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校本实施原则

2023-06-05 01:03赵梓如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具跨学科学科

赵梓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以素养为导向的六大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为其一。它强调突破传统分科教学的局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以探究性学习方式,在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中尝试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通过多学科协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以语文学科学习以及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为基础,在学科间的交叉、整合、渗透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以上对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理论的认识,笔者通过系列设计与实践努力探寻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校本实施原则。

一、联结:基于实际生活的课内外有机融合

1.把握现行教材内容,打破课堂内外边界。立足现行教材选择跨学科学习主题是联结性原则的一大体现。课标在跨学科学习中所呈现的学习内容、學习情境、学习资源等与现行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内容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共同之处(如表1所示),在梳理的基础上开展跨学科学习,有利于体现语文学习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第二学段关于“日常生活”的跨学科学习关注学生能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设计校园活动,并列举了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具有语文学科性的校园活动,也在一定意义上阐明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等学习任务群的融合性。

第二学段的教材中涉及故事、诗歌的篇目不少,故事涵盖童话、寓言、神话、历史等类型,呈现形式包含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以及快乐读书吧(如三年级上册《在那奇妙的王国里》)、口语交际(如三年级下册“趣味故事会”)、习作(如四年级下册“故事新编”)、阅读链接(如《西门豹治邺》剧本)等;诗歌类的篇目除去古诗,还包含现代诗、综合性学习(如“轻叩诗歌大门”)。可以说,课内诸多学习内容涉及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实践,为语文跨学科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融合资源,利于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开展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尤其是教材中呈现的革命事迹、爱国主题等故事,如《小英雄雨来》《黄继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可以作为跨学科学习中的革命文化主题内容。

教师应当正确把握学习任务群之间、学习任务群与教材之间的有机联系,除内容维度外,还能从语文能力、语文方法等维度有效融合,让跨学科学习真正联结课堂内外,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广度和深度。

2.联结现有特色活动,扩宽语文学习渠道。在活动资源上,不同地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有效联结校内外活动中的语文因素,开发跨学科学习,为扩宽语文学习与运用的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积极参与学校、社区举办的文化主题活动,是跨学科学习的重要内容。如学校常态活动“薪火相传,我们的节日”,学校特色课程葫芦丝、水墨画、书法、非遗笔记本,学校节日课程“中国节”等;地区特色“端午龙舟赛”,以及云锦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明孝陵、夫子庙等相关文化主题活动等,都可以从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角度设计学习进程,让学生开展观察、记录、参观、体验等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由此体验中华文化,形成文化自信,提升核心素养。一年级“我们一起敬老吧”语文跨学科学习以童谣《敬老歌》、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为学习内容,在“识老—赞老—敬老”的进阶式活动中,学生既训练了识字与说话,也参与了重阳节风俗活动,在生活中感受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除文化主题活动外,学校还有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春秋季社会实践活动、班级绿植养护行动、校园图书馆服务日活动等。教师可把这些身边既有的活动赋予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因子,让这些有意义的活动更具语文味,也让语文学习更贴近校园生活。

3.立足现实生活需要,寻求有意义的话题。语文跨学科学习需要联结生活,教师可以从“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喜欢什么”或“社会需要什么”“社会关注什么”出发,寻找有意义的话题。

举例说明,“玩转课程表”项目是“跨学科学习”与“科学幼小衔接”融合的产物,于开学第一周开展学习。关于“课程表”的学习出现在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结合此内容而设计的“玩转课程表”跨学科学习调整至开学第一周,有其意义与价值。刚入学的学生在进校第一天就开始接触各学科课程,开始面临整理书包、做好课前准备等生活习惯的养成,其实践基础在于认识关于各类课程的名称以及会看课程表,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在此得以体现。

课标在第一学段跨学科学习中提出关于“爱学习”的主题,《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指出:“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促进儿童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生活。”因此,基于儿童实际需要的“玩转课程表”设计了“逛校园—理书包—制课表”的系列活动,在各个功能室、图书馆、体育馆的实地参观和体验中寻汉字、识学科,熟悉校园,消除陌生感;在各类学科书籍与作业本的归纳整理中认汉字、学收纳,为日常书桌整理的习惯养成做好准备;在认识班级课表、美化个人课表的活动中学习从日期、节数等方面看课表,巩固识字,并了解小学的一日作息,激发学生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向往。

此外,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也可以成为跨学科学习的话题选择,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聚焦与分析问题,掌握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形成自己的见解,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的常态化、生活化。

二、架构:基于学段特点的校本设计思路

各学科都需用一定的课时开展跨学科学习,这种交叉、渗透、整合式的跨学科学习,为突破分科教学的局限带来活水。那么同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同学科不同年级之间的纵向发展都应基于学段进阶进行结构化设计,进行校本化统筹安排。

