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丹(1981~),女,汉族,广西柳州人,深圳市龙岗区宝沙一路宝龙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摘 要: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指明发展方向、带来创新发展助力的同时,也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新时期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英语课程教学观念,将核心素养作为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导向,探索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故而,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变革取向与变革要点,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变革取向;教学变革要点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4-0078-05
核心素养导向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为顺利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需要结合新课标要求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展开分析。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优势。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完成普及,拓宽现代小学生信息获取渠道与知识获取途径,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唯一途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小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此形势下,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在英语课堂教学环节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确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实现与时俱进,不仅满足课程改革需求,同时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一、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分析
新时期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不断优化英语课程教学活动,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针对学生英语思维能力与英语语言能力展开有效培养。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拥有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必备品质,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单就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分析,主要针对学生语言能力方面、文化意识方面、思维品质方面以及学习能力方面展开有效培养。其中语言能力强调培养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语言交际能力,而思维品质强调培养学生思考辨析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知识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借助英语开展跨文化交流、多文化交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文化意识层面,需要确保精准解读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掌握文化差异相关内容,顺利完成英语知识学习任务。在学习能力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认知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以及英语情感策略。通过以上方面培养,可以助力学生顺利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个体,并且在后续更深层次英语学习环节中,拥有更加积极向上、出色亮眼的表现,形成终身学习意识。为此,小学英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空间,确保学生更加系统地开展英语知识学习。
二、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变革取向
(一)核心素养是小学英语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课程应当深度贯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有担当、有理想、有本领的时代新人。将其作为落脚点与出发点,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科学制定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不断丰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英语课程教学形式,突破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的限制与制约,加大教学材料建设力度,针对教师开展培训活动。这一理念进一步明确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环节的主导地位,为此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活动,应当以课程育人为出发点,将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课程教学目标,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完成立德树人这一育人任务。
1. 创新课程性质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应当秉承创新原则,凸显小学英语课程人文性特征与工具性特征,明确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学习不仅需要对学生语言能力展开有效培养,同时还需要针对学生的文化判断、爱国情怀、正确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与世界观念展开有效培养,凸显小学英语课程基础性特征、综合性特征以及时间性特征。创新应当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指出英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面的突出作用,创新课程性质,要求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活动在教会学生如何完成语言知识学习,借助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基础上,借助英语萃取一系列文明成果,并且面向世界各国讲好中国故事。
2. 制定完善的课程学习目标
(1)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活动应当助力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心与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奉献精神。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的基础上,有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思维以及创造思维等思维能力。确保学生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学会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以及实验操作,突出英语课程对现代学生终身发展与成长的促进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上,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强调知识输出、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形成有机融合,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求以及社会整体发展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观念。具体而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文化意识、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思维品质在内的一系列必备品质、必备能力,各个方面知识相互关联。其中语言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要素;文化意识着重体现在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方面;思维品质精准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學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学科核心素养将四方面融为一体,呈现整体性特征、综合性特征,反映课程教育价值观与本质观,深度贯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2)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课程目标建设的核心参考依据,为课程目标建设工作指明发展方向,而教学活动需要得到教学目标的支撑。