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奥尔夫教学法的运用

2023-06-06 01:36:48石洁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作品教学活动

石洁

幼儿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涵盖了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两大教育元素,是一种提升幼儿审美创作技能、鼓励幼儿进行审美感知的重要艺术教育活动。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与音乐活动的独特教育要求,强调艺术、审美与音乐活动之间的交互问题,教师要及时挖掘音乐审美资源,提升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教育质量。将奥尔夫教学法应用到幼儿园音乐活动当中,从音律、文化与基础感知等层面优化幼儿园音乐教育,可以建立更为完善的音乐指导机制,赋予幼儿审美、鉴赏的基本能力,提升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概念论述

音乐教学活动大多是从幼儿的基础音乐认知能力与音乐感知能力两大角度入手,强调幼儿对于音乐知识的认知、应用,并不考虑幼儿主观需求的表达问题。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来说,让幼儿进入到丰富的艺术世界中,感受音乐的多元表达魅力,才是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的最佳方法。奥尔夫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音乐教育活动中,著名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从音乐的艺术性与人文性特点入手,开展了全新的教育尝试:其将动作、对白、舞蹈融入音乐教学活动当中,促使学习者在关注音律的同时解读音乐作品的表现特点,从而了解生活与自然中的声音,形成基础音乐学习技能。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来说,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将多元元素融入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教学体系,促使个体依靠动作、说白、表演等方式来理解音乐作品。音乐教学活动不仅围绕着艺术元素发力,更加重视幼儿情感与学习需求的表达,是一种能够回应个体学习需求的有效音乐教学模式。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优势分析

(一)互动模块多样,满足幼儿需求

围绕着幼儿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应该从多角度入手,除帮助幼儿感受旋律、节奏的变化之外,还应该将音乐的情感之美与艺术之美融入幼儿的内心当中,唤醒其艺术审美追求,使其形成更为出色的音乐感知与审美能力,以此来创新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但受到教学方法与幼儿学习能力的限制,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较为单一:大部分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幼儿的主观认知需求发力,并不考虑幼儿音乐技能的发展问题,审美教育体系单一,可用资源有限,导致幼儿只能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音乐教学过程中缺乏幼儿的表达。奥尔夫教学法从動作、艺术、节奏等角度开展教学,将肢体上的律动与视觉上的认知与音乐教学活动联系起来,赋予幼儿感知音乐知识、进行音乐学习的基本技能,加深幼儿对于音乐教学活动的认识,使其能够结合本能的动作表现感受音乐本身的魅力。对于幼儿来说,奥尔夫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其所构建的教育模式是开放的,幼儿可以结合自身的活动兴趣及时参与英语课堂,进行语言交际。深度互动,自由探索,从而保障英语教学质量。

(二)引导幼儿发挥,实现深度育人

奥尔夫教学法的创造者卡尔·奥尔夫对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定位有着自己的认识:“创造一种有野性的原本性的音乐作品,展现音乐的美。”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来说,“返璞归真”是教师需要完成的首要教学任务:教师要挖掘音乐教学本身的艺术性与交际性特点,在帮助幼儿认知音乐知识的同时积累学习经验,提升幼儿的艺术学习与艺术表达能力,构建全新的音乐课堂。奥尔夫教学法从幼儿的活动特点入手:当其产生了围绕着音乐作品展开互动、实践的兴趣,音乐教学被转化为一个“围绕着音乐作品进行律动”的过程,从而对音乐曲目与活动要求进行重新设计,促使幼儿主动参与音乐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在课堂上的音乐教学中发力,其还延伸到了课外的育人活动当中,允许幼儿结合音律、曲目展开律动,了解音乐的艺术化与表象化特征。通过动作、直观材料来感受音乐,在情感与节奏上解读音乐的特征,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优势。

