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2023-05-30 10:48:04张东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东

[ 关键词] 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秀山花灯,起源于唐宋时期,是至今仍然流行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各乡村的民俗活动,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秀山生活着土家族、苗族、汉族等23个民族的成员,是秀山花灯形成发展的民族大环境。秀山花灯是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一、理论视角与问题提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是中华民族主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深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这是党和国家提出的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力见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能够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文化是最深层的认同,在文化中也不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例子,特别是我国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痕迹。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一条择优途径,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支持。学者胡兆义立足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置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认为需要加强整体性、传统性、生活性和共享性原则,维护西藏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西藏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掘、弘扬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宝贵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重庆市秀山花灯是中华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的文化结晶,承载着几代人的历史记忆,对于加强民族认同、民族团结具有文化引领作用,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同频共振的基础。

二、秀山花灯所蕴含的交往、交流、交融

(一)历史交往

据《秀山花灯大全》记载,秀山花灯最早可追溯到隋唐,花灯应于北宋时期传入秀山。据《北宋》记载,北宋王朝为了应对北方党项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对西南方的少数民族采取了以安抚为主的怀柔政策,因此增强了朝廷与之往来,花灯便是因为西南少数民族朝贡由朝廷赏赐而来,将两盏花灯视为神灯。

秀山花灯的舞蹈动作起源于元代盛行的“跳团团”“灯儿戏”等,“跳团团”是土著人围着花灯顶礼膜拜的歌舞,“灯儿戏”是汉族京都民间舞蹈,共同奠定了秀山花灯的雏形。秀山花灯发展于明代土司制度确立时期,特别是大批汉人进入秀山,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汉文化,也使得当地古老文化得到了蜕变,如“跳团团”从“门斗转”到“跳花灯”。秀山花灯以其优异的民间性,深受各族群众喜爱,于是迅速传至周边乡镇,最远流传到了云南地区。

秀山花灯是各民族历史交往的见证,特别是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产生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花灯至今依然发挥着民间交往的功能,特别是一年一度春节期间群众性的“跳花灯”习俗活动,是本地人交往交流的媒介,正是有了秀山花灯活动提供的平台,各民族才能多加了解、更加和睦。秀山花灯可以成为当下“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价值特殊的民间文化交往载体,推动武陵山区美丽乡村建设。

(二)内容交流

历史上秀山县境内23 个乡镇均有花灯流传。秀山花灯最早是重歌舞的花灯小戏,后来花灯艺人在改进剧目时,也到了受滇戏等大戏的影响,特别是吸收了相关曲调加以应用、丰富,新创了花灯新调,包括秀山花灯音乐中有的曲调就似同江西采茶调和安徽花鼓灯,这是曲调的吸收、交流。

在音乐中,不仅吸收了外来的音乐音调等,还融合了当地的民歌、山歌等,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音乐形态。在唱词中,与其他民歌也多有交流,如秀山花灯《一把菜籽》中:“一把哟菜籽哟黑嗬黝黝。菜籽嘛种在哪呀儿哟,田里哟头哟儿哟田呀里头。”与广西乐业唱灯:“一把菜籽黑黝黝,我的溜溜将来种在大呀大田头,大呀大田头呀,大呀田头,我的溜溜。”相对照,可以发现在唱词中多有相似之处,甚至部分段落的唱词几乎一样,可见秀山花灯和其他地域文化可能存有文化交流或相互借鉴之处。毋庸置疑,通过吸收、融合,秀山花灯在文化交流中形成自身独有的唱词,成为秀山地域文化。

近现代,秀山花灯成立的花灯班走村串寨,给乡民带来花灯表演,土家、苗、汉等乡民都翘首以盼着迎候着花灯班的到来,还要举行“接灯”仪式。文化交流成为风俗习惯,给人们带来了欢快热闹、幸福吉祥,人们也乐于参与或观看花灯表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

(三)文化交融

早在1996 年秀山县就被文化部命名为“花灯艺术之乡”。秀山花灯具有民族性、舞蹈性、戏剧性、模拟性、歌唱性、群众性、地域性、程序性等特征,是秀山乡土家、苗、汉族等民族共同文化结晶。秀山花灯的地域性,包含秀山县内各村寨的地域特点,不同村寨的花灯也有些许差别,各乡各村花灯艺术各有地方特点,在接触中也会有地域上的文化交融。各地花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合了本地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习性,形成集歌、舞、打击乐、琴弦乐为一体的秀山花灯主体文化。

秀山县地处于渝东南地区,从大的范围来说,秀山花灯属于渝东南民族文化,同其他花灯文化、民歌文化、舞蹈文化、戏剧文化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中华文化。