1.纵向架构,梯度体现学段进阶。课标在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提示中,强调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把握学习内容的周期和容量,注意体现不同学段的任务进阶。跨学科学习的校本化实施需考虑体系建构,形成结构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体系。

体系建构的前提,是深入了解跨学科学习在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以及在学业质量描述中的不同标准,明确不同阶段的能力进阶,把握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从表2中可以看出,跨学科学习活动领域愈广,整合的学科数量以及媒介形式也愈多,能力要求也会相应提升,从观察、提问、参观、体验,到策划、组织、调研、总结等;文化类学习,也从参与、留意、感受到参观、探寻、传承。基于此进行跨学科学习的校本化设计,应努力呈现进阶性。如日常生活系列,低年级立足班级与家庭,结合劳动、科学课程资源,设计“七彩慧植”跨学科学习,包含“农业种植”“养护绿植”;中年级立足校园,结合学校节日课程,设计“我的节日我做主”跨学科学习,包含校园“朗诵会”“读书节”“劳动节”等;高年级立足社会,结合春秋季社会实践活动与红领巾寻访,设计“大美南京”跨学科学习,从关注自我生活、校园生活,走向关注周围生活、社会生活。

再如“欢欢喜喜过春节”跨学科学习,可以在梳理现行语文教材与地方特色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如表3),低年级图文记录“我们家过春节”“年味美食清单”,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在生活中留意春节习俗;中年级从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秦淮灯会”出发,引导学生体验春节里的庆祝活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文化意蕴;高年级则从“不同年代的春节记忆”以及“南京的春节”出发,从时间、空间等不同角度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教材内容探究问题,运用多种形式分享感受。

在课标理念的引领下,明确学段特点,明晰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以融通为基,以进阶为核,进行整体设计,才能彰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阶段性。

2.横向架构,整体观照学科对接。语文跨学科学习有“跨界”特点,涉及对其他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因此,学科间的横向设计尤为重要,前提是教师对其他课程的认识与定位,需从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现行教材、校园活动中找寻联系。

如一年级“你好,萝卜”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设计,从内容角度看,该跨学科学习将语文“养护绿植”、劳动“种植和养护常见水培和土培植物”与科学“知道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需要环境条件”等内容相联结,立足学校现有的农场资源与种植特色活动,设计跨学科种植活动;从能力角度看,该跨学科学习将语文“学习日常观察与记录”与科学课程“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相联结,为观察与记录萝卜的成长过程提供已知经验,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连续观察与图文记录,能够互相交流、参与表达。

该跨学科学习周期比较长,历时2个多月,基于对学段特点的认识,形成“你好,萝卜”校本化活动结构设计思路,对各学科学习形成有效整合(如圖1)。

“你好,萝卜”跨学科学习实现多学科无缝对接,旨在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有条理地解决问题。当然,此跨学科学习以语文为领衔学科,设计关于萝卜主题的识字与写字,关于萝卜的儿歌、故事、古诗的阅读与鉴赏,关于种植观察的梳理与探究,关于观察记录的表达与交流活动,形成多学科联结又语文味十足的跨学科学习活动。

总之,从学习内容、思维方法、关键能力等方面寻求学科间联系,形成科学的学习结构,这样才能让语文学习向四面八方打开时有理有据,让跨学科学习在跨出学科之界时实实在在,真正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可推广性的跨学科学习样态。

3.一体设计,形成教学评一致的学习方案。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含任务、情境、目标、活动、评价、资源等几大要素,要素间紧密联系,只有一体考虑,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案,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跨学科学习也是如此,下面以一年级“小文具,大热爱”跨学科学习为例,探寻具体的操作路径。此跨学科学习立足教材内容,以“解救班级流浪文具站”为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外学习,初步形成爱护文具的意识与习惯。

(1)确定学习目标与内容。确定核心目标,“认识保护文具的重要性,能用图文的方式完成爱护文具小锦囊,并与他人分享交流,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选择学习内容,即一年级上册《小书包》、教师自我创作儿歌《千人笔》。细化具体目标,即通过阅读《小书包》,认识常用的文具,了解它们的用途;通过阅读《千人笔》,了解铅笔的制作过程,初步形成爱护文具的意识;通过“流浪文具站”各类文具的数量统计与遗失分析,了解文具“流浪”的真实原因;用图文方式设计锦囊,全班交流,形成班级爱护文具公约,养成爱文具的好习惯。

(2)明确学习任务与情境。以“解救班级流浪文具站,完成爱护文具小锦囊”为任务,设计情境:班级“流浪文具站”里每天都有新成员,它们被主人遗弃,失落地躺在那里,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请你完成一份“爱护文具小锦囊”,参加“流浪文具拯救大会”吧!据此设计“阅读儿歌,与文具交朋友—数数文具,分析遗失原因—设计锦囊,形成文具公约”的活动流程。

