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的中国式讲述

2023-05-30 19:21:22蔡爱芳
新闻爱好者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人世间叙事

蔡爱芳

【摘要】电视剧《人世间》以充满中国味道的方式讲述着中国故事,在叙事策略、精神底蕴、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浸染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流露出独特的中国风范、中国气质和中国韵味,传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艺术趣味,彰显出本土特色与文化自信,为全球化背景下影像如何讲述中国故事、进行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人世间》;中国故事;叙事;精神;诗性智慧

电视剧《人世间》自2022年初开播以来,好评如潮。剧作以北方某城一户周姓平民人家为主要描写对象,辐射延及周围十几位平民子弟的人生经历和命运,以人物命运映射时代变迁。电视剧开拍一个月后,迪士尼公司便购买了这部剧的独家海外播放权,导演李路在拍摄片场反复强调,这也是给外国人看的,要拍出中国人的精神气度。《人世间》在叙事策略、精神底蕴、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浸染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流露出独特的中国风范、中国气质和中国韵味,传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思想精神和伦理道德规范,将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彰显出本土特色与文化自信,为全球化背景下影像艺术讲述中国故事、进行跨文化传播树立了范本。

一、叙事策略:以家庭和百姓日常生活为情感核心

在时代的大开大合中抒写人生的悲欢离合,类似的影视剧并不少见,但是《人世间》却带来了更高的社会热度,让观众感受到格外深刻的共情。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孙承健认为,这部剧既注重大的历史格局,又聚焦于一个家族的断代描述。[1]在宏观层面,注重历史纵深;在微观层面,引领观众进入家庭、社区等寻常百姓的熟人圈子,真切感触人生。

(一)选取家庭作为叙事视角

中国文化向来重视家庭观念,以家庭为基础形成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由亲及疏、由近及远向外辐射和延伸。原著作者梁晓声曾说:“家产生了最初的家庭伦理,全部人类文化的这棵大树,是在家这个块根之上生长起来的。”[2]中国人对于家有着别样的情感,这也是儒家文化的根基。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家庭会让他们感到格外亲切和熟悉;对于外国观众而言,家庭意味着中国文化的独特标记。《人世间》正是以中国普通家庭故事为切入口,让人世间这一宏大的主题,变成鲜活可感的平民情感命运,成功实现对观众的情感动员。

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最终都体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衣食住行之中。其中,住所作为具体的生活空间和场景,往往代表或象征着家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世间》围绕住所空间的概念,建构起以“家”为核心情感的叙事逻辑,由周家这个家庭,辐射延伸至街道、光字片社区,由小见大,进而支撑起社会和国家发展。剧中周家的住所经历了“建造老屋—暂离老屋(私下购买住宅)—重回老屋—拆迁老屋”的过程,这当中既折射出社会发展的潮流,如建造老屋代表着“农转非”的户籍制度改革、拆迁老屋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住所也承载和见证了人们的悲欢离合,住所的变化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从叙事基础层面为该剧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叙事视角显然有别于西方电视剧中更多以个体情感、个人存在为中心的叙事逻辑,表现出极具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国式叙事特征。

(二)叙事题材回归普通人的寻常生活

电视剧《人世间》真诚讲述了平民百姓的生存状态,具有鲜明的平民意识和人民情怀。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认为,《人世间》是难得一见的讲述中国百姓生活史的故事,以此向在改革开放中为之添砖加瓦的各类人物致敬。20世纪90年代,国内一些经典的电视剧如《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都生动讲述了普通人的悲欢苦乐,一度掀起收视热潮。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下社会的飞速发展,贫富差距、阶层差别逐渐拉大,城市文化背景下的精英故事成为电视剧聚焦的题材,普通人的故事逐渐被边缘化;商业大潮来袭后,古装剧、偶像剧、家庭伦理剧以及推理悬疑剧都成为热门题材,而那些讲述平民生活的作品却往往被人忽视。由此看来,《人世间》是对我国电视剧传统叙事题材的回归。剧中,第一主角周秉昆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平民,他没有哥哥姐姐的聪慧和光鲜履历,离世俗所谓的成功很遥远,除了苦难,他的人生很平淡。这个角色和广大观众的生活最贴近,很容易引起共情。同時,该剧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作为基本的叙事脉络,在讲述观念与叙事方式上也摒弃了宏大叙事对现实生活的俯视,使得观众能够在平视自然的亲近感中,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感受故事中的情和味。