三、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论述

(一)优化音乐教学活动,形成学习热情

要让幼儿接受系统的音乐教学,参与音乐活动,必须从艺术、教学、兴趣等角度优化音乐教学方案,满足幼儿的音乐学习需求。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强调音乐教学与育人工作之间的交互问题,打造全新的音乐育人模式:结合幼儿的兴趣与音乐作品的表达特点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对音乐知识进行优化加工,以此来满足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作为教师,必须以幼儿的成长特点为第一目标设计音乐活动,鼓励幼儿同步发展自身的音乐探索技能与审美技能,为音乐教学的优化提供更多的灵感。

借由奥尔夫教学法优化音乐教学活动,有助于幼儿形成音乐学习热情,使其萌生了解音乐艺术、探究音乐文化的优秀学习素养,创新幼儿音乐教学模式。以幼儿园音乐授课活动为例,教师可将奥尔夫教学法应用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启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如儿童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将教学模块转化为音乐互动模块,为幼儿设计动作:结合歌词,表现歌曲中不同角色的动作特点,为幼儿提供全新的互动环境。教师为幼儿准备绿色、红色不同大小的气球,将幼儿分成三组,分别展示相关动作:一组幼儿扮演蜗牛,缓慢行走;一组幼儿扮演黄鹂鸟,跳跃欢唱;一组幼儿切换气球,由小到大,由绿到红,展现葡萄成熟的过程。当教师播放旋律时,三组幼儿各司其职:“葡萄组”幼儿除了展示葡萄的成熟过程,还要演唱旁白:“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扮演黄鹂鸟的幼儿结合歌词展开互动,用动作展示黄鹂鸟对蜗牛的疑惑:围着蜗牛不断旋转,模仿鸟儿拍打翅膀,用动作进行交互。扮演蜗牛的幼儿则弯下身子不断前进,表现出蜗牛缓慢前进的特点,用动作来记忆歌词。音乐教学活动包含了乐理知识掌握、节奏技巧掌握等多元教学板块,对幼儿的音乐学习与音乐认知技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尝试配合奥尔夫教学法调整教学流程,培养幼儿的音乐认知能力,提升幼儿园音乐活动质量。

(二)优化音乐游戏活动,培养音乐素养

游戏是幼儿的本能,也是提升幼儿园音乐活动质量的最佳方法。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强调游戏活动与音乐教学之间的融合问题,启发幼儿的音乐素养与音乐活动技能,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感悟音乐的独特魅力。在教学环节,要强调游戏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开发音乐游戏活动,结合游戏本身的交互性、趣味性特点推动课堂教学,完善音乐学习模式。情感上接受音乐教学,技能上掌握音乐知识,才能全面优化幼儿园音乐活动方案。

將音乐游戏活动与奥尔夫教学法融合起来,可以促使幼儿在捕捉音乐信息的同时进行肢体律动,实现音乐与情感的有效交互,借由动作帮助幼儿掌握音乐知识。以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敲打的歌”为例,教师为幼儿准备透明玻璃杯,在玻璃杯中注入不同高度的水,将其加工为乐器。在随后的音乐教学环节,基于音乐互动视角展开游戏活动,选择《铃儿响叮当》《数鸭子》等音乐曲目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与幼儿进行音乐实践。教师对幼儿提出音乐活动任务,聆听歌曲《铃儿响叮当》,尝试利用水杯演奏曲子。这样的游戏趣味性更强,但与之相对应的,游戏难度也更大。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在音乐游戏环节重复播放相关曲目,要求幼儿记忆曲目,根据曲目的旋律、曲调特点展开教学活动:水杯中水柱的高度不同,所发出的音调高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其能够以较为标准的方式记录曲目的节奏特点。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利用录音器等设备记录幼儿的游戏过程,与音乐曲目进行对比,在播放的同时帮助幼儿对比音乐作品,感受曲调、节奏的变化特点,引导幼儿进行多次尝试。音乐游戏活动以开放、趣味为特点,强调幼儿与音乐知识之间的交互,音乐游戏能够表现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为幼儿参与音乐课堂提供全新的参考。

