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体验落实初中文言文教学

2023-06-05 01:03王海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言文情境教师

王海波

情境是学生认识和学习语文所必需的情感环境。初中语文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审美性等特点,与小学语文相比,其理论知识和技巧相对深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让他们意识到,语文是一门可以抒发情感、陶冶情操、浸润心灵的学科,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要想真正地实施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就必须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各类感官体验及情感因素。生动有趣的情境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审美和认知经验,并使其在特定的交流或问题情境中,能运用语文技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观念,最终提升到对作品的背景、流派风格、时代特征、地域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认识,由此真正实现全方位的语文教学。

一、正确认知两个“关联”

首先,明确真实情境与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情境教学首先应从“情境”入手。语境的营设不是单纯的场景重现,它要求教师充分考虑与文言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所涉及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并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关注文言知识在当下社会的价值。情境化本身就是要突破现有学习与历史之间的隔阂,因此,文言文所指向的历史语境与现实环境的联系一定要深刻,符合规律,若只是表象,则语境就会丧失其意义和功能。

其次,明确学生认知与所构情境之间的联系。不同学段的教材通常是编者根据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学情而编写的,具有与学生实际学情相符合的教学价值,是教师的主要教学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但是,统一编撰的教科书显然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体验,因此,在文言文的情境教学中,必须正确地理解文言文与学习者的关系,创设的情境应以文言文的内容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多维度学习课文,以达到个性化发展的目的。当然,我们也要清楚,创设情境仅仅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情境创设必须合情合理。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知识融入自身的认知结构,那更有必要通过情境创设来实现。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文言文的文体、内容特征相适应,同时又要与学生自身的经历、真实的生活环境相适应,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进入古人的精神世界,以此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

二、代入感官体验

要让初中生进入文言文的情境,最直接的切入点就是让他们从感觉的角度出发,把外部的感觉带入情境中去,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在学前便进入文言文环境,减少与文本之间的隔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利用网上的各种资源,通过播放影音等直观手段营造教学情境。

如《岳阳楼记》中的“巴陵胜状”是怎样的“胜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对“把酒临风”的感伤与壮怀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触发与作者的共鸣。

又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关于古时战争的叙述,“内城”与“外郭”二者的形态、模式等,与学生的认知之间充斥着距离感、隔阂感,因此可以通过图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由此引导学生探究“多助”和“寡助”的区别,了解为什么文章要突出“得道”二字。再如《陋室铭》这一类骈文,也可找到相应的朗读音频,让学生直接体会骈文的韵律美,从审美的经验获取,进一步上升到对文体和书写方法的认识。

三、依托故事情境

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增强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教科书中的许多文言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其中一些故事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教师可以将文言文的有关情节改编为一个故事,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拓展学习语境,使学生能够生动有趣地学习文言文。

如,诸葛亮才华横溢,忠于职守的形象,为学生们所熟悉。初中课本收录了诸葛亮《诫子书》《出师表》两部作品。《诫子书》言辞恳切,作者意在告诫自己的儿子要养成良好的品德与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补充“七擒孟获”“空城计”“舌战群儒”等流传甚广的故事,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深刻地感受到诸葛亮的智慧,更好地了解“静”“才”“学”三者的关系,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出师表》的开头,主要是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忠告,后半部介绍的是三顾茅庐、艰难创业、临终托孤、渡泸定南这四个故事。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对这四个故事进行详尽的补充和扩展,将诸葛亮的生平经历、三国的历史与文本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通过故事性的文言学习而感知到诸葛亮对于蜀汉的忠诚之心。

四、构建问题情境

教师还可以用关键问题、核心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在回答问題的过程中联合文章的写作背景。通过情境的导入,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深层次感情的认识。在提出问题时,要注重在与初中生的认识层次相一致的前提下,让学生围绕核心内容进行阐述,从而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

以《陋室铭》中的“陋室何以陋,何以不陋”为核心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体会作者当时的心理状况,了解这种心态的可贵之处,更好地实现本文的研究目标。

再如《记承天寺夜游》中,引导学生思考“欣然起行”是否就是东坡先生实际的境遇与心境呢?“闲人”二字又反映了东坡先生的什么情绪?带领学生超越词语的表层意义,探究文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层内涵,从宋人的心理和思维体系入手,读懂文字背后作者的忧伤之情。学生进一步明白苏轼笔下所呈现的清新空灵,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凸出了本文的内涵和主旨。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辅以具体情境,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可以对古代的文化和文人的思维进行阐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作者的心态和作品的背景来阐述自己的思考。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进入情境,加深了对文言文的认识。唯有在语境中了解了相应的文化思想,学生才可以避免以今天的看法去揣测古人的思想,进而减少时代的隔阂。

五、构建背景情境

在培养学生情绪认识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作者的有关事迹,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走进作者以文字构建的丰富内心世界,而对作者的理解,又可以让他们的感官变得更立体,进而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如,如何让学生触摸到东坡先生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落寞与释然的情绪?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阅读作者被贬黄州时的“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以及被贬岭南时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诗文,去体会东坡先生生平的跌宕起伏,并由此切身体会东坡先生于困境中的旷达。《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一抹淡淡的失意落寞与自我嘲解,同样也是体现作者精神世界的画龙点睛之笔。学习者如若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便能更加全面细致地理解文本。

六、亲历演绎情境

演绎情境适用于对话形式的文言文。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孙权劝学》等对白类文章,教师便可引领学生对不同角色进行饰演,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相应的对话模拟。演绎情境既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章的语境中,又能激发他们主动去理解和翻译文章中的语言,使其更好地掌握文本内涵,了解文中的角色。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分析写作过程和技巧方法。站在作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演绎模式。

如,在《秋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安排学生到森林公园去欣赏秋季的美景,体会秋季的特点。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对照秋季的风景,讨论作者为何会出现一种“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感触,然后引导学生对作者的人生背景、人生阅历进行剖析,再用“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念来进行文本分析,从而获取相应的共情。王荣生教授提出:古文之学,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对章法结构和语言品味的鉴赏。正因如此,在实际的授课中,在指导学生进行推理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在情境中加深对文字和结构的了解。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学生掌握了文言文学习的两个关键要素,从而使文言文的学习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在经年的教育教学应用中,已逐渐证明其丰富的教学价值。而对于文言文教学而言,情境教学可使深邃晦涩的古文字“简易化”,由此推动学生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扬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情境教师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最美教师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