,从而理解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尤其是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少讲多引。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中,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活动的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蕴含其中的数学知识,增强了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少讲多引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教师可以先出示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的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之后,组织学生来比较这三者的体积是不是相等,并试着说明理由。因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已经学习过了,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它们的体积就是底面积乘以高,它们的体积是相等的。这时候,学生就会发现圆的体积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求,教师可以趁机给学生渗透转化思想。教师带领学生不断深入探究,试着去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有的学生说,可以找到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与圆柱体容器,用它们分别去装水,再看看它们所装水的体积是不是一样。有的学生说,可以用橡皮泥制作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和圆柱,再把这个圆柱改捏成长方体,再来比较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学生的思绪被打开了,五花八门,大家都在绞尽脑汁地去推导圆柱的体积。
可见,教师并没有把圆柱的体积公式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引”着学生去比较,去推导,去探究,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更深刻,而且使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三、合作学习,提升课堂有效性
学生与教师的思维是有区别的,学生之间的沟通,要比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容易得多。在学生的相互交流探讨中,他们的思维可以互相碰撞,从而使各自的思路有效打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講得少,学生做得多。在这一过程中,借助教学目标的驱动,教师精心布置,制定行之有效的合作方案,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尽管教师讲得少了,学生通过与同伴有效的交流,反而学得更多了。与此同时,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也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对它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在操作实践中,各小组学生分工合作,试着用小木棒和橡皮泥来制作,看看哪个小组制作得又快又漂亮。有的小组迫不及待地去操作,有的小组先进行了商讨,看看选取什么样的木棒更合适,有的小组边做边讨论。很快,一个个长方体与正方体在学生灵巧的小手下就诞生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们的面都一样吗?(2)它们分别有几条棱?棱长是一样的吗?(3)在选取木棒的时候怎么选更方便?(4)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同时看到几个面?这样学生经过合作学习,这些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当然,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学生之间有不同意见时,教师需要及时地给予评价与引导。
可见,教师没有直接讲述有关知识,而是从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入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分工合作,共同学习,学习的效果要比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好上十倍、百倍。可见,借助小组合作,教师少讲,学生多学,是可以提升课堂有效性的。
四、探究学习,提升课堂有效性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自主地去完成相关问题,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可以发展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自行完成知识的构建。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不断的感知与操作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的开发,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这样,用探究活动带动着学生不断去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去体会圆锥体积公式以及转化思想,各个组的学生都拿到了空圆柱和空圆锥,大家分别用圆锥来装满沙子之后,再倒入到圆柱中,有的学生重复倒了两次,有的学生重复倒了三次,有的学生倒了四次……这时教师不要着急去纠正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寻找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到底应该几次把圆柱装满呢?二者之间到底应该有怎样的联系呢?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大家的不断探究中就会发现是因为圆柱与圆锥的底与高存在着差异,当用等底等高的圆锥时,可以三次刚好装满圆柱,这样学生对圆锥的体积公式就能更好地理解了。
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让学生直接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进行实验,而是让学生自行选择与操作。在学生的不断尝试与操作中找到其中的规律。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不断探究与学习。
五、传授方法,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方法是学习的真正法寶,如果学生拥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效果就大大提高。这样,当学生真正学会一道题目后,类似的题目也就会做了,甚至还可能会创造性地去解答其他题目。这就需要学生会思考,会比较,会触类旁通。当学生掌握了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思维也就会被随之开拓,在不断的学习与拓展中,就会形成复杂的知识网络。这些知识就像影像一样,储存在学生的大脑中,当需要的时候就会被提取出来。所以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就会一下子把有关联的相关知识点都想到,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应用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一题多解的方式来拓展学生思维。一题多解,使学生动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把相关的知识全部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思考的因素也会越来越全面,再遇到类似问题时自然而然就会做了。比如,在讲授比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用这样的题目来引诱学生学习。在一个榨油厂中,可以用100千克黄豆挤出13千克的油,那么如果有6吨这样的黄豆,可以榨出多少千克油呢?其实面对这样的题目,学生很快就会想到解决的方法,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要满足于学生会做了,而是要继续诱导学生把这一类题目的方法都学会。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看看哪位同学可以用三种以上的方法来解答这道题目。这样在大家的比拼下,学生们努力地思考,想出了五花八门的方法。比如说:归一再包含法、归一法、倍比法、方程法等。
上述案例,教师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总结知识,开拓思维。教师少教,教会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学生多思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而且开拓了学生思维,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少教多学是可以使课堂有效性得到提高的。通过教师的少教来引导学生多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地去少教,引导学生主动地多学。
【参考文献】
[1]张永骁.“少教多学”理念下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J].中小学电教,2021(6):86-87.
[2]秦秀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26):185-186.
[3]张忠雄.“少教多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1(51):164.
[4]吉远忠.基于“少教多学”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教育界,2022(1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