(3)细化学习活动与课时。“阅读儿歌,与文具交朋友”预计2课时;“数数文具,分析遗失原因”与“设计锦囊,形成文具公约”共预计2课时。根据目标与内容,从学生活动设计、教师指导要点、学习评价建议等方面细化活动过程。如学习《千人笔》,教师可以设计“读儿歌,了解制作材料—讲故事,体会制作过程—对话,安慰流浪文具”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识字、阅读、说话等语文实践中体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图片与汉字演变过程讲解生字;重点指导“石墨”“木材”“上漆”“劳动”等词语。在师生合作讲故事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能初步看图说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达到“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的要求。以上学习活动还应配套评价设计,以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是否能“说清楚铅笔的制作材料”“参与讲述铅笔的制作故事”“大声说话,尝试安慰流浪铅笔”等。

(4)设计学习评价与展示。因跨学科学习具有较强的过程性和探究性,其评价也应重视过程性和表现性。教师应系统收集学业评价证据,关注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具体成果,多用鼓励性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性。除了考虑活动过程的评价设计,教师还应考虑成果展示时的评价,如表4呈现的是成果展示“流浪文具拯救大会”的评价标准,力求体现“教学评一致”。

三、协同:基于教学共同体的跨学科育人机制

1.部门协同机制,强化“跨学科学习”理念意识。想要让跨学科学习真正落地,需要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跨学科学习观念。 学文献、看设计、听讲座等是学习“跨学科学习”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以部门协同为机制,以实操性强的具体活动为载体开展跨学科学习,营造“跨学科学习”氛围也是一条路径。学校各部门组织的活动,既有学科性,又具综合性,如体育部门组织的“亲子运动会”重在拉近亲子关系,弘扬运动精神,但设计趣味项目、撰写运动会方案、统计报名情况、设计加油口号、制作啦啦队手牌等又涉及各个学科,综合性强。应以本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协助为原则推进跨学科学习方案的实施,将跨学科学习的理念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去。

以“迎冬奥,展风采”冬季趣味运动会为例,该活动以体育组为主导,联合了语文组、美术组、数学组开展跨学科学习。如二年级设计了“一起向未来”寄语、“冰雪项目”探究、“旱地冰壶”体验、“班级出场”练习、“项目报名”统计、“体育精神”回顾等活动流程。其中“一起向未来”寄语、“冰雪项目”探究以语文学习为主。二年级语文组自主创编冬奥儿歌,让学生在识字、阅读、写话中,了解冬奥的基本信息,如时间、主题、吉祥物、基本项目等,并能用几句话表达自己对冬奥的祝福。教师设计冬奥项目调研单,鼓励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从举办地点、项目用具、比赛规则等方面,通过观看视频、请教他人等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简单的项目图文介绍。

通过部门联动,语文组在冬奥主题运动会中融入语文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回归生活,聚焦热点,语文组不仅引导学生享受运动乐趣、增强体质、锻炼意志,还在阅读、梳理、探究、交流活动中了解冬奥,形成民族自豪感,提高語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教师们也在这一活动中经历跨学科学习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对语文跨学科学习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提升了跨学科学习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2.教研协同机制,建立“跨学科学习”研讨格局。我校从集体教研的视角,组建了人文学科、数理学科、艺体学科三个教研组,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教研组开展“跨学科轮换式看课”,即每周跨学科听课,打破学科壁垒;开展“跨学科集体备课”,即定期参与其他学科的集体备课,了解课程、教材、教法。站在交叉学科的视角,文科、理科、艺体学科各有特点,也互有沟通与联系,通过年级组教研管理,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互动。开展“跨学科主题研讨”,即要求各学科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以跨学科学习为主题的教研展示活动,通过课例、汇报、沙龙等形式呈现组内研究成果。

以学校组织的“我们上学啦”为例,该课程以跨学科学习为理念进行设计,规划学校开学第一周的幼小衔接课程规划,帮助学生缓解入学的紧张感,对小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小学生活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图2呈现的是该跨学科学习任务活动框架。

以语文、科学、德育学科为主开展“我们是中国人”活动,重在通过图片与视频欣赏、儿歌诵读、动手搭建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以语文、美术、德育、音乐学科为主开展“我们是一家人”活动,重在通过自我介绍、席卡制作、校歌学唱等,激发学生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的喜爱,缓解学生入学的紧张感;以全学科参与开展的“我们是小学生”活动,重在通过参观功能室、认识与制作课程表、玩学科游戏等,以综合化、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了解各个学科。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校本实施以“联结”为原则,关注课标、教材、生活的紧密联系,精选优质资源、扩宽学习途径、确定学习主题;以“架构”为原则,关注不同学段的纵向发展、不同学科的横向勾连、不同要素的一体设计,形成结构化的学习体系,促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以“协同”为原则,关注学科组、年级组的紧密沟通,让跨学科学习真正落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二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文具跨学科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的文具我做主
奇奇怪怪的文具
买文具
“超学科”来啦
We Love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