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实施策略

2023-06-04 02:01黄丽珍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幼儿园

黄丽珍

摘 要:受“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大众教育意识以及功利化的思想影响,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课程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的现象。如何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儿童视角出发,深入探究当前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生活化课程实施策略。

关键词:儿童视角;幼儿园;生活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9-0041-03

1.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理论内涵

幼儿同样具有发现和感知世界的视角,即儿童视角,这一视角下幼儿是自我认知世界中的主角,能自主表达对世界的感受,并会对世界形成多元化认知。儿童视角强调教育研究应当以儿童为本位,尽可能使幼儿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促进幼儿提高自身对生活的认知,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学习体验。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课程设计要关注幼儿发展,幼儿教师要善于捕捉、整理和分析幼儿的学习经验和需求,以周围环境、材料和活动作为课程内容。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必须从生活中取材,也就是说,幼儿教育的资源必须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幼儿受教育的过程即是幼儿的生活过程。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幼儿工作规程》指出,教师应将各方面教育内容合理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表现能力和活动的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其童年快乐而有意义,幼儿园教育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设计并组织既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学习经验和特点,启发幼儿思考的教育内容,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由此可见,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儿童为本,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差异,理解幼儿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二是创设幼儿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参与活动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将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培养融入课程内容中,让幼儿在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中学习知识、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养成品德,也就是说,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课程教学以行动为导向,核心是让幼儿在行动和实践中实施观察、探究、表达交流和欣赏等活动。三是将幼儿课程内容渗透于幼儿的生活中,将生活中的要素提炼并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让幼儿在感受真实世界中学习课程知识,也就是说,幼儿园生活化课程要求从幼儿生活挖掘教学素材,将幼儿生活和教学融合,以幼儿生活过程来组织课程教学。

2.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1)丰富幼儿的经验

教育学家杜威曾将经验定义为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以及过程和对象的统一,认为生活中蕴含个体发展的养分,这一认识在理论上为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提供指导,也在实践上指明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方向。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一是有利于幼儿积累经验。幼儿园基于幼儿真实生活精心设计幼儿课程,将课程知识、技能和品德教育融入生活素材中,以创设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新认识,使幼儿的知识体系逐渐系统化。二是能够促使幼儿在学习经验的累积中不断得到自主性发展。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不是让幼儿接触完全陌生的课程知识,而是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了解知识、学习知识,通过构建生活实践内容,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不断内化课程知识,形成对课程知识的独特认识,这既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也有利于提升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三是可以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学习新知识的意识。知识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在生活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学习新的知识,长此以往,幼儿就能形成运用已有经验学习新知的意识。

(2)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幼儿教学的误区是知识本位和成人本位,这不仅忽视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还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幼儿只能被动地学习。然而,知识具有应用价值,只有将知识和幼儿经验相融合,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契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因此,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是对传统的幼儿被动学习模式的革新,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一是可以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生活化课程囊括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身心特点精心设计,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通过有目的的游戏活动和实践活动促进幼儿手脑并用,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完成课程教学内容,这有利于提升幼儿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生活化课程内容对生活内容进行了加工,将知识、技能和情感教育融入其中,以主体活动为学习线索,以活动材料为抓手,在生活经验的基礎上,引导幼儿自主挖掘学习线索,把握不同学习要素并形成新的关联。幼儿对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再加工过程即是幼儿观察、学习、反思和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三是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生活化课程主张通过游戏来完成,游戏活动是集体活动,需要通过幼儿与同伴交往合作来共同完成,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与同伴的交流和沟通更加密切,合作和交往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3)涵养幼儿的精神世界

生活包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是实践领域和意识形态的统一,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实践能丰富幼儿精神世界。生活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为人类检验和审视自身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提供窗口和基本场域,为承载文明和开展精神生活提供内容支柱。在经验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可以引导幼儿探查生活事件出现的原因,例如,在“引导幼儿发现社区中哪些地方有标志”的活动中,幼儿能真正融入社区生活,参与改进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有利于涵养幼儿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

3.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1) 片面理解幼儿园课程与生活的关系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已经形成幼儿课程生活化的基本共识。然而,实践中部分教师和幼儿园片面理解了课程与生活的关系,导致幼儿无法真正从生活化课程中学到知识。例如,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幼儿课程中包含生活的内容,就做到了“课程来源于生活”;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幼儿活动内容是为了生活,就做到了“课程高于生活”;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幼儿课程的生活化就是教授幼儿一些生活技能,例如,绑鞋带、洗脸、叠被子等。虽然部分教师赞同幼儿教育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但却忽视了幼儿生活是幼儿课程实施的途径,将幼儿课程生活化改革局限于小班,认为这群幼儿生活能力较弱。事实上,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幼儿园课程与生活的关系的理解比较片面,将生活要素生硬地引入课程中,未能真正建立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2)片面理解课程生活化与主题活动的关系

