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红 王祥
小学语文教材在每册都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如何用好“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在“篇”中得法,“本”中实践,最终自主阅读同类书籍?笔者现以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为例,介绍“篇—本—类”的联读教学策略。
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所在的第二单元是外国文学名著单元,其主题是“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旨在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学习阅读方法,探究作品复杂的内涵,品味每一本经典名著的独特魅力。
1.梳理轨迹。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时,指导学生梳理故事梗概,可以结合课后的第一个任务“想想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帮助学生习得梳理人物的活动轨迹、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策略。
2.发现冲突。学习这篇课文时,指导学生找一找,小说中最主要的冲突是什么—— 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鲁滨逊流落荒岛,想要生存就得与环境斗争,找到生存下去的方法。此时,指导学生结合课后的第二个任务“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快速小结出鲁滨逊与生存环境之间存在的各种冲突。
3.评价人物。小说三要素中,人物往往是学生关注的重点。课上指导学生扣住“鲁滨逊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进行思考,他们会自主聚焦具体情节,特别是主人公利用列举好处、坏处的方法,重拾生活勇气的内容。学生通过品析人物的行为,评价人物,体会到了鲁滨逊的变化与成长。学完这篇课文,学生基本掌握了“寻轨迹,悟成长”的阅读策略。
4.探究主题。学习本单元,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本册小说单元的阅读方法进行回顾和拓展,学习多角度、立体多元地评价人物,结合名家书评、时代背景等,探究小说深刻的主题与丰富的内涵。这是对本单元阅读策略学习的补充与提升。
1.梳理轨迹,把握主要内容。从“篇”到“本”,对鲁滨逊活动轨迹的梳理要复杂得多。如鲁滨逊六次航海,每次的遭遇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概括鲁滨逊的航海经历,并将主要事件罗列出来。(如图1)
鲁滨逊第四次航海,流落荒岛28年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在阅读这部分时,我们可以提醒学生按时间顺序,先将鲁滨逊在荒岛活动的重大事件进行排序,再运用列表格的方式梳理概括。学生明晰了人物的行动轨迹后,对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及情节发展就有了全面而清晰的把握。
2.探究情节,体会作者意图。情节为塑造人物服务。当梳理出主人公的行动轨迹后,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揣摩情节设置的目的,就能跳出小说,感受文本的精彩之处。例如:为什么作者让鲁滨逊经历如此多的磨难?哪些情节设置很好?学生再次回到小说中,因立足点不同,感受也有所不同。他们发现,在荒岛生活时,作者设置暴雨、地震、疾病、野人、夺船之战等情节,让鲁滨逊的荒岛生活显得丰富真实,扣人心弦。最后,学生得出结论:作者设置重重困难,不仅让小说的情节跌宕刺激,还更有利于彰显人物特点,突出人物的变化与成长。
3.品析人物,感悟变化、成长。鲁滨逊流落荒岛后,作者着力刻画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学生在阅读中紧扣鲁滨逊的动作、心理,感受到他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越来越坚毅,越来越智慧。
学生还通过研究鲁滨逊的活动轨迹图,结合他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发现鲁滨逊在改造生活时从无措到有序,从笨拙到巧妙,从满足低等需求到提升生活品质,这些点滴变化,充分展示出他在荒岛生存中的成长与自我发展。(如图2)
4.转换角度,多元评价人物。对鲁滨逊,历来评价不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多元评价人物。如结合鲁滨逊在荒岛生存中的出色表现,学生看到了睿智能干、执着向前的英雄形象;立足鲁滨逊对航海的痴迷,他们又看到了不安于现状、充满侵略的资本家形象……不断转换角度,学生就能感受到鲁滨逊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人,有优点,也有不足,这样的人物才立体丰满。
5.链接背景,探究小说主题。对鲁滨逊的评价虽多元,但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人,这一问题让学生感到困惑。指导学生探究小说主题时,链接时代背景,如从英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来看,岛国因资源缺乏,而具有向外扩张意识。当时的英国处于资产阶级兴起阶段,资本家不断积累财富,占有土地……根据这样的时代背景再来审视主人公,学生会发现小说刻画的这位“荒岛英雄”,其实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引导学生尝试归纳这类小说的特点:第一,情节设置曲折惊险,但主人公最终会化险为夷;第二,主人公在历险中不断成长,甚至会成为“英雄”;第三,作者将鲜明的创造意图,融入历险故事之中。把握了探险小说的特点,再读同类作品,学生就能驾轻就熟,获得提升。
1.梳理轨迹,预测发展,感受精彩。学生在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爱丽丝漫游奇境》时,能熟练地梳理出主人公的活动轨迹图。读《爱丽丝漫游奇境》,学生根据爱丽丝在洞中地点的变化绘制出了行动轨迹图。(如图3)
梳理活动轨迹时,每到一个情节节点,学生会不由自主地预测。如读《骑鹅旅行记》,在绘制尼尔斯和雁群的飞行路线图时,学生结合瑞典地图,不断预测下一站飞向哪里,又会遇到什么危险……
明特点,猜发展,这样的读书方式让学生立足作者,深刻体会到情节设置的精彩。
2.立足配角,发现冲突,读懂意图。学生梳理好主人公的行动轨迹,前后一对比,人物的变化与成长就一目了然。如汤姆从叛逆顽皮、行为乖张,最终成长为智慧善良、有担当的“小英雄”……这几部小说中主人公的变化成长,基本在学生的预料之中。
但作品中还有许多配角人物,这些人物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循着这个问题,找到了各种各样的配角人物。罗列人物时,他们发现这些人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与主人公站在一条线上,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哈克,与汤姆性格相似,和汤姆一起历险,两个人互帮互助,共同成长。但另一类,如狐狸斯密尔、红心王后……这些人物与主人公之间有着尖锐的冲突,常让主人公陷于危机中。通过分析这些矛盾冲突,学生發现有了这些配角,小说的情节才更惊险,主人公的形象才更立体。
3.对比阅读,结合背景,解读内涵。这四部小说,虽然都以历险、奇遇为主题,但不同的创作意图让作品差异很大。学生发现汤姆、尼尔斯和爱丽丝都是孩子,但他们的经历完全不同,最后的成长各有侧重。如汤姆叛逆,最后却主动融入社会;尼尔斯顽皮任性,但对父母与家乡的思念一直不断……发现不同,寻找原因时,学生会主动结合写作背景,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如《爱丽丝漫游奇境》中,学生发现卡罗尔笔下的社会古板迂腐,处处影射了当时的英国现状,其中一心卖弄历史知识的老鼠、势利庸俗的公爵夫人等,都是这个社会的代表人物。爱丽丝与他们抗争,就是与古板、专制、僵化的社会制度斗争。
对比四部作品,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这些作品中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虽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的创作意图会赋予主人公不同的“使命”,他们经历不同的艰辛,最终获得“有目的”的成长。※
(作者单位:王艳红,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茅以升实验学校;王祥,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支显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