秀山花灯班是秀山花灯存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交融的集大成者。秀山花灯班有土家族、苗族和汉族等,他们生活在共同的地域,说互通的本地方言或汉语,拥有共同的经济生活,土家族、汉族、苗族等族群文化的不断相融,是时代发展的結果,是现实的地域特征。秀山花灯作为秀山土家族、苗族、汉族等民族共生互存的历史“百科全书”,充分反映了世代相传共同的民风民俗、文化观念、审美意识、精神面貌等,各族文化交融在一起,难以分开来说,也不能分开来说。

各族人民同迎着花灯班的到来,表明各族文化早已融入秀山花灯中,实现各族群众共迎花灯、共承花灯、共传花灯。只有各民族在世代相处中,文化交融达到不分你我的地步,才能更多地体现文化共性,这也是中华文化形成、发展的统一过程。

三、秀山花灯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秀山花灯体现的多元一体

秀山花灯起源多元文化,经手于各族人群,最终归于中华民族共有的中华文化,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民族共有共享,体现了多元一体。在秀山花灯的起源中,主要有土著说、外来说、土著外来结合说。土著说是本地土家、苗、汉各族人民聚族而居而形成的独特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外来说是“五姓”苗民随土司进京朝贡,而朝廷赏赐给两盏象征吉祥、祛病除灾的红灯,秀山花灯由此而来,土著外来结合说是秀山县历史上移民来的汉民族,所带来的汉文化和当地苗族、土家族人民风俗习惯逐渐融为一体,互相取长补短,因而形成了独特的花灯艺术。然而无论是土著说、外来说或是土著外来结合说,秀山花灯都是多元文化、多元民族的交融,多元集于一体。

在传承中,秀山花灯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多民族共同传承。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彭兴茂、杨正斌是土家族,石化明是汉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世金、石正发是苗族,何建勋是土家族。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庄凌锐、卢琳、江秋蓉是土家族。可见秀山花灯代表性传承人以土家族居多,苗、汉等多民族共同传承。

秀山花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代表性传承人是多民族共同传承,在民间广大群众中,也是各民族共有共享共传,是具有明显“共性”的优秀中华文化,又形成秀山地区的地域整体,花灯以“秀山花灯”来命名,成为秀山县的一个特色和招牌文化。

(二)秀山花灯内在的民族团结

在秀山花灯唱词中有:“桃那园里呀来三结义哪咿哟嗬呃,刘备里呀张飞是呀和呀和关羽哟嗬嗬。”述说古时桃园三结义,蕴含着团结意志。秀山花灯在当代具有增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等作用,是宝贵的应用型文化资源。在民族成分上,土家族、苗族和汉族等代表性传承人都有,各民族共同传承,这也是民族团结的最有力说明。

民族团结国家整体稳定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民族团结”列入当代“中华民族精神”中,正是“中华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民族团结对于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和谐稳定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要紧抓“团结”意识。

在秀山花灯中,花灯客们聚到一起跳花灯,大家玩得开心,给各村各寨的兄弟姐妹带来快乐,既娱己又娱人,促进团结、和谐的社会气氛。秀山县也成立了花灯宣讲队,通过花灯表演在各个社区广泛开展“文明共建”“民族团结”等系列主题活动,花灯是维系社会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

(三)秀山花灯表达的认同精神

秀山花灯中受各类文化的影响,与时俱进,增进了各类认同。在外来小调上,就有全国普遍流行的“盼红军”,渗入秀山花灯之中,通过当地历代花灯艺人在旋律上采用加花、减花的作曲技巧,在内容上采用填词的创作手法,使原曲基本上演变成花灯曲调。

也有对伟人的认同,秀山花灯唱词中“红花开放红是红彤彤里连里,人民歌唱毛泽东嘛张连啰里连啰。推翻万恶旧的旧世界里连里,他是人民大救星嘛张连啰里连啰”。

也有展現对生育政策的支持,唱词中提到“婚育新风进山来,跳起花灯乐开怀。生男生女都一样,男女都是栋梁才。重男轻女旧思想,婚育新风春花开”。

秀山花灯的不断创新,是紧紧围绕国家、党、社会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对国家、党、社会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这五个认同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民族团结,是从文化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条可行路径。秀山花灯也有宣讲队的实践经验,宣传能够做得准、做得好、做得深,通过表演宣传,共同娱乐加深记忆。

如今,秀山花灯也正在面临传承困境,特别是花灯班的缩减,对于秀山花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出现了各类角色特别是旦角人员稀缺、多年未开展等问题 。秀山花灯能够结合当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主线,通过各民族共同传承秀山花灯、挖掘秀山花灯中的民族团结内容、发展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续写新时代秀山花灯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篇章,进一步激发传统非遗的活力和生命力,带来文化艺术盛宴。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现代交际(2018年9期)2018-08-31 09:42:44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建构与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民族主义因素
团结稳疆视阈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刍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唐山皮影在新媒体网络中的传播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08:03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