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低年级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

2023-06-05 01:03丁海慧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童谣跨学科活动

丁海慧

跨学科学习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和高阶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加强课程综合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结合新课标要求,立足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结合校园读书节,在一年级开展了“举办春日童谣会”跨学科学习活动,力求准确定位、有效联结,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功能。

任务一:春天在哪里(2课时)

(一)诵读童谣《春天在哪里》,初步感知春天

1.复习“快乐读书吧”童谣《摇摇船》《小刺猬理发》等,发布春日童谣会任务。

2.教师示范朗读童谣《春天在哪里》后,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

3.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认识“翠、鹂、影、映”等生字。重点引导:

(1)青翠的山林里有什么?(红花、绿草、黄鹂)

借助翠鸟、翠竹等图片认识“翠”,联系生活认识“鹂”,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影视资源认识青翠的山林。

(2)湖水的倒影里有什么?(红花、绿草、黄鹂)

借助字源图认识“影”,借助形声字特点认识“映”,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想象感受湖水倒影里的一片春景。

3.指导小组合作诵读《春天在哪里》,并全班展示。

4.聆听歌曲《春天在哪里》,并学唱。

(二)仔细寻找“春天在哪里”,尝试观察春天

1.复习科学《认识感官》(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运用五感的相关内容。

2.到户外观察一株月季,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填写《我的春日手册》(见表1)。

留心身边的春天,以图文的方式记录观察所得。

3.布置“春天在哪里”觀察任务,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观察,尝试用表1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合作创作童谣《春天在哪里》,描绘心中春天

1.分享“春天在哪里”观察所得,尝试用偏正短语表达。

2.回顾童谣《春天在哪里》,出示句式: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_________________里。

那里有________,那里有______,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学生填写的《我的春日手册》观察单为例,引导学生仿说。

4.学生根据自己填写的《我的春日手册》观察单进行仿写。

5.小组诵读自己创作的《春天在哪里》,回顾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选用合适的音量展示童谣,互相评价。

【设计思考】在“举办春日童谣会”整体设计中,任务一“春天在哪里”是活动前期准备的基础。一年级学生学科储备较少,生活积累有限,教师如何将学生顺利引入春日童谣会的活动情境中来呢?在任务一中分别设置了“初步感知春天”“尝试观察春天”“描绘心中春天”三个环节,学生通过五感在自然中观察春天,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方式拓宽学习视野,以图文的方式记录自己眼中的春景,信息搜集能力不断加强。学生在语言支架的帮助下积累词汇和句式,仿写《春天在哪里》,自主表达,提升沟通交流的能力。学生在诵读童谣、学唱歌曲中尽情释放内心感受,体会春日蓬勃生机。任务一将春日自然景观、学生生活体验、活动学习内容三者相联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激情。学生自主参与到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文化自信,教学目标层层递进,活动任务螺旋式上升。

任务二:活动巧准备(2课时)

(一)畅游校园,选择春日童谣会地点

1.带领学生逛校园,引导学生观察校园春景,运用“我观察到……”句式说一说。

2.小组交流讨论活动地点,学会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式,说清楚选取该地点的理由。

3.投票选举,最终确定活动地点。

(二)小组合作,排练春日童谣会节目

1.教师提供春日童谣《春天》《春妈妈》《春天的滋味》《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在哪里》,发布排练任务。小组选择一首或几首童谣进行排练。

2.指导如何合作朗诵。

(1)教师提出分工建议,小组分工排练。以《春天的歌》童谣为例——

春天的歌

学生1:蜜蜂的歌,染红了满园的桃花。

学生2:鸭子的歌,唱醒了沉睡的池塘。

学生3:雨点的歌,洗绿了山上的小草。

学生4:风儿的歌,摇得风铃叮当响。

学生1、2合:河边的垂柳,挥动着纤细的手臂。

学生3、4合:是那么轻,那么慢。

学生1、2合:春天的歌——

学生3、4合:春天的歌——

学生1、2、3、4合:春天的歌,是那么甜!那么香!

