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的心理护理在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中的应用

2023-06-03 11:42尚瑞芬王烨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恐惧口腔护理人员

尚瑞芬,王烨华,刘 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种植牙作为一类缺牙修复方式,可通过手术操作将下部支持种植体结构(人工牙根)作为基础植入骨组织内,得到骨组织固位支持后连接上部修复体,从而完成口腔种植修复[1]。种植牙具有与天然牙功能、结构、外观相似的修复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外观自信程度、口腔舒适度,同时增强咬合能力,促进生活质量改善[2]。但在临床中,要取得理想的种植修复效果,贯穿治疗前后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重要。因进行口腔种植修复的患者大多对口腔种植修复知识缺乏了解,同时碍于牙科诊治环境中其他患者的影响,术前易产生明显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可使患者治疗配合度降低、疼痛敏感性增加,表现为牙科恐惧症[3]。此类患者更易通过回避治疗、推迟就医等加剧口腔病情恶化,已成为口腔治疗中较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目前,临床针对口腔科就医患者实施的心理干预措施所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相关干预措施缺乏针对性,对患者是否需要心理干预,需要何种程度、何种类型的心理干预缺乏明确了解,且干预实施人员并未经过统一、有效的培训,工作经验欠缺。认知-行为转变理论提倡通过扩充认知,使患者了解自身行为的局限性,促进其行为向某一既定方向转变,目前已应用于相关临床护理工作中[4]。本研究选取资历丰富且具有一定心理干预实施经验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认知行为理论的充分培训,将基于认知-行为的心理护理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于我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口腔种植修复适应证,且于本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者;②认知交流能力正常,可配合完成问卷调查者;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骨质疏松;②合并精神疾病;③合并牙周疾病或免疫缺陷性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8~56(36.95±7.90)岁;受教育程度:专科及以上13例,高中17例,初中及以下5例。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19~53(36.34±8.95)岁;受教育程度:专科及以上14例,高中15例,初中及以下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术前常规健康教育、术前口腔清洁,告知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并设立咨询热线。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的心理护理。首先,选取院内资历丰富、口腔相关护理工作经验5年以上,具备心理干预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干预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强化其对认知行为理论的掌握,制订符合口腔恐惧症心理特点的心理干预措施,经核查无误后开始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1.2.2.1 认知评估阶段 在患者入院进行诊治并计划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口腔健康知识、牙齿修复手术认知及疾病重视程度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当下口腔健康状况及对口腔种植修复的想法。通过与患者家属交流了解患者口腔健康行为习惯表现,制订针对患者的认知、行为及心理的干预计划。

1.2.2.2 认知改变阶段 护理人员依据患者认知评估结果,修正其在口腔健康知识、口腔种植修复术方面的认知误区,并通过言语鼓励并引导患者提高对口腔清洁、口腔保护的积极性。针对治疗中可能存在引发不适感受的操作,需重点介绍其在修复效果以及修复后外观改善方面的优势。告知患者提高自身配合度与舒适感受提高、手术时间缩短的关联性,从而提升患者接受治疗、积极改变术后健康行为的热情与自信心。

1.2.2.3 准备阶段 该阶段护理人员持续与患者沟通交流,并以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现场面对面健康教育等患者易接受的形式,定期提供相关健康信息,及术前、术中心理状态调节小技巧,提高患者术后健康行为改变积极性。

1.2.2.4 行为阶段 术中,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回忆认知改变及准备阶段所接受的心理调节知识,将自我调节付诸行动,转移自身注意力,排除外周环境干扰。护理人员则需通过微笑、握手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减轻患者修复过程中的身心不适感受。术后,护理人员进一步指导患者及家属口腔自护知识。

1.2.2.5 维持阶段 患者离院后,护理人员定期通过电话随访形式,了解患者修复术后口腔功能恢复状况及口腔健康行为保持情况,针对患者口腔功能恢复及健康行为方面存在的不足予以修正指导,并再次强调口腔健康维持的重要性,确保患者保持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度,积极改善行为习惯,减少抵触心理。

