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复兴与中国话语权提升如何对接

2023-05-30 16:22
新闻爱好者 2023年3期
关键词:话语权中华文化传统

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升中國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首先要复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和中国话语权的提升,二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互促共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有助于中国话语权的提升,反过来中国话语权的提升也可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创造更多的机遇,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广泛、深度传播。但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与中国话语权的提升,互促共进关系的顺利实现,也需具备足够的条件,其中关键是要做好二者之间的对接。河北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英法出版的书籍《中华文化复兴与中国话语权提升对接研究》,对其进行了积极探索。全书一共分为七章,各章之间紧密关联,如抽丝剥茧一般向我们揭开了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如何提升中国的话语权,又如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中国话语权提升的对接。

第一,丰富中华文化的人文内涵,构建具有普世吸引力的话语内容。书中指出:“当今,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主流话语,正是因为西方的资产阶级在推进人类文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贡献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诸多领域的文明成果。历史上,西方对中国唯美形象的建构也正是建立在对东方文明的羡慕和向往之上。近代以来,中华文化虽在西方冲击的转变中暂时落后,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尤其是探明的发展道路、总结的发展模式及指出的发展路向已说明,中国虽未彻底实现现代化的使命职责,然其光辉灿烂的未来前景却日益明朗。”因此,要想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更加重视中华文化的建构,不断将具有强大引领价值和情感感召力的文化内涵植入其中,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提炼和吸收具有现代价值的文化理念,借助中国全球化融入的现代化进程推广出去”。

第二,传承和转化传统文化中的“和”元素。书中指出:“‘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即‘和而不同,与现代文化中的平等相处、共存共荣、互利合作等内涵共通,将之运用到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中国发展中将有助于实现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与和解,将有助于为中国的发展营造和谐稳定、和平共处的国际环境,并有力回击西方国家凭借国际话语权优势营造的所谓‘中国威胁论语境,形成中国融入全球化的主流价值内涵和提升中国在崛起中的国家形象。”因此,将传统文化中的“和”理念提升和升华到中华文化的现代体系之中,可以有效改善和提高中国在全球化崛起中的国际形象。

第三,继承并发展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文化性格。书中指出:“中华文化具有开放性的品格,并在历史发展中几次大规模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如佛教文化的传入及中国化改造正是中华文化兼容并蓄文化性格的体现……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对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华文化的现代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中国主流文化中的核心内涵,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也是中华文化在兼容并蓄中进行中国化改造的伟大理论成果。”

第四,充分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崇德意识。书中指出:“在历史发展中,中国的德性政治与德性外交交相作用,令诸多周边国家在天朝‘怀柔远人的道德感召和文化向往中欣然归化。”由于中国传统的德性外交与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上升扩张期和战后调整发展期所信仰和使用的实力外交存在本质区别,因此,中国构建国际话语权既要充分尊重现代国际竞争的游戏规则,通过不断提升国家实力奠定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身份定位,也要充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德性理念,赋予中国政权、道路及模式以德道合法性,让国际社会体会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道德修为、理性自律和责任意识。另外,在国际社会的权力场中,中国也应按照道德的法则行使权力,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致力于推进世界和平发展,而非凭借自身实力强行推行自我主张,将自己的意识、模式、制度和道路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

第五,以中国模式的和谐理念提高中国话语的感召力。书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出台了大量改革政策,不仅有效引导和规范着各行业、各领域和各方面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且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策体系,进而形成了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以渐进改革和全面开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模式和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的发展方向为世界上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另一种模式和另一种道路,并形成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体系。”因此,中国政策、模式及道路的成功,必然能提升中国话语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感召力。中国模式始终坚持着和谐的理念,在“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政府在21世纪制定了务实有效的对外交往整体布局,即“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要想将这些理念落到实处,必须要让其他国家和民族看到中国在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和参与国际事务尤其是在解决与中国国家利益攸关的重大外交问题上所体现出的道德原则和理性容让,这就要求中国在将“和平发展”的诚意充分表达出来并尽量争取国际社会认可、尊重的前提下去积极谋取国家利益。另外,中国还要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更多地承担起大国责任,让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的务实、诚意和担当,进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话语权。

第六,拓宽国际对话交流平台,提升国际舆论引导能力。书中指出:“之所以中国的话语权还比较弱,和其大国身份不相匹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在于中国参与国际对话交流平台的广度和深度不如西方。尤其是中国国际传播媒体力量的薄弱没有能力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进行更多的了解,进而难以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应有的认可和尊重。”对此,中国应积极整合国家对外传播体系,在增强技术实力、人员素质和拓宽传播渠道的同时,还要创新传播理念、传播方式,提高传播效率,尤其是在增强面向西方国际传播的同时,还要加强面向发展中国家的舆论传播力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和动态化的国际媒体传播体系。另外,中国还要积极借助文化交流方面的国际对话、交流与合作机制,将中国文化理念、发展模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各种渠道传播出去,利用汉语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一带一路”等国际发展契机及国家对外发展战略举措,以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全面参与传播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及“和平崛起”思路,通过国家形象的改善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中华文化复兴与中國话语权提升对接研究》一书分析了“新时代中华文化复兴与中国话语权提升对接面临的挑战”,它主要体现在:国人对中华文化复兴与国际话语权对接关系认识不足、文化产业发展滞后难以提供市场化的产业化动力、中华文化复兴与国际话语权提升面对西方文化霸权、缺乏面向全球的舆论主导权等,要想破除这些挑战,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以中华文化为本位整合吸收西方文化的合理成分。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并始终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发展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以中华文化为主导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的合理成分,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是努力实现中华文化复兴与中国话语权提升的良性互动。这就要求我国需在中华文化复兴的道路上不断提炼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话语体系,同时不断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策略,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影响力。

三是借势汉语国际化潮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为此,先要增加孔子学院数量,优化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传承的全球布局;接着要依托对外贸易,提升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另外,还要增加国内海外留学生的数量,提高对外汉语的本土化教学水平。

四是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二者对接提供产业动力。这就要求我国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产业品牌,构建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及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五是面向全球提高中国媒体的舆论主导能力。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提升媒体报道形式与内容的国际适应性,提高中国对外宣传队伍的政治素养与专业素质,创新国际舆论传播机构及媒体的管理机制。

六是增进国际学术文化交流,提高中国国际议题设置能力。这就要求我国必须不断提高中国学术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逻辑性,并依托现有学科优势,逐步拓展国际学术对话领域,积极参与国际话题讨论,构建自主的国际学术话语体系。

七是推进传统文化现代转型,赋予中华文化国际话语属性。这就要求我国构建传统文化现代学术体系,在创新转化中培育传统文化话语体系,以传统文化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以产业机制创新传统文化转化方式,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推进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以上七条内容,正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与中国话语权提升对接的切入点,也是《中华文化复兴与中国话语权提升对接研究》一书所论述的核心思想内容。以此为思路,并将之深入践行,将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中国话语权提升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二者对接的良策。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经验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22MK007)

(袁曼琳/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学生;贾志民/硕士,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话语权中华文化传统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老传统当传承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