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后练习 拓展学生思维

2023-06-05 01:03蒋熙玲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习题文本

蒋熙玲

课后练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编者根据课标理念及文本特色精心设计而成,彰显学科素养,与课文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课后练习一方面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式学习的重要路径,另一方面也是教师解读文本、把握目标、明确重难点、设计高质量学习方案的重要依据。

语文教材把学科关键能力的各项基本要素分为若干个“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将其编写于各单元的选文中。课后练习的设计也是呈螺旋式上升,建立了单元目标明晰、体系清晰、读写同时推进的编排系统。

“双减”背景下,教师如何合理运用课后练习,深度挖掘其价值,为发展学生素养服务呢?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后习题的特点及作用,将其巧妙应用于学习活动的始终,从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提升育人的宽度。

一、运用习题有效预习,奠定学习基础

课后练习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与学习目标,是学生课前预习的参考,能够提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如在《乡下人家》的课后练习中就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课文,联想场景,试着为文章配几幅画,并给每幅画取个名字。这样的设计既能让预学变得轻松,又能帮助学生在预习环节通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本内容,为共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课前,教师根据课后练习内容设置主题预学单,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扫除“拦路虎”,查阅材料,熟悉作者和文章编写背景,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除了设计这样常规性的预习作业,还可以设计实践探究性作业,立体拓宽作业新路径。比如学习《一个粗瓷大碗》时,让学生查阅赵一曼相关资料并制作红色人物故事卡,试着把故事讲给父母听。预学《故宫博物院》时,让学生尝试给父母讲述故宫布局;调查家人的需求,定制故宫一日游路线;利用故宫博物院小程序,云游故宫,选择最感兴趣的景点,搜集资料,为家人详细介绍。这一类型作业可以让学生体验“从做到学、从课堂迁移到生活、从书面走向实践”的转变。

二、基于习题优化设计,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时,有的教师在课堂想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太多,面面俱到,难以取舍,以致重难点不突出,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课后习题的设计体现文本特色,为有效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抓手。结合文本特点,对习题进行深入研究,整体设计,课堂上细化指导,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高效而精彩。

1.基于习题搭建支架,落实语言训练。故事类文本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课后习题的编排设计为教师优化作业设计搭建了得力支架。低年级课文的课后习题为学生提供组图,要求学生根据内容排序,借助插图讲故事。设计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支架,理清情节脉络,将情节讲清楚;课后习题若是没有组图的文本,也可迁移运用,让学生自己画图,制作创意邮票、思维导图等,将形象思维、情感体验与抽象思维相结合,为复述搭建支架,为语言发展拔节助力。

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为科普文学单元,四篇科普选文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科学视野,点燃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由于文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这给阅读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整体设计单元预学时,可前置设计表格和问题清单,让学生借助“脚手架”进行“自助式”学习。学生先自主学习解决部分问题,再带着难点问题进入课堂,通过小组交流、全班探讨和教师点拨,进一步突破,从“自学”走向“共学”,形成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2.运用习题联结比照,生发言语智慧。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大都设计一两个基于文本教学的主要问题。立足单元整体设计,依托习题,设计驱动性主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认知能力的综合发展。

如四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以“可爱动物”为题材,选编了老舍创作的《猫》《母鸡》,以及丰子恺的《白鹅》,阅读链接《白公鹅》,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站在整组单元的视角,设计核心问题“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的”,结合课后习题,设计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聊聊—读读—比比—写写—晒晒我的动物朋友”的学程中,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式;让学生链接生活观察小动物,尝试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描写动物的特点,为喜欢的小动物代言,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达到共性与个性相统一,言语兼得融合创新,生发智慧。

3.根据习题任务驱动,打破学科壁垒。课后习题是教师实施单元语文教学的主要抓手。新课标强调学科实践,并要求设计跨学科学习,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和课后练习内容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作业,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升言语品质。

例如在学习写景类文章时,通过创设“跟着课文去旅游”“我的旅游手账”等大任务,突破学科壁垒,设置开放、富有意义的任务群,使学生在现实的语言情境中实现自主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互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通过总体设计“游览提示、词句检票口、四季抓拍、小导游宣传美、美丽家乡我介绍”等几个板块推进学习活动,将地理、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融合到言语实践教学中,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阅读与表达”“课内与课外”“语言与思维”以及“文化与审美”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融合的过程。尤其是“美丽家乡我介绍”的作业设计,成为语言课堂练习的升华,为学生搭建了语文课程学习与日常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

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根据课后习题设计观察学习单,带着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满墙的绿;领着学生种喜欢的绿植,养喜爱的小动物,让他们图文并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共读《昆虫记》,链接现实场景,跟着作家学习表达。这样,学生在学习单元课文时积极主动,有情感共鸣,既融入课堂,也走向生活。

三、拓展习题链接生活,协作解决问题

1.综合统整,构建实践“作业链”。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轻叩诗歌大门”,主要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合作编小诗集和举办诗歌朗诵会。该学习主题从文本研读到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在三年级“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初步整理资料”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合理规划单元的阅读教学与课外收集诗歌等活动的进程,明晰每一次实践活动要求的重点,让活动与活动之间相互关联,螺旋进阶。

教学完《短诗三首》之后,依托课后练习的“活动提示”,让学生搜集和积累自己感兴趣的现代诗,从而提高学生欣赏现代诗歌的兴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学习《白桦》,按照“活动提示”布置学习任务:一是组织学生分享交流收集的现代诗,初步感受诗的分类,打开视野,逐步丰富获取现代诗的方法和摘抄的形式;二是让学生尝试写现代诗,丰富“小诗集”的素材,为后续活动做铺垫。另外,这个单元并未设置专门的习作训练,学生由读到仿,再到创编诗篇,就是一次习作的过程。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这种立足单元整体的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中提升组织、协调、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锻炼团结合作的精神。

2.拓展深化,发挥作业育人功能。教科书的课后练习中有个很大的亮点,便是有不少与课文相关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这些素材,将各年级单元主题前后贯通,拓展深化,形成序列,指导学生开展主题项目化学习,规划长期的实践作业。

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就有三十四篇,涉及国家、政党、榜样、民族精神四大领域。低、中年级相关课文呈现散点式布局,高年级则以每册一个主题单元的形式出现,还设置了若干读书链接、主题实践活动。教师可带着学生诵读红色经典,了解红色历史;看红色影视作品,画革命英雄图谱,访革命纪念馆,听红色经典故事,开展“壮我山河”主题詩音画创作分享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红色记忆,感悟红色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担当。在系列化、项目化的实践活动推进中,让学生实现“精神补钙”与“言语能力提升”,促进“精神链”与“能力梯”共同延伸发展,更好地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作业设计的深度变革是要挖掘其新的价值,合理、有度的高质量作业设计,需要教师不断地深入研究教材,把握课后习题设计的特点与亮点,立足整体,巧搭“脚手架”,创设学习情境,设置开放、富有意义的任务群,建构语文读写“作业链”,从而为学生搭建实践探索、启迪智慧、展示自我的舞台。※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飞龙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习题文本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