(2)教师引导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诵读,如:拍手读、击掌读、动作辅助、加入歌唱……

3.小组自由排练春日童谣会节目。

(三)精心装饰,布置春日童谣会场地

1.交流讨论:如何装饰春日童谣会场地?

预设一:可以使用“春”字创想画装饰。

预设二:可以带一些自己喜欢的植物、挂饰来装饰。

预设三:可以利用废旧塑料瓶来装饰。

2.各自准备童谣会的装饰物品。

3.各自携带装饰品,教师带领全班装饰童谣会场地。(教师提前准备装饰绳、夹子、胶带、剪刀)

【设计思考】跨学科学习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基于学校、家庭、社会等日常生活情境,为前五个学习任务群提供综合演练的实践场所和运用契机。学生在完成任务一“春天在哪里”前期知识积累后,顺势进入任务二“活动巧准备”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参与、了解、探寻童谣会开展的必要流程:选择地点、排练节目、布置场地。学生自主观察春日校园,选取活动地点,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进行春日童谣会节目排练。在小组合作时,教师重点关注指导组内任务的分工和节目表演形式。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场地、布置方式、节目内容、展示形式,在真实情境中实践和体验,调用多项知识储备,分工合作、协调有序开展活动。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伴间互帮互助,展现出团结一致的良好氛围。

任务三:举办春日童谣会

(一)童声诵春,举办春日童谣会

1.合唱《春天在哪里》,师生开启春日童谣会。

2.教师以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描写春日的词语导入, 学生穿着汉服等自己喜爱的服饰,配合音乐,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讲一讲关于春天的词句:花红柳绿、鸟语花香、莺歌燕舞、百鸟争鸣……

3.通过游戏摇啊摇、丢手绢,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在欢快的游戏中诵读有关春天的童谣。

4.评选“春日童谣小达人”,关注其是否落落大方、声音响亮、读音准确、语句流畅。

5.完成任务单:争当“春日童谣小达人”。(见表2)

看一看、评一评,一起参与竞选“春日童谣小诗人”。

(二)童心向春,我為春天做贡献

1.总结我们是如何举办春日童谣会的,可以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两三句话讲一讲活动过程。

2.分享参与春日童谣会的感受,并思考:我能为美好的春天做哪些事情呢?(重点引导学生从保护环境卫生、爱护花草树木、节能减排等方面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以贴一贴、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完成“我为春天做贡献”任务单,并交流反馈。

【设计思考】在任务三“举办春日童谣会”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者诵读得比较好的一首童谣,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用读一读、唱一唱、演一演等形式展示,体会春日旺盛蓬勃的生命力。运用游戏摇啊摇、丢手绢等多种活动形式,丰富学生诵读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多样诵读、传唱童谣,品味童谣朗朗上口的语言特色,将书本中的文化与真实情境中的生活文化相结合,感受中国语言文字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的顺利开展自然地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有机融合,学生借助喜爱的童谣走进文中的春天,理解文字内涵,在一系列语文跨学科活动中培养审美能力。在暖暖春日中,学生齐坐草地上,唱一唱春日童谣,看一看春日美景,摸一摸春日小草,感悟春的勃勃生机。学生通过活动亲近自然,关注当代文化生活,了解美与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社会发展、保护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后反思

跨学科学习只有植根于生活的土壤里,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还原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运用的真实风貌。而立足语文学科本位,寻找有意义的话题,落实活动是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有效联结,立足儿童立场,以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为情境是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则。

一、立足学段,有效联结,寻找有意义的话题

1.立足学段特点。一年级学生尚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知识储备较为薄弱,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举办春日童谣会活动从学生兴趣出发,立足学段特点,注意学段任务的进阶性,着力降低活动难度,简化活动流程,从而突出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把握好本次活动的周期和难度,增强活动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

2.关注自然生活。学生利用不同的感官全方位感知春天,感受春天来临时自然的变化,为举办春日童谣会奠定基础,将活动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

