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之下,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分别安排了三项学习内容,每项学习内容又可以设计成一个或几个单元。教师基于某一个学习单元,设计学习任务,再以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1]笔者将结合三年級“我给长辈送月饼”跨学科学习案例,谈基于这一真实任务,构建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
在“文化活动”这一主题下,笔者围绕中秋佳节进行任务设计,强调生活性、真实性,联系中秋文化,确定以“我给长辈送月饼”为学习任务,引导三年级学生走进开放性的社区生活场景中,在挑选、购买月饼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知识,调动生活经验,学习阅读、表达、计算、美术等多学科知识,解决为长辈送月饼的实际问题。该任务统领了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也将语文学习活动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实现内容、学习、生活之间的三者互动。[2]
任务一:月饼知多少
(一)多种途径,了解月饼
1.出示和中秋节有关的图片,说一说中秋习俗。
2.聚焦月饼,说一说中秋节前我们购买月饼的途径。
3.月饼种类繁多,请你利用线上或线下途径,了解一下市场上有哪些月饼。
(二)分享见闻,识字说句
1.小组内交流自己在市场上看到的月饼。
2.指导练习有条理地表达,将有关月饼的见闻和自己的感受连在一起说。
3.运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预设一:“莲蓉”的“蓉”,“蓉”可能是个形声字,“容”是它的发音,草字头说明这个字可能和植物有关。我猜测“莲蓉”应该是“莲子”做的。
预设二:“五仁”的“仁”,查字典知道“仁”为果核里头较柔软的部分。
4.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选一款印象最深刻的月饼详细说说它的样子和口感。
预设一:运用比喻的手法,如“豆沙馅月饼看上去像圆圆的月亮,里面是红褐色的豆沙”。
预设二:运用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和食物口味有关的词语“甜津津、酸溜溜、辣乎乎、香喷喷、油腻腻”等说一句话,如“吃起来甜津津的,像是在嚼土豆泥”。
(三)归类探究,发布任务
1.月饼种类繁多,尝试给月饼分类。
预设一:按形状分,有圆形和方形。
预设二:按做法分,有苏式和广式。
2.出示各地月饼口味地图,引导学生发现月饼还可以按地域分类,大致了解不同地域月饼的区别,感受各地文化的多样性。
3.为什么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习俗绵延了数千年?
4.布置任务:家庭团圆聚会时为长辈购买一款合适的月饼。
【设计思考】在“我给长辈送月饼”整体任务中,第一个环节“月饼知多少”起到了基础作用,学生只有先了解了市场上的月饼品种,才能为后续买月饼做好铺垫。
其次,本环节中,教师需要灵活勾连学科内容、课标要求与生活内容,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依据教材和课标,将三年级学生应知应会的语文知识运用起来。
最后,学生在认识各地月饼品种的过程中,感受月饼文化历史悠久,树立文化自信,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任务二:商店买月饼
(一)准备阶段,梳理思路
1.小组讨论一下,去超市给长辈买月饼需要提前做什么。
预设一:和父母沟通,获得买月饼的钱。
预设二:了解长辈喜欢吃什么口味的月饼。
预设三:了解长辈不喜欢的月饼口味。
2.那么谁来给我们模拟一下怎样从父母处获得资金?怎样向长辈询问?
如果直接问“妈妈,您能给我一点钱吗”“爷爷,您喜欢什么口味的月饼”,妈妈、爷爷能听懂你的意思吗?回顾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商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不能让别人听得云里雾里。
预设一:妈妈,马上中秋节了,我想给爷爷奶奶买月饼,您能给我一点钱吗?
预设二:爷爷,马上中秋节了,我想给您买月饼,您喜欢什么口味的月饼?
3.按流程回家询问长辈、父母,做好记录,完成“前期准备表”。
(二)选购阶段,合理比较
1.购买时要关注什么?