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选择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英语教师需要结合单元教学主题,深度探索、深度挖掘育人价值,明确单元育人目标以及学生发展需求,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为制定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提出针对性建议。与此同时,对依据目标、制定目标持续性评价,提出较为明确的要求,顺利达成核心素养教育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素质教育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环节,秉承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由此可见,单元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细致划分的育人目标,新课标教学建议进一步明确单元育人蓝图。首先,在单元目标制定之前,教育人员应当深度研读教材、深度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其中包括学生通过单元学习需要掌握的技能以及知识。其次,在深度分析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探索语篇育人功能与单元内部语篇内容之间的关联,顺利实现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新课标在一系列教学建议当中,反复强调需要结合单元育人蓝图实施教学活动,构建完整的目标体系,助力学生逐步构建单元主题完整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各个层级目标需要将核心素养综合理念融入其中。
例如:结合目前形势,小学英语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整体性特征、教育性特征与综合性特征,将培养文化意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融为一体,精心设计单元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借助自身所掌握的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顺利形成价值判断标准、态度判断标准以及观点判断标准,更加注重在课程教学环节达成教学目标。举例说明:在单元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全体学生分为人数均等的若干学习小组,打造学习共同体,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依次发言,发表自身的见解,并且将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在集体发言环节发表,与同伴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与心得体会。在小组发言环节,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得到有效培养,而在倾听其他小组成员发言环节,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同样得到有效培养。
(二)科学选择课程内容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基础
众所周知,课程内容是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要素,是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达成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环节,可以精准反映课程价值观,用于顺利完成课程知识学习目标、技能学习目标、方法学习目标,承载知识内涵与价值观念。
1. 创新课程教学内容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发生本质变化,着重体现在育人价值观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方面。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文化知识、学习策略、教学主题、英语知识、文本内容以及语言技能等六项要素,涉及三大主题范畴。其中文本内容包括书面文字、音频资料、视频资料以及数码资料在内的文体素材;英语知识包括英语词汇、英语语法在内的英语要素;文化知识主要包括科学知识以及国内外优秀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基础认知策略、语言交际策略、情感交流策略以及元认知策略;教学主题为课程教学内容需要规定知识范畴。语篇作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必备载体,语言知识与一系列文化知识是学生英语知识学习的核心,同时也是学生文化品格培养、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语言技能是学生获取知识、重构知识体系,表达个人情感与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思维品质发展、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条件与关键品质。新课标内容作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处于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状态,通过充分发挥主题功能,具备连接其他要素的功能与作用,促进学生可以借助一系列学习策略与语言技能,完成语言知识学习任务,深度探究教学主题的意义所在,精准掌握文本内容所呈现的文化内涵,丰富学生理性思考课程内容,引入学科当中特定的事件原理以及问题处理方式,课程内容除最为基础的基础事实、基础观念与基础概念之外,同时包括学科知识的处理方式。新课标强调课程教学内容应当以语篇为依托、以主题为核心引领,通过学生学习理解知识、迁移知识等综合体现开展整体性学习,换言之,针对教学主题的意义展开深度探究活动,是学生获取语言技能以及学习策略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2. 结合课程理念,重组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是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展现形式,教师需要将隐藏在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当中的优质资源深度挖掘出来,并且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将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顺利转化为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方可得到实质性落实,顺利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始终秉承正确的课程观念、教材观念以及教学观念,将教材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参考依据,深度研读教材,突破传统教材限制与制约。始终秉承思想性原则,在互联网当中获取与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的优质教育资源,选择具备完整性、真实性、多样性特征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材料。
例如: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环节,可以引入教学主题相关的英文短句以及英文绘本等多元化资源。结合教学主题意义展开深度探究,引入与教学主题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确保课内外教学资源可以实现相互补充与相互促进。为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小学英语教师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引进与之相应的视频短片,供学生开展自我反思。由此可见,教师结合学生发展需求以及新课标要求,不断优化、不断创新英语课程学习内容极为关键。
三、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变革的要点
(一)创设优质语言交际环境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借助英语知识完成交际任务,满足学生未来学习需求、工作需求与生活需求。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真实发展需求,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综合读写能力发展,指导学生借助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完成交际任务,激发学生英語表达欲望,显著提升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以及知识输出能力。小学时期处于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学生知识储备并不充盈,入学时间不长,多数学生并未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面对枯燥乏味的机械式教学活动,学生难以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低下。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小学英语教师需要营造优质的语言应用环境,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展开科学引导,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自主发展空间与自主展现空间。