3.联结教材内容。“春日童谣会”举办期间,教师围绕教材中“日积月累”板块有关春日美景的词语展开学习、欣赏,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观察自然。与此同时,在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也推荐了儿童所喜爱的童谣。浅显易懂的儿歌和童谣具有极高的阅读鉴赏和创作借鉴价值。

综合考量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自然中环境状态、学生实际生活感知和教材文本内容,“举办春日童谣会”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跨越课堂内外,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进而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语言的魅力。

二、明确任务,设计活动,打开语言实践天地

1.联通课内外,精选学习资源。在跨学科学习的任务中应合理利用课内外资源,除了与教材相联系外,教师可以利用文本资源(如优美的春日童谣、耳熟能详的春日古诗词)和影视资源(如春日图景、春日视频)开展学习指导。春景资源无处不在,校园内、马路上、小区里有着丰富的春景资源,学生容易观察。同时,在跨学科活动中也需要合理使用学科内外资源,如在任务一“春天在哪里”中,学生调动已有的科学知识,利用五感观察春天。学生将学科间资源有效联结,将已有知识与实践经验相关联,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解决真实问题,这是跨学科学习的价值所在。

2.丰富活动形式,提升语言能力。通过进阶式活动,助力语言发展之路。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寻春、写春、绘春、诵春、展春等进阶式学习任务,在感悟春日蓬勃生命力的同时,乐于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展现文化自信,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如诵读童谣感知春天时,用读一读、说一说、唱一唱等学生喜爱的形式展示,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体会春日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再如举行春日童谣会时,运用民间童谣游戏《摇啊摇》《丢手绢》等活动形式,丰富学生诵读样态,在多样的诵读、传唱中积累语言,品味童谣朗朗上口的语言特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尊重儿童主体,激发学习内驱力。春日童谣会的开展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的场地是自主观察后选的,合作童谣内容是自主确定的,展示的方式是自己喜爱的,活动的布置是自主决定的,布置的物品是自主制作的—— 正因为活动的开展贴近儿童生活、充分尊重儿童意愿,儿童才能在真实情境中自主解决复杂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内驱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全程评价,有效实施,确保活动开展有效度

1.有效搭建支架。活动从儿童本位出发,有效搭建多种支架,符合学生的能力发展规律,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由扶到放”,在鲜活的实践学习中不断成长。如在观察春天时,让学生通过眼睛、鼻子、耳朵、手观察春天,填写《我的春日手册》,提供观察支架;在仿写《春天在哪里》时,让学生用“春天在里,那里有 ,那里有 ,还有 ”句式仿写童谣,提供语言支架;在指导诵读时,就如何用喜爱的方式展示给予学生诵读支架。

2.有效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仿写、小组合作排练、班级共同装饰、合作展示童谣等多种合作学习方式在本次活动中依次呈现。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合作、分享,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提升人际沟通交往水平,从而在集体中能够有效配合完成相应任务。当然,针对一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有限、知识积累较少、处理突发状况能力不足等情况,教师应在学生小组合作活动中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敏锐性,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关注组间成员合理分工,有效指导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3.有效全程评价。跨学科实践活动需将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结合起来。相对于学习成果,跨学科学习更关注在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本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如每一项任务都有其对应的评价任务单,有表格评价、能力反馈、听说练习等。以小組合作排练春日童谣会节目为例,结合一年级学生活动经验较少、组织能力较弱的情况,教师在小组分工排练和表演形式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并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能够少数服从多数、是否有效完成小组展示四方面进行评价。在自主交互评价中,学生有方向,教师有标准,结果有定量,切实将素养提升落实在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

综合性评价则在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后,要求学生综合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想一想、说一说“春节刚刚过去,开春节儿歌诵读会,你们要展示什么节目”,检验学生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五个关键词[J].语文建设,2022(11):13-15.

[2]崔允漷.试论新课标对学习评价目标与路径的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22(07):65-70+78.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二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童谣跨学科活动
“六小”活动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活动随手拍”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童谣里的童年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快乐童谣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