预设:保质期、品牌、价格、口味。
2.这些信息在哪里可以获取?关注“月饼产品说明”,仔细阅读,交流获得的信息。
3.月饼的食用者为老年人,购买月饼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一:添加剂不能太多。
预设二:要买适合家中长辈的口味。
预设三:保质期要久一点。
4.关于保质期,到底长好,还是短好?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5.带着“月饼采购信息表”,一边记录,一边挑选,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店员有礼貌地提问,最后购买一款月饼。(“月饼采购信息表”从名称、品牌、口味、配料、保质期、储存方式、价格、最终选择、我的理由等角度进行填写。表格略。)
(三)购买完成,分享理由
1.买好后,在班级交流购买该款月饼的理由,展示“月饼采购信息表”。
2.围绕价格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比较盒装和散装的单价。
【设计思考】第一,跨学科学习设计要关注活动之间的连贯性,从子任务看,“商店买月饼”是整个任务的中心环节,承上启下。
第二,该环节引导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建构知识,發挥“做中学”的优势,提升思维含量。学生自主梳理购买流程,自主询问长辈,自主比较各项因素,自主搜集信息,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学会了购买月饼,以及阅读实用类说明书。
第三,综合了多样化的学科知识,学生自主阅读实用类文本,把握重要信息;学习和父母、长辈、营业员表达交流,清楚说明自己的想法;学习梳理探究,将获得的信息有条理地用表格记录下来;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买月饼的实际问题。
任务三:聚会送月饼
(一)创意书写心意卡
1.送月饼前,我们可以送长辈一张心意卡。观看月饼广告,思考心意卡图案的设计。
2.思考心意卡上写什么祝福语。
3.制作心意卡并写上给长辈的祝福语。
(二)表演节目送祝福
结合自身特长以及中秋节氛围,排练一个家庭聚会小节目,如给长辈讲一个关于中秋的传说,背诵与“月”相关的诗歌,进行“月”字成语接龙。
(三)长辈点评话收获
1.家庭聚会上给长辈送月饼、递上心意卡并表演节目。
2.请长辈点评月饼和“我”的表现。
3.中秋后全班交流家庭聚会的温情时刻,写下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明年的改进建议。
【设计思考】“聚会送月饼”是整个任务的收束和升华,最终形成以语文学习为主线的任务驱动学习。结合前两个子任务来看,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进行语文实践,是在行动中有创造性的学习,感受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懂得孝老爱亲。
一、以真实问题聚焦学习主题
1.依托传统节日,触摸中华传统文化。该跨学科学习活动突出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内容,但是怎样拉近学生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距离呢?笔者以中秋佳节为依托,以月饼为主题,在跨学科学习中体会中国的月饼文化及其背后寄托的中国人对“月圆人团圆”的文化心理,让传统文化具体可感。
2.联系生活问题,聚焦“我给长辈送月饼”。跨学科学习要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依托在中秋节“我给长辈送月饼”这一任务,引导学生在社区生活场景中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认识完整的现实世界,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二、以真实任务统领整体设计
1.依据真实行为设计活动链。围绕“我给长辈送月饼”这一真实任务,以学习行为为主线重组学习内容,串联起各项语文学习内容。要想成功给长辈送出月饼,需要经历三个环节:了解、选购、赠送。三个子任务都是“我给长辈送月饼”的一部分,安排上要符合逻辑性和连贯性,活动链条清晰有序。
2.依据学科特性凸显语文味。生活视域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需要秉承“语文性”。在“月饼知多少”环节,教师依据教材提供语言支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在超市的探究所得,提升表达能力;在“商店买月饼”环节,引导学生多方面沟通和了解,提升其阅读实用类文本、人际沟通和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聚会送月饼”环节书写心意卡,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表达能力。在“我给长辈送月饼”的任务统领下,各项学习内容有机整合,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提升核心素养。
三、以真实评价助力学习反思
1.采用真实的表现性评价。跨学科学习应从解决真实问题入手进行评价,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完成的学习成果为依据,着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语言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任务二根据学习目标,关注任务中学生真实的表现。
最后,整体评价将评价主体定位为长辈,请长辈点评孩子的月饼、节目。长辈在评价时说:“很感动,感受到了孩子满满的心意。”“这样的活动很有仪式感,度过了美好的团圆夜。”
2.交流真实的学习收获。课程最后,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收获。有的说“我会买月饼了”“我会看说明书了”,还有的说“奶奶睡觉都笑了出来”。换一个视角,学生获得了真实的学习收获。
3.反思真实的改进建议。课程最后,谈一谈如果明年再给长辈送月饼,自己会做哪些改进。学生积极反思,如“给月饼做一个包装盒”“把家装饰一下”“询问老人的口味时要再问细一点”等。同时,学生也给这次活动提了改进建议,如“最受老人喜爱的月饼评选”“讲一讲和中秋有关的故事、传说”,凸显评价的长远性与发展性。※
参考文献:
[1]陆志平.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J].基础教育课程,2022(17):9-15.
[2]陆志平.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五个关键词[J].语文建设,2022(11):13-15.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