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源自文学,文学成就电影。一部优秀的电影必然有一个好的剧本,许多剧本的内容都源自文学作品,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增加电影的内涵深度,还可以为电影的拍摄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词等形式,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为电影创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与题材。由此可见,文学与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对电影的创作与改编有重要的价值。
《论文学与电影》一书为庞红梅所著,由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作者任职于清华大学语言教学中心,其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论。《论文学与电影》共有六章内容。第一章主要讲述从文学到电影,作者从电影改编的背景、研究历史回顾、现状等方面加以阐述;第二章主要讲述电影改编研究的理论建构,作者从改编的必然性、本质、策略、社会功能等方面加以阐述;第三章主要讲述后殖民语境下的过滤,作者以好莱坞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这部电影改编为例,详细阐述了东方主义和电影改编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主要讲述了后现代语境下的戏仿,作者从反讽的艺术、表象与真相、符号的入侵等方面加以阐述;第五章主要讲述了差异语境下的共生,作者以好莱坞电影《艾玛》为例,分别分析了美版与英版电影的内涵、差异;最后一章为结论。该书关注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把电影和小说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考察从小说到电影的行走路线,探讨跨文本语境下改编如何生产出自己的意义。电影改编作为一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载体,不仅存在于文化中,受到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关于文化的,是建构文化的积极参与者,改编在揭示世界的同时也在建构世界。
笔者在深入研读《论文学与电影》一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思考,认为电影中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学为电影的创作与改编奠定了基础。文学作品是电影创作、拍摄的基石,许多电影的原始取材就来自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多以静态的形式呈现,而电影则是动态的。电影是建立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与加工基础上的,电影的成功必须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作支撑,好的文学作品为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许多电影来自文学作品,但大多数电影又没有完全忠于原作者,这些电影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再加工的产品,经过再加工,其价值就更大。许多国家的电影都是在改编文学作品中起步与发展的。改编为电影的文学作品类型多样,既有古代文学作品,也有现代文学作品;既有中国文学作品,也有外国文学作品;既有长(短)篇小说,也有戏剧、散文等。有许多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电影上映后,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文学作品可以看作是许多电影的蓝本,对电影的创作与改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是文学帮助电影完善了语言符号系统。纵观世界电影发展史,在大部分电影中都能看到文学符号的身影,其一直存在于电影的每个发展階段。电影构成元素主要包括文字、声音、影像、色彩等,而文学语言构成元素主要包括文字、图像等,文字是最主要的,绝大部分电影都充分运用了文学语言。电影之中人物的对白既不是日常用语,也不属于科学语言,而是经过高度凝练并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语言。与此同时,许多导演为了补充电影画面,在电影中还使用了具有文学性的画外音。电影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突破民族与国界的界限,解决语言障碍问题,基本所有的电影都配有字幕,有的电影台词甚至被翻译成六七种文字,所以电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无障碍传播。即便以前拍摄的无声电影,也都添加了字幕重新包装后上映。由此可见,电影是否准确地运用文学语言及文学符号,直接关系到其质量的优劣。文学语言可以提升电影的表现力与亲和力,这是因为文学语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很容易引起观者的共鸣。与此同时,文学语言都是经过高度凝练且具有丰富内涵的,在电影中合理运用可以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字幕的运用,不仅使电影顺利突破了语言障碍,同时也深刻揭示了电影画面的含义。观众在看电影时,可以借助字幕进一步调动视觉与听觉来理解电影。此外,许多电影的编剧本身就是小说家或者戏剧家,所以他们在创作时都会不自觉用到创作小说、戏剧时的经验,这就使那些具有文学性的语言自然融入到了电影中。
综上所述,文学是电影的源泉,对电影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论文学与电影》一书详细论述了文学走向电影的历程,作者将文学和电影放在平等的地位,重点分析了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并结合知名好莱坞电影的成功案例加以分析,可谓有理有据,是一部论述文学与电影关系的佳作。
(张洋洋/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