(三)优化音乐实践活动,实现多元育人

幼儿园音乐活动大多以完善幼儿情感、开展音乐技能训练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相关教学工作围绕着幼儿的音乐审美需求、音乐认知能力发力,并不关注幼儿音乐情感与学习能力的表达。对于幼儿园音乐活动来说,合格的音乐教学要在情感与技能上同步引导幼儿成长,建立更为完善、全面的音乐教学机制,赋予幼儿感知音乐技能、了解音乐知识的基本学习环境,才能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学的育人价值。设计多元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幼儿深度感知音乐知识,实现多元育人。

结合奥尔夫教学法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可以让幼儿对音乐知识进行重新加工,培养幼儿的多元音乐学习能力。以幼儿园音乐活动“哨声悠扬”为例,在奥尔夫教学法的支撑下,可以将音乐游戏活动与音乐实践活动串联起来,启发幼儿的音乐技能与审美感知能力。教师开展以“音乐鉴赏”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选择不同的儿歌作品、影视音乐开展音乐教学,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音乐作品与情感的风格变化。首先,给出儿童歌曲《拔萝卜》,为幼儿下发哨子,鼓励幼儿通过哨子来模仿拔萝卜的过程。在播放“拔萝卜,拔萝卜”一句时,控制哨声的起伏节奏,模仿拔萝卜环节的发力过程;在播放“哎呀哎呀拔不动”一句时,则要继续对哨声进行加工,引导幼儿开展自主交流:既然拔不动萝卜,哨子的声音会如何变化?降低呼入气流,用断续的气息控制吹响哨子,可以展现拔萝卜的劳累、艰难;用强呼入气流提升哨子的声调,能够模仿拔萝卜环节“全力一搏”的过程。先鉴赏音乐作品,随后借由音乐互动材料进行交流,鼓励幼儿利用实践过程感知音乐艺术的魅力,有助于创新幼儿园音乐活动方案。

(四)幼儿音乐亲子游戏,构筑情感世界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能够看见家长的身影,在组织音乐活动的同时,幼儿与家长进行积极交流,围绕着音乐素材展开互动,不断积累音乐学习经验。发挥家长的力量引导幼儿,可以构建全新的亲子关系,提升幼儿园音乐活动质量。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可尝试结合奥尔夫教学法开展家园互动,提出活动方案,创新活动目标,锻炼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活动中加入亲子活动元素,以情感和技能同步引导幼儿成长,有助于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进一步创新。

结合奥尔夫教学法开展音乐亲子游戏活动,可以满足幼儿的情感发展需求,帮助其构筑更为完善的情感世界,提升音乐活动的教育价值。以幼儿园音乐亲子活动“歌舞竞赛”为例,家长与幼儿结合音乐作品共同编排歌舞,结合曲目设计动作,在音乐亲子游戏活动中进行展示,根据所选曲目的不同差异,对音乐表达方式与活动形式进行调整,满足幼儿的音乐活动兴趣。如选择儿童歌曲《数鸭子》,可以通过对活动情境、活动方案的创新来调动幼儿的活动热情:家长帮助幼儿搭建矮桥,在桥上跟随曲目做出“数鸭子”的动作,通过掰手指、点数等方式模仿数鸭子的过程,记录儿歌的核心内容。选择经典歌曲《精忠报国》等开展亲子游戏,可协助家长提前落实亲子训练活动,以军体拳、健美操等活动为对象,解读曲目中的艺术精神。在结合音乐作品设计亲子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要为幼儿构筑更为完善的情感教育体系,以音乐作品启发幼儿学习、思考的基本技能,帮助幼儿掌握音乐学习技巧。配合奥尔夫教学法,将肢体的律动与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才能优化教学活动。

奥尔夫教学法将肢体律动融入音乐教学活动当中,将幼儿园音乐活动转化为一个以艺术育人、以情感育人、以思想育人的全新教学过程。在结合奥尔夫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强调艺术资源与教学活动之间的交互问题,培养幼儿掌握并应用音乐知识的基本能力,结合幼儿的音乐表达需求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要从音乐学习、音乐认知等角度展开互动,整合音乐知识,分享学习经验,加快音乐、知识的传播速度。

猜你喜欢
奥尔夫音乐作品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2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