主题活动通过某一确定的主题将课程内容、资源和教学要素等进行有机整合,契合了幼儿教育的整体性要求。在幼儿教育改革中,生活化课程提倡以主题活动和游戏的方式完成,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然而,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将幼儿课程生活化简单理解为开展主题幼儿活动,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成为“被动开展”和“机械重复”。事实上,幼儿课程生活化并不是依靠某一次主题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系统指导、科学规划,渗透于幼儿生活过程方方面面。例如,部分教师设计的主题活动可以渗透在与学习主题活动相关的游戏中,却无法涵盖吃饭、睡觉、盥洗等生活各环节。幼儿一日生活皆是教育契机,若无法涵盖幼儿生活的所有内容,幼儿主题活动就无法与幼儿生活化课程建立密切联系,而成为生活化课程的展现形式之一。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设计应关注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和感受,对主题活动进行整体性安排。

(3)将课程生活化与知识教学对立

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培养幼儿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践中,由于知识的零散性、生活体验的感性认识与数学、科学的理性矛盾及幼小衔接对系统知识的要求,导致幼儿课程生活化实施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教师定位不明确。为防止幼儿之间产生矛盾,顺利推进课程教学,部分教师会对学习活动进行大量指导,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知识传授,导致幼儿缺乏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知识本位的影响下,幼儿教学评价往往以教师的评价为主。与幼儿自我评价和幼儿互评相比,教师评价确实更加客观,但却不及幼儿自我评价和幼儿互评引起幼儿自我反思和改进的作用大。正如费希尔所言,教育必须培育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去唤醒学生的力量。部分教师把课程生活化一知识教学放在对立面显然是错误的,幼儿知识教学不能脱离幼儿生活,更不能与幼儿生活对立,应当与幼儿生活贴近。

4.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实施策略

(1)通过主题活动开展生活化课程,促进幼儿对学习主题的深刻认识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以某一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行延伸、交流的集体活动,有利于打破学科界限,帮助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在幼儿园的生活化课程中,活动主题可以来自多个方面,教师需要走近幼儿、倾听幼儿再到读懂幼儿和支持幼儿,并选择有意义的课程事件作为主题。在主题选择上,课程事件应区别于游戏案例,在结构上要更加突出主题、事件、人物和环境,选取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让幼儿在感知与体验中提高对主题内容的认知。在主题内容设计上,生活化课程内容与幼儿的发展紧密相关,教师必须通过观察、判断来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活动需要,选择符合其“最近发展区”、与其发展能力相适宜的且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课程内容,站在儿童视角促进幼儿的发展。

(2)通过区域活动开展生活化课程,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是幼儿学习的背景和对象,材料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和经验获取。因此,教师应当关注幼儿学习的环境以及活动空间,再在主题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区域活动开展生活化课程,进一步提升幼儿学习材料和环境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使生活化课程具有更强的包容性。与中小学环境不同,幼儿学习环境不是通过文字形式进行呈现,而是根据幼儿现有的知識水平和发展需要,收集、整理并重新组织幼儿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将其以区域活动的形式呈现。例如,以班级为区域,设计“班级相反国”的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和观察生活事物,看谁能说出最多的相反词。

(3)通过游戏活动开展生活化课程,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纲要》明确要求幼儿教育应尽可能创造适合幼儿活动的环境,让幼儿在参与活动中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掌握相关的探究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游戏是幼儿参与学习的基本途径,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不仅能给幼儿带来乐趣,还可以帮助幼儿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和养成良好品质。游戏探究策略是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重要策略,需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达成教育的目的,教师在实际推进中应当把握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设计情境游戏,编制各种游戏活动;二是将课程内容渗透于区域游戏,将游戏作为载体,让游戏中的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体,满足幼儿的游戏愿望以及真实的需要,使游戏课程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和影响,以此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4) 转变教师观念,确立生活化的课程观

维果茨基认为幼儿各个方面潜能的激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因此,在幼儿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对确立生活化的课程观。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知识本位和成人本位思想观念,要尊重幼儿和倾听幼儿,注重与幼儿的沟通交流,用有质量的生活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师应超越抽象文本,关注幼儿的成长发展,着眼实际,把幼儿视为有意义感受生活的主体、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教师应当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相信幼儿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给予幼儿参与活动、参与游戏的机会;在课程评价上,应当重视幼儿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摒弃教师单一评价的方式。

总之,基于教育发展趋势,幼儿教师应当积极开展生活化课程,了解生活化课程的内涵以及价值,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积累经验、运用经验,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转变教师管理,建立生活化课程观,打造高质量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向荣.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1(06).

[2]陈晓红,李召存.教育研究中儿童视角的发展[J].教育导刊,2015(01).

[3]陈沛瑶.儿童视角的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J].现代交际,2021(11).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
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