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宝花
【摘 要】在新形势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念,立足于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发展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以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基于此,教师可以整合教材中关联的知识搭建整体性知识框架,引导学生结合发现旧知识与新知识内容之间存在的联系,从一个已知领域出发探索新的知识,逐渐形成一定的对比分析能力,并且在原有的理解基础上增加对新知识内容的掌握;教师也可以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将其贯穿于整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展现多个角度的知识内容,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整合性;核心素养;实验操作;分析推理;信息技术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与推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成为教师越来越关注的重点。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等,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
一、整合教材中关联的知识,搭建整体性的知识框架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关注到对教材中关联的知识的整合,在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方面的重要价值,积极地展开对教材中新知识的分析与探索,发现与挖掘与新知识所关联的知识内容,将他们进行有效的整合,搭建起整体性知识框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相应的思考以及探究学习活动,获得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双向提升,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一)对教材中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整合的重要意义
在笔者看来,数学知识体系是具有系统性的,一个大的主题知识内容中包含着各个模块的知识内容,这些模块之间存在着相应的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教师要对教材中相关联知识进行整合,首先可以创设一个“温故知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结合新知识回顾相应的旧知识,逐渐发现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存在的具体联系,进而以旧知识为基础展开相应的思考与探究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从一个已知领域出发探索新的知识,全面放大学生开展新知识学习的效果;其次,教师对教材中相关联知识进行整合也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对比分析和具体的推理能力,在很多情况下相关联知识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共同点或是相应的原理,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将旧知识和新知识不断进行对比,发现他们之间所存在的一些固定规律,进而使学生的认知得到相应的拓展,在原有的理解与认知的基础上,增加对新知识内容的掌握,在学习渐进的过程中得到分析能力的有效发展;最后,教师对教材中相关联知识进行整合还可以帮助学生搭建起一个整体知识内容框架,学生可以在新旧知识联合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并且建立起一定的逻辑意识,将各个模块知识内容进行有效串联,不断完善整体性知识体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个具体过程中,學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会不断提升。
(二)以相关联的知识为基础搭建知识框架的教学实践
从相关联的知识基础角度出发,小学数学教师更应意识到构建有效的知识框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能力进行教材中新旧知识内容的融合,培养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的能力,站在一个宏观角度进行具体的思考与探索,促进学生更有意义的发展。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关联从前学过的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进行整合性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识学习圆柱体的体积,并且总结出立体图形求体积的规律或原理方式。具体的设计理念为:圆柱的体积与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在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思考,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进行直观教学,出示一盒包装形状为长方体的牛奶或水,将牛奶或水倒在一个圆柱体烧杯中,引导学生展开全面和多角度的观察,并且提出具体的问题情境,询问学生:“经过这样的变化,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这个小实验,你想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具体的联系吗?”(设计意图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分析与感知圆柱体积与长方体之间是具有一定的联系的,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研究方法。)其次,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交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深度推理,并提出有层次的问题情境,如“大家可以分析出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吗?请大家回顾并且整理学过的知识,我们可以做出怎样的预测或者是假设呢?”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具体的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由此可以分析推理圆柱的体积也可以运用底面积乘以高的公式计算。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最终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猜想的结果基本相同。明确圆柱体的体积的计算方向,得出圆柱体体积计算的方式的确可以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样,得出的公式都是v=sh。最终提升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且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丰富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和具体步骤得到结论,学习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
总之,教师对于教材中关联的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在推动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以及形成相应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其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地将相关知识进行串联和对比分析,进而掌握相关的规律或者原理,逐渐构建整体性的知识框架,拓展学生的认知,提升整体的课堂成像。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运用这种方式开展更有效的数学教学实践,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目的。
二、探索与创新使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关注到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切实地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方面的重要价值,积极地展开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探索与研究,将其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始终,不断拓展数学教学内容的容量极其具体的展现形式,以构建出高效率以及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整体教学成效。
(一)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合理使用的重要价值
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现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使用首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能够引入与数学知识内容相关的一些趣味性元素,包括视频,图片音频等,在这些内容介入下,学生能够迅速地被吸引,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具体的数学知识内容的思考与探索过程中。其次,数学知识体系中,很多内容都是较为抽象的,尤其是一些空间结构类的知识内容,受年龄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的限制,小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分析和整体的感知能力,传统模式下平面式的教学方法无法为学生带来更多个维度的内容呈现,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效介入信息技术则能够将一些具体的物体或是复杂内容知识进行多维展现,可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以及全方位展开更具体的观察以及进行进一步思考,进而获得更深度的感知;最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整体框架结构的搭建能力。信息技术本身还具有动态性及连贯性的优势,能够为学生带来更独特的体验感,让学生看到知识内容的动态性發展,深度感知到这些内容的变化,或者是整体框架结构组装的具体情况,最终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关于相关知识内容的具体成像,在加深学生的记忆程度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一个连贯性的思维方式,这对培养学生逐渐形成高阶思维有着重要意义。
(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来进行的整体教学实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能运用信息技术迅速展现一些例题或一些图像,这样的方式能够节省教师书写及讲述时间,打破传统模式下教学方式的限制,推进教师的高效教学。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多个小正方体组合的表面积”一模块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这个整体的各个面,让学生从这个立体图形的六个方向进行具体的观察。在观察过后,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展现从不同角度观看这个整体的缩略图,包括“上面、底部、两个侧面、前面、后面”,使学生的观察到的想象变得更加立体真实;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一个新整体,让学生进行新的观察和具体的各个截面的绘制,并且将他们在纸面上进行一个有效组装,运用自己的绘制将这个整体进行刻画,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建构思维能力的形成,建立在面对这种题型时要形成一个整体性观念意识;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动态性视频,引导学生感知这个整体来多维度旋转时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将其在脑海里进行有效的转化,在自己的认知中建立一个具像,进而形成一个整体性认知,结合从各个方面所看到的图形进行具体运算,逐渐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这个模块儿知识内容中所蕴含的关键和重点,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提升学生理解掌握程度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并且获得一定的组织建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不断努力与奋斗的方向。新时代教师要积极展开对新知识的分析与探索,创设一个“温故知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旧知识为基础展开相应的思考与探究学习,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些固定规律,使学生构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并且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也应积极展开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探索与研究,不断丰富数学教学内容的容量极其具体的展现形式,为学生带来更独特的体验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建构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斌.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22(5):91-94.
[2]杨同敬.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中国教师,2021(S1):96.
[3]李冬梅.利用“互联网+”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中国新通信,2021,23(19):196-197.
[4]黄祖昆.提高小学学段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思考[J].安徽教育科研,2021(1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