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广进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基础教育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科学习掌握必备知识和形成关键能力,还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思政是基础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它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王学俭、石岩2020)。高中英语课程内容丰富,具有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特质,能与思政教育高度契合、有机融合,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体验学习中形成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
当前,尽管国家从战略高度强调立德树人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仍有部分教师的认识还不到位。高中生的考试分数仍然是社会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仍然缺乏统一的行之有效的标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没有彻底从“重知识和能力”向“重素养”发生根本转变,还没有形成更科学、更适合的评价体系。学校看中的是升学率,家长、学生看中的是分数。学科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被教师贴上“品学兼优”的标签。实际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偏概全,只关注分数而忽视了思想品德。在这种趋势下,大部分教师把精力投放在提高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道德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急功近利,不能将德育摆到重要的位置,导致课程教学与思政理念不能得到有机融合。
英语教材编排体系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注重德育培养的。如果利用好,则是很好的德育素材。作为英语教师,应落实学科育人和全过程育人。但是,部分教师对此认识肤浅,认为德育是学校政教部门的事情;课程思政很容易融入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因为这些学科的内容有丰富的事例,蕴含哲理,易于学生接受;在英语课堂中呈现思政理念,在操作上不好把握;英语只是一门语言学科,听、说、读、写做好了就行,主要提高的是语言应用技能,能学好语言、读懂课文、理解语法、记住句子就很不错了;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案例少,在英语课堂实施课程思政艰深晦涩,浪费时间。这些理解是片面的,没有真正领悟英语学科教学的真谛。
目前,高中英语教师对实施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师即使有一些认识,在实际教学中也是浅尝辄止,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用在讲授语言知识和反复演练题目上,仅在最后象征性地提出“这堂课你有哪些感悟”“你从人物故事中学到了什么”等问题草草收场,学生还没来得及感悟、深入思考课堂就结束了。主题探究和话题升华不够,导致德育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中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不是专门集中于某个部分,而是一个有侧重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形式单一、德育脱节的结果只能是顾此失彼,甚至把课堂分解得支离破碎。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英语和所有学科一样,实施课程思政是大势所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2020)。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将中国元素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英语学科的独特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意识。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在日益扩大开放的进程中同世界的联系更趋密切,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交锋也日趋激烈。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大势和国际问题,是英语课程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任务。广大英语教师应自觉树立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责任意识,加强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其文化意识,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化和中国发展大势,引导其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认识和比较,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真正使英语教学“为民族铸魂”。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强调高考评价要有“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这决定了英语教学也要坚持这四个特性,尤其是应用性和创新性。否则,教学就会出现知识、能力和实际应用脱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内容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其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中外多元文化知识的过程中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有效达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教育部202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语言学习过程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语境的探究中全面、系统地认识和分析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家国情怀、全球意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卓越人物的赞颂、对科学探索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融入点。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拥有观察世界、向往未来的眼睛,将“小我融入大我”,逐步形成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的素养和勇于承担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实施英语课程思政和坚持六要素整合英语课程内容是完全一致的。这也是给英语教学“赋以灵魂”,给学生的英语学习注入无穷动力,从而大大提高英语课程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依据和指向,教学目标设计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因此,有效的教学目标应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目标的表述应能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对应,并且应该是可测量的(郑淑清2021)。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建立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下,致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的素养。下面列举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1 有代表性的几条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素养:(1)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听、说、读、看、写等技能完成本单元语言知识与语法知识检测;(2)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描述和阐释“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特征,了解“文化遗产”的分类,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地域性的和世界性的;(3)能够理解和提炼语篇主旨,利用所学单词、短语与句型结构(定语从句、被动语态句式等)阐释自己对处理解决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的观点与看法;(4)能够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具有一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能够独自整合信息资源,利用一些工具与手段,构建结构化知识;(6)养成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7)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心,产生文化交流的意愿与动力,主动、积极地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活动。
课堂思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使用教材前,教师应基于课程培养目标进行整体设计,从而确保课程思政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且体现思政理念,教师才会有的放矢,很自然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比如,单词addict 的名词意义:(1)吸毒上瘾的人;(2)对……着迷的人。这两种意义分别有贬义和中性色彩,对应的形容词addicted 的意义:(1)上瘾的;(2)着迷的。教师在讲授时提到drug addict(毒瘾),alcohol addict(酒瘾),明确表示要抵制这类上瘾。同时说明“如果迷上学习,学习上瘾,人则能成功”,这是提倡的,随即展示句子:“He is addicted to studying and he will be successful.”通过正反对比,让学生既掌握了词语的用法,又受到了情感教育。
高中英语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德育元素,将这些德育元素和英语教学相融合,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有效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大任的接班人。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须立足《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案例,找到思政元素的契合点,从而实现智育和德育的有机统一。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3 为例,课程思政教育契合点示例如下表所示。
单元主题侧重点内容契合点Book 1 Unit 1Teenage life人生思考克服困难,善于规划,成就健全人生Book 1 Unit 2Travelling around全球视野欣赏美景同时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Book 1 Unit 3Sports and fitness身心健康锻炼身体,平衡饮食,保持身体健康Book 1 Unit 4Natural disasters抗震救灾认识地震,预防地震,人间有大爱Book 1 Unit 5Language around the world语言发展拓展国际视野,促进语言文化交流Book 2 Unit 1Cultural heritage文化理解保护文化遗产,提高中国文化自信Book 2 Unit 2Wildlife protection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ook 2 Unit 3The internet科技运用让网络为人类服务,创造美好生活Book 2 Unit 4History and traditions历史传统认识、继承和发展历史传统文化Book 2 Unit 5Music丰富生活音乐素养,团队精神,合作分享Book 3 Unit 1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传统文化熟悉节日庆典,提高文化认识Book 3 Unit 2Morals and virtues道德修养分辨善恶,弘扬美德,展示人性之美Book 3 Unit 3Diverse cultures文化认同体会多元文化,增强文化认同Book 3 Unit 4Space exploration科学精神勇于探索未知世界,追逐伟大航天梦Book 3 Unit 5The value of money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发挥正能量
课堂是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倡导问题式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认真思考、自主探究和感悟生活,从而融入德育。在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融入课堂过程中,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知识学习、思政融合、获得新知、拓展延伸。与之相对应的是问题的呈现方式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升华问题四个阶段,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以下逻辑思维链条。
1.在知识学习中,根据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判断问题,形成初步的大致概念。
2.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类型,根据线索设置情境,因问设境,进行思政融合,分析问题、探究问题,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3.从思政融合中有所感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4.将学习内容拓展延伸,在获得解决问题线索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思政,思考问题,升华问题,举一反三。
这四个步骤在思政融合后形成丰富、完整的认识线索和问题解决线索(见下图)。
活动思维链条图示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 为例:
步骤一:在课堂教学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预设教学目标,安排预习任务;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发现问题“What’s the situation of the endangered animals and wildlife like now?”独立思考,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大致概念: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恶化。
步骤二: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类型,利用“头脑风暴”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利用话题、图片、故事等激活其已有的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如:“If you are given a chance to stay with the endangered animals for a long time,what kind of animal do you prefer to accompany? If the wild animals destroy your crops,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catch them,where do you keep them?”等,因问设境,进行思政融合,让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激烈讨论,达到互相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目的。此时,平时不爱思考或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在组内积极发言,避免了从众心理,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热情,为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具有思维含量、课程思政融入课堂的一个关键步骤。
步骤三:从思政融合中有所感悟,理解保护生存环境很重要,应采取措施为野生动植物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野生动植物也是生命个体,与人类是朋友而非敌对关系。学生提高了认识,解决了问题。
步骤四:在学习任务基本完成时,进一步进行思政教育,将学习内容拓展延伸,以问题进行升华。教师提出需要进一步发散思维的问题:“Is it the best way to keep the wild animals in the zoo to protect them? What do you think of tigers returning to the wild?”由“放生东北虎回归森林”等强调突破“为了保护而保护”的界限,应向“动物有它们的生活自由”“过度保护影响了野性”思维扩散,尽可能想象,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与应答。最后让学生明白:保护不仅仅是有意识地封闭在某个区域,免受侵害,更重要的是放归自然,保其本性。
