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玥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重点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从知识、技能等角度美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让学生能真正在生活中感受到美术的独特魅力。基于此,许多美术教师尝试将生活元素融入美术教学中,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而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存在不足,无法达到生活元素与美术教学融合的预期效果。为给广大教师提供科学、合理的方向指导,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六年级教材内容以及有关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实现生活元素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元素;现状分析;课程内容;教学策略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小学美术作为一门以欣赏、绘图、制作为主的艺术性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为此,美术教师应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尝试将美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术“美”的存在,使自身的美术思想和美术素养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1 分析美术教学趋势,制造生活投入需求
之所以要将生活元素和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模式下的美术教学逐渐与教育的发展趋势脱轨,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实际需求。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当前美术教學的实际趋势,发现教学的需求所在,从而为生活元素的投入开启门户。
1.1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课程形式化明显
许多教师和家长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学生在小升初的考试时并不会考查美术知识,美术教学其实并不重要,只需要了解基本的美术知识即可;而且学生自身也对美术这门学科并不重视,认为美术不过是一门用于放松心情、调整学习状态的副科而已。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工作就体现出了明显的“形式化”,很多美术教师并不会根据课程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系统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而是在教学中随便给出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模板,让学生借此进行模仿作画。
如果将生活元素投入美术教学中,教师就会发现人物的绘画十分重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需要与各色各样的人物接触,为了认识并了解这些人物,学生就要记住并且能够表达出这些人物的五官及身体其他部位的特征。如此一来,教师自然会提升对“人物绘画”的重视程度,更加用心地传授学生绘画技巧,并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1.2师资水平限制,评价标准固定化
摆在当前小学美术课程教学面前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小学美术教师的师资水平有限,很难设计出优质的美术课堂,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调查研究表明,当前许多小学中的美术教师尚未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很多教师也并非专业的美术院校毕业,对美术这门课程的了解不够深刻,也有部分美术教师“身兼多职”,既要负责语文、数学等课程的教学,又要留下一些时间开展美术教学,他们的精力相对分散,对于美术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例如,在教授小学美术《画人物》一课时,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绘制了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有的人物像巨人,其身高甚至超过了一旁的房屋;有的人物身材苗小,其腰杆细如竹棍;还有的人物歪歪扭扭,外貌特征十分浮夸。当学生满怀期待地将这些作品呈现在教师眼前,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与支持时,却被教师“一票否决”,认为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绘画,这样的作品是不合格的。很显然,这样的评价就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
倘若教师将生活元素投入美术教学中,就能认识到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引导学生大胆释放自身的想象力,完成自己独特的创作,相信坚持一段时间后,教师的美术水平也将得到明显提高。
1.3课程内容限定,教学重复性较高
课程内容限制导致教学出现较高的重复性,也是教师开展美术教学时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目前的美术课堂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的教学内容常表现得较为单调。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个人心理、认知水平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收获一些新的知识,而不是对一些重复性的内容进行反复琢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稳定提高。
例如,在教学小学美术《画人物》一课时,教师发现,自一年级起,学生就开始接触各种人物的绘画,从刚开始的简笔画,到后来的轮廓描写、颜色添加,每当教师给出要画的人物时,学生就会拿出以前完成的作品进行模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绘画水平并未明显提高。很显然,以这种“原地踏步”的方式开展美术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反而会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学生持续长远的发展。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带动美术教学的升级并使之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师需要将生活元素投入美术教学中,通过引入大量生活中的内容,降低教学的重复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新鲜感和学习欲望。
2 调整美术课程内容,便于生活元素融合
为了建立美术课程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使生活元素能够融入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对美术课程的内容做出调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
2.1创设生活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热情
就美术这门学科而言,要想将其与生活元素进行融合,教师就应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使学生对美术知识充满好奇感,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创设生活情境便是教师开展美术教学的有效手段,其充分渗透了“艺术创造源于生活”思想,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所蕴含的美。