二、精神特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标识,剧作浸染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运用鲜明的文化符号,生动而形象地彰显了中国人的仁爱友善、自强不息、家国情怀等精神气质。

(一)独特鲜明的中国文化符号

电视剧中周家所居住的“光字片”社区由五条街道组成:光仁、光义、光礼、光智、光信。这在第一集的开头便由解说旁白首先交代,之后又多次通过人物对话反复强调。用儒家推崇的“仁义礼智信”来为街道命名,这是鲜明的地理空间文化符号,“光字片”社区也就成为象征着儒家思想文化的地理空间缩影。此外,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文化符号更是贯穿全剧,在近五十年的时间纵深反复出现,或直接写到,或间接提到,成为整部剧的节日文化符号。周家对春节团圆的期盼,团圆后又别离,其中交织着思念和温馨;“六小君子”每逢大年初三聚会,每次都会有新的话题,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观众在感受时代变迁的同时,更能理解对于亲情、团圆的民族情怀。春节这一节日文化符号充分参与叙事,建构和强化着中国人的文化记忆,观众从中感受到亲切,并寻找到身份认同。就对外传播而言,春节又是中国文化的典型表现,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印记。

(二)仁爱友善的精神底蕴

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和要义,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底色。儒家强调的“仁爱”思想是以孝悌为基础的,“亲亲为大”“孝悌为仁之本”,在孝悌中将自己的爱心扎根于内心,以此为基础去爱更多的人就做到了仁爱,“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简而言之,仁爱就是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爱。[3]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到,中国是差序格局的社会,这与儒家的仁爱思想一脉相承。[4]儒家对人的认识和西方文化截然不同,认为人是物质与精神、内在与外在、身与心的和谐统一,特别强调人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注重“为仁由己”的精神,而非来自外部约束和压力。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孝悌而至于爱人,这是仁爱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两位主角周秉昆和周秉义身上充分体现着仁爱思想的路径、轨迹和特色。周秉昆孝顺父母,总想着能让父母开心,他将对父母的爱心、对兄长和姐姐的体谅,推广至朋友以及身边更多的人。周秉义的刚毅、正直和担当也不是脸谱式和刻板化的,他多次提到父亲的教导,把自己对于家庭的责任感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推广至官员应该承担的责任;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道义和担当来自于他对家庭的爱护和责任,并非外在要求和约束,而是把扎根于内心的孝悌推而广之。

(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自强不息、奋斗向上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人世间》就是一部厚重的当代中国百姓生活奋斗史,生动展现出奋斗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剧中塑造出一批奋发向上、自尊自强的人物形象,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动写照。主角周秉昆从木材厂到酱油厂、再到进入出版社开饭店,后来又自主创业,始终坚持生活梦想,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周家的女儿周蓉敢想敢为,虽然不少观众认为她有些任性,但她从未停止过奋斗的脚步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郑娟命运坎坷,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孝敬父母、爱护丈夫、教育孩子,柔韧而坚强地面对生活;郝冬梅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但勤勉务实、吃苦耐劳的本色不变。这些人物生动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精神内核。

(四)朴实厚重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平凡人最伟大的情怀,也是中华民族最为朴实深沉的情感。梁晓声曾说,“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生与发展不是一场嘉年华,而是由很多劳动者在用他们的坚忍为共和国转型时期大工业的车轮铺路”[5]。国家的发展和强大正是由无数个小家、几代人为之努力奋斗和艰辛付出的结果。剧中支持祖国大三线建设的工人周志刚,常年背井离乡,甚至长达八年不回家,和家人团聚的日子屈指可数;伴随着改革的阵痛,以国庆、赶超为代表的国企下岗工人丢了“铁饭碗”,自力更生,努力寻找新的生存方式;秉昆的人生经历也和时代发展联结在一起,为了支持家人在外安心工作,和郑娟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担,走过人生的磨难,奋力顽强地追求美好生活。电视剧通过光字片社区几代人的邻里群像,传递出一个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展现了中国人民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的家国情怀。

三、艺术追求:真实细腻的电视语言和含蓄不尽的审美韵味

电视剧《人世间》在艺术追求方面也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用细腻真实的电视语言传承了中国艺术的诗性智慧和兴味蕴藉的审美传统,在委婉情韵中传递温暖向上的情感力量,为观众提供了讨论和再创作的空间。