例如:小学英语教师需要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出发,创设优质的语言环境,与学生展开平等互动、平等交流。必要时,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选择全英文授课,在学生听不懂的部分,适当放慢语速,确保学生听清每个单词的发音,并且为每一句话进行注释,确保学生可以精准掌握教师所呈现的内容,借助课余时间开展模仿式训练,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表达出来,顺利完成口语训练任务。与此同时,借助课程教学内容,有助于拓宽学生记忆空间。举例说明:在“animal”单词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顺势引入与单词相关的动物名词,并且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各种动物的特征,并且鼓励学生借助经典句式表达个人观点。顺利完成英语知识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与焦虑心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确保学生英语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科学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众所周知,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学生完成英语知识学习、英语知识内化的有效途径。首先,小学英语教师需要保证实践教学效率,把握课程教学节奏,对学生展开科学引导,秉承趣味性教学原则,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性元素以及游戏活动,有效激发学生英语知识学习兴趣。其次,借助英语学习环境,对学生展开科学引导,与学生展开平等互动、平等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确保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当选择恰当时机,引入美式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当中开展互动与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小学英语教师需要选择恰当时机,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入一系列生活化元素与趣味性元素,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当中,完成知识内化与知识迁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当中的关键词,科学设定教学问题,并且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讨论兴趣。与此同时,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引入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英语文化、探索英语知识。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身的见解与观点。在此环节,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不断拓宽学生文化知识储备,助力学生顺利完成英语知识内化。
(三)文本朗读训练与读写训练相融合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而写作则是学生输出知识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丰富的语言知识是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将拓宽学生语言知识储备作为主要教学任务,提升对英语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分析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注重开展文本朗读训练以及读写结合训练。这样一来,可以确保学生综合性开展英语知识学习,通过英语阅读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
例如: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对文本朗读训练保持高度重视,并且将默读环节与朗读训练环节相融合,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并且通过默读训练熟悉文本当中的关键词汇、关键词组。通常而言,朗读训练需要在默读训练之前,并且占据更多时间,待学生精准掌握文章的核心主旨与关键段落之后,默读效率稳固提升,精准发现其中的生僻词汇,学习效率得到有效保障。另外,教师需要对读写结合教学保持高度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为此,小学英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分析学生在学习环节所遇到的各项问题,对上一阶段的小学英语课程教育活动做出针对性优化与调整,精准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发展需求,学生在写作环节,会不自觉地开展默读,并且回顾文本内容,学生在读写结合环节对语言知识开展反复阅读,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新知识学习任务。
四、 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与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活动高度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在此形势下,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优质语言交际环境、文本朗读训练与读写训练相融合、结合课程理念重组教学内容、制定完善的课程学习目标、科学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方式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在显著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英语综合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雪,王丽敏.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内阅读拓展材料的选择与实践——以Unit 4 Weekend Lesson 2 He often plays football为例[J].英语教师,2022,22(6):53-56,60.
[2]陈丽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以译林版小学五年级5B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Checkout time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11):89-90.
[3]曹雯雯.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教学中的渗透——以译林版小学英语6A UNIT 7 PROTECT THE EARTH(CULTURE TIME&CARTOON TIME)为例[J].华夏教师,2018(15):73-74.
[4]蔡明珏.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课教学的有效策略——以译林版《英语》五(上)Unit 5 What do they do? Checkout time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22(7):56-58.
[5]黎铠琳.核心素养视角下思维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以教科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为例[J].互动软件,2021(11):2750-2751.
[6]张明媚.基于项目式学习构建小学英语SMART课堂——以外研社《英语》四年级上册Module 10 Unit 1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3):16-18.
[7]黄明钦.聚焦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究——以Unit 3 Where did you go? Part B Read and write为例[J].英语教师,2022,22(12):99-103.
[8]陈静琳.小学英语“三阶递进”式阅读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PEP《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 B Read and write为例[J].教学月刊(小學版)综合,2022(5):31-34.
[9]陈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基于文本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探究——以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Read and write)为例[J].英语教师,2019,19(18):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