例如,在教授小学美术《爸爸妈妈》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其课前准备好的视频,视频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家人早晨起床的视频片段,天还未亮,妈妈已经起床开始准备今天的早餐了,爸爸将房间、阳台、过道等地方的卫生打扫了一遍,随后孩子闻到香气扑鼻的饭菜味,懒懒地睁开了自己的双眼。第二部分是一家人下午一起做游戏的视频片段,爸爸在篮球场上打篮球,孩子和妈妈则在一旁进行羽毛球运动,一家三口挥洒着汗水、其乐融融。第三部分是一家人晚上聚在一起看电视的视频片段,为了孩子喜欢看的动画片,爸爸放弃了他喜欢的足球比赛,妈妈放弃了她喜欢的古装剧,始终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该情境的创设恰到好处,再现了学生周末在家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可以将自身带入其中,获得足够的体验感,并且学生也能借此回想起自己的爸爸妈妈以及与他们相处的时光,找到美术创作的灵感。
2.2精选生活素材,满足学生美术喜好
教师在开展生活元素与小学美术融合的教学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喜好特征,选取合适的生活素材,要结合课程实际并且对照日常生活对其进行深度挖掘,使学生在学习美术时找到熟悉感,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授小学美术《现代建筑》一课时,教师不必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中,可以充分结合实际生活,调查学生对“建筑风格”的喜好,找到相应的图片并为学生进行讲解说明,最后要求学生模仿绘画。
经过调查,教师发现,班内大部分女生都喜欢城堡风格的建筑物,梦想成为城堡中的一名小公主,享受巨大的房屋空间、美丽的装饰所带来的愉悦感。教师可以为这部分学生播放一些城堡图片,告诉她们在绘制城堡时应该以圆形为主体,突出城堡宏伟气派的特征。有的学生喜欢小镇、乡村房屋的建造风格,享受乡村生活所带来的朴素气息,教师可以为他们播放乡村建筑图片,告诉他们在绘制乡村房屋画时应当以方形为主体,展现出其朴实无华的特征,让人一眼望去就产生一种身处田园生活中的感受。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乐于生活在科技繁华、交通发达的城市中,享受现代化生活的种种便利,教师可以为他们播放城市高楼的图片,告诉他们在绘制高楼大厦时应当以各种柱体为主体,体现出城市建筑高大、宏伟、整齐的特征,尽可能采用仰视的绘画技巧,能够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效应。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就充分结合了学生的喜好需求,引入了丰富多样的生活素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发现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3 丰富美术实践活动,拓宽生活应用领域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曾对“教、学、做”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强调,要求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学生的“做”为中心,突出实践教学的价值。因此,教师也应积极开展各类美术实践活动,使课程与生活充分融合。
3.1设置观赏活动,提升审美能力
观赏活动是美术实践活动的重要类别,该活动形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高度契合,可以脱离传统课堂的约束,让学生回归自然、发现自然之美,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思想感悟。
例如,在教授小学美术《向动物朋友学习》一课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动物,引导其基于动物的外形、结构特征、生理习性等,找到生活中的一些仿生设计,从而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仿生学的独特见解。其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观赏活动,寻找并观察身邊的一些小动物。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获得了较大的收获,一些学生对蜗牛进行了观察,发现蜗牛的壳与一些简单的建筑物十分相似,光滑圆润、美感十足,并且蜗牛壳相对牢固,在外力作用下不易发生破损。由此,学生得出了结论,生活中一些建筑物的外形设计就仿照了“蜗牛壳”的原理,这样的设计不仅增添了建筑物的美观性,还能够让建筑物更能抵御狂风暴雨侵袭;有的学生对小鸟进行了观察,发现小鸟的翅膀结构非常巧妙,上面覆盖着许多羽毛,能够在风中自由飘动,于是这些学生联想到了风筝,风筝之所以能够在天空上自由飞翔,就是模仿了小鸟翅膀的结构,这样的设计既能保证风筝的牢固性,又能使风筝飞起来;还有的学生对小猫进行了观察,发现小猫在从高处跳下时,它的尾巴会自行转动,类似于螺旋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小猫落地时产生的冲击力, 于是学生便得出结论,直升机的螺旋桨可能就是仿照小猫尾巴而设计的,螺旋桨转得够快,就能够让直升机拥有足够的力量飞向高空,而且还可以安全降落。
在这次观赏活动的帮助下,学生对美术产生了新的认知,明白了美术对于生活的巨大作用,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体验,还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诸多帮助,教师应坚持开展此类活动,让美术的价值通过生活得到充分体现。
3.2开展操作活动,提升创造能力
操作活动的开展也是促进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元素有机融合的一种重要活动策略,在各种操作活动中,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造能力都将明显提升,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联,感受两者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教授小学美术《漂亮的鞋(一)》一课时,上课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各种类别的鞋子,并且从中得到启发,产生一定的创作灵感,最后能够自主设计作品。以往教师在教授本课内容时都会以学生的自主绘画为主,给予学生相应的模板或者让学生参照自己的鞋子进行绘画,这样的教学内容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不妨开展一次操作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学生将两个塑料瓶剪开并在瓶子的底部垫上棉花,完成了一双“保暖鞋”的制作;有的学生将废弃的铅笔盒作为鞋底,在其上开口并且用绳子进行简单的固定,完成了一双“人字拖”的制作。这些作品不仅充分释放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展现自己的才能,还有利于学生精神品质的提高,使学生养成生活废品再利用的意识,达到了生活元素与美术教学融合的目的。
综上所述,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小学美术课程也应如此,教师应加大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与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开启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韩金龙.小学美术生活教学探微[J].生活教育,2022(11):23-25.
[2]程珺倩.生活即教育:谈生活材料在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22(35):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