(一)真实细腻的电视语言

小说原著让电视剧拥有了深厚的文学基础,也为影视改编带来巨大挑战。电视剧需要用丰富的细节、周全的场景去填补小说中的描写和抒情,细腻复杂的人物内心也要依靠戏剧情节去推动。剧作在环境置景和服、化、道方面极其用心,棉帽棉袄、二八自行车、粗粮馒头、屋子院落摆设等生活场景布置让观众充满回忆,人物经历和命运也通过日常物品去烘托和表现。环境带动的这些细节,丰富着观众的感受,空间场景直接参与叙事和对人物的塑造。此外,演员对人物内心的细腻演绎,都让观众迅速入戏,引发共情。导演多次提到,在拍摄过程中,常常出现编、导、演共同讨论和创作的景象,如周家父子的几次谈话和冲突,都表现出典型的中国式父子关系,真实和真诚的力量打动着观众。

(二)中国式的诗性智慧和美学表达

《人世间》毫无疑问属于现实主义作品,但又不同于西方经典现实主义的透过客观描绘来认识社会现实本质,而是体现出中国哲学和艺术重感悟体验的诗性智慧。与西方哲学重分析的实体性思维方式不同,中国哲学具有重联系的非实体性思维传统,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相应的,中国艺术也更善于抒情传神,偏重于情感体验和想象,追求韵味悠长的审美境界。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讲述故事和情感介入的方式也明显不同,西方文化强调情节冲突本身,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戏剧冲突则更偏重人物内心情感,外在冲突一定要转化为内心情感体验和矛盾。一如西方哲学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而中国哲学重视天人合一和物我联系,把人放置于整个世界去体验。剧中对于周父周母离世的处理,极具艺术表现力和情感张力,本是生死离别、天人永隔的伤痛,剧作却进行了诗意化的表达,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一晚和儿女团圆,一一点评他们的表现,儿女们也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老屋这一物理空间象征着温暖和亲情,在具有仪式感的场景和浓厚的情感氛围中,诗意化的表达方式又将悲痛提振为继续努力前行、引发情感共鸣的内在情感力量。此外,一部好作品不只是让观众得到一种解读或者一览无余,而是含蕴不尽、余味悠长,供读者在反复回味中领会传神写照的多义性效果。电视剧《人世间》在对人世生活讲述、时代风云描绘中也留出不少空白点,不做过多硬性评价,为观众留出较为充裕的自由空间让其去品评和补充。[6]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一边看平凡人的家庭故事和时代变迁,一边回想自己和自家的人生历程,把各自不同的人生体验投射到剧作的人事之中,给出合理而又角度不同的评价,得出各有侧重的人生感悟时,剧作的讲述任务就很好地完成了。

四、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文化强则国家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迫在眉睫。未来中国影视还需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深挖细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用中国式的影像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精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评价,《人世间》已经让中国式心性智慧引领现实主义精神,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7]《人世间》为新时代影像的跨文化创作和传播,甚至其他门类的艺术创作,都提供了有益的美学范式启迪。

[本文为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唐宋汴河诗词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创意选材研究”(2021BXW039);河南省兴文化工程项目“大运河河南段文化遗产的内涵、价值与保护、传承”(2022XWH226);河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协同育人共同体视域下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2021JGLX085)]

参考文献:

[1]孙承健.寻回熟人社会的温度[J].三联生活周刊,2022(3):12-18.

[2]刘钊.胸中有温情,笔下有风霜[N].文汇报,2019-09-23(6).

[3]张兵娟,刘佳静.中国礼文化的影像传播与认同建构:以电视剧《琅琊榜》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8(4):25-29.

[4]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8.

[5]光明网.梁晓声谈《人世间》[EB/OL].https://wenyi.gmw.cn/2021-03/02/content_35558289.htm,2022-03-02.

[6]彭翠,李彬.新时代主旋律电视剧的艺术表达与价值导向[J].新闻爱好者,2022(2):77-81.

[7]中工网.成为文化现象的人世间[EB/OL].http://www.workercn.cn/34060/202203/03/220303110028213.shtml.2022-03-03.

(作者為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

编校:赵 亮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人世间叙事
看《人世间》谈家庭教育
人世间
心声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36
解密电视剧 人世间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40
活在这荒诞的人世间
中国三峡(2016年11期)2017-01-15 14:00:20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1:37:26
略析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45:39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电影文学(2016年16期)2016-10-22 10:49:38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
环球时报(2015-04-03)2015-04-03 14:22:17