1.3 评价标准 ①恐惧心理:采用Stouthard牙科恐惧量表(DAI),包括医生处理方式恐惧、就医过程焦虑、一般牙科焦虑、牙医评论恐惧、就医过程恐惧等评估领域[5],共涉及条目36项,每项1~5分,总分36~18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恐惧心理越严重。②心理状态:采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包括抑郁、焦虑、愤怒、孤独等评估领域[6],涉及条目38项,每项0~4分,总分0~152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差。③口腔健康情况: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包括功能限制、疼痛不适、能力受限、身心缺陷等评估领域[7],共涉及条目14项,每项0~4分,总分0~56分,得分越高表示口腔健康情况越差。④美容满意度:美容满意度调查表涉及稳固性、美观度、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度[8],每项0~10分,总分0~50分,>40分为满意、30~40分为一般、<3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DAI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DAI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MSSN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MSSN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手术前后OHIP-14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OHIP-14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5 两组美容满意度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美容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有研究数据显示,口腔科就诊患者20%~30%在就诊时表现出明显的恐惧、紧张[9-10]。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身心应激程度升高、治疗耐受性降低,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抵触治疗,是口腔疾病患者推迟治疗、延误病情的主要原因[11-12]。近年来,出于外观美容需求,选择口腔种植修复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但其仍属侵入性修复方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易出现牙科恐惧症,影响修复效果,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极为必要[13]。

随着医学技术迅速发展,临床整体护理模式成为发展趋势,对其认知、行为改变的需求亦逐步受重视。认知行为疗法作为将患者认知水平与健康行为改变相联系的典型疗法,可针对应对技巧、健康知识促进患者认知重建,逐步消除患者认知偏差,从而转变行为方式。目前已应用于帕金森综合征及骨科创伤焦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被指出可有效促进患者心理状态及行为习惯改善[14-15]。本研究中,干预1周后,两组DAI、MSSN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将基于认知-行为的心理护理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可有效减轻恐惧等负性心理。分析原因:该干预模式在患者决定接受口腔种植修复后,首先对患者当下口腔健康知识及口腔种植修复的认知进行评估,通过分析其认知情况寻找恐惧心理原因,根据调查结果对现有知识及误区进行补充指正。但部分治疗操作的详细讲述可进一步加剧患者恐惧、焦虑心理,故在认知改变过程中,护理人员重点讲述以术后外观、功能改善为主的内容,并将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与自身舒适度感受提高、手术时间缩短建立关联。同时,护理人员在准备阶段为患者提供多样化口腔健康知识及术中应对技巧,使其在主动调整心理状态方面的积极性与技巧得到提升,减轻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此外,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均为工作经验丰富者,在干预实施前对认知-行为理论进行了系统学习,接受了心理干预技巧培训,结合口腔恐惧症患者心理特点,对干预措施作进一步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更易达到预期效果。

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前恐惧主要源自手术操作造成的疼痛,在治疗过程中因疼痛易感性升高治疗配合度下降,影响正常种植修复的操作进度及实施效果,造成患者术中不适加重、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口腔功能恢复不理想以及并发症发生风险升高等不良后果[16]。故改善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风险的主要着手点在于贯穿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认知-行为理论重视行为改变,可通过认知重建引导患者改变自身错误认知,从而减少错误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中,术后3个月时,两组OHIP-14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基于认知-行为的心理护理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可有效促进术后口腔健康恢复。分析原因:护理人员以早期认知改变帮助患者重建对口腔种植修复的认知,补充口腔健康及修复应对技巧方面的知识,缓解因自身认知不足出现的恐惧心理,在实际口腔修复过程中提高配合度,有效保证修复效果。同时,认知-行为的心理护理涵盖了修复前后的知识指导,有助于患者充分了解口腔相关健康知识,可有效保证其健康行为改变,使口腔健康恢复情况改善。本研究中,两组美容满意度、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上述2个指标与口腔医生具体操作技术相关,而心理干预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亦可能与研究样本量不足,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因医生操作失误等原因出现明显偏差,提示往后相关研究可收集充足样本量,了解护理干预措施对口腔修复患者并发症方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的心理护理,既可用于对抗其术前恐惧心理、促进心理状态改善,亦可保证患者术后口腔健康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但本研究术后随访周期较短,后续相关研究可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获取种植体在更远期的表现。

猜你喜欢
恐惧口腔护理人员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