利用学生熟悉的影视情节加强课堂教学,学生很容易进入所处的情境,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就非常容易。以问题链的形式展开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他们在分析中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实现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中的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为例,教师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文化理解和科学精神五个维度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
政治认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解放军战士与广大人民不畏艰险、同心协力抗震救灾的感人画面,有力证明了解放军是人民信赖的部队,面对困难时不计个人得失,以全力救援为己任。同时也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互助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无比的优越性,强化了政治认同,坚定了制度自信。
家国情怀: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有关唐山今日新姿的纪录片,对比地震前后的变化及唐山在灾后重建到今天四十年的变化,从清理震后废墟、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到今天唐山人民感受生活的美满幸福,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充满了家国情怀。
全球视野:因为本课的主题是自然灾害,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不仅仅是地震灾害,还可以从地理的角度阐述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从全球视野认识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阐述从2008 年汶川地震、非洲干旱等灾害发生时互帮互助、进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文化理解:比对不同国家的抗震措施,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差异。从bricks 看出中国的砖房结构,体现中国北方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特征。救助伤者,安葬死者,让流离失所者得到安置,体现了国家对灾区人民的关心。“Tangshan has proved to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at in time of disaster,people must unify and show the wisdom to stay positive and rebuild for a bright future.”这句话画龙点睛,唐山抗震向中国和世界展示了面对灾难守望相助的精神,需要人民相互理解、支持、尊重,发挥聪明才智,保持乐观,渡过难关。
科学精神:让学生注意体现地震前兆的词语和句子:deep cracks、smelly gas、chickens、pigs、dogs、mice、fish;The water in the village wells rose and fell等,学生结合已有资料分析问题、判断真伪,培养严谨、细致观察的能力和见微知著的科学精神。在探究科学精神时,整合批判性思维的各种技能并加以有效利用。文章作者强调地震造成的巨大危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现地震之前的特殊迹象及给我们的启示?”使其以科学精神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
教师要注重情境的真实性、适合性和丰富性。情境的真实性指情境素材要源于真实存在的事物、现象、资料,即使引用故事、传说,也要明确来源。情境的适合性指情境设置符合课程思政要求,符合生活常识和学科思想,不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有意拔高。情境的丰富性指情境呈现形式不单一,能用文字、图表、言语、动作等充分展示思政蕴含的主题、哲理、思想和价值。思政情境创设不是元素的随意堆砌,而要主题明确、突出要表达的内容。另外,情境的创设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体验,能够激发其兴趣、情感和共鸣。
创设情境和活动设计,要做到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表演、展示、演示、辩论、模拟、设计等,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简单叠加,前后拼接,而是以特有的教学手段,构建以育人为核心的新型育人模式。例如,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活跃课堂,替代生搬硬套的说教;针对有故事情节的课堂,创设表演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自我实现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充分运用师生共同整合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主题思想,挖掘语篇所蕴含的育人价值;基于新的知识结构评判他人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观点;创造性地解决不同情境中的问题,使所学知识得到迁移,促进能力向素养转化。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5 The value of money 中,当学生读了戏剧后,看透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对唯利是图的形形色色人物嗤之以鼻,坚定地认为应当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不要做金钱的奴隶。此时,德育目标已经实现,教师可以适时开展迁移创新类活动,让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Why is it important to try to earn more money?通过讨论,让学生加深对金钱的理性认识,从深层次理解“Money is a good servant,but a bad master.”的真正含义。教师可结合名言,发挥迁移创新思维,在原来的“不做金钱的奴隶”认知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金钱是为人服务的,人可成为钱的好主人,去理性驾驭金钱,要善于理财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去挣钱,去创造财富,彰显个人能力,服务社会大众。这种做法能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对祖国产生更深沉的爱,对优秀文化有更加深情的向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结合身边能凸显民族自豪感的事件开展教学,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其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精神的力量。这要求教师加强学习,丰富文、史、哲知识,将课程思政元素更恰当、生动地融入英语教学。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因历久弥新、传承久远,通常与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联系密切。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让课程思政理念更加流畅、自然地融入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不是冷冰冰、毫无生机的说教,更不是大张旗鼓、重外轻内、表里不一的教学,它是将思政理念渗透到问题的研究中、方法的探索中,尤其在课堂中呈现真实的英语情境更是达成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功夫下在日常点点滴滴的教学细节中,水到渠成地实现“趣味浓、方法活、效果佳”的教学目的。
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应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在融合时应尊重科学规律,避免不分轻重甚至本末倒置,更不能把思政内容和学科学习简单相加,而是在设计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时找到最佳结